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式双车体状态调整方法及所用的液压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履带式双车体状态调整方法及所用的液压系统.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209361.7(22)申请日 2014.05.19B62D 55/00(2006.01)F15B 11/16(2006.01)(71)申请人贵州詹阳动力重工有限公司地址 550006 贵州省贵阳市小河区中槽路97号(72)发明人高山铁 杨强 付晓娟(74)专利代理机构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代理人刘楠(54) 发明名称履带式双车体状态调整方法及所用的液压系统(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履带式双车体状态调整方法及所用的液压系统,包括经铰接器连接的前车体和后车体;铰接器与两个车体之间均设有液压油缸,两个液压油缸与液压。
2、系统连接;通过液压系统控制两个液压油缸的伸缩长度,使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在拱形至凹形连接之间任意调节,以适应履带式双车体车辆的越野性能和浮渡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本发明结构简单、高效、安全,既能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部分冲击力及振动,使车辆越野性能良好,又能提高浮渡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的前后车体状态调整的液压系统。本发明易于整体布局;操作简单,功能可靠;系统引入负载敏感泵,根据反馈调节输出,起到节能作用;能提高整车的行驶舒适性、越野通过性及水中浮渡安全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
3、43084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3.25CN 104443084 A1/1页21.一种履带式双车体状态调整方法,包括经铰接器连接的前车体和后车体;其特征在于:铰接器与两个车体之间均设有液压油缸,两个液压油缸与液压系统连接;通过液压系统控制两个液压油缸的伸缩长度,使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在拱形至凹形连接之间任意调节,以适应履带式双车体车辆的越野性能和浮渡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双车体车辆位于坡顶时,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为拱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双车体车辆位于坡底或壕沟时,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为凹形。4.根据权利要。
4、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双车体车辆处于浮渡或平路时,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接近直线状态。5.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4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方法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液压油缸(1)和后液压油缸(2),前、后液压油缸的大小油腔并联后分别与阀组(3)的A接口和B接口连接;阀组(3)的P接口经三位四通阀(4)与液压泵组件(5)的高压油接口连接;阀组(3)的T接口经三位四通阀(4)、溢流阀(6)和过滤器(7)与油箱(8)连接;阀组(3)的X接口与液压泵组件(5)的回油接口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7)两端并联有旁路单向阀(9)。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液压系统,。
5、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位四通阀(4)两端分别设有A电磁线圈(10)和B电磁线圈(11)。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组(3)的P接口和阀组(3)的T接口分别经单向阀(12)与阀组(3)的A接口和阀组(3)的B接口连接;阀组(3)设有与蓄能器(13)连接的C接口和三个测压口(14);阀组(3)内设有两个电磁阀(15),一个并联在阀组(3)的A接口与阀组(3)的B接口之间,另一个并联在阀组(3)的A接口与阀组(3)的C接口之间;阀组(3)的P接口与阀组(3)的T接口之间并联有梭阀(16),梭阀(16)的中间接口与阀组(3)的X接口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
6、所述两个单向阀(12)两端分别并联有旁路溢流阀(17)。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个测压口(14),其中两个分别与阀组(3)的A接口和阀组(3)的B接口连接,另一个与阀组(3)的C接口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43084 A1/3页3履带式双车体状态调整方法及所用的液压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履带式双车体状态调整方法及所用的液压系统,属于特种车辆控制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履带式双车体结构具有较低的接地比压,越野通过性能强,可以轻松的穿越沼泽、雪地、山林、湖泊等恶劣的地形;由于前后车体是通过多自由度的铰接器链接,当车辆路面行驶时,前、后两个。
7、车体其上下的相对振动、冲击大,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当车辆越野行驶时,需要调整前、后车体的角度,以保证通过垂直障碍和“V“型壕沟的能力;当车辆在水上浮渡时,前、后车体的夹角会受向上的浮力变化影响,降低了浮渡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式双车体状态调整方法及所用的液压系统,以提高双车体结构的全地形车辆的越野性和水上浮渡的安全性、稳定性、及行驶的舒适性,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一种履带式双车体状态调整方法为,该方法包括经铰接器连接的前车体和后车体;铰接器与两个车体之间均设有液压油缸,两个液压油缸与液压系统连接。
8、;通过液压系统控制两个液压油缸的伸缩长度,使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在拱形至凹形连接之间任意调节,以适应履带式双车体车辆的越野性能和浮渡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0005 前述方法中,所述履带式双车体车辆位于坡顶时,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为拱形。0006 前述方法中,所述履带式双车体车辆位于坡底或壕沟时,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为凹形。0007 前述方法中,所述履带式双车体车辆处于浮渡或平路时,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接近直线状态。0008 本发明用于上述方法的一种液压系统为,该系统包括前液压油缸和后液压油缸,前、后液压油缸的大小油腔并联后分别与阀组的A接口和B接口连接;阀组的P接口经三位四通阀与液压泵组件的高压油接口连。
9、接;阀组的T接口经三位四通阀、溢流阀和过滤器与油箱连接;阀组的X接口与液压泵组件的回油接口连接。0009 前述液压系统中,所述过滤器两端并联有旁路单向阀。0010 前述液压系统中,所述三位四通阀两端分别设有A电磁线圈和B电磁线圈。0011 前述液压系统中,所述阀组的P接口和阀组的T接口分别经单向阀与阀组的A接口和阀组的B接口连接;阀组设有与蓄能器连接的C接口和三个测压口;阀组内设有两个电磁阀,一个并联在阀组的A接口与阀组的B接口之间,另一个并联在阀组的A接口与阀组的C接口之间;阀组的P接口与阀组的T接口之间并联有梭阀,梭阀的中间接口与阀组的X说 明 书CN 104443084 A2/3页4接口。
10、连接。0012 前述液压系统中,所述两个单向阀两端分别并联有旁路溢流阀。0013 前述液压系统中,所述三个测压口,其中两个分别与阀组的A接口和阀组的B接口连接,另一个与阀组的C接口连接。0014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高效、安全的优点,本发明既能吸收车辆行驶时产生的部分冲击力及振动,使车辆越野性能良好,又能提高浮渡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的前后车体状态调整的液压系统。本发明易于整体布局;操作简单,功能可靠;系统引入负载敏感泵,根据反馈调节输出,起到节能作用;能提高整车的行驶舒适性、越野通过性及水中浮渡安全性。附图说明0015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位于。
11、坡顶时);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处于浮渡或平路时);图3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位于坡底或壕沟时);图4是本发明的液压系统原理图。0016 附图中的标记为:1-前液压油缸,2-后液压油缸,3-阀组,4-三位四通阀,5-液压泵组件,6-溢流阀,7-过滤器,8-油箱,9-旁路单向阀,10-A电磁线圈,11-B电磁线圈,12-单向阀,13-蓄能器,14-测压口,15-电磁阀,16-梭阀,17-旁路溢流阀,18-前车体,19-后车体,20-铰接器。具体实施方式001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0018 本发明的一种履带式双车体状态调整方法为,如图1-3所。
12、示,该方法包括经铰接器连接的前车体18和后车体19;铰接器20与两个车体之间均设有液压油缸,两个液压油缸与液压系统连接;通过液压系统控制两个液压油缸的伸缩长度,使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在拱形至凹形连接之间任意调节,以适应履带式双车体车辆的越野性能和浮渡时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履带式双车体车辆位于坡顶时,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为拱形(见图1)。履带式双车体车辆位于坡底或壕沟时,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为凹形(见图3)。履带式双车体车辆处于浮渡或平路时,两个车体的垂面夹角接近直线状态(见图2)。0019 本发明的一种用于上述方法的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液压系统包括前液压油缸1和后液压油缸2,前、后液压油。
13、缸的大小油腔并联后分别与阀组3的A接口和B接口连接;阀组3的P接口经三位四通阀4与液压泵组件5的高压油接口连接;阀组3的T接口经三位四通阀4、溢流阀6和过滤器7与油箱8连接;阀组3的X接口与液压泵组件5的回油接口连接。过滤器7两端并联有旁路单向阀9。三位四通阀4两端分别设有A电磁线圈10和B电磁线圈11。阀组3的P接口和阀组3的T接口分别经单向阀12与阀组3的A接口和阀组3的B接口连接;阀组3设有与蓄能器13连接的C接口和三个测压口14;阀组3内设有两个电磁阀15,一个并联在阀组3的A接口与阀组3的B接口之间,另一个并联在阀组3的A接口与阀组3的C接口之间;阀组3的P接口与阀组3的T接口之间并。
14、联有梭阀16,梭阀16的中间接口与阀组3的X接口连接。两个单向阀12两端分别并联说 明 书CN 104443084 A3/3页5有旁路溢流阀17。三个测压口14,其中两个分别与阀组3的A接口和阀组3的B接口连接,另一个与阀组3的C接口连接。0020 下面对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及原理详细说明如下:当车辆在高低不平的路面行驶时,前、后两个车体其上下的相对振动、冲击大,严重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性;此时,所有电磁阀均不得电时,三位四通阀4处于中位,液压泵组件5所泵出的液压油经溢流阀6经过滤器7流回油箱8,如过滤器7堵塞时,液压油可从旁路单向阀9流回油箱8。此时,前液压油缸1和后液压油缸2的大小油腔油路均与蓄。
15、能器13连通,可以有效吸收颠簸路面造成的前、后两个车体相对振动产生的冲击,从而改善路面行驶性能,增强驾乘人员的舒适性。0021 当车辆进行水上浮渡时,需要对车辆姿态进行调整:电磁阀15保持得电接通,切断蓄能器13与主油路的连通;根据车辆需要将前后两车调整为凹形夹角“”(见图3)状态,或将前后两车调整为拱形夹角“”(见图1)状态;同时使三位四通阀4两端的A电磁线圈10或B电磁线圈11得电(A电磁线圈10和B电磁线圈11不能同时得电)接通,液压油将通过单向阀12、三位四通阀4及阀组3到达前液压油缸1和后液压油缸2,从而对车辆状态进行调整;调到最佳状态后,A电磁线圈10和B电磁线圈11均失电,保持电磁阀15得电,即可实现前后车体在水中浮渡是的刚性连接,使整车浮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在越野行驶时,通过调整前、后车体之间的夹角亦可增强车辆通过垂直障碍的能力及跨越V形壕沟的能力。当A电磁线圈10或B电磁线圈11得电时,系统压力通过阀组3中的梭阀16反馈给液压泵组件5,从而实现液压泵输出的调整。说 明 书CN 104443084 A1/2页6图1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43084 A2/2页7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4308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