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225849 上传时间:2018-02-0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61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410046391.7

申请日:

2004.06.08

公开号:

CN1583141A

公开日:

2005.02.2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6.3.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5/78; A61P35/00

主分类号:

A61K35/78; A61P35/00

申请人:

唐宗园

发明人:

唐宗园

地址:

54100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环城北二路91号“百合苑”小区1栋7-2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马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计的组份:五灵脂8~12、水蛭3~7、蟾蜍3~7、香附8~12、栝楼10~20、山豆根8~12、蒲公英15~25、水红花子15~25、天门冬10~20、炮穿山甲3~7、茯苓15~25、龟版15~25、青皮15~25。本发明具有扶正培本,理气活血化淤,解毒,化痰,软坚散强之功效,养阴清热的功效,与外敷中药药膏(针对病症的相应穴位及病灶处贴敷)相结合,可治愈,肝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直肠癌及其它恶性肿瘤。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主要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下述组份: 天门冬10~20  龟版15~25  五灵脂8~12  青皮15~25  穿山甲3~7 香附8~12。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组份以重 量份计如下: 天门冬15  龟版20  五灵脂10  青皮10  穿山甲5  香附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中还包括 以重量份计的下述组份: 山豆根8~12  蒲公英15~25  土茯苓15~25  栝楼10~20  红花子 15~25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组份 的配比量以重量份计如下: 天门冬15  龟版20    五灵脂10  青皮10      穿山甲5   香附10 栝楼15    山豆根10  蒲公英20  水红花子20  土茯苓20。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其组份还包 括以重量份计的下述组份: 水蛭3~7  蟾蜍3~7。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上述各组份 的配比量以重量份计如下: 天门冬15   龟版20    灵脂10    青皮10      穿山甲5    香附10 栝楼15     山豆根10  蒲公英20  水红花子20  土茯苓20   水蛭5 蟾蜍5。

说明书


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

    (二)背景技术:

    肿瘤是一种常见病,其中恶性肿瘤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疾病,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发生、发展、复发、转移,是不同机体病症在局部的反应。中医在论述癌瘤发生的病因病机时,主要有以下4种理论:

    1、气滞血瘀论:认为癌发病与肝脾两伤,气郁凝结有关,血随气行,血之阻滞凝结多由气行不畅引起,故血瘀多伴气滞,久之滞瘀成块,气血瘀滞,日久可生癌肿,故持此观点的人认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癌症主要法则之一。

    2、痰湿聚结论:脾主湿、脾虚则水湿,脾虚水湿则失于健运,水湿不运,津液不布,为邪火熬灼,逐凝结为痰,“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古人有“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的论述”。因此,认为一些皮下肿物不痒不痛经久不消,应以消痰散结,化痰通络法治疗,而湿毒为患,则以祛湿解毒治之。

    3、邪毒郁热论:外受毒邪入侵,日久均能化毒化火,内伤七情,亦能生火,火热伤气,烧灼脏腑,是为邪热火毒。毒蕴于内,日久必发。癌瘤病人多见热郁之证,如邪热嚣张,发为实热之证,表示肿瘤正在发展,属病进之象。如系病久体虚,瘀毒内陷则久治不愈,或形成阴疮恶痈,翻花溃烂,皮肉腐黑,由阳转阴,成为阴毒之邪,故清热解毒,滋阴降火为治疗阳证癌之大法,而阴毒之邪则需温补托里,扶正祛邪以通经活络,调和气血。

    4、脏腑失调论:历代医籍指出,肿瘤发病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如“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的人,多有积聚之病”,又说“凡治噎膈大法,以脾肾为主,治脾者宜从温养,治肾者宜从滋润”。在恶性肿瘤病程中,由于病邪日久,耗精伤血,祸及元气,面削形瘦,削骨而立,气血双亏。现今晚期肿瘤病人手术割治之后,大伤气阴,下气不支,多出现气阴两伤。正衰则邪盛,机体抗癌能力降低,往往促使癌症进一步扩散,这是晚期肿瘤中一大问题。

    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常用的中医治疗法则有:

    1、扶正培本法:扶正培本所属治法较多,包括补气养血,健脾益胃,滋阴补肾益精等,其目的皆在于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其常用的益气药物有黄芪、人参、党参、黄精、白术、淮山药、甘草等;补血药有当归、熟地、干地黄、鸡血藤、白芍、紫河车、桂元肉、阿胶等;滋阴药有天门冬、沙参、生地黄、龟版、鳖甲、天花粉、知母、旱莲草、女贞子等;补肾药有附子、肉桂、鹿茸、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锁阳、肉苁蓉、巴戟天等。扶正培本法在肿瘤防治中应用最为广泛,而且收效较佳。

    2、理气活血法:肿瘤的发病原因多与气滞和血瘀相关,肿瘤多有形,历代医家多认为症积、石瘕、痞癖及肚腹结块等皆与瘀血相关,故肿瘤之实质多有血瘀,常见有肿块刺痛、唇舌青紫,舌下静脉曲张,肌肤甲错,脉涩等瘀血见症,故活血化瘀法为肿瘤防治的重要大法之一。常用的理气药有八月札、柴胡、木香、陈皮、青皮、枳壳、砂仁、玫瑰花、檀香、槟榔、沉香、紫苏梗、旋覆花、厚朴、川楝子、延胡索、降香、丁香。常用的活血化瘀药有:丹参、五灵脂、环留行、桃仁、红花、赤芍、三棱、莪术、乳香、没药、蒲黄、水蛭、穿山甲、土鳖、归尾、泽兰、虎杖、石见穿、全蝎、血竭等。

    3、清热解毒法:恶性肿瘤,特别是中晚期患者常有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疼痛,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等症,皆属邪热瘀毒之候,治之当以清热解毒法。清热解毒药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在其某阶段起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肿瘤发展的作用。同时,清热解毒药又有较强的抗癌活性,清热解毒法是肿瘤防治常用的治法之一,常用药物有:白花蛇舌草、土茯苓、败酱草、蒲公英、野菊花、连翘、金银花、山豆根、紫花地丁、水杨梅根、板兰根、紫草根、半枝莲、半边莲、天葵子、蚤休、苦参、黄药子、黄芩、黄柏等。

    4、软坚散结法:肿瘤又名石疽、石瘕、孔岩、石瘿、肾岩、石疔等,多为有形之肿块。常用药物有:鳖甲、藤梨根、石见穿、莪术、八月札、海藻、瓜萎、地龙、牡蛎、土鳖、昆布等。软坚散结药物抗肿瘤主要在于直接杀伤癌细胞等作用。

    5、化痰祛湿法:肿瘤之成因除了气滞和血瘀两大重要因素外,还有痰凝和湿聚,表现为气机阻滞、痰湿凝聚、血行瘀滞,故对某些肿瘤或在肿瘤发展的某些阶段,治疗当以化痰祛湿为主,处方用药,审因论治,凡有痰湿凝聚征象者皆可用之。痰湿即为病理产物,又为继发性致病因素,痰凝湿聚成核成块,如许多无名肿块、不痛不痒、经久不消、逐渐增大增多,多系痰核所致,治宜化痰散结。常用药物有栝楼、皂角刺、半夏、山慈茹、象贝母、葶苈子、青礞石、海浮石、延胡素、马兜铃、杏仁、苍术、厚朴、茯苓、藿香、佩兰、薏苡仁、独活、秦艽、威灵仙、穿山甲、木瓜、海风藤、石络藤、猪苓、金钱草、萆、防已等。

    6、以毒攻毒法:肿瘤乃痼恶之疾,邪毒结于体内为肿瘤的根本,

    毒陷邪深,非攻不克,故常用有毒之品,借其性峻力猛以攻邪,常用的“以毒攻毒法”中某些具有毒性地药物,均具有抗癌抑癌之功效,故在正气尚未衰竭而能耐攻的情况下,可借其毒性以抗癌,方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常用药物有:全蝎、蜂房、班蝥、蟾蜍、蜈蚣、水蛭、土鳖虫、守宫、常山、生半夏、生南星、马钱子、巴豆、干漆、洋金花、生附子、川乌头、钩吻、独角莲、芫花、大戟蓖麻、雄黄、硇砂、砒石、轻粉等。

    7、养阴清热法:热毒乃肿瘤致病原因之一:日久则耗伤阴津、再者肿瘤的发展之并发症,如高热等,又易损伤阴液,故阴虚内热为肿瘤常见病因、病理之一,养阴清热法为肿瘤防治常用法之一,常用药物有:生地黄、麦门冬、天门冬、沙参、玄参、百部、龟版、鳖甲、百合、黄精、玉竹、女贞子、旱莲草、知母、天花粉、牡丹皮、山茱萸等。

    8、健脾益肾法:肾藏精、肾乃人体先天之本,脾主运化,脾乃人体后天之本,先天后天相互促进,滋养补充,扶助正气,有利于正气的恢复和抗邪,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故健脾益肾法又为防治肿瘤的常用治法之一,常用健脾的药物有:人参、党参、山药、黄芪、白术、茯苓、薏苡仁、甘草等,常用益肾的药物有:附子、肉桂、鹿角、苁蓉、锁阳、仙灵脾、巴戟天、枸杞、女贞子、首乌、黄精、紫河车、山茱萸等。健脾益肾法在肿瘤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其作用机理包括抗癌抑癌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

    虽然采用上述任何一种方法防治癌症,均可达到一定效果,但总的看来多数还存在毒性大,远期疗效差的缺点。

    (三)发明内容:

    本人通过20余年对中医学药理的研究,分析、试验,并结合临床,现研制出一种治愈率高,远程疗效好的可治愈恶性肿瘤的内服中药,该内服中药和外敷中药药膏(针对病症的相应穴位及病灶处贴敷)相结合,可治愈,肝癌、肺癌、乳腺癌、胃癌、直肠癌及其它恶性肿瘤。

    本发明主要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计的组份:

    天门冬10~20  龟版15~25  五灵脂8~12  青皮15~25穿山甲3~7

    香附8~12。

    上述配方中各组份的优选配比量以重量份计如下:

    天门冬15  龟版20  五灵脂10  青皮10  穿山甲5  香附10。

    本发明还可以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下述组份:

    山豆根8~12  蒲公英15~25  土茯苓15~25  栝楼10~20  红花子15~25

    上述各组份的优选配比量以重量份计如下:

    天门冬15  龟版20  五灵脂10  青皮10  穿山甲5  香附10

    栝楼15  山豆根10  蒲公英20  水红花子20  土茯苓20。

    进一步本发明的组份还包括以重量份计的下述组份:

    水蛭3~7  蟾蜍3~7。

    上述各组份的优选配比量以重量份计如下:

    天门冬15  龟版20  五灵脂10  青皮10  穿山甲5  香附10

    栝楼15  山豆根10  蒲公英20  水红花子20  土茯苓20  水蛭5

    蟾蜍5。

    本发明可以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一种口服剂型,如粉剂、片剂、丸剂,水提后制成膏剂。

    本发明选择天门冬是因为天门冬性味:甘、苦、寒,入肺,心经,滋阴,润燥,清肺,降火,保肺气,益气力通肾气,利小便,补五劳七伤,治阴虚发热,咳嗽,吐血,肺痿,、肺痈,肺气咳逆,喘息促急,及心腹积聚,恶疮,痈疽肿癞。天门冬,清金化水,润燥滋阴,止渴生津,降火清肺之药也。统理肺肾火燥为病,如肺热叶焦,发为痿痈,吐血咳嗽,烦渴传为肾消,骨蒸热劳诸证,在所必需者也。选择龟版,则因龟版性味:咸、甘、平,入心、脾、且、肾经。滋阴,潜阳,专补阴衰,善滋肾损,补阴血不足。《药品化义》“龟底甲纯阴,气味厚浊,为浊中浊品,专入肾脏,主治咽痛,口燥,气喘咳嗽,或劳热骨蒸,四肢发热,病系肾入虚,致相火无依,此非气柔贞静者,不能息其炎上之炎。又取其汁润滋阴,味咸养脉,主治朝凉夜热,盗汗遗精,神疲力怯,腰痛腿酸,瘫痪拘挛,手足虚弱,久症血枯,病由真脏衰,致元阴不生,非此味浊纯阴者,不能补其不足之阴,古云寒养肾精,职此义耳。”天门冬、龟版共同滋阴、降火、潜阳、清金化水生津、滋肾补其阴血不足,并能增强机体抗病、防病及其适应能力,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增殖等,共为扶正培本,养阴清热,为君药,主药。扶正祛邪,调理脏腑功能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一个最常用法则。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既要看到它对机体的损害所引起的各种病理损害,又要认识到这种病的根本在于癌组织的恶性发展,因此,应使扶正与祛邪相结合,治疗时,随着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正邪斗争的具体情况,一方面消除病邪及病灶,另一方面,也要重视人体抗病能力的保护和提高,调动病人机体内在的抗癌能力。本发明还选择五灵脂、青皮、穿山甲、香附,其中五灵脂性味苦、甘、温,生用行血,止痛,通利血脉,治男女一切心腹,胁肋、少腹、诸痛,疝痛,血痢,身体血痹刺痛,消渴及痰涎挟血成窠;青皮性味苦、辛、微温,入肝、胆,脾经,疏肝破气,散结消痰,治胸胁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本草汇言》“青橘皮,破滞气,消坚积之药也。凡恙郁怒气,逆而胁肋剌痛,或疝气冲筑而小腹牵弦,二者乃肝气不和之病也。或温疟痞闷而寒热不清,或下痢痛甚而小腹胀满,或小儿食疳诸积而大肚四肢瘦,三者乃脾气不和之病。此剂苦能泄,辛能散,芳香能辟邪消瘅,运行水谷,诚专功也。”;穿山甲性味咸、凉,入肝、胃经,消肿溃痈,疏风活络,治痈疽疮肿,破气行血,解热败毒,消痈肿,排脓血。穿山甲,味淡性平,气腥而窜,其走窜之性,无微不至,故能宣通脏腑,贯彻经络,透达关窍,凡血凝血聚为病,皆能开之。以治疗痈肿,放胆用之,立见功效,并能治症瘕积聚,周身麻痹,二便秘塞,心腹疼痛。香附性味辛、微苦、微甘、平,入肺、肝、脾、胃经,理气解郁,调血中之气,除胸腹中热,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胀痛,痰饮痞满,凡气郁血瘀必用之药出。五灵脂、青皮、穿山甲、香附共同疏肝行气破气、散结消痰、理气解郁、宣通脏腑,活血化瘀,通利血脉,解热败毒,消坚积、消痈肿、排脓血、治症瘕积聚、痰饮痞满,血凝血聚为病,痈疽疮肿。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五灵脂、香附、青皮、穿山甲,主要能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对机体免疫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既有免疫抑制作用,又有免疫增强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可恢复内环境平衡,有助于对肿瘤的抑制,又能整体调节内分泌功能,此四味药,合力助其君药养阴清热,扶正培本,清热解毒,除湿、利尿散结,更增强机体抗病,防病的能力而为臣药。

    为了达到更好的疗效,本发明还可包括山豆根、蒲公英、土茯苓、瓜萎、水红花子,其中山豆根性味苦、寒,入心,肺、大肠经,清火解毒,消肿,治喉痈,喘满热咳,黄疸下痢;山豆根,功专泻疡之肿痛,兼能杀虫治黄。《本草经疏》“山豆根,甘所以和毒,寒所以除热,凡毒必热必辛,得清寒之气,甘苦之味,则诸毒自解,故为解毒清热之上药。凡痛必因于热,毒解热散,则痛自止,疮肿自消。急黄,乃血热极所发,故必发热,热气上熏则发为咳嗽,诸虫亦湿热所化,故悉主之,而多获奇效也”,入散乳毒药中,能消乳癌;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水,瘰疬,疔毒疮肿,胃炎,肝炎,尿路感染。《本草经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医林篡要》“蒲公英,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疔毒,乳痈,皆泻火安土之功。”《本草求真》“蒲公英,能入阳阴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土茯苓性味甘、淡、平,入肝,脾、胃经;栝楼性味甘、寒,入肝、肺、胃、大肠经;润肺,生津,涤垢,开郁,利热痰,老痰,治痰热咳嗽,痈肿,润肺化痰,利气宽胸,治痰热咳嗽,胸痛吐血,痈疮肿毒;水红花子性味咸、寒,消瘀破积,健脾利湿,清肺化痰。治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颈淋巴结核,脾肿大,腹胀胃痛。山豆根、蒲公英、土茯苓、瓜萎、水红花子共同健脾利湿,清肺化痰,利气宽胸,凉血解热,治痰热咳嗽,胸痛吐血,痈疮肿毒,梅毒,淋浊,疔疮,疬及一切恶疮。药理研究报道,山豆根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激发和增强淋巴细胞的排毒作用,增强或调整巨噬细胞吞噬作用,提高骨髓造血功能,并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阻断致癌和反突变作用。此五味药能控制和消除肿瘤及其周围的炎症和水肿,控制肿瘤发展,又有较强的抗癌活性,进一步加强上药的疗效,为佐药。

    为达到更好的疗效,本发明还可包括水蛭,蟾蜍,其中水蛭性味咸、甘、苦、微寒,入肝、膀胱经,为肝经血分药,水蛭,主破血,逐瘀,通经利水通,是治蓄血,症瘕,积聚的要药。水蛭以其咸入血走血,苦能泄结之性能,使至血散而膀胱得气化之职。水道不求其利而自利。《本草经》“凡人身瘀血方阴,尚未有生气者易治,阻之久,则无生气难治。盖血即离经,与正气全不相属,投入轻药,则拒不纳,药过峻,又反能伤未败之血,故治之极难。水蛭,最喜食人之血,而又迟缓善入,迟缓则生血不伤,善入则坚积易破。借其力以攻积久之滞,自有利而无害也。”;蟾蜍性味辛、凉,入心、肝、脾、肺经,破症结,行水湿,化毒杀虫,定痛,治痈疽发背,阴疽瘰疬,恶疮,症瘕,癖积膨胀,水肿腹水。蟾蜍能散,能行,能渗,能软,而锐于攻毒,为诸恶疮要药也。水蛭,蟾蜍,行水湿、逐瘀血、破症结、化毒杀虫、通经利水道。水蛭是治蓄血、症瘕、积聚的要药;蟾蜍是治渚恶疮要药。蟾蜍治疗癌症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有明显的抗癌作用,蟾蜍治疗癌症具有以下机理:1、增强机体免疫力,2、抑制血管生成,2、对肿瘤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此二味,行水湿,利水道,治蓄血,破症结,化毒,杀虫,为使药,合上药而共同之力,具有扶正培本,理气活血化瘀,解毒,化痰,软坚散强之功效,养阴清热,本中药全方配伍合理行法,故对治疗恶性肿瘤有满意的疗效。

    (四)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试验例中,若无特别声明,单位一律为千克。

    实施例1

    1)称取原料:天门冬20、龟版15、五灵脂8、青皮8、穿山甲7、香附8;其中穿山甲经过炮制。

    2)将各原料磨碎制成粉剂。

    实施例2

    1)称取原料:天门冬10、龟版25、五灵脂8、青皮8、穿山甲3、香附12、栝楼20、山豆根12、蒲公英15、水红花子15、土茯苓25;其中穿山甲经过炮制。

    2)将各原料磨碎制成粉;

    3)用模压制成片剂。

    实施例3

    1)称取原料:天门冬15、龟版20、五灵脂10、青皮10、穿山甲5、香附10、栝楼15、山豆根10、蒲公英20、水红花子20、土茯苓20、水蛭5、蟾蜍5。其中穿山甲经过炮制。

    2)将各原料磨碎制成粉;

    3)炼蜜制成蜜丸。

    将本实施例中的蜜丸用于临床试验,得下述结果:

    临床试验例1

    肝癌病例3例,其中一例为晚期,已出现转移,出现肝腹水;两例为早期,肝部有1cm×1cm以上的肿块1~3个。

    治疗方案:服用本中药,每日3次,每次6克原药,温开水送服,同时在对应肝脏的病灶处和肝腧及胃腧贴敷外敷药膏。15天为一个疗程。

    治疗1个疗程后,两例早期病例均出现肿瘤体积变小,晚期精神状态转好;食量增加,肝腹水现象得到控制,连续服用5个疗程后,体积在2cm×2cm以下的肿瘤完全消失。

    临床试验例2

    肺癌病例2例,咳嗽时痰中带血,透视时显示肺部有阴影。

    治疗方案:服用本中药,每日3次,每次6克原药,温开水送服,同时在对应于病灶处的肺腧及肾腧穴位贴敷外敷药膏。15天为一个疗程。

    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肺部阴影变小,痰中无明显血迹。

    临床试验例3

    乳腺癌病例3例,B超检出有1个或2个肿块,体积在1cm×1cm~3cm×3cm之间。

    治疗方案:服用本中药,每日3次,每次6克原药,温开水送服,同时在病灶处贴敷外敷药膏。15天为一个疗程。

    连续服用6个疗程后;体积小于2cm×2cm的肿块消失,体积较大的肿块明显缩小。

    实施例4

    1)称取原料:天门冬10、龟版20、五灵脂10、青皮10、穿山甲5、香附10、栝楼15、山豆根10、蒲公英20、水红花子20、土茯苓20、水蛭5、蟾蜍5。其中穿山甲经过炮制。

    2)第一次加水2000,煎煮2小时,滤出滤液待用;第二次加水1500,煎煮1.5小时,合并两次滤液;

    3)将上述滤液浓缩成成浸膏。

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药,包括下述以重量份计的组份:五灵脂812、水蛭37、蟾蜍37、香附812、栝楼1020、山豆根812、蒲公英1525、水红花子1525、天门冬1020、炮穿山甲37、茯苓1525、龟版1525、青皮1525。本发明具有扶正培本,理气活血化淤,解毒,化痰,软坚散强之功效,养阴清热的功效,与外敷中药药膏(针对病症的相应穴位及病灶处贴敷)相结合,可治愈,肝癌、肺癌、乳腺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