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通道换热器.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241630 上传时间:2018-08-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35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19635.7

申请日:

2011.08.02

公开号:

CN102914092A

公开日:

2013.02.06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25B 39/02申请公布日:20130206|||公开

IPC分类号:

F25B39/02; F28D1/04; F28F21/08

主分类号:

F25B39/02

申请人:

刘康

发明人:

刘康

地址: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南园新村246幢206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

代理人:

王楚云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为一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为全铝换热器。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包含上头管、下头管和位于所述的上头管和下头管之间的平行排列的扁管,制冷剂从所述的下头管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经扁管换热后从上头管流出。所述的下头管包含第一分配腔室和第三分配腔室,所述的上头管包含第二分配腔室和第四分配腔室。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利用各个分离的分配腔,使得进入到微通道蒸发换热器的制冷剂得到均匀分配,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2)为一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含压缩机(1)、冷凝器(4)、节流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2)为全铝换热器。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2)包含上头管(21)、下头管(22)和位于所述的上头管(21)和下头管(22)之间的平行排列的扁管(23),制冷剂从所述的下头管(22)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经扁管(23)换热后从上头管(21)流出。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头管(22)包含第一分配腔室(228)和第三分配腔室(229),所述的上头管(21)包含第二分配腔室(218)和第四分配腔室(219),所述的制冷剂从下头管(22)的入口(221)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后,依次进入到所述的第一分配腔室(228)、第二分配腔室(218)、第三分配腔室(229)和第四分配腔室(219),最后从所述的上头管的出口(211)流出。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分配腔室(228)和第三分配腔室(229)之间包含一下隔离板(223),第二分配腔室(218)和第四分配腔室(219)包含一上隔离板(213)。

说明书

说明书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设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新型的微
通道蒸发器,即微通道换热器。
背景技术
在一般的制冷系统中,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
传统的蒸发器一般采用铜管弯成的盘管,这种蒸发器对铜材的需求极大,成本很高,而且回收成本高。而微通道全铝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换热器,越来越受到重视。另外,与另一种传统的翅片管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的性能平均可以提高约20%左右,机组制冷剂的充注量平均可减少20%左右。换热器全部由一种材料铝经过钎焊所制成,避免了电位腐蚀,易于回收,因此能够保证换热器更长期高效的使用。作为微通道蒸发换热器,其对两相制冷剂的分配均匀性是研究的重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功能不足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冷剂分配均匀的微通道换热器。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为一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为全铝换热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包含上头管、下头管和位于所述的上头管和下头管之间的平行排列的扁管,制冷剂从所述的下头管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经扁管换热后从上头管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头管包含第一分配腔室和第三分配腔室,所述的上头管包含第二分配腔室和第四分配腔室,所述的制冷剂从下头管的入口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后,依次进入到所述的第一分配腔室、第二分配腔室、第三分配腔室和第四分配腔室,最后从所述的上头管的出口流出。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分配腔室和第三分配腔室之间包含一下隔离板,第二分配腔室和第四分配腔室包含一上隔离板。
因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利用各个分离的分配腔,使得进入到微通道蒸发换热器的制冷剂得到均匀分配,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制冷系统的原理说明图;
图2为图1中的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冷剂分配均匀的微通道换热器。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制冷系统包含压缩机1、冷凝器4、节流装置3和蒸发器2,该微通道换热器2为全铝换热器。
该微通道换热器2包含上头管21、下头管22和位于该上头管21和下头管22之间的平行排列的扁管23,制冷剂从该下头管22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经扁管23换热后从上头管21流出。
该下头管22包含第一分配腔室228和第三分配腔室229,该上头管21c包含第二分配腔室218和第四分配腔室219,该制冷剂从下头管22的入口221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后,依次进入到该第一分配腔室228、第二分配腔室218、第三分配腔室229和第四分配腔室219,最后从该上头管的出口211流出。
该第一分配腔室228和第三分配腔室229之间包含一下隔离板223,第二分配腔室218和第四分配腔室219包含一上隔离板213。
由于采用了四个不同的分配腔室,制冷剂在前进过程中得到四个分配,制冷剂的分配均匀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整个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得到了提高。
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微通道换热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微通道换热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微通道换热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通道换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通道换热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CN 102914092 A(43)申请公布日 2013.02.06CN102914092A*CN102914092A*(21)申请号 201110219635.7(22)申请日 2011.08.02F25B 39/02(2006.01)F28D 1/04(2006.01)F28F 21/08(2006.01)(71)申请人刘康地址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南园新村246幢206(72)发明人刘康(74)专利代理机构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 32108代理人王楚云(54) 发明名称微通道换热器(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为一制冷系统的蒸发。

2、器,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为全铝换热器。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包含上头管、下头管和位于所述的上头管和下头管之间的平行排列的扁管,制冷剂从所述的下头管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经扁管换热后从上头管流出。所述的下头管包含第一分配腔室和第三分配腔室,所述的上头管包含第二分配腔室和第四分配腔室。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利用各个分离的分配腔,使得进入到微通道蒸发换热器的制冷剂得到均匀分配,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4 页1/1。

3、页2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2)为一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含压缩机(1)、冷凝器(4)、节流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2)为全铝换热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2)包含上头管(21)、下头管(22)和位于所述的上头管(21)和下头管(22)之间的平行排列的扁管(23),制冷剂从所述的下头管(22)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经扁管(23)换热后从上头管(21)流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头管(22)包含第一分配腔室(228)和第三分配腔室(229),所述的上头。

4、管(21)包含第二分配腔室(218)和第四分配腔室(219),所述的制冷剂从下头管(22)的入口(221)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后,依次进入到所述的第一分配腔室(228)、第二分配腔室(218)、第三分配腔室(229)和第四分配腔室(219),最后从所述的上头管的出口(211)流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分配腔室(228)和第三分配腔室(229)之间包含一下隔离板(223),第二分配腔室(218)和第四分配腔室(219)包含一上隔离板(213)。权 利 要 求 书CN 102914092 A1/2页3微通道换热器0001 技术领域0002 本发明涉。

5、及一种制冷设备,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制冷系统的新型的微通道蒸发器,即微通道换热器。背景技术0003 在一般的制冷系统中,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和蒸发器。0004 传统的蒸发器一般采用铜管弯成的盘管,这种蒸发器对铜材的需求极大,成本很高,而且回收成本高。而微通道全铝换热器作为一种新型的换热器,越来越受到重视。另外,与另一种传统的翅片管换热器相比,微通道换热器的性能平均可以提高约20%左右,机组制冷剂的充注量平均可减少20左右。换热器全部由一种材料铝经过钎焊所制成,避免了电位腐蚀,易于回收,因此能够保证换热器更长期高效的使用。作为微通道蒸发换热器,其对两相制冷剂的分配均匀性是研究的重点。0。

6、005 发明内容0006 本发明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功能不足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冷剂分配均匀的微通道换热器。0007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为一制冷系统的蒸发器,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含压缩机、冷凝器、节流装置,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为全铝换热器。0008 作为优选,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包含上头管、下头管和位于所述的上头管和下头管之间的平行排列的扁管,制冷剂从所述的下头管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经扁管换热后从上头管流出。0009 作为优选,所述的下头管包含第一分配腔室和第三分配腔室,所述的上头管包含第二分配腔室和第四分。

7、配腔室,所述的制冷剂从下头管的入口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后,依次进入到所述的第一分配腔室、第二分配腔室、第三分配腔室和第四分配腔室,最后从所述的上头管的出口流出。0010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分配腔室和第三分配腔室之间包含一下隔离板,第二分配腔室和第四分配腔室包含一上隔离板。0011 因此,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微通道换热器利用各个分离的分配腔,使得进入到微通道蒸发换热器的制冷剂得到均匀分配,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0012 附图说明说 明 书CN 102914092 A2/2页4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

8、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0014 图1为制冷系统的原理说明图;图2为图1中的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此时为另一视角。0015 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001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制冷剂分配均匀的微通道换热器。0018 如图1和图2所示,。

9、一制冷系统包含压缩机1、冷凝器4、节流装置3和蒸发器2,该微通道换热器2为全铝换热器。0019 该微通道换热器2包含上头管21、下头管22和位于该上头管21和下头管22之间的平行排列的扁管23,制冷剂从该下头管22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经扁管23换热后从上头管21流出。0020 该下头管22包含第一分配腔室228和第三分配腔室229,该上头管21c包含第二分配腔室218和第四分配腔室219,该制冷剂从下头管22的入口221进入到微通道换热器后,依次进入到该第一分配腔室228、第二分配腔室218、第三分配腔室229和第四分配腔室219,最后从该上头管的出口211流出。0021 该第一分配腔室228。

10、和第三分配腔室229之间包含一下隔离板223,第二分配腔室218和第四分配腔室219包含一上隔离板213。0022 由于采用了四个不同的分配腔室,制冷剂在前进过程中得到四个分配,制冷剂的分配均匀性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此,整个蒸发器的换热效率得到了提高。0023 以上仅仅以一个实施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设计思路,在系统允许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扩展为同时外接更多的功能模块,从而最大限度扩展其功能。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102914092 A1/4页5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14092 A2/4页6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14092 A3/4页7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14092 A4/4页8说 明 书 附 图CN 102914092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制冷或冷却;加热和制冷的联合系统;热泵系统;冰的制造或储存;气体的液化或固化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