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微硒粒子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单质硒的超微粒子的制备方法。
通常单质硒的制备方法很多;如硒化氢加热法,含硒有机中间产物法等,但这些方法制备的单质硒颗粒粗大、颗粒粒径远大于500nm,一般应用在染料、冶金、材料行业。
硒是生物活动必须的微量元素,它具有抗癌、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等多方面生物功效。通常方法制备的单质硒,因其颗粒粒硒远大于500nm,而呈现灰黑色,不具有生物利用性,也无法表现出生物功效。
本发明制备的超微硒,颗粒粒径少于500nm。具有较好的生物利用性和生物功效。电子自旋共振实验表明:超微硒具有很好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动物实验表明:超微硒可以显著提高动物的组织硒水平,有很好的生物利用性,能提高生物体内含硒酶的活性,提高生物的免疫力。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都有核酸或多糖地参入,这是形成超微硒必须的条件。因为硒化合物被氧化或还原形成单质硒,由于核酸的(包括DNA和RNA)及本发明所列举的多糖在溶液中形成胶体,产生复杂的网状结构,单质硒的微小颗粒分布在这种网状结构空格中,并被这种网状结构相互隔离而不再进一步聚集;另一方面单质硒的微小颗粒因其表面硒原子与核酸或多糖分子相互产生弱的结合力作用,也阻止单质硒的微小颗粒相互聚合,从而使单质硒的颗粒粒径低于500nm。
在本发明中,是体系中多糖或核酸的浓度决定着胶体分散体系的形成,从而影响超微硒的形成;而非多糖或核酸的分子量大小以及多糖或核酸的类别影响超微硒的形成。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微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a.配制脱氧核糖核酸的胶体溶液。
b.溶液中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或焦没食子酸或Na2S2O3或Na2S2O4。
c.溶液中加入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或硒酸钠或硒酸。
d.形成以脱氧核糖核酸为分散剂的超微硒。
反应体系中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或硒酸钠或硒酸与还原型合谷胱甘肽或焦没食子酸或Na2S2O3或Na2S2O4的摩尔比值介于1/1000~1000之间,比较适合的范围为1/100~100;反应体系中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或硒酸钠或硒酸与脱氧核糖核酸的质量比介于100~1/100000之间,比较适合范围为100~1/1000。反应体系中脱氧核糖核酸的浓度介于0.01克~500克/升。反应体系中含硒化合物与还原剂的加入量可由上述比例推得。
一种超微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a.配制多糖的胶体溶液。
b.溶液中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或焦没食子酸或Na2S2O3或Na2S2O4。
c.溶液中加入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或硒酸钠或硒酸。
d.形成以多糖为分散剂的超微硒
多糖具体指:果胶、瓜尔豆胶、角豆胶、阿拉伯胶、黄芪胶、琼脂、角叉胶、藻酸、黄原胶。
反应体系中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或硒酸钠或硒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或焦没食子酸或Na2S2O3或Na2S2O4的摩尔比值介于1/1000~1000之间,比较适合的范围为1/100~100;反应体系中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或硒酸钠或硒酸与多糖的质量比介于100~1/100000之间,比较适合范围为100~1/1000。反应体系中多糖的浓度介于0.01克~500克/升。反应体系中含硒化合物与还原剂的加入量可由上述比例推得。
一种超微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a.配制核糖核酸的胶体溶液。
b.溶液中加入还原型谷胱甘肽或焦没食子酸或Na2S2O3或Na2S2O4。
c.溶液中加入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或硒酸钠或硒酸。
d.形成以核糖核酸为分散剂的超微硒。
反应体系中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或硒酸钠或硒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或焦没食子酸或Na2S2O3或Na2S2O4的摩尔比值介于1/1000~1000之间,比较适合的范围为1/100~100;反应体系中亚硒酸钠或亚硒酸或硒酸钠或硒酸与核糖核酸的质量比介于100~1/100000之间,比较适合范围为100~1/1000。反应体系中核糖核酸的浓度介于0.01克~500克/升。反应体系中含硒化合物与还原剂的加入量可由上述比例推得。
一种超微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a.配制脱氧核糖酸的胶体溶液。
b.溶液中加入Na2SSeO3或H2SSeO3。
c.调整溶液pH值,使溶液pH值小于7。
d.形成以脱氧核糖核酸为分散剂的超微硒。
Na2SSeO3或H2SSeO3中硒的价态为-2价。当反应体系pH值小于7时,在水中自溶O2的氧化下,Na2SSeO3或H2SSeO3中的硒转化为O价单质硒;反应体系中Na2SSeO3或H2SSeO3与脱氧核糖核酸质量比介于100~1/100000之间,比较适合范围为100~1/1000。反应体系中脱氧核糖核酸的浓度介于0.01克~500克/升。反应体系中含硒化合物的加入量可由上述比例推得。
一种超微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a.配制多糖的胶体溶液
b.溶液中加入Na2SSeO3或H2SSeO3。
c.调整溶液pH值,使溶液pH值小于7。
d.形成以多糖为分散剂的超微硒。
多糖具体指:果酸、瓜尔豆胶、角豆胶、阿拉伯胶、黄芪胶、琼脂、角叉胶、藻酸、黄原胶。
Na2SSeO3或H2SSeO3中硒的价态为-2价。当反应体系pH值小于7时,在水中自溶O2的氧化下,Na2SSeO3或H2SSeO3中的硒转化为0价单质硒;反应体系中Na2SSeO3或H2SSeO3与多糖质量比介于100~1/100000之间,比较适合范围为100~1/1000。反应体系中多糖的浓度介于0.01克~500克/升。反应体系中含硒化合物的加入量可由上述比例推得。
一种超微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a.配制核糖核酸的胶体溶液。
b.溶液中加入Na2SSeO3或H2SSeO3。
c.调整溶液pH值,使溶液pH值小于7。
d.形成以核糖核酸为分散剂的超微硒。
Na2SSeO3或H2SSeO3中硒的价态为-2价。当反应体系pH值小于7时,在水中自溶O2的氧化下,Na2SSeO3或H2SSeO3中的硒转化为0价单质硒;反应体系中Na2SSeO3或H2SSeO3与核糖核酸质量比介于100~1/100000之间,比较适合范围为100~1/1000。反应体系中核糖核酸的浓度介于0.01克~500克/升。反应体系中含硒化合物的加入量可由上述比例推得。
本发明制备的单质硒的超微颗粒有以下特点:
1.高分辩电镜观察表明:单质硒的超微颗粒的粒径小于500nm,粒径大小稳定,不再进一步聚集为粒径尺寸高于500nm的单质硒的粒子。
2.离心、溶解实验表明:超微硒有很好的亲水性,均匀分散在以多糖或核酸为分散剂的胶体溶液中。
3.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超微硒的生物急性毒性远低于Na2SeO3。
4.动物生物利用度研究表明:超微硒能通过参入生物体内硒的代谢,提高生物体内含硒酶活性,从而调整生物体内自由基水平。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
将35g酵母DNA溶解于1升水中,25℃静置12小时;加入160mg还原型谷胱甘肽,25℃静置72小时;加入80mg亚硒酸钠,25℃反应12小时后,形成以DNA为分散剂的超微硒。实施例2:
将琼脂28g溶解于1升水中,5℃静置3小时;加入240mg还原型谷胱甘肽,25℃静置5小时;加入65mg亚硒酸钠,25℃反应10小时后。形成为琼脂分散的超微硒。实施例3:
将13g鱼精RNA溶解于1升水中,4℃静置8小时;加入120mg还原型谷胱甘肽,25℃静置48小时;加入30mg亚硒酸钠25℃,25℃反应8小时后,形成以RNA分散剂的超微硒。实施例4:
将30g酵母DNA溶解于1升水中,4℃静置10小时;加入85mgNa2SSeO3。25℃静置5小时;在25℃,调整溶解pH为4后,4℃静置72小时;形成以酵母DNA为分散剂的超微硒。实施例5:
将20g瓜尔豆胶溶解于1升水中,4℃静置10小时;加入65mgH2SSeO3。25℃静置5小时;在25℃,调整溶解pH为4后,4℃静置72小时;形成以瓜尔豆胶为分散剂的超微硒。实施例6:
将35g鱼精RNA溶解于1升水中,4℃静置10小时;加入75mgNa2SSeO3。25℃静置5小时;在25℃,调整溶解pH为4后,4℃静置72小时;形成以RNA为分散剂的超微硒。
将上述各实施例得到的超微硒进行高分辩电镜观察表明:单质硒的超微颗粒的粒径小于500nm,粒径大小稳定,不再进一步聚集为粒径尺寸高于500nm的单质硒的粒子。
离心、溶解实验表明:超微硒有很好的亲水性,均匀分散在以多糖或核酸为分散剂的胶体溶液中。
动物急性毒性实验表明超微硒的生物急性毒性远低于Na2SeO3。
动物生物利用度研究表明:超微硒能通过参入生物体内硒的代谢,提高生物体内含硒酶活性,从而调整生物体内自由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