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品种秋海棠的育种方法.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228227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3.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08672.6

申请日:

2001.07.23

公开号:

CN1358423A

公开日:

2002.07.1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4.28|||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01H1/02

主分类号:

A01H1/02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发明人:

管开云; 田代科; 李景秀

地址:

650204云南省昆明市黑龙潭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云南协立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马晓青;吴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提供一种秋海棠的育种方法,以大王秋海棠×长翅秋海棠(B.rex×B.longialata)杂交,通过人工杂交授粉,播种出苗后,从杂种F1代个体中选育而成。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新品种秋海棠的育种方法,其特征是以大王秋海棠×长翅秋海 棠(B.rex×B.longialata)杂交,通过人工杂交授粉,播种出苗后, 从杂种F1代个体中选育而成。

说明书


一种新品种秋海棠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秋海棠属植物‘裂异’秋海棠的育种方法。

    秋海棠属(Begonia L.)是世界上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广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全世界约1500种。我国约150种,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尤以云南最为丰富。除了野生种类外,全世界已培育出1万个园艺品种,如球茎秋海棠(俗茶花海棠)(B.tuberhybrida cv.)、四季秋海棠(B.cucullatacv.)和竹节秋海棠(B.maculata cv.)等早已风靡于世。中国的野生秋海棠资源比较丰富,但培育出的新品种极少,有特点的种类也少。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秋海棠属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来体现的:

    一种新品种秋海棠的育种方法,以大王秋海棠×长翅秋海棠(B.rex×B.longialata)杂交,通过人工杂交授粉,播种出苗后,从杂种F1代个体中选育而成。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异性为:

    现有技术以“大王秋海棠”(B.rex)作为亲本培育出来的品种很多,称为“大王”类系列品种,但这些品种的特征都与本发明的新品种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该品种的另一亲本“长翅秋海棠”为2000年发表的新种,仅产中国,尚未发现引种到国外,也没发现相同的杂交组合。此品种的亲本同‘康儿’秋海棠的亲本基本相同,只是二者的母本为“大王秋海棠”的不同品种,前者的母本为“大王秋海棠”的红花品种,植株及叶片略小,花红色、稍小。后者地母本为白花品种即‘华王’秋海棠,植株及叶稍大,花白色、较大。结果培育出来的新品种虽然有些性状相似,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康儿’秋海棠具有植株高大,叶片大型至特大型,常有花茎,花大、色浅等特点,而‘异裂’秋海棠植株较矮小,无茎或花茎,花序地于叶面,花小、色稍深,二者易于区别。

    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品种培育方法:

    以产中国的大王秋海棠(B.rex)作母本、长翅秋海棠(B.longialata)作父本,通过人工杂交授粉,收获种子后播种育苗,淘汰掉F代中生长不良的个体,从中选育出长势良好者培育成新品种。杂交试验于1997年10月杂交授粉;98年2月采种、播种,3月出苗;1999年首次开花。

    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的说明:

    新品种的特异性在于植株直立性较好,较矮小,无地上茎或花茎。叶片浅裂至深裂,变异较大,深裂片呈鸟尾状。叶柄和叶背深红色,花序低于叶面。杂种一代个体除了叶片分裂深浅和被斑特征有一定变异外,其余性状比较一致。无性繁殖和用F代种子播种筛选育苗可维持品种的稳定性。

    适宜种植的地区:

    最适合种植于气候温和地区,高温高寒地区因采取相应的降温、升温措施,避免高温灼伤和低温冷冻害。栽培时还需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适合于植物园、公园、苗圃等地的温室和阴棚内栽培,也可栽植于林下阴凉湿润处,盆栽、地栽权均可。

    ‘裂异’秋海棠(B.‘Lieyi’)是以大王秋海棠(B.rex Putz.)的红花品种作母本、长翅秋海棠(B.longialata K.Y.Guan et D.K.Tian)作父本,通过人工杂交授粉,播种出苗后,从杂种F代个体中选育而成。由于该品种叶片的分裂程度变异较大,即使同一个体叶片分裂深浅也常不同,故命“裂异秋海棠”。为多年生根茎类常绿草本,高25-50厘米。根状茎粗状,长5-15厘米,直径1-2厘米,有短分枝和宿存苞片。无地上茎。叶较密集,大中型,卵形,长11-30厘米,宽9-22厘米。叶腹暗绿色,被浅绿白色斑点块或近无斑,疏被灰白色短硬毛。掌状脉7-9条。叶背紫红色,仅脉上疏被灰柔毛。叶锐尖至尾尖;浅裂至稀深裂;叶基常稍重叠,少数镊合。叶柄红色,长12-42厘米,粗5-10毫米,疏被灰色柔毛,具不明显腹沟和纵棱。雌雄同株。花序基生于根状茎分枝先端,1-3支,低于叶面。1-2回二歧聚伞花序,长10-30厘米。花5-11朵(常11朵),粉红色。花序轴红色,略细于叶柄,被灰褐色细鳞片毛,一级花轴长0.5-2.5厘米。雄花先于雌花开放,间隔明显。花柄粉红色,稍扁,长1.2-3厘米,粗1-2.5毫米,光滑。花冠宽椭圆形,直径3.5-4.6×3.2-4.5厘米,被片4,外2大,卵形至长倒卵形,稍厚,长1.7-2.4厘米,宽1.2-1.9厘米。内2小,倒卵披针形至狭卵披针形,稍薄,长1.5-2.2厘米,宽0.6-1.1厘米。雄蕊多数,集合成圆柱状,长5-9毫米。花丝基部联合,雄蕊柱长1-2毫米。花丝长0.5-3毫米。花药黄色,楔状倒卵形,稍扁,长1-2毫米。雌花柄红色,长1.2-3厘米,粗1-2毫米。花冠圆形,直径3-4厘米,被片5,旋转排列,长1.6-2.4厘米,宽0.8-1.6厘米。外4近等大,长卵形或长倒卵形;内1小,倒卵状披针形。花柱、柱头2,合长4-6毫米,绿黄色,排列紧凑,螺旋扭曲至非螺旋扭状扭曲。子房粉红或绿白色,被少量灰色细鳞毛,2室,每室胎座裂片2。具不等3翅,1大2小,粉红色或绿白色,大翅长矩形,长约2.5厘米,宽约1厘米,具不明显纵沟棱和微突;小翅半月形。花期6-11月,花淡香,果实早落。

    可用叶插、分株和组培进行繁殖,也可用F代种子进行播种育苗筛选栽培。栽培应适当遮荫,并保持一定的空气湿度。适合于植物园、公园、苗圃等地的温室和阴棚栽培和观赏,也可栽植于林下阴凉湿润处,盆栽、地栽均可。非常适宜宾馆、饭店、办公室等室内摆设。

一种新品种秋海棠的育种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新品种秋海棠的育种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新品种秋海棠的育种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新品种秋海棠的育种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品种秋海棠的育种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提供一种秋海棠的育种方法,以大王秋海棠长翅秋海棠(B.rexB.longialata)杂交,通过人工杂交授粉,播种出苗后,从杂种F1代个体中选育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