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速自调节及低风速可开启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风速自调节及低风速可开启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609727.X(22)申请日 2014.11.03F03D 9/00(2006.01)F03D 1/04(2006.01)F03D 7/04(2006.01)F03D 11/00(2006.01)H02N 2/18(2006.01)(71)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地址 116024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72)发明人 宋国梁 白凤仙 董维杰(74)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代理人 梅洪玉(54) 发明名称一种风速自调节及低风速可开启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调节、低风速可开启。
2、的压电风能收集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集约风道,伞状的整流装置,风机以及三角形压电悬臂梁。所述的伞状整流装置安装在风道中间,与集约风道共同约束风速和风向。被集约风道和整流装置约束后的风速度增加且指向风机叶轮边缘,从而保证风机在较低风速下即可开启,将风的动能转换为风机的机械能。风机叶轮边缘与悬臂梁有 3mm 重合,从而保证在风机开启后可以有效击打悬臂梁,悬臂梁是以磷青铜为基板,上下表面各附有 PVDF 薄膜的双晶压电悬臂梁,在风机击打迫使悬臂梁发生形变后,由于压电效应产生电能,从而实现风机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3、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81807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1CN 104481807 A1/1 页21.一种风速自调节及低风速可开启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集约风道、整流装置、风机和三角形压电悬臂梁 ;集约风道的前段呈喇叭状,后端为管状 ;整流装置为伞状,包括整流装置固定座、柔性膜、七条支架和七条支架上的肋,支架以及肋呈锥形分布,柔性膜包裹在肋外侧,其在牵引孔的控制下改变整流装置开合的大小,牵引孔通过传动装置受所述反馈气囊牵引 ;集约风道和整流装置在反馈气囊的参与下改变风速和风向,将风约束为速度增加并且指向风机叶轮边缘的风,。
4、进而可在低风速下驱动风机击打悬臂梁,压电悬臂梁形变后产生能量 ;集约风道 (2) 固定在固定支架 (1) 上,整流装置 (6) 通过整流装置固定座 (13) 固定在整流装置安装支架 (5) 上,风机通过风机安装支架 (9) 固定在集约风道 (2) 中间,悬臂梁 (8) 安装在悬臂梁安装座 (7) 上,风机四周固定有压电悬臂梁(8),悬臂梁末端与悬臂梁安装座 (7) 通过螺丝固定,悬臂梁自由端与风机叶轮边缘有 3mm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压电悬臂梁是内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外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或直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3.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
5、压电风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底边为直边,两腰为向内凹的弧线 ;所述外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底边为直边,两腰为向外凸的弧线 ;所述直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底边为直边,两腰为直边。4.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三角形压电悬臂梁的个数为 4。5.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 :风机四周固定的以磷青铜为基板的,上下各附有 PVDF 薄膜的三角形压电悬臂梁为双晶压 电悬臂梁。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81807 A1/3 页3一种风速自调节及低风速可开启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技术领域0001 。
6、本发明属于压电风能收集领域,涉及一种风能到机械能然后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背景技术0002 近年来,无线传感网络作为一种新型网络通信技术发展迅速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无线传感节点的供电技术仍没有解决,目前依然以需要定期更换化学电池为主。压电发电是除电磁式和化学式以外的另一种发电方式,具有无电磁干扰,不消耗一次能源,清洁高效等优点。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其潜在能量巨大。目前被广泛使用的风力发电机一般采用电磁式发电,机电转换效率低,维护困难,成本较高。压电风能收集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风能转换为电能以驱动无线传感节点,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和应。
7、用前景。0003 专利 201220330059 公开了一种压电式风力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利用调速开关控制通风量,集约装置可以使风力更加均匀、集中。随后风吹向发电装置,通过压电载体引起压电振子振动,从而达到发电的目的。专利 201010519391.X 公开了一种利用风能的压电能量收集方法及装置,它采用风能驱动旋转载体,旋转载体上的永久磁铁产生对悬臂梁上的固定磁铁的斥力,从而使悬臂梁振动,产生电能。以上专利中提到的装置,机械结构相对复杂,使用磁铁、转子等材料消耗较大,成本难以控制,并且在同一维度上增加悬臂梁个数会造成装置的小型化难以实现。本发明提出一种风速可自调节及低风速可开启的压电风能收。
8、集装置,装置中的集约风道和整流装置可以改变风速和风向,装置中的风机一方面用来将风能转换为风机的动能,另一方面用来击打悬臂梁,完成机械能到电能的转换,同时使结构更为紧凑,减小空间占用。通过改变风机等零件的尺寸,亦可灵活的改变整个发明装置的大小,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风速自调节及低风速可开启的压电风能收集方法及装置。该装置包括集约风道、整流装置、风机、压电悬臂梁。所述整流装置及集约风道装置具有在低风速下提高风机边缘风速的作用,从而降低风机开启风速。开启的风机有效击打三角形压电悬臂梁迫使其形变,从而将风能转换为风机的机械能并通过压。
9、电效应将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实现在人员到达困难的远端的低功耗器件或系统的自供电。使其不用定期更换化学电池,方便使用,节省物力财力。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风速自调节及低风速可开启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来自不同方向的风进入集约风道,进入集约风道的风在反馈气囊调节整流装置后被集约风道和整流装置共同约束为速度增加并且指向风机叶轮边缘部分的风,从而使风机在低风速下开启。0007 所述集约风道为前段呈喇叭状,后端为管状。所述整流装置为伞状,包括整流装置说 明 书CN 104481807 A2/3 页4固定座、柔性膜、七条支架以及七条支架上的肋,支架以及肋呈锥形分布,柔。
10、性膜包裹在肋外侧,其在牵引孔的控制下可以改变整流装置开合的大小。风机四周固定以磷青铜为基板的压电悬臂梁,压电悬臂梁采用双晶模式,上下各附有 PVDF 薄膜。悬臂梁末端与悬臂梁固定座通过螺丝固定,自由端与风机叶轮边缘有 3mm 重合,从而保证叶轮在旋转时有效击打压电悬臂梁。0008 风机叶轮的击打迫使压电悬臂梁发生形变,从而利用压电效应产生电能并收集。0009 前述的风速自调节及低风速可开启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中,所述的压电悬臂梁为内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外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或直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所述内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底边为直边,两腰为向内凹的弧线的三角形压电悬臂梁 ;所述外弧边三角形压电。
11、悬臂梁为底边为直边,两腰为向外凸的弧线的三角形压电悬臂梁 ;所述的直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为底边为直边,两腰为直边的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对所述三种悬臂梁分别进行有限元分析。所述三种压电悬臂梁均为双晶压电悬臂梁。所述压电悬臂梁的个数为4。0010 前述的风速自调节及低风速可开启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中,所述的整流装置在末端有牵引孔,反馈气囊通过传动装置控制牵引孔,从而控制整流装置开合的大小。00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最终转化为电能,以实现远端无线传感节点的自供电。并使其不受振动源的限制,使用便利,无需再次投入劳动力 ;整流装置可对风速和风向进行调节,使风机在较。
12、低风速下开启 ;可对压电悬臂梁的形状进行进一步改进,提高风能收集效率 ;可对悬臂梁个数以及风扇叶轮数进行调节,使其能较好的适应不同风力情况 ;本发明还具有实施结构紧凑,材料消耗少,成本低,易于实现等特点,可为低功耗设备及无线传感节点供电。附图说明0012 图 1 是风速自调节及低风速可开启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示意图。0013 图 2 是反馈气囊局部示意图。0014 图 3 是整流装置局部示意图。0015 图 4 是内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外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和直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在相同载荷下输出功率的有限元分析结果图。0016 图中 :1固定支架 ;2集约风道 ;3反馈气囊 ;4传动装置 ;5。
13、整流装置安装支架 ;6整流装置 ;7 悬臂梁安装座 ;8 悬臂梁 ;9 风机安装支架 ;10 风机 ;11 集约风道固定支架 ;12 牵引孔 ;13 整流装置固定座 ;14 整流装置支架 ;15 整流装置肋 ;16 柔性膜。具体实施方式0017 实施例,一种风速自调节及低风速可开启的压电风能收集装置。本发明工作原理如下 :首先来自不同方向的风进入集约风道,在反馈气囊调节整流装置后被集约风道和伞状的整流装置共同约束为速度增加并且指向风机叶轮边缘部分的风,同样的风速指向风机叶轮边缘相对于风机中心更容易使得风机开启,从而使风机在更低风速下开启,然后将风能转换为风机的机械能。风机四周固定以磷青铜为基板。
14、的压电悬臂梁,压电悬臂梁采用双晶模式,所述悬臂梁为内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外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直边三角形压说 明 书CN 104481807 A3/3 页5电悬臂梁,上下各附有 PVDF 薄膜。压电悬臂梁末端与悬臂梁安装座通过螺丝固定,自由端与风机叶轮边缘有 3mm 重合,从而保证叶轮在旋转时有效击打悬臂梁。风机叶轮的击打迫使悬臂梁发生形变,从而利用压电效应将风机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并收集利用。通过控制压电悬臂梁的个数及风机叶轮的个数来可以提高风能收集效率。在图 1 中,集约风道 2 通过支架固定在固定支架 1 上,整流装置 6 通过图 3 中整流装置固定座 13 固定在整流装置安装支架 5。
15、 上。风机通过风机安装支架 9 固定。悬臂梁 8 安装在悬臂梁安装座 7 上。0018 本实施例中压电悬臂梁为前述内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外弧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直边三角形压电悬臂梁。风机直径为115mm,风机叶轮个数为4 ;压电悬臂梁的基板为磷青铜 ;压电材料是PVDF薄膜。通过有限元方法分析得出在相同载荷下三种压电悬臂梁输出功率如图 4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内弧边悬臂梁有更高的功率输出,并且节省材料,直边悬臂梁次之,外弧边悬臂梁功率输出最小。0019 本发明与已有的风能收集结构相比结构紧凑,开启风速低,输出功率高,易于实现,可以为低功耗器件以及无线传感节点供电。说 明 书CN 104481807 A1/3 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81807 A2/3 页7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81807 A3/3 页8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10448180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