抗真菌组合物.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228764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41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808780.6

申请日:

2000.04.13

公开号:

CN1355699A

公开日:

2002.06.2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A61K31/40; A61K31/4178; A61K31/137; A61P31/10

主分类号:

A61K31/40; A61K31/4178; A61K31/137; A61P31/10

申请人:

藤泽药品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上村利明; 薮田次男; 小畑三郎

地址:

日本大阪府大阪市

优先权:

1999.04.16 JP 108753/99; 1999.12.28 JP 371993/99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杨丽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含有吡咯尼群和至少一种选自拉诺康唑、布替萘芬或其盐以及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的物质作为活性成分的抗真菌组合物。与上述各抗真菌药单独使用时相比,本组合物可发挥有效的抗真菌作用,因此对于治疗皮肤真菌病如发癣菌疹、皮内癣菌病、黄癣疹和深位发癣菌疹以及真菌感染疾病如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和深位念珠菌病极为有用。而且,从例如减轻副作用和改善患者的顺应性等观点出发,这些组合物也是有用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抗真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吡咯尼群和至少一种选自 拉诺康唑、布替萘芬或其盐以及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的物质作为有效 成分。
2: 权利要求1的抗真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吡咯尼群和拉诺康 唑作为有效成分。
3: 权利要求1的抗真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吡咯尼群和布替萘 芬或其盐作为有效成分。
4: 权利要求1的抗真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吡咯尼群和烯丙胺 类抗真菌药物作为有效成分。
5: 权利要求4的抗真菌组合物,其中所述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为 特比萘芬或其盐。

说明书


抗真菌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真菌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吡咯尼群和至少一种选自拉诺康唑、布替萘芬或其盐以及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的物质作为有效成分,并且该组合物被用于医疗领域。

    背景技术

    吡咯尼群是由下面的结构式(1)所表示的、具有抗真菌作用的药物,它以单一药物给药方案或与其它具有抗真菌作用的药物的多种药物给药方案被广泛使用。

    作为多种药物给药方案,已知的有含吡咯尼群和克霉唑等咪唑类抗真菌物质作为有效成分的抗真菌组合物(特开昭61-56127号公报)。

    一方面,分别以下面结构式(2)-(4)表示的拉诺康唑、布替萘芬以及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都是具有抗真菌作用的药物,这些药物也可以作为单一药物使用。

    但是,对含有吡咯尼群和至少一种选自拉诺康唑、布替萘芬或其盐以及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特比萘芬或其盐的物质作为有效成分的抗真菌组合物却根本没有了解。

    虽然这些抗真菌药物的任何一种单独使用时都显示出优异的抗真菌作用,但是从减轻副作用、改善患者的顺应性、降低主药成本等角度出发,仍然希望开发具有更强活性的抗真菌药物。

    发明的公开

    本发明的发明者们通过将吡咯尼群与拉诺康唑合用、将吡咯尼群与布替萘芬或其盐合用以及将吡咯尼群与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特别是特比萘芬或其盐合用,取得了比这些药物各自单独使用时更好的协同效果,获得了具有更强抗菌及杀菌活性的抗真菌药物。

    本发明抗真菌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吡咯尼群和至少一种选自拉诺康唑、布替萘芬或其盐以及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的物质作为有效成分。

    优选本发明抗真菌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吡咯尼群和拉诺康唑作为有效成分。

    还优选本发明抗真菌组合物地特征在于其含有吡咯尼群和布替萘芬或其盐作为有效成分。

    在本发明的抗真菌组合物中,布替萘芬的盐的例子有盐酸盐等。

    还优选本发明抗真菌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吡咯尼群和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作为有效成分。

    适用于本发明抗真菌组合物的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优选特比萘芬或其盐。

    特比萘芬的盐的例子有盐酸盐等。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态

    在本发明的这些抗真菌组合物中,所含吡咯尼群和拉诺康唑、吡咯尼群和布替萘芬或其盐、以及吡咯尼群和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的重量比均为10∶1-1∶10,优选5∶1-1∶5,更优选2∶1-1∶2,但是所述比例可随抗真菌药物的种类、所要治疗的病原菌以及症状的轻重程度等而适当增减。

    本发明的这些抗真菌组合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即吡咯尼群和拉诺康唑、吡咯尼群和布替萘芬或其盐、吡咯尼群和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物的含有比例均为0.01-10%重量,优选0.05-5%重量。

    在本发明的这些抗真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投药量可根据剂型、两种有效成分的含有比例、所要治疗的病原菌以及症状的轻重程度等进行适当选择,但是一般均在0.01-10mg/日,优选在0.05-5mg/日的范围内进行投药。

    而且,除上述有效成分之外,在本发明的抗真菌组合物中还可以适当配合例如克罗米通、苯海拉明、利多卡因、辛可卡因、水杨酸甲酯、薄荷醇、樟脑、甘草次酸、甘菊环烃等止痒、消炎、镇痛或局部麻醉剂;苯扎氯铵、苄索氯铵、氯己定、苯酚、三氯叔丁酯、碘等杀菌剂;水杨酸、癸二酸二乙酯、尿素、硫等角质软化渗透剂;氯化锌、尿囊素等收敛剂或修复剂等。

    对本发明的抗真菌组合物的剂型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与已知抗真菌药物相同的剂型,例如溶液、凝胶、乳膏、软膏、气溶胶、粉末、阴道栓等,优选作为外用药物使用。

    本发明的抗真菌组合物可以与下述的各种药用基质、载体配合,并可以通过常用方法,例如第十三次修改的日本药典所记载的方法制成上述的剂型。

    举例来说,当制成软膏时,可以加入凡士林、白蜡、石蜡、聚乙二醇等;当制成乳膏时,可以加入油脂、高级脂肪酸、高级醇、脂肪酸酯、精制水、多元醇、乳化剂等;当制成凝胶时,可以加入羧基乙烯基聚合物、水溶性碱性物质(碱的氢氧化物等)、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精制水、低级醇、多元醇、聚乙二醇等;当制成溶液时,可以加入低级醇、甘油、丙二醇、精制水等。

    下面通过测试例来说明本发明抗真菌组合物的效果。

    测试例1

    吡咯尼群(以下也称为[PY])和拉诺康唑(以下也称为[LC])合用的协同效果

    1.测试菌

    a:白假丝酵母(Candida albicans)YU-1200

    b:白假丝酵母12012

    c:红色发癣菌(Trichophyton rubrum)7030

    d:红色发癣菌7010

    2.测试培养基

    萨布罗葡萄糖琼脂(葡萄糖2%)

    3.测试菌液的配制

    利用萨布罗葡萄糖琼脂(葡萄糖2%)的斜面培养基将发癣菌(Trichophyton spp.)在25℃培养2-3周后,向测试菌的斜面部分加入约3-5ml添加了0.1%(w/v)吐温80的杀菌生理盐水,用白金环刮擦斜面部分,以使分生狍子游离。将收集的分生狍子悬浮液用细筛孔金属网过滤除去菌丝块,之后在3000xg下离心10分钟,使分生狍子浓缩,然后使其再悬浮于上述杀菌生理盐水中,用血细胞计数器计数,将其调整至预定的分生狍子数目(105个孢子/ml)。

    用萨布罗液体培养基(葡萄糖2%)将白假丝酵母在30℃培养24小时之后,将所得菌液用相同培养基稀释至10倍(105个细胞/ml),使用所得菌液。

    4.所用药物

    分别用乙醇将PY、用二甲基亚砜(DMSO)将LC配制成1mg/ml的溶液,接下来,用20%乙醇作为稀释液将PY液配制成所定浓度,用10%DMSO作为稀释液将LC配制成所定浓度。

    5.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合用效果

    使用萨布罗葡萄糖琼脂,并将9ml培养基与所定浓度的0.5ml PY液和0.5ml LC液混合,制成含有药物的平板来测定抑制效果(方格图案法)。

    用压印法(stamping method)接种所定菌液(细胞数或孢子数/ml),分别将发癣菌在25℃培养2周,将假丝酵母(Candida spp.)在30℃培养2天后判定各测试菌是否生长。

    通过PY和LC的单独使用以及两者结合使用所得到的MIC值计算出FIC指数。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MIC值(μg/ml) (  )内为FIC指数值   测试菌   PY单独   LC单独     PY+LC     a    12.5    12.5    0.78+0.78    (0.125)     b    25    25    0.78+1.56    (0.094)     c    0.2    0.0125    0.025+0.00625    (0.625)     d    0.2    0.025    0.025+0.00625    (0.375)

    测试例2

    PY和LC1∶1合用时的杀菌效果

    (测试条件)

    所用培养基:萨布罗(葡萄糖2%)液体培养基

    测试菌:白假丝酵母12012

    接种菌量:约104个细胞/ml(将1%在30℃培养了24小时的菌株用萨布罗液体培养基进行接种)

    (测试方法)

    向配制成浓度为所定浓度10倍的1体积份药物溶液中,加入9体积份接种了菌株的萨布罗液体培养基,混合后,在30℃培养24小时,判定MIC。

    进一步从各种浓度的测试菌液中取0.1ml的试样,将其接种在预先制好的萨布罗(葡萄糖2%)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并用康拉迪涂取器进行涂抹。

    于30℃培养2天以后,对所形成的菌落进行计数,求出每0.1ml中残存的活菌数。残存的活菌株数示于表2。

                                表2

              活菌株数(CFU/0.1ml)(∞:表示103-104个) 药物浓度(μg/ml)  PY单独   LC单独PY+LC(1∶1)      3.13    ∞     ∞    276      6.25    ∞     ∞    31      12.5    1012     876    16      25    1     308    19

    从测试例1的结果可明显看出,本发明的PY和LC混合而成的抗真菌组合物对于测试菌表现出很强的协同效果。

    进而,从测试例2的结果可明显看出,本发明的PY和LC混合而成的抗真菌组合物与它们各自单独使用时相比,在低浓度下表现出很强的杀菌效果。

    测试例3

    吡咯尼群(以下也称为[PY])和布替萘芬盐酸盐(以下也称为[BTF])合用的协同效果

    1.测试菌

    e:红色发癣菌7005

    f.红色发癣菌7030

    g: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15001

    2.测试培养基

    发癣菌使用与测试例1相同的培养基。

    一般细菌(表皮葡萄球菌)使用Mueller Hinton琼脂。

    3.测试菌液的配制

    对发癣菌进行与测试例1相同的操作。

    用Mueller Hinton液体培养基将一般细菌在37℃培养20小时之后,用相同培养基将其稀释至100倍(106个细胞/ml),使用所得菌液。

    4.所用药物

    分别用乙醇将PY、用二甲基亚砜(DMSO)将BTF配制成1mg/ml的溶液,接下来,用20%乙醇作为稀释液将PY液配制成所定浓度,用10%DMSO作为稀释液将BTF配制成所定浓度。

    5.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合用效果

    对于发癣菌,将9ml培养基与所定浓度的0.5ml PY液和0.5ml BTF液混合,制成含有药物的平板,进行与测试例1相同的操作。

    对于一般细菌,使用Mueller Hinton琼脂制成平板,进行测试例1相同的操作,在37℃培养20小时之后,判定测试菌是否生长。

    FIC指数的计算也与测试例1相同。

    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MIC值(μg/ml)( )内为FIC指数值   测试菌   PY单独   BTF单独     PY+BTF    e    0.1    0.025    0.025+0.00625    (0.500)    f    0.1    0.025    0.025+0.00625    (0.500)    g    25    25    3.13+3.13    (0.250)

    从测试例3的结果可明显看出,本发明的PY和BTF混合而成的抗真菌组合物对于测试菌表现出很强的协同效果。

    测试例4

    吡咯尼群(以下也称为[PY])和盐酸特比萘芬(以下也称为[TF])合用的协同效果

    1.测试菌

    h:白假丝酵母16010

    i:红色发癣菌7010

    j:红色发癣菌7030

    k: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FP5

    1:表皮葡萄球菌15001

    2.测试培养基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pp.)使用Mueller Hinton琼脂培养基,真菌使用萨布罗葡萄糖琼脂培养基(葡萄糖2%)。

    3.测试菌液的配制

    利用萨布罗葡萄糖琼脂(葡萄糖2%)的斜面培养基将发癣菌在25℃培养2-3周后,向测试菌的斜面部分加入约3-5ml添加了0.1%(w/v)吐温80的杀菌生理盐水,用白金环刮擦斜面部分,以使分生狍子游离。将收集的分生狍子悬浮液用细筛孔金属网过滤,以除去菌丝块,之后进行3000xg.、10分钟的离心处理,从而使分生狍子浓缩,然后使其再悬浮于上述杀菌生理盐水中,用血细胞计数器计数,将其调整至预定的分生狍子数目(105个孢子/ml)后使用。

    用萨布罗液体培养基(葡萄糖2%)将白假丝酵母在30℃培养24小时之后,将所得菌液用相同培养基稀释至10倍(105个细胞/ml),使用所得菌液。

    用Mueller Hinton液体培养基将葡萄球菌在37℃培养18-20小时,之后用相同培养基将所得菌液稀释至100倍(约106个细胞/ml),将其作为接种菌液。

    4.所用药物

    分别用乙醇将PY、用二甲基亚砜(DMSO)将TF配制成1mg/ml的溶液,接下来,用20%乙醇作为稀释液将PY液配制成所定浓度,用10%DMSO作为稀释液将TF配制成所定浓度。

    5.通过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合用效果

    使用所述培养基,将9ml培养基与所定浓度的0.5ml PY液和0.5mlTF液混合,制成含有药物的平板来测定对测试菌生长的抑制效果。

    通过压印法将所定菌液(细胞数或孢子数/ml)接种在上述平板上,分别将发癣菌在25℃培养2周,将假丝酵母在30℃培养2天,将葡萄球菌在37℃培养20小时后判定各测试菌是否生长(方格图案法)。

    通过PY和TF的单独使用以及两者结合使用所得到的MIC值计算出FIC指数。

    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MIC值(μg/ml)( )内为FIC指数值   测试菌   PY单独   TF单独     PY+TF     h     25     50     6.25+1.56     (0.281)     i     0.2     0.0125     0.05+0.00313     (0.5)     j     0.39     0.0125     0.1+0.00313     (0.5)     k     25     50     12.5+6.25     (0.625)     l     12.5     25     6.25+3.13     (0.625)

    从测试例4的结果可明显看出,本发明的PY和TF混合而成的抗真菌组合物对于测试菌表现出很强的协同效果。

    实施例1

    吡咯尼群        2.5g

    拉诺康唑        1.0g

    甘油            50g

    乙醇            300ml

    精制水          适量

    将吡咯尼群(2.5g)和拉诺康唑(1.0g)溶解在甘油(50g)和乙醇(300ml)中,加入精制水使其达到1000ml,搅拌均匀,得到外用溶液。

    实施例2

    吡咯尼群          2.5g

    布替萘芬盐酸盐    5.0g

    白凡士林          200g

    硬脂醇            200g

    丙二醇            100g

    月桂基硫酸钠      15g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0.2g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0.2g

    精制水            适量

    在加温、搅拌条件下,将吡咯尼群(2.5g)、布替萘芬盐酸盐(5.0g)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2g)溶解在白凡士林(200g)、硬脂醇(200g)和丙二醇(100g)中。

    另一方面,在加温条件下,将月桂基硫酸钠(15g)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2g)溶解在精制水中,加入上述主药的溶解液,搅拌乳化,使其均匀混合,得到软膏药(1000g)。

    实施例3

    吡咯尼群              2.5g

    布替萘芬盐酸盐        2.5g

    甘油                  50g

    乙醇                  300ml

    精制水                适量

    将上述各成分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处理,得到外用溶液(1000ml)。

    实施例4

    吡咯尼群              2.5g

    拉诺康唑              2.5g

    白凡士林              200g

    硬脂醇                200g

    丙二醇                100g

    月桂基硫酸钠          15g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0.2g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0.2g

    精制水                适量

    将上述各成分进行与实施例2相同的处理,得到软膏药1000g。

    实施例5

    吡咯尼群                2.5g

    盐酸特比萘芬            5.0g

    甘油                    50g

    乙醇                    300ml

    精制水                  适量

    将吡咯尼群(2.5g)和盐酸特比萘芬(5.0g)溶解在甘油(50g)和乙醇(300ml)中,加入精制水使其达到1000ml,搅拌均匀,得到外用溶液。实施例6

    吡咯尼群                  2.5g

    盐酸特比萘芬              1.0g

    白凡士林                  200g

    硬脂醇                    200g

    丙二醇                    100g

    月桂基硫酸钠              15g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          0.2g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0.2g

    精制水                    适量

    在加温、搅拌条件下,将吡咯尼群(2.5g)、盐酸特比萘芬(1.0g)和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2g)溶解在白凡士林(200g)、硬脂醇(200g)和丙二醇(100g)中。

    另一方面,在加温条件下,将月桂基硫酸钠(15g)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2g)溶解在精制水中,加入上述主药的溶解液,搅拌乳化,使其均匀混合,得到软膏药(1000g)。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抗真菌组合物对于例如癣、叠瓦癣、黄癣、深癣等皮肤真菌病;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深念珠菌病等真菌感染疾病的治疗极为有用。

    而且,本发明的抗真菌组合物与各种单独的药物相比,具有很强的抗真菌效果,并且从减轻副作用、改善患者的顺应性等观点出发也是极为有用的。

抗真菌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抗真菌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抗真菌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抗真菌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真菌组合物.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含有吡咯尼群和至少一种选自拉诺康唑、布替萘芬或其盐以及烯丙胺类抗真菌药的物质作为活性成分的抗真菌组合物。与上述各抗真菌药单独使用时相比,本组合物可发挥有效的抗真菌作用,因此对于治疗皮肤真菌病如发癣菌疹、皮内癣菌病、黄癣疹和深位发癣菌疹以及真菌感染疾病如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和深位念珠菌病极为有用。而且,从例如减轻副作用和改善患者的顺应性等观点出发,这些组合物也是有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