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2552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3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48494.0

申请日:

2014.02.12

公开号:

CN104836075A

公开日:

2015.08.1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 IPC(主分类):H01R 13/64申请公布日:2015081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R 13/64申请日:20140212|||公开

IPC分类号:

H01R13/64; H01R13/502

主分类号:

H01R13/64

申请人: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程国洲; 余俊导; 王麒程; 张凯昱

地址:

中国台湾台北市北投区立德路1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5

代理人:

臧建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枢接于一网线插座。网线插座的保护盖包括一壳体及两弹片。壳体枢接于网线插座。各弹片包括一固定部、一延伸臂、一挡止部及一引导斜面。两固定部分别固定于壳体两侧,两延伸臂分别连接于两固定部。两挡止部与两引导斜面分别位于两延伸臂上,其中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挡止部之间的距离。本发明的保护盖,其具有防呆设计,可有效防止非网线接头插入网线插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网线插座的保护盖,枢接于网线插座,其特征在于,上述网线插座的保护盖包括:
壳体,枢接于上述网线插座;以及
两个弹片,各上述弹片包括固定部、延伸臂、挡止部及引导斜面,其中上述两固定部分别固定于上述壳体两侧,上述两延伸臂分别连接于上述两固定部,上述两挡止部与上述两引导斜面分别位于上述两延伸臂上;
其中上述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述两挡止部之间的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线插座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两挡止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非网线接头的宽度,且上述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述非网线接头的宽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线插座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网线接头的宽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线插座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壳体在上述引导斜面下方的位置具有退位空间。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线插座的保护盖,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固定部垂直上述延伸臂的延伸方向。

6.
  一种网线插座组,适于配置在便携式电子装置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网线插座组包括:
具有多个针脚的网线插座;以及
具有壳体与两弹片的保护盖,枢接于上述网线插座,其中各上述弹片包括固定部、延伸臂、挡止部及引导斜面,上述两固定部分别固定于上述壳体两侧,上述两延伸臂分别连接于上述两固定部,且上述两挡止部与上述两引导斜面分别位于上述两延伸臂上;其中
上述网线插座与上述保护盖共同围绕出开口,且上述引导斜面与上述开口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挡止部与上述开口之间的距离。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线插座组,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引导斜面倾斜地朝向上述开口,且上述引导斜面在越往上述开口延伸的方向上越远离上述这些针脚。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线插座组,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两挡止部 之间的距离小于非网线接头的宽度,且上述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上述非网线接头的宽度。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线插座组,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网线接头的宽度。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线插座组,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壳体在上述引导斜面下方的位置具有退位空间。

说明书

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防呆功能的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使用有线网络时需将网线接头插入电子装置的网线插座以传输网络信号。一般在电子装置上的网线插座为一体式的网线插座,随着电子装置(例如是笔记本电脑等)朝向薄型化发展,部分的网线插座由原先一体式的网线插座改为两截式的网线插座,也就是半截式的网线插座加上枢接于网线插座的保护盖的设计,以降低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当未有网线接头插入网线插座时,保护盖会收合至靠近网线插座的位置而减少厚度。
目前,市面上的网线插座主要是与RJ45接头对接,由于RJ45接头的尺寸较大,网线插座内的可插入空间较大,使用者可能会误将尺寸较小的非网线接头(例如是RJ11接头)插入网线插座。这会使得位于网线插座内的针脚被非网线接头挤压而退针或是变形。然而,目前在此类半截式的网线插座与保护盖的组合中,并未有防止使用者误将非网线接头插入网线插座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其具有防呆设计,可有效防止非网线接头插入网线插座。
本发明的一种网线插座的保护盖,枢接于一网线插座。网线插座的保护盖包括一壳体及两弹片。壳体枢接于网线插座。各弹片包括一固定部、一延伸臂、一挡止部及一引导斜面。两固定部分别固定于壳体两侧,两延伸臂分别连接于两固定部。两挡止部与两引导斜面分别位于两延伸臂上,其中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挡止部之间的距离。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挡止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一非网线接头 的宽度,且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非网线接头的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网线接头的宽度。
本发明的一种网线插座组,适于配置在一便携式电子装置上,网线插座组包括一具有多个针脚的网线插座以及一具有壳体与两防呆弹片的保护盖。保护盖枢接于网线插座。各弹片包括一固定部、一延伸臂、一挡止部及一引导斜面。两固定部分别固定于壳体两侧,两延伸臂分别连接于两固定部,且两挡止部与两引导斜面分别位于两延伸臂上。网线插座与保护盖共同围绕出一开口,且引导斜面与开口之间的距离小于挡止部与开口之间的距离。
基于上述,本发明的两弹片在两第二端部上分别具有两挡止部与两引导斜面,两挡止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一非网线接头的宽度,且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非网线接头的宽度。当尺寸较小的非网线接头插入开口时只能接触到两挡止部,非网线接头会受到两挡止部限制而不能够继续进入网线插座,而达到防呆效果。此外,由于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网线接头的宽度,且引导斜面较挡止部更接近开口的设计。在网线接头进入容置空间的过程中,网线接头会接触且推挤两引导斜面,使得两引导斜面往远离这些针脚的方向让位,两挡止部随之让位,网线接头便能够插入网线插座。
附图说明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网线插座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网线插座的保护盖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网线插座的弹片的示意图;
图4是非网线接头插入网线插座时与弹片的相对位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A是网线接头插入网线插座时与弹片的相对位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O:开口;
R:退位空间;
S:容置空间;
10:网线插座;
12:针脚;
20:非网线接头;
30:网线接头;
40:便携式电子装置;
100:网线插座的保护盖;
110:壳体;
120:弹片;
122:固定部;
124:延伸臂;
124a:第一端部;
124b:第二端部;
126:引导斜面;
128:挡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网线插座组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的网线插座组包括一网线插座10及枢接于网线插座10的一网线插座的保护盖100。此网线插座10与网线插座的保护盖100适于配置在一便携式电子装置40上。在本实施例中,便携式电子装置40以笔记本电脑为例,但便携式电子装置40的种类并不以此为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网线插座10为半截式网线插座。当未有网线接头30插入网线插座10时,枢接于网线插座的保护盖100会收合至较为靠近网线插座10的位置,以降低便携式电子装置40的整体厚度。当网线接头30插入网线插座10时,网线插座的保护盖100可向图1的下方转动而让网线接头30进入网线插座10与网线插座的保护盖100所共同围绕出的一容置空间S,以与网线插座10的针脚12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网线插座10用以连接RJ45接头,网线插座10内的针脚12的数量为8支,但网线插座10内的针脚12数量可随连接的网线接头种类改变而异。
为了清楚表示本实施例的网线插座的保护盖的细部结构,下面的图式将特别隐藏网线插座,由不同视角所示为网线插座的保护盖100以及弹片120。 图2是图1的网线插座的保护盖的示意图。图3是图1的网线插座的弹片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网线插座的保护盖100包括一壳体110及两弹片120。壳体110适于枢接于网线插座10。请同时参阅图2与图3,各弹片120包括一固定部122、一延伸臂124、一引导斜面126及一挡止部128。两固定部122分别固定于壳体110上且位于容置空间S中靠近两侧的位置,固定部122可通过卡合、黏合或是射出成形等方式固定于壳体110。在弹片120中,固定部122的延伸方向垂直延伸臂124的延伸方向,若对应到图1中与网线插座10的相对位置,固定部122是朝远离这些针脚12的方向延伸。当然,固定部122与延伸臂124之间的夹角不一定要是90度,只要具有一非零度夹角便可提供良好的固定效果,或者,只要是可以将固定部122稳固地固定在壳体110上的结构即可,固定部122的形式并不以此为限制。
各延伸臂124包括相对的一第一端部124a与一第二端部124b,在本实施例中,两延伸臂124的两第一端部124a分别连接于两固定部122且两延伸臂124的两第二端部124b往开口O延伸。两挡止部128位于两延伸臂124在两第二端部124b上,在本实施例中,挡止部128为延伸臂124在第二端部124b上垂直于网线插头30的插入方向的表面,但在其他实施例中,挡止部128也可以是另外配置在第二端部124b上的其他构件。
此外,两引导斜面126分别位于两第二端部124b上。两引导斜面126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挡止部128之间的距离。引导斜面126的倾斜方向对应到图1中引导斜面126是朝向开口O的方向倾斜,且引导斜面126在越往开口O延伸的方向上越远离这些针脚12,也就是引导斜面126在越往开口O延伸的方向上越往图1所示的下方延伸。
下面将解释本实施例的网线插座的保护盖100将如何在非网线接头20插入时达到防呆效果且如何能够让网线接头30顺利地插入。
图4是非网线接头插入网线插座时与弹片的相对位置的俯视示意图。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两挡止部128之间的距离小于非网线接头20的宽度,且两引导斜面126之间的距离大于非网线接头20的宽度,当尺寸小于网线接头30的非网线接头20(例如是一RJ11接头或是一RJ12接头)插入开口O时,非网线接头20会受到两挡止部128限制而不能够继续进入, 因此,非网线接头20便不会接触到网线插座10中的针脚12而发生针脚12退针或是变形的状况。
图5A是网线接头插入网线插座时与弹片的相对位置的俯视示意图。图5B是图5A的侧视示意图。请参阅图5A与图5B,两引导斜面126之间的距离小于网线接头30(例如是一RJ45接头)的宽度。由于引导斜面126较挡止部128更靠近图5A的下方,也就是引导斜面126较挡止部128更接近开口O。在网线接头30从图5A的下方(对应到图1就是开口的所在位置)往上插入的过程中,网线接头30会直接接触到两引导斜面126,并且随着逐渐插入而推挤两引导斜面126。壳体110在引导斜面126下方的位置具有一退位空间R(如图2),两引导斜面126被网线接头30挤压后会往下方的位置(也就是远离这些针脚12的方向)让位,位于延伸臂124的第二端部124b的挡止部128也随之下移,而不会挡到网线接头30。因此,网线接头30能够进入容置空间S且接触到网线插座10的针脚12。
在本实施例中,网线插座的保护盖100的设计是针对能够供RJ45接头进出且能够挡止RJ11接头的尺寸,因此,两挡止部128之间的距离小于9.65毫米,且两引导斜面126之间的距离在9.65毫米至11.68毫米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随着想应用的接头尺寸不同,制造者可依实际情形调整两挡止部128之间以及两引导斜面126之间的距离,而达到防呆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两弹片在两第二端部上分别具有两挡止部与两引导斜面,两挡止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一非网线接头的宽度,且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大于非网线接头的宽度。当尺寸较小的非网线接头插入开口时只能接触到两挡止部,非网线接头会受到两挡止部限制而不能够继续进入网线插座,而达到防呆效果。此外,由于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一网线接头的宽度,且引导斜面较挡止部更接近开口的设计。在网线接头进入容置空间的过程中,网线接头会接触且推挤两引导斜面,使得两引导斜面往远离这些针脚的方向让位,两挡止部随之让位,网线接头便能够插入网线插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枢接于一网线插座。网线插座的保护盖包括一壳体及两弹片。壳体枢接于网线插座。各弹片包括一固定部、一延伸臂、一挡止部及一引导斜面。两固定部分别固定于壳体两侧,两延伸臂分别连接于两固定部。两挡止部与两引导斜面分别位于两延伸臂上,其中两引导斜面之间的距离大于两挡止部之间的距离。本发明的保护盖,其具有防呆设计,可有效防止非网线接头插入网线插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