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pdf(4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862333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1.09CN102862333A*CN102862333A*(21)申请号 201210226978.0(22)申请日 2012.06.292011-151596 2011.07.08 JPB32B 3/12(2006.01)B32B 15/08(2006.01)B32B 37/00(2006.01)(71)申请人索尼公司地址日本东京(72)发明人安河内裕之(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代理人余刚 吴孟秋(54) 发明名称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57)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体及其制造。
2、方法。该结构体包括基材和涂层材料。基材包括多个空隙和至少形成多个空隙的表面,并且所述基材形成为多个空隙的空隙率从基材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二维或三维地减小。涂层材料形成在在基材的表面上。(30)优先权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14页 附图2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14 页 附图 23 页1/2页21.一种结构体,包括:基材,包括多个空隙和形成有至少所述多个空隙的表面,并且所述基材形成为所述多个空隙的空隙率从所述基材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二维或三维地减小;以及涂层材料,形成在所述基材的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
3、构体,其中,所述基材还包括使所述多个空隙连通的连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体,其中,所述基材包括多个连通孔,以及其中,经由所述多个空隙和所述多个连通孔围绕所述基材的表面的最短距离是所述涂层材料在厚度方向的100到10000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其中,所述涂层材料包括金属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体,其中,所述涂层材料还包括在所述金属层上形成的树脂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体,其中,所述多个空隙在所述基材上规则地排列。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结构体,其中,所述多个空隙的开口表面的排列方式为蜂窝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体,其中,所述金属层由铝、镍、铬或钛。
4、形成,而所述树脂层由ABS、丙烯酸树脂或聚乙烯类树脂形成。9.一种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将通过能量束的能量固化的基材的材料提供至供给区域;通过将所述能量束照射到从提供至所述供给区域的所述材料的整个区域中选择的区域,形成包括多个空隙和形成有至少所述多个空隙的表面的基材,并且所述基材形成为所述多个空隙的空隙率从所述基材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二维或三维地减小;以及在已形成的基材的表面上形成涂层材料。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使用包括基台和调控体的结构体形成装置,所述调控体包括具有沿第一方向形成的直线状区域的表面,并且被设置为面对所述基台使得所述表面中的所述直。
5、线状区域最接近所述基台,其中,所述材料的提供包括将所述材料供给狭缝区域,所述狭缝区域为配置有所述基台一侧的区域和所述直线状区域之间的区域,以及其中,所述基材的形成包括利用所述调控体和所述基台沿不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的相对移动来固化至少一层所述材料。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基材的形成包括:形成所述基材的部件,使得所述基材的部件的空隙率从靠近所述基台的第一侧向远离所述基台的第二侧增大,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62333 A2/2页3形成所述基材的多个所述部件,以及附接所述基材的多个所述部件,使得所述基材的多个所述部件在其所述第二侧上连接。12.根据权利。
6、要求9所述的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基材的形成包括形成片状基材,使得所述空隙率从所述片状基材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二维地减小并且所述多个空隙规则地排列,以及其中,制备多个所述片状基材,所述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还包含附接所述片状基材,使得所述片状基材在围绕垂直于所述片状基材的附接表面的轴的旋转方向上偏移。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862333 A1/14页4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揭示涉及到一种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背景技术0002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2-347125(在下文中称为专利文件1)中揭示的光造型物用作设计产品的三维模型。与设计产品的厚度部分对应的三维模型的。
7、部分形成中空的,中空的内部具有蜂窝状结构。因此,减少了三维模型的各部分的强度的变化(例如,参见专利文件1的第0020段)。0003 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Hei 06-114948(在下文中称为专利文件2)中揭示的一种造型形式,内部也具有蜂窝状结构。在这样的造型形式中,形成连通孔使得由形成蜂窝状结构的肋部分割的小隔间(cell)能互通。因此,很容易排出残留在蜂窝状结构的小隔间中未固化的液体(例如,参见专利文件2的第0013段)。发明内容0004 作为结构体,需要具有新形状的结构体。0005 考虑到如上所述的情况,需要提供一个具有新形状的有用的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0006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8、,提供了一种包括基材和涂层的材料的结构体。0007 基材包括多个空隙和形成有至少多个空隙的表面,基材被形成为多个空隙的空隙率从基材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二维或三维地减小。0008 涂层材料形成在基材的表面上。0009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基材内部侧的空隙率小于其外部侧上的空隙率,涂层材料形成于在基材上形成的空隙的表面上。换句话说,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能实现新的结构体。0010 此外,通过这种空隙的排列和适当地选择涂层材料,可实现具有有效功能的结构体。0011 基材还可包括使多个空隙连通的连通孔。利用该结构体,由于涂层材料的材料经由连通孔施加到多个空隙的表面上,所以能容易地形成涂层材料。0012 基材。
9、可包括多个连通孔。在这种情况下,经由多个空隙和多个连通孔围绕基材表面的最短距离是涂层材料在厚度方向的100到10000倍。利用这样的涂层材料厚度,能确保该结构体具有足够的强度。0013 涂层材料可包括金属层。或者,涂层材料还可包括形成于金属层上的树脂层。0014 多个空隙可在基材上规则地排列。利用这种结构体,可额外地增强该结构体的强度。0015 多个空隙的开口表面的排成方式可为蜂窝状结构体。0016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结构体的制造方法,包括将通过能量束的能量固化的基材的材料提供至供给区域。说 明 书CN 102862333 A2/14页50017 通过将能量束照射到从提供至供给区域。
10、的材料的整个区域中选择的区域,形成包括多个空隙和形成有至少多个空隙的表面的基材,并且基材形成为多个空隙的空隙率从基材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二维或三维地减小。0018 在已形成的基材的表面上形成涂层材料。0019 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使用包括基台和调控体的结构体形成装置。0020 调控体包括具有沿第一方向形成的直线状区域的表面,并被设置为面对基台使得表面中的直线状区域最接近基台。0021 材料的供应包括将材料提供至狭缝区域(slit area),该狭缝区域为配置有基台一侧的区域和直线状区域之间的区域。0022 基材的形成包括利用调控体和基台沿不同于第一个方向的第二个方向的相对移动来固化至少一层材料。00。
11、23 如上所述,由于材料是在被限制在直线状区域(即一维区域)的情况下通过能量束照射,所以能形成高精度的结构体。0024 基材的形成可包括形成基材的部件,使得从靠近基台的第一侧朝远离基台的第二侧的方向上基材的部件的空隙率增大。在这种情况下,形成基材的多个部分。此外,附接基材的多个部件以便基材的多个部件在其第二侧上连接。利用这种结构体,能容易形成高精度的基材。0025 基材的形成可包括形成片状基材,使得空隙率从片状基材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二维地减小并且多个空隙规则地排列。在这种情况下,制备多个片状基材。此外,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还包括附接片状基材,使得片状基材围绕垂直于片状基材的附接表面的轴的旋转方向上。
12、偏移。利用这种结构体,允许附接多个片状基材的定位精确度低,并且可实现能在任何位置耐受来自任何方向的压力的具有足够强度的结构体。0026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可实现具有新的外形的有用的结构体及其制造方法。0027 根据在附图中示例性示出的以下最佳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标、特点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说明0028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的透视图;0029 图2是沿包括图1的-A线的表面的截面图;0030 图3是沿包括图1的B-B线的表面的截面图;0031 图4是图2中虚线所圈部分的放大图;0032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的。
13、截面图;0033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和其主要部分的结构体的透视图;0034 图7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0035 图8是示出了形成图7所示结构体的单元小隔间的透视图;0036 图9是示出了在图8中所示的单元小隔间三维(3D)地规则排列的结构体的透视图;0037 图10A和图10B是用于说明涂层材料的厚度的图;说 明 书CN 102862333 A3/14页60038 图1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0039 图12是利用二维(2D)模型来说明在图11中所示的结构体的图;0040 图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
14、七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0041 图14是示出了各自包括小开口的单元小隔间构成的结构体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0042 图15是示出了涂层材料堵塞小开口的结构体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0043 图16是示出了通过作为未开口的单元小隔间的封闭小隔间与开口小隔间(半封闭小隔间)组合形成的结构体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0044 图17是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形成装置的侧视图;0045 图18是在Z轴方向上的结构体形成装置的侧视图;0046 图19是结构体形成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和示出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框图;0047 图20是调控体的放大图;0048 图21A到图21C是顺序地示出结构体形成装置的操。
15、作的图;0049 图22A到图22D是操作期间在调控体和基台之间的区域的放大图;0050 图23A到图23C是用于说明通过附接多个的基材部件来制造基材的方法的图;0051 图24是示出在是在旋转方向上使片状基材偏移(deviate)的情况下附接图12所示的多个片状基材而形成的基材(结构体)的平面图;0052 图25是示出了在使片状基材直线状地偏移的情况下附接图12所示的片状基材而形成的结构体;0053 图26是示出了在使片状基材直线状地偏移的情况下附接图12所示的片状基材而形成的结构体;以及0054 图27是示出了在使片状基材直线状地偏移的情况下附接图12所示的片状基材而形成的结构体。具体实施。
16、方式0055 在下文中,将参考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方式。0056 结构体的第一实施方式0057 图1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的透视图。图2是沿包括图1的-A线的表面的结构体50的截面图。图3是沿包括图1的B-B线的表面的结构体50的截面图。0058 结构体50包括基材52和在基材52的表面52a上形成的涂层材料56(见图4)。0059 如图2和3所示,基材52是例如长方体,并且内部具有多个空隙54。基材52被形成为空隙54的空隙率从基材52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三维地减小。此外,空隙54规则地排列。空隙率通常是基材52的材料中每单位体积的空间的比率。0060 短语“空隙54规则地排。
17、列”是指空隙间距的增长率(减少率)是不变的或有预定的规则,空隙的相对配置角度是不变的或有预定的规则,或者至少在部分区域内维持空隙的配置对称。0061 图4是图2的虚线所圈部分的放大图。使两个任意的空隙54连通的连通路径(孔)58设置在这些空隙54之间。连通路径58不仅设置为与图4所示的一个截面平行,而且沿说 明 书CN 102862333 A4/14页7着任意方向设置。在基材52的至少一个最外侧的空隙54,设置有使空隙54与外部(结构体50的外部空间)连通的连通路径581。连通路径58和581被适当地配置,使得基材52的最内侧的空隙54与外部连通。应当注意的是,连通路径58和581没有在图2和。
18、3中示出。0062 如图4所示,涂层材料56在基材52的表面上,即,基材52的外表面52b以及形成有空隙54的表面52a。换句话说,涂层材料56也形成在空隙54内。0063 例如,涂层材料56可由湿法或干法形成。在湿法的情况下,涂层材料56通过使液体经由连通路径58和581进入空隙54而形成。0064 此外,在湿法的情况下,通过诸如电解镀或非电解镀将涂层材料56形成为电镀层。或者,涂层材料56可通过简单地将结构体50浸泡在电镀槽中的所谓浸渍法形成。0065 或者,作为热浸电镀,非电解镀(例如非电解镀镍)可在基材上首先实施以增强结构体的耐热性和润湿性,然后实施热浸镀以便在很短时间内能够获得厚的涂。
19、层材料。0066 在干法的情况下,利用例如CVD(化学气相沉积)形成涂层材料56。0067 涂层材料56可由金属或树脂构成,或者可是它们的混合物。金属的实例包括铝、镍、铬和钛。作为树脂,使用ABS、丙烯酸类树脂、聚乙烯类树脂等。或者,涂层材料56可由DLC(类金刚石碳)组成。0068 如上所述,基材52的内部侧的空隙率小于外部侧上的空隙率,涂层材料56形成于在基材52上形成的空隙54的表面52a上。因此,可实现具有新的形状的结构体,并且根据用于涂层材料的材料类型具有有用的功能的结构体50。0069 如上所述的空隙率的配置获得以下效果。例如,在各种力(如弯曲力、剪切力和拉力)施加到结构体50的情。
20、况下,在大多数情况下,施加到结构体50的外部侧的压力比施加至内部侧的大。因此,结构体50的外部侧上的基材的材料的体积制成比在内部侧上的密,使得该体积在朝内部侧的方向上变得不那么密集。因此,能够使整个结构体50的(平均)密度尽可能的小并且增强其强度和刚度。换句话说,能增强结构体50的比强度(比刚度(每单位质量的刚度)。007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涂层材料56,能实现比无涂层材料56时具有更高强度的结构体50。0071 根据涂层材料56的材料,除增强强度之外,结构体50可用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例如,可以将各种不同的特性赋予结构体50,诸如疏水性(例如氟类材料)、亲水性(例如硅类材料和钛氧化物类。
21、材料)、防污特性(例如钛类材料和碳类材料)以及耐热性(例如镍类材料、铬类材料和钛类材料)。0072 例如,当采用诸如钛类材料的具有高强度和耐热性的涂层材料56时,结构体50可用作处于高速旋转、高压和高温下的涡轮叶片。0073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连通孔,涂层材料56的材料经过连通孔,从而施加到多个空隙54的表面52a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形成涂层材料56。0074 应当注意的是,尽管在图2和3中空隙54的形状是方形,但是形状可以是球形、椭球形、圆柱形、桁架形(truss shape)、不规则形状或它们的组合。0075 尽管空隙54在以上描述中是规则排列,但是只要空隙54的排列是数量上从内部侧。
22、朝外部侧减少,则排列可以是不规则的或者随机的。0076 结构体的第二实施方式说 明 书CN 102862333 A5/14页80077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体150的截面图。在以下描述中,将简化或省去与在图1中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体50相同的部分、功能等的描述,而将主要描述不同点。0078 结构体150包括包含多个空隙154的基材152和在基材152的表面上形成的涂层材料(未示出)。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体50一样,涂层材料也形成在空隙154内。0079 如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结构体150是长方体的。在图5所示的结构体150的一个截面中,空隙154的间距是基本相同的。
23、。然而,空隙154的体积从内部侧向外部侧减少。换句话说,基材152形成为空隙154的空隙率从基材152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三维地减小。0080 这样的结构体150获得与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体50同样的效果。0081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基材52和152形成为空隙率从基材52和152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三维地减小。然而,基材52和152可以形成为空隙率从基材52和152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二维地减小。0082 结构体的第三实施方式0083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结构体和其主要部分的透视图。0084 结构体60包括含有多个空隙64的基材62和涂层材料(未示出)。结构体60具有薄的长方。
24、体形状(即板状形状)或薄片状形状,空隙64贯穿作为基材62的板。空隙64的配置模式与图5中显示的一样。0085 如上所述,即使在板状或片状的结构体60中,通过使基材62形成为空隙率从基材62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二维地减小,也能增强结构体60的比刚度和比强度。0086 此外,板状或片状的结构体60可用作过滤器或催化剂。0087 虽然在第一到第三实施方式中结构体50、150和60的形状是长方体形状,但形状并没有限制,可以是任意的形状。0088 结构体的第四实施方式0089 虽然未示出,但是作为根据本公开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结构体,涂层材料也包括在金属层上形成的树脂层。换句话说,结构体包括上面的实施方式中。
25、的基材、在基材表面上形成的金属层、以及在金属层上形成的树脂层。0090 在结构体的制造方法中,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金属层之后,将树脂液体浸入到其上形成有金属层的基材。例如,众所周知的纤维增强塑料,但是通过树脂浸入形成有金属层的结构体,结构体变成金属纤维增强塑料。0091 结构体的第五实施方式0092 图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第五实施方式的结构体70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8是示出了形成图7所示的结构体70的单元小隔间的透视图。0093 如同上面的实施方式,单元小隔间75包括基材72(见图10B)以及在基材72的表面上形成的涂层材料76(见图10B)。0094 如图8所示,单元小隔间75包括六边形的顶壁。
26、751、中壁753以及下壁755,以及与壁751、753和755的边相对应的6个侧面758。顶壁751、中壁753以及下壁755各自有一个开口752(在下文中,为了方便起见称为平面孔)。平面孔752是六边形。此外,在一个侧面758上形成两个开口754,并且每个开口754与相邻侧面758的开口754整体地连续形成。为了方便起见,将这样一个跨两个侧面758的整体开口称为侧开口754。侧开口754说 明 书CN 102862333 A6/14页9是矩形的(或正方形的)。0095 形成在一个侧面758上的两个边开口754在斜线方向上偏离,而不是形成在与顶壁751和下壁755平行(平行于X-Y平面)的直。
27、线上。换句话说,在顶侧的三个侧开口754在六边形的周围方向(在Z轴周围)以120度的间隔配置,并且在下侧的三个侧开口754在周围方向也以120度的间隔配置。顶侧的三个侧开口754组和下侧的三个侧开口754组在周围方向上偏离60度。0096 被顶壁751、中壁753以及6个侧面758所环绕的内部区域实际上成为一个空隙区域。此外,被下壁755、中壁753以及6个侧面758所环绕的内部区域实际上成为一个空隙区域。换句话说,单元小隔间包括在Z轴方向配置的两个空隙。0097 通过聚集多个如此构成的单元小隔间75并将单元小隔间75二维地规则排列而构成图7所示的结构体70。或者,也可实现如图9所示的结构体1。
28、70,在结构体170中三维地规则排列单元小隔间75。0098 在结构体70和170中,在横向和纵向邻近的空隙经由平面孔752和侧开口754连通。因此,平面孔752和侧开口754各自用作连通孔。将具有这样的结构体的单元小隔间75在下文称为开口小隔间。0099 这里,针对平面孔752的开口面积、侧开口754的开口面积以及空隙的体积中的至少之一,通过准备多个梯级值(stepwise value),准备各自为开口小隔间的多种单元小隔间75。通过适当地调整多种类型的单元小隔间75的配置,能够实现各自的空隙率从基材72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以二维或三维地减小的结构体70和170。例如,结构体70和170仅需形。
29、成为将具有相对小的空隙体积的单元小隔间75组相对地配置在基材72的外部侧上,而将具有相对大的空隙体积的单元小隔间75组相对配置在基材72的内部侧上。0100 或者,将具有与图8所示的单元小隔间基本相同形状、但是大小不同的单元小隔间可组合起来以形成基材。换句话说,通过组合具有多种梯级大小的单元小隔间,可以形成空隙率从基材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二维或三维地减小的基材。0101 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体70和170也获得与根据上面的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相同的效果。0102 因为在结构体70和170中空隙的开口表面的排列是呈蜂窝结构体,所以能增强强度。0103 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涂层材料76延伸到每个角落,所以通过。
30、涂层材料76的材料能够实现高强度和高耐热性两者。0104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在结构体70和170中经由多个空隙、平面孔752和侧开口754围绕基材72的表面52a的最短距离d1(在图10A中由虚线表示的箭头的长度)是涂层材料的厚度d2的100到10000倍。在图10A所示的单元小隔间75中的多个空隙,是指包括作为基准空隙的单元小隔间75的上部空隙以及在Y轴(或X轴)方向和Z轴方向上邻近基准空隙的空隙至少3个空隙。例如,当厚度d2是1m时,假设最短距离d1是厚度d2的10000倍,则为10mm。0105 在最短距离d1小于厚度d2的100倍时,基材72本身变得太薄或太细,结果就是基材72。
31、的强度相应降低。当最短距离d1大于厚度d2的10000倍时,基材72和涂层材料76之间的实际平面接触面积变得太大,由此担心涂层材料76易于剥落。当在形成涂层材说 明 书CN 102862333 A7/14页10料76的实际平面过大时,灰尘和气泡非常有可能进入基材72和涂层材料76之间的空间,由此担心涂层材料76易于剥落。0106 结构体的第六实施方式0107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六实施方式的结构体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0108 结构体270的单元小隔间与图8所示的作为开口小隔间的单元小隔间75基本相同。在结构体270的中央,设置大于单元小隔间75的空隙的空隙274。通过从图9中所示的结构体。
32、270中央移除7个单元小隔间75形成这样的空隙274。因此,能够实现所有的空隙(单元小隔间75中的空隙和空隙274)的空隙率从结构体270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三维地减小的结构体270。0109 而且,通过从结构体270移除7个单元小隔间75形成的空隙274的形状实质上是六边形柱体,也就是说,结构体270具有自相似的形状(分形(fractal)形状)。0110 这里,将描述使用图12所示的二维模型的结构体270。如图12中所示,最小的六边形空隙32如同蜂窝结构体一样规则地排列。此外,形成大于最小的六边形空隙32的实质上的六边形空隙31。每个空隙31由多个空隙32聚集形成。二维地看图11所示的结构体。
33、270,在图12所示的片状结构体中,结构体270的形状是由一个空隙31和构成该空隙31的多个外围空隙32形成的部分的形状。0111 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具有自相似的形状的蜂窝结构体,能够实现具有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的结构体270。0112 结构体的第七实施方式0113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七实施方式的结构体80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0114 由各自具有比上述的单元小隔间75更简单的形状(立方体)的单元小隔间85形成结构体80。单元小隔间85各自具有立方体的框架形状并且各自为包括在纵向和横向的8个方向上的开口86(连通孔)的开口小隔间。通过使用如上所述的单元小隔间85,能够实现具有如上所述的自。
34、相似形状的结构体。换句话说,通过移除如图13所示的结构体80的中央部分的一个或多个单元小隔间85,能够实现基材中的空隙的空隙率从基材的内部侧向其外部侧二维或三维地减小的结构体。0115 如图14所示,基材可形成为:在各个立方体的单元小隔间85中在8个方向上形成的开口86和87中的一个开口87的大小,变得比另一开口86小。通过在基材的表面上形成涂层材料(未示出),小开口87根据涂层材料的厚度而如图15所示被阻塞,由此形成壁88。通过适当地设置涂层材料的厚度、基材的大小(开口87的大小)等,能够实现这样的结构体280。0116 构成结构体280(该结构体280形成为彼此邻近的部分空隙之间的开口被阻塞)的单元小隔间将在下文称为半封闭小隔间。0117 例如,由半封闭小隔间构成的结构体280或通过上述的开口小隔间和半封闭小隔间组合形成的结构体可用作具有微细流路的流路装置。当结构体280用作流路装置时,在结构体280的外表面位置(至少底部等)设置盖部。0118 图16是示出了通过组合作为封闭小隔间的单元小隔间385和开口小隔间(半封闭小隔间)而形成的结构体380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在这样的结构体380中,涂层材料形成在开口小隔间和半封闭小隔间上,但是不形成在封闭小隔间内构成空隙的表面上。说 明 书CN 102862333 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