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黄皮炎药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皮肤病,特别是治疗神经性皮炎的外用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目前治疗神经性皮炎的中西药物不多,且疗效不如人意,西医采用的治疗药物,虽有一些近期疗效,但复发率甚高,远期疗效差;如国外西医治疗此病内服采用抗组织胺类药物,如赛庚定、扑尔敏、息斯敏这类,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类药物,如尿素软膏、肤轻松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等,开始使用疗效明显,但很快复发,甚至出现反跳恶化现象。久用出现皮肤萎缩皱纹甚至全身浮肿、高血压、糖尿病、痤疮等副作用。国内中医则采用内服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凉血润燥等中药,但口服药多难直达病所,见效迟缓。而外用药物多为信石、斑蝥、轻粉、雄黄、蟾酥、马钱子、闹羊花、茅膏菜、五毒酒之类组成,毒副作用较大,疗效多不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有较高治愈率、见效快、复发率低、无毒副作用的比较理想的治愈神经性皮炎的外用药剂牛黄皮炎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外用药剂牛黄皮炎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本发明的药物由下列组分制成:牛黄、青蒿、松叶、乌梅、薄荷、冰片、冰醋酸。以重量计,其中牛黄0.1~1.5份、青蒿40~60份、松叶45~60份、乌梅45~60份、薄荷45~70份、冰片4~5.5份、冰醋酸90~120份。
制备本发明的药物的优选重量(份)配比范围是:牛黄0.5~1.2份、青蒿50~55份、松叶50~55份、乌梅50~55份、薄荷50~60份、冰片4.2~5.2份、冰醋酸100~110份。
本发明的配制方法为:按上述配比(重量以克计),取青蒿、松叶、乌梅、薄荷粉碎成粗粉,以80~85%的乙醇为溶媒,按3ml/min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约700~900ml,加入冰酸酸摇匀;另取冰片、牛黄分别研成细粉,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过滤,添加75%的乙醇至1000ml。
附图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本发明的牛黄具有清热败毒、凉血祛风、善治一切疮疡肿毒的特点,为本发明的主药。乌梅主要成份为柠檬酸(19%)和苹果酸(15%)还含有琥珀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药理研究证实乌梅具有抗真菌及抗过敏作用。松叶有祛风止痒,善治顽癣疥癞的作用。青蒿、薄荷则有善入肝胆、清肝热、散郁火的作用,而冰片清凉走窜,润肤止痒为百药之先,乌梅与白醋均有酸收敛疮止痒功效,冰醋酸还有作为溶煤,调合诸药。因本发明的药剂具有清热毒、化肝火、润肌肤,止瘙痒、敛顽癣的功效。本发明通过临床应用具有治愈率高,见效快、复发率低的特点。
为表明本发明药剂对神经性皮炎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经60例临床观察,并选两组使用皮炎宁酊及醋酸肤轻松软膏各30例,作为B、C两组对比观察。A组60例为使用本发明地药剂。以上120例患者治疗前后均作肝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测,各项正常者纳入治疗对象。治疗结束后观察药物是否产生影响。3组性别、年龄、病程及辩证分型情况(见表1)
表1:3组的性别、年龄、病程及辩证分型比较(X+S年)组别(n)性别(n) 年龄 病程 辩证分型 肝郁化血虚风火(n)燥(n) A 60 男 32 36.4+16.4 5.6+6.8 12 20 女 28 13 15 B 30 男 15 38.1-17.2 6.7+10.1 8 7 女 15 10 5 C 30 男 18 41.3+17.9 6.7+7.8 8 10 女 12 7 5注:经方差分析,3组性别、年龄、病程及辩证分型无明显差异。
疗效观察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诊疗标准》制定。治愈:皮损及症状全部消退或残留色素沉着或色素消失;好转:皮损较前变薄,落屑减少。自觉瘙痒减轻或皮损消退30%以上;无效:皮损依然如故或消退不足30%。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
治前皮损计分法(1)皮损面积计分法:面积100cm2以上计1分,31~99cm2以上计2分;30cm2以下计3分;无皮损计4分。(2)皮痂厚薄计分方法:肥厚计1分,较厚计2分,较薄计3分,无痂皮计4分。(3)瘙痒程度计分方法:重度计1分,中度计2分,轻度计3分,无瘙痒计4分。
治后皮损计分法(1)皮损面积计分法:皮损面积无缩小或扩大计1分,皮损面积缩小31%以上计3分。无皮损计4分。(2)皮痂厚薄计分方法:皮痂厚薄无变化或增厚计1分,皮痂较前减薄30%以下计2分,皮痂较前减薄31%以上计3分,无痂皮计4分。(3)瘙痒程度计分方法:瘙痒未减轻或加重计1分,瘙痒减轻50%以下计2分,瘙痒减轻50%以上计3分,无瘙痒计4分。
在治疗第7、14、20天3个时间进行观察。复发情况则分别为3个月、6个月和1年3个月时间点进行追踪观察。
治疗结果(见表2、3、4)
表2:3组皮疹治疗前后总积分差值比较(d+Sd分) 组别 n 治疗7天 治疗14天 治疗20天 A 60 2.33+0.75 4.30+1.12 6.25+1.70 B 30 1.00+0.95 1.67+1.58 2.60+2.27 C 30 1.30+0.65 2.63+1.00 4.10+2.00
注:治疗7天F值为35.23,治疗14天F值为50.86,治疗30天F值为38.38;3个月时间段组间比较均P<0.01。
表3:3组治疗结果比较(例) 组别 治愈 好转 未愈 合计 有效率(%) A 40 18 2 60 96.7 B 10 10 10 30 66.7 C 15 10 5 30 83.3
注:经Ridit分析,X2=11.03,P<0.005,表明3组有效率间差异非常显著,以A组疗效最佳。
表4:3组复发情况(例)组别3月内复发6月内复发1年内复发未复发合计复发率(%) A 1 1 2 54 58 66.9 B 2 2 2 14 20 30.0 C 10 1 1 13 25 48.0
注:经Ridit分析,X2=10,P<=0.005,表明3组复发率间差异非常显著,其中以A复发率为最低,C组在3个月内复发率最高。
治疗中三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后,肝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实施例1: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克)牛黄1.0、青蒿40、松叶55、乌梅45、薄荷50、冰片4、冰醋酸95,一定量75%乙醇。取青蒿、松叶、乌梅、薄荷粉碎成粗粉,以81%的乙醇为溶媒,按3ml/min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约800ml,加入冰酸酸摇匀;另取冰片、牛黄分别研成细粉,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过滤,添加75%的乙醇至1000ml。
实施例2:
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克)牛黄1.5、青蒿55、松叶50、乌梅50、薄荷60、冰片5.5、冰醋酸100,一定量75%乙醇。取青蒿、松叶、乌梅、薄荷粉碎成粗粉,以83%的乙醇为溶媒,按3ml/min速度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约800ml,加入冰酸酸摇匀;另取冰片、牛黄分别研成细粉,加入到上述溶液中,充分搅拌、溶解、过滤,添加75%的乙醇至100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