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白丸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中成药丸剂的制作工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补白丸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丸剂是一种传统剂型,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声速发展,制药机械、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新型制丸机的问世,以及新的辅料的广泛应用,为中药丸剂这一古老的剂型焕发出了青春活力,它改变了人们对中药丸剂“黑、大、粗”的传统偏见,使之生产出来的丸剂具有释药速度快、生物利用度高、刺激性小、分剂量准确、服用、携带方便、外形美观等优点。根据我国有关药品法规,改变剂型作为一种新药研究,补白丸的原有剂型是补白颗粒,已列入国家药监局国家中成药标准汇编(地标升国标试行标准)中。原剂型的工艺特征为:处方中八味药,加水煎煮,浓缩成清膏,加入蔗糖、糊精混匀制粒,干燥即得。该颗粒剂辅料用量大,服用量大,含糖量高,不适用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服用,且该药剂型单一,远不能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同时其质量标准尚可进一步提高。基于此我们应用现代制药技术对该产品工艺作必要的改进,形成新的制剂,同时提高质量控制标准,来保证产品的监控质量,提高药效,造福百姓,这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遗产具有重大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白丸及制备方法,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疗效,增加产品的稳定性,丰富用药品种,以更好地满足和保障人们的用药需求。
1.补白丸及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1补白丸的配方组成
补骨脂75-800g 白扁豆120-1320g 淫羊藿75-800g
丹参75-800g 柴胡75-800g 黑大豆250-2680g
赤小豆250-2680g 苦参75-800g 辅料适量,共制成300g。
其最佳配方是:
补骨脂200-500g 白扁豆330-825g 淫羊藿200-500g
丹参200-500g 柴胡200-500g 黑大豆670-1675g
赤小豆670-1675g 苦参200-500g 辅料适量,共制成300g。
1.2补白丸的制备工艺
工艺一、将处方中八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处方中八味药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即得。
工艺二、将处方中八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补骨脂、丹参、柴胡、淫羊藿粉碎成粗粉,用50-95%乙醇提取,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药渣与其余白扁豆等四味粉碎成粗粉/切成饮片加水煎煮2-3次,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醇提液合并,浓缩成稠膏/浓缩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即得。
1.3通过工艺所得的丸为补白丸。
工艺中所得的丸可包薄膜衣,薄膜衣材料采用胃溶型薄膜衣预混剂(欧巴代)、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工艺中所用的辅料可以是蔗糖、乳糖、淀粉、β-环糊精、微晶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羧甲淀粉钠、阿斯帕坦、交联聚维酮、聚维酮K30等一种或多种混合使用。
工艺中所得的丸地粒径为0.5-6mm,最佳为1-4mm。
工艺中所得的丸可直接使用或装入空胶囊中使用。
工艺中丸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等。
工艺中水煎煮的条件为:加水量为第一次6-15倍量,第二、三次为4-10倍量,煎煮2-3次,每次1-3小时。最佳为煎煮二次,加水量第一次为10倍量,第二次为8倍量,第一次为1.5小时,第二次1小时。
工艺中醇提条件为:以50-95%乙醇为溶剂,采用回流或渗漉法提取,最佳为以70-75%乙醇为溶剂,加8倍量溶剂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
工艺药材粉碎成粗粉,通常为5-40目粗粉,最佳为过10-20目粗粉。
工艺中稠膏的相对密度为1.10-1.45(60-70℃),最佳相对密度为1.30-1.35(60-70℃)。
工艺中浓缩干燥可采用真空干燥或采用喷雾干燥,真空干燥温度控制在50-80℃,最好为60℃。喷雾干燥为将提取液浓缩到相对密度为1.05-1.15(55-60℃)的浓缩液,喷雾干燥,进风温度为100-220℃,出风温度为50-150℃,最佳相对密度为1.08-1.10(55-60℃),进风温度为160-180℃,出风温度为90-110℃。
工艺中浓缩可采用减压浓缩/薄膜浓缩/真空薄膜浓缩。
工艺中滤过可采用常规滤过,离心,超滤,加澄清剂后滤过/离心/超滤等方法。
2.本发明中补白丸的质量控制标准主要有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三个方面。
本品是在原有补白颗粒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在鉴别上原剂型有补骨脂、丹参、苦参的薄层鉴别,现予以保留,并增加了淫羊藿、柴胡的薄层鉴别;在检查上原剂型无砷盐、重金属的限量检查,现增加了重金属限量不得过百万分之十,砷盐不得过百万分之二;含量测定上原剂型对补骨脂进行了定量,现予以保留。
该发明是在原有颗粒的基础上剂型工艺改革,质量标准又有新的提高,对提高产品质量有重大的意义,丰富了用药品种,满足和保障了人们的用药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将处方中八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处方中八味药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60℃),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即得。
实施例2:将处方中八味药分别检验合格备用;补骨脂、丹参、柴胡、淫羊藿粉碎成粗粉,用70-75%乙醇为溶剂,加8倍量溶剂回流提取二次,每次1.5小时,提取液回收乙醇,浓缩至适量,药渣与其余白扁豆等四味加水煎煮2次,第一次1.5小时,第二次1小时,煎煮液合并,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上述醇提液合并,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1.10(60℃),喷雾干燥制成干膏粉,与适量辅料混匀,制丸,干燥,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