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410081038.2
2004.09.30
CN1602837A
2005.04.06
终止
无权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A61K 8/97申请日:20040930授权公告日:20101215终止日期:20160930|||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A61K7/32
花王株式会社;
仓丰树; 冨士章; 秋叶俊一; 楠奥比吕志
日本东京都
2003.09.30 JP 2003-342371; 2003.09.30 JP 2003-342372; 2003.09.30 JP 2003-342374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龙淳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臭组合物,它含有(A)选自黄檗、银杏、紫丁香、甘草以及栀子的植物提取物以及(B)不饱和脂肪酸。该除臭组合物除臭效果优异,即使含有粉体也不会在皮肤上残留白色痕迹。
1. 一种除臭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A)选自黄檗、银杏、紫丁香、甘草和栀子的植物提取物以及(B)不饱和脂肪酸。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成份(A)的植物提取物是疏水性成份。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成份(A)是黄檗提取物的疏水性成份。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除臭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成份(B)是碳原子数14~18的不饱和脂肪酸。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止汗剂和/或杀菌剂。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还含有除臭粉体。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臭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硅酮粉体。
除臭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臭效果优异的除臭组合物。 背景技术 尽管止汗除臭剂因使用止汗剂和杀菌剂等而表现出除臭效果,但尚未达到充分的除臭效果。 为达到更好的除臭效果,人们尝试提高所用止汗剂的止汗性能(日本特表2002-523347号公报,即WO2000/010521)、或大量添加由金属氧化物得到的除臭(日本特开昭61-217169号公报)杀菌剂等。 但以生物学的观点,完全制止发汗是不可能的,而从粉体特性上看,将金属氧化物均匀涂布在皮肤表面上是困难的,因此不能完全除臭。而考虑到安全性或环境负荷,杀菌剂的配合优选为少量。 另外,为提高触感等目的而含有粉体的除臭剂的问题在于,使用后会在皮肤上留下白色痕迹,影响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含有(A)选自黄檗、银杏、紫丁香、甘草和栀子的植物提取物以及(B)不饱和脂肪酸的除臭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臭效果优异且在皮肤上不残留粉体的白色痕迹的除臭组合物。 本发明人等发现:通过将特定的植物提取物和不饱和脂肪酸组合使用,就能得到除臭效果优异、即使含有粉体也不会在皮肤上残留白色痕迹的除臭组合物。 本发明所用的植物提取物为选自黄檗、银杏、紫丁香、甘草和栀子的植物提取物。 已知,在这些植物提取物中,尽管黄檗提取物具有杀菌作用(例如日本特开2001-226213号公报、特开2003-113013号公报),但与通常的杀菌剂相比,其效果很低。例如,黄色葡萄球菌的MIC(MinimumInhibitory Concentration:最小抑制发育浓度)相对于通常杀菌剂的异丙基甲酚的0.015%,黄檗提取物为0.15~2.5%(《临床与微生物》,Vol.26,No.2,p.219(1999))。 本发明所用的特定植物提取物具有抑制气味分子载体蛋白质的载脂蛋白D在皮肤表面上因微生物而分解的作用,通过将具有这样作用的特定植物提取物与不饱和脂肪酸组合使用,可得到更好的除臭效果。 本发明所用成份(A)的原体的植物选自黄檗、银杏、紫丁香、甘草和栀子。 这些植物既可以直接使用其全株植物或叶、根、根茎、果实、种子、花等部分,也可以将其粉碎后使用;而优选使用黄檗树皮、银杏叶、紫丁香根、甘草根、栀子的果实。 本发明中的“提取物”是指使用适当溶剂在常温或加热条件下或使用Soxhlet提取器等提取器具从这些植物中提取而得到的各种溶剂提取液、提取液的稀释液、提取液的浓缩液或其干燥粉末。在本发明中,提取物还可以是由上述两种以上的植物得到的混合物。 提取所用溶剂可以举出水;甲醇、乙醇、丙醇、丁醇等醇类;丙二醇、丁二醇等多元醇;丙酮、甲基乙基酮等酮类;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酯类;四氢呋喃、二乙醚等链状醚和环状醚类;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卤化烃类;己烷、环己烷、石油醚等烃类;苯、甲苯等芳香烃类;平均分子量为180~1000的聚乙二醇;吡啶;肉豆蔻酸异丙酯、硬脂酸异丙酯等酯油;橄榄油、二酰基甘油等油脂类;超临界二氧化碳等。它们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 使用乙醇时,优选为水-乙醇的混合液,乙醇含量优选为50v/v%以上,特别优选为80v/v%以上,更优选为95v/v%。 提取条件随所用溶剂不同而不同,例如,当利用水-乙醇混合液提取时,相对于植物10g使用70~150mL的溶剂,在15~35℃、优选为20~25℃的温度下,提取时间为30小时~10天、优选为5~8天。 本发明优选使用上述植物的提取液的疏水性成份,即用疏水性溶剂由上述植物或其提取物中提取而得的成份。本发明所用的疏水性溶剂可以举出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酯类;二乙醚等醚类;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卤化烃类;己烷、环己烷、石油醚、三十碳烷等烃类;苯、甲苯等芳香烃类;超临界二氧化碳;肉豆蔻酸异丙酯、硬脂酸异丙酯等酯油;橄榄油、二酰基甘油等油脂类;硅油等。它们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其中优选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或己烷。 另外,还可使用利用液-液提取等技术由上述提取物中除去惰性杂质后的产物,本发明优选使用这种提取物。使用它们时,也可在根据需要以公知方法经脱臭、脱色等处理后使用。 这些提取物既可直接使用,也可将该提取物稀释调制后,或通过浓缩或冷冻干燥调制成粉末或膏状后使用。 成份(A)在组合物总组成中的含量,以固态成份换算,优选为0.0001~5质量%、更优选为0.0005~2质量%。 本发明所用成份(B)优选为碳原子数14~18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举出例如肉豆蔻烯酸、顺式-6-十六碳烯酸、顺式-9-十六碳烯酸(油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 成份(B)也可以使用一种以上,其在总组成中的含量优选为0.001~5质量%、更优选为0.005~3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005~1质量%,因为此时可兼得良好的除臭效果和皮肤触感。 本发明中的成份(A)的固态成份和成份(B)的配比,以重量比表示,优选为(A)/(B)=1/2000~10/1、更优选为1/200~5/1,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由此可达到很高的除臭效果。 本发明的除臭组合物还可含有止汗剂和/或杀菌剂,从而可进一步提高除臭效果。 止汗剂可以举出例如,羟基氯化铝、氯化铝、硫酸铝、碱式溴化铝、苯酚磺酸铝、碱式碘化铝等,它在总组成中的含量优选为0.1~30质量%、更优选为1~25质量%,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样可得到良好的皮肤触感和有效的止汗效果。 而杀菌剂可以举出3,4,4-三氯均二苯脲、三氯羟基二苯醚、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氯化苄乙铵、烷基三甲基氯化铵、间苯二酚、苯酚、山梨酸、水杨酸、六氯双酚基甲烷、异丙基甲基苯酚等,它在总组成中的含量优选为0.0001~1质量%、更优选为0.0005~0.5质量%,之所以如此,是因安全性和能有效抑制菌的繁殖。 止汗盐和杀菌剂也可组合使用。 本发明的除臭组合物还可含有除臭粉体。 除臭粉体可以举出壳聚糖微粒、两性多孔颗粒、沸石、抗菌性沸石、多孔硅、氧化锌、氧化镁等。 壳聚糖颗粒优选为平均粒径在0.01~50μm的颗粒,例如可使用日本特开平7-304643号公报所述的颗粒等。 两性多孔性颗粒优选为平均粒径在0.01~50μm的颗粒,例如可使用日本特开平7-316203号公报所述的颗粒等。 抗菌性沸石可使用在沸石的可发生离子交换的部分上保有抗菌性金属离子的沸石。抗菌性金属离子优选为银、铜、锌等离子,更优选为载银沸石。这样的抗菌性沸石可用例如日本特开平8-26955号公报所述方法制造。 氧化镁除通常地氧化镁粉体之外,还可使用除臭效果得到提高的氧化镁,例如比表面积为120~300m2/g、细孔容积为0.8~1.5mL/g的氧化镁粉体(日本特开2001-187721号公报)。 另外,这些粉体还可在由尼龙、聚乙烯、硅等进行了表面被覆处理后或复合处理后使用。例如,可使用由尼龙、聚乙烯、聚丙烯等合成树脂与氧化锌、氧化镁、氧化钙等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复合粉体(日本特开昭61-217139号公报),锌、银、铜等金属或其氧化物与硅酸盐的复合粉体(日本特开2000-159602号公报),含化妆用粉体和氢氧化镁的复合粉体(日本特开2002-146238号公报),非晶硅、非晶硅-矾土或非晶质硅铝酸盐覆有氢氧化镁、硅酸镁、氧化镁等镁化合物的颗粒(日本特开平7-138140号公报),硅酐颗粒中载有氧化镁的粉体(日本特开平10-338621号公报),二氧化硅和氧化镁复合而成的多孔粉体(日本特开2003-73249号公报)等。 除臭粉体优选为无机粉体,更优选为沸石、抗菌性沸石、多孔硅、氧化锌、氧化镁。 除臭粉体可以使用一种以上,在总组成中的含量优选为0.1~10质量%、更优选为0.5~5质量%,之所以如此,是因其除臭效果和皮肤触感好。 本发明的除臭组合物还可含有硅酮粉体,以便能达到干爽的触感。 硅酮粉体可从可用于通常化妆品的硅酮粉体中酌情选择,例如可使用硅橡胶粉末(例如日本特开平2-243612号公报等)、倍半有机聚硅氧烷粉末(例如日本特开平1-268615号公报等)等甲基硅氧烷网状聚合物与交联硅酮-网状硅酮嵌段共聚物,即,由硅橡胶粉末和硅树脂复合而成的硅酮复合粉体(例如日本特开平7-196815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20631号公报等)等。 其中,由于交联硅酮-网状硅酮嵌段共聚物不仅具有降低摩擦的效果,还提高了汗的干燥性,并有利于提高除臭效果,所以为更优选。 上述甲基硅氧烷网状聚合物可使用KMP-590(信越化学工业)、TOSPEARL 130、145(以上为GE-东芝Silicon制)等;交联硅酮-网状硅酮嵌段共聚物可使用KSP-100、101、102、105(以上为信越化学工业产品)等市售品。 这些硅酮粉体优选平均粒径为0.5~20μm,更优选为1~10μm。 硅酮粉体可使用一种以上,在总组成中的优选含量为0.1~20质量%、更优选为0.5~10质量%,因其能达到良好的皮肤触感。 本发明的除臭组合物还可含有多酚类,以便能抑制汗的发粘感。 多酚类表示具有两个以上的酚羟基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可以举出例如间苯三酚;绵马素、棉马酚等间苯三酚衍生物;丹宁;焦性没食子丹宁、邻苯二酚丹宁等丹宁衍生物等。 另外,还可使用含这些多酚类的草药和植物提取物。 具体可举出由含羞草、白雀木、莲花、阿仙药、五倍子、没食子等得到的丹宁中草药;桦木、迷迭香、山金车花、金缕梅、春黄菊、鼠尾草、小连翘、散沫花、蛇麻草、酸橙、芦荟、野生百里香、金盏草、楔叶类植物、山龙胆草、荨麻、鳄梨树、苦参、海草、西洋耆草、款冬、金盏花、桃、蔷薇、番泻树、麝香草、白毫、绿茶、桑、雪波茶、印度红茶、普洱茶、松、杉、丝柏、葡萄、アスパ ラサスリネアス、アンセンャク、荨麻、カヮラヨモギ、薄红葵、台湾野蔷薇、茶树、延寿草、小连翘、老鹳草、阿萨姆茶、鳍玻璃草、芍药、地榆、白桦、欧亚活血丹、壶草、点茶、大金盏花、金银花、枇杷、西洋薄荷、虎耳草、艾蒿、茴香、野芝麻、木莓、柿子树、龙胆、牛蒡、山渣、西洋杜松、西洋欧蓍草、蒲公英、芦荟、紫苏、荷兰薄荷、俄勒冈香草、苏木、枸杞、毛毡苔等植物提取物。 这些植物中,优选为迷迭香、春黄菊、鳄梨树、苦参、麝香草、绿茶、桑等植物提取物。 上述植物提取物可通过采用公知的提取方法,在常温或加温下、用溶剂提取植物的花、叶、果实、根、茎等而得到。提取所用溶剂可以举出,例如甲醇、乙醇等低级醇;丙二醇、1,3-丁二醇、甘油等极性有机溶剂;以及水等,它们既可单独使用又可组合使用。 可以使用一种以上的多酚类,固状成份在总组成中的优选含量为0.0001~10质量%、更优选为0.005~2质量%,因为由此可达到较高效果。 除上述成份以外,本发明的除臭组合物中还可含有通常化妆品等中所用的成份,例如油性成份、水、各种表面活性剂、除上述之外的粉体、高分子化合物、湿润剂、防腐剂、增效成份、香料、喷射剂等。 本发明的除臭组合物的形态可为例如气雾喷射剂、手动喷雾剂、滚搽式容器装除臭剂、粉末、棒状、膏状等。 实施例 制造例1(黄檗提取物的调制) 将95v/v%乙醇水溶液100mL加入到10g黄檗树皮中,在室温下提取七天后,过滤得到提取液(收量:87mL、蒸发残份:0.72w/v%)。 制造例2(黄檗提取物疏水性成份的调制) 将95v/v%乙醇水溶液100mL加入到黄檗树皮10g中,在室温下提取七天后,过滤得到提取液。将该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再用己烷100mL提取,过滤得到提取液。将该提取液减压浓缩后减压干燥,得到黄檗提取物疏水性成份(收量:0.28g)。 制造例3(银杏提取物的调制) 将95v/v%乙醇水溶液100mL加入到银杏叶10g中,在室温下提取七天后,过滤得到提取液(收量:85mL、蒸发残份:1.59w/v%)。 制造例4(紫丁香提取物的调制) 将己烷100mL加入到紫丁香根10g中,在室温下提取七天后,过滤得到提取液(收量:84mL、蒸发残份:0.12w/v%)。 制造例5(甘草提取物的调制) 将50v/v%乙醇水溶液100mL加入到甘草根10g中,在室温下提取七天后,过滤得到提取液(收量:78mL、蒸发残份:3.07w/v%)。 制造例6(栀子提取物的调制) 将95v/v%乙醇水溶液100mL加入到栀子的果实10g中,在室温下提取七天后,过滤得到提取液(收量:93mL、蒸发残份:1.69w/v%)。 试验例1(抑制载脂蛋白D分解的作用) (1)调制浓缩汗: 用含蒸馏水1.5mL的脱脂棉进行从具有顶泌腺臭的8名男性的腋下拭取的操作,一天一次,连续三天。将这些脱脂棉拧干,回收液体(57.5mL),用孔径0.45μm的过滤器过滤后,用MILLIPORE制离心过滤膜“CENTRIPREP YM-10”浓缩,再次添加蒸馏水,同样用CENTRIPREPYM-10浓缩,除去了低分子成份。将其作为浓缩汗。 (2)将0.03mL的100mM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0.02mL的蒸馏水和0.01mL的各植物提取物(制造例1以及3~6)添加到由上述方法(1)调制成的浓缩汗0.04mL中。然后接种用pH7.2的20mM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洗净(三次)的表皮短杆菌,使最终菌体量约为108cfu/mL,在37℃下培养24小时,然后进行抗体染色。将现成凝胶J(分离凝胶浓度15%、Bio-lad社)用作菌体处理浓缩汗的SDS聚丙烯酰胺电泳(SDS-PAGE)凝胶。抗体染色是通电使利用SDS-PAGE分离的蛋白质由凝胶转移至PVDF膜(止动剂缓冲膜,MILLIPORE公司)上,此后,一次抗体使用单细胞抗载脂蛋白D鼠抗体(RDI社)、二次抗体使用HRP表示的Ig鼠抗体(Amersham Biosciences制)、利用ECL Plus Western Blot检测系统(Amersham Biosciences制)、检测出载脂蛋白D后,进行画像处理,计算得出载脂蛋白D的残存率(=(样品载脂蛋白D量/未处理汗中的载脂蛋白D量)×100)。 结果,载脂蛋白D的残存率在不添加植物提取物时为51%,黄檗提取物为85%、银杏提取物为81%、紫丁香提取物82%、甘草提取物为72%、栀子提取物80%。 通过表皮短杆菌处理浓缩汗,减少浓缩汗中的载脂蛋白D的分解,而通过添加特定的植物提取物,可抑制载脂蛋白D的分解。实施例1~5、比较例1~2 制造表1所示组合物粉末喷射剂,评价了除臭效果和皮肤上的白色痕迹。结果一并示于表1中。 制造方法 将各植物提取物、油酸、乙醇均匀混合后,将该溶液和滑石填充在气溶胶容器中,铆紧后压入LPG。 评价方法 将各粉末喷雾剂0.5g喷射在具有强烈腋臭的10名参测者的腋下,根据下述标准对喷雾后的皮肤上的白色痕迹进行了感官评价。并在八小时后,根据下述标准评价了除臭效果。 除臭效果 4级:除臭效果非常高; 3级:除臭效果高; 2级:除臭效果稍低; 1级:除臭效果低。 皮肤上的白色痕迹 成绩4:无白色痕迹; 成绩3:几乎无白色痕迹; 成绩2:有少许白色痕迹; 成绩1:有白色痕迹 求其平均值,根据下述标准判定。 ◎:平均值3.5~4.0; ○:平均值2.5~3.4; △:平均值1.5~2.4; ×:平均值1.0~1.4。 表1成份(质量%) 实施例 比较例 1 2 3 4 5 1 2 3黄檗提取物(制造例1) 0.5 - - - - - - -黄檗提取物疏水性成份(制造例2) - 0.005 - - - - - -银杏提取物(制造例3) - - 0.5 - - - - -紫丁香提取物(制造例4) - - - 0.5 0.5 0.5 - 0.5油酸 0.1 0.1 0.1 0.1 0.1 - 0.1 -滑石 0.5 0.5 0.5 0.5 - - - 0.5乙醇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LPG 88.9 89.395 88.9 88.9 89.4 89.5 89.9 89.0除臭效果 ○ ◎ ○ ○ ○ △ × △皮肤上的白色痕迹 ◎ ◎ ◎ ◎ - - - ×实施例6粉末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下述组成的粉末喷雾剂。 成份 质量% 紫丁香提取物(制造例4) 3.00 黄檗提取物(制造例1) 0.20 顺式-6-棕榈油酸 0.50 异丙基甲基苯酚 0.0015 肉豆蔻酸异丙酯 1.50 二甲基硅酮(10cs) 0.02 香料 0.20 十甲基环戊硅氧烷(SH-245,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 1.5785 LPG 93.00 实施例7粉末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下述所示组成的粉末喷雾剂。 (成份) (质量%) 银杏提取物(制造例3) 1.00 亚油酸 0.20 滑石 2.00 羟基氯化铝(Rokuron P、Hoechst AG社制) 0.50 聚氧乙烯-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KF-6015、信越化学社制) 0.05 异硬脂醇 0.50 香料 0.10 聚氧乙烯固化蓖麻油 0.15 十甲基环戊硅氧烷(SH-245,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 5.50 LPG 90.00 实施例8(粉末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下述所示组成的粉末喷雾剂。 (成份) (质量%) 黄檗提取物疏水性成份(制造例2) 0.005 亚麻酸 0.10 油酸 0.10 羟基氯化铝(Rokuron P、Hoechst AG社制) 1.00 云母 1.50 滑石 1.00 氧化镁包覆硅 0.30 棕榈酸异丙酯 2.20 聚氧乙烯-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KF-6015、信越化学社制) 0.02 异硬脂醇 0.50 香料 0.30 十甲基环戊硅氧烷(SH-245,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 0.975 LPG 92.00 实施例9粉末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下述所示组成的粉末喷雾剂。 (成份) (质量%) 银杏提取物(制造例3) 0.20 油酸 0.50 亚油酸 0.003 尼龙粉末(尼龙粉末SP-500、Toray社制) 1.00 羟基氯化铝(REACH101、REHEIS社制) 2.00 载银沸石 0.10 异丙基甲基苯酚 0.002 肉豆蔻酸异丙酯 1.50 二甲基硅酮(10cs) 0.02 香料 0.10 十甲基环戊硅氧烷(SH-245,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 1.575 LPG 93.00 实施例10(滚搽式容器装除臭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以下所示组成的滚装制剂。 (成份) (质量%) 栀子提取物(制造例6) 0.20 顺式-9-棕榈油酸 0.20 氧化锌包覆尼龙 1.00 三氯羟基二苯醚(Irgason DP-300、汽巴精化制) 0.50 丙二醇 1.50 聚氧乙烯(20EO)椰油脂肪酸山梨聚糖(RHEODOL TW-L120、花王制) 0.25 香料 0.05 聚氧乙烯固化蓖麻油 0.40 乙醇 45.90 纯净水 50.00 实施例11(滚搽式容器装除臭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以下所示组成的滚装制剂。 (成份) (质量%) 黄檗提取物(制造例1) 0.30 亚油酸 0.30 羟基氯化铝(REACH 501solution、REHEIS社制) 15.00 异丙基甲基苯酚 0.02 二癸酸季戊二醇酯(Estemol N-01、日清制油社制) 0.10 聚氧乙烯-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KF-6015、信越化学社制) 0.02 香料 0.30 乙醇 80.00 纯净水 3.96 实施例12(手动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下述所示组成的手动喷雾剂。 (成份) (质量%) 紫丁香提取物(制造例4) 0.50 油酸 0.50 亚油酸 0.01 羟基氯化铝(REACH 501 solution、REHEIS社制) 2.00 氧化锌包覆尼龙 0.20 异丙基甲基苯酚 0.20 聚氧乙烯(20EO)椰油脂肪酸山梨聚糖(RHEODOL TW-L120、花王制) 0.20 肉豆蔻酸异丙酯 0.10 香料 0.20 纯净水 8.09 乙醇 88.00 实施例13(手动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以下所示组成的手动喷雾剂。 (成份) (质量%) 甘草提取物(制造例5) 0.30 顺式-6-棕榈油酸 0.30 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SANISOLC、花王社制) 0.10 聚氧乙烯固化蓖麻油 0.20 香料 0.10 纯净水 14.00 乙醇 85.00 由实施例6~13所得除臭组合物的除臭效果均很优异,即使含有粉体在皮肤上也不会残留白色痕迹。 实施例14(粉末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下述所示组成的粉末喷雾剂。 (成份) (质量%) 黄檗提取物疏水性成份(制造例2) 0.005 羟基氯化铝(Rokuron P、AG Hoechst社制) 1.50 氧化镁包覆硅 1.00 棕榈酸异丙酯 2.50 聚氧乙烯-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KF-6015、信越化学社制) 0.02 异硬脂醇 0.50 油酸 0.10 香料 0.30 十甲基环戊硅氧烷(SH-245,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 2.075 LPG 92.00 实施例15(粉末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下述所示组成的粉末喷雾剂。 (成份) (质量%) 甘草提取物(制造例5) 0.20 羟基氯化铝(REACH101、REHEIS社制) 3.00 异丙基甲基苯酚 0.0015 载银沸石 0.20 肉豆蔻酸异丙酯 1.50 滑石 1.50 二甲基硅酮(10cs) 0.02 亚油酸 0.003 香料 0.20 十甲基环戊硅氧烷(SH-245,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 0.3755 LPG 93.00 实施例16(手动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以下所示组成的手动喷雾剂。 (成份) (质量%) 紫丁香提取物(制造例4) 0.20 羟基氯化铝(REACH 501 solution、REHEIS社制) 2.00 异丙基甲基苯酚 0.20 多孔硅 2.00 聚氧乙烯(20EO)椰油脂肪酸山梨聚糖(RHEODOL TW-L120、花王制) 0.20 肉豆蔻酸异丙酯 0.10 氧化锌包覆尼龙 0.20 亚油酸 0.01 香料 0.20 纯净水 7.89 乙醇 87.00 由实施例14~16所得除臭组合物的除臭效果均很优异,皮肤上不会残留白色痕迹,且粉体稳定性也很好。 实施例17(粉末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以下所示组成的粉末喷雾剂。 (成份) (质量%) 黄檗提取物疏水性成份(制造例2) 0.005 交联硅酮-网状硅酮嵌段共聚物 0.5 (KSP-105,信越化学工业社制,平均粒径2μm) 羟基氯化铝(Rokuron P、Hoechst AG社制) 1.5 棕榈酸异丙酯 2.5 聚氧乙烯-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KF-6015、信越化学社制) 0.02 氧化镁包覆硅 0.5 异硬脂醇 0.5 油酸 0.2 香料 0.3 十甲基环戊硅氧烷(SH-245,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 3.975 LPG 90.00 实施例18(粉末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下述所示组成的粉末喷雾剂。 (成份) (质量%) 栀子提取物(制造例6) 0.50 甲基硅氧烷网状聚合物(KMP-590、信越化学工业社制;平均粒径2μm) 2.50 羟基氯化铝(Rokuron P、Hoechst AG社制) 1.50 棕榈酸异丙酯 2.50 聚氧乙烯-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KF-6015、信越化学社制) 0.02 氧化镁包覆硅 0.50 异硬脂醇 0.50 油酸 0.20 香料 0.30 十甲基环戊硅氧烷(SH-245,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 1.48 LPG 90.0 实施例19(手动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以下所示组成的手动喷雾剂。 (成份) (质量%) 紫丁香提取物(制造例4) 0.20 交联型硅酮-网状硅酮嵌段共聚物 2.00 (KSP-105、信越化学工业社制;平均粒径2μm) 异丙基甲基苯酚 0.20 羟基氯化铝(REACH501 solution、REHEIS社制) 2.00 聚氧乙烯(20EO)椰油脂肪酸山梨聚糖(RHEODOL TW-L120、花王制) 0.20 肉豆蔻酸异丙酯 0.10 氧化锌包覆尼龙 0.20 亚油酸 0.01 香料 0.20 纯净水 7.89 乙醇 87.00 由实施例17~19所得除臭组合物的除臭效果均很优异,并具有干爽的触感,皮肤上不会残留白色痕迹,且粉体稳定性也很好。 实施例20(粉末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以下所示组成的粉末喷雾剂。 (成份) (质量%) 黄檗提取物疏水性成份(制造例2) 0.005 邻苯二酚丹宁 0.10 羟基氯化铝(Rokuron P、Hoechst AG社制) 1.00 硅石 1.00 氧化镁包覆硅 0.30 棕榈酸异丙酯 2.20 聚氧乙烯-甲基聚硅氧烷共聚物(KF-6015、信越化学社制) 0.02 异硬脂醇 0.50 油酸 0.10 香料 0.30 十甲基环戊硅氧烷(SH-245,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 2.475 LPG 92.00 实施例21(粉末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以下所示组成的粉末喷雾剂。 (成份) (质量%) 紫丁香提取物(制造例4) 0.20 苦参提取物 1.00 羟基氯化铝(REACH101、REHEIS社制) 2.00 异丙基甲基苯酚 0.0015 载银沸石 0.10 肉豆蔻酸异丙酯 1.50 甲基硅氧烷网状聚合物(KMP-590、信越化学工业社制) 1.50 二甲基硅酮(10cs) 0.02 亚油酸 0.0035 香料 0.10 十甲基环戊硅氧烷(SH-245,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 0.575 LPG 93.00 实施例22(手动喷雾剂) 利用常规方法制造以下所示组成的手动喷雾剂。 (成份) (质量%) 紫丁香提取物(制造例4) 0.50 枸杞提取物 0.50 异丙基甲基苯酚 0.20 羟基氯化铝(REACH501 solution、REHEIS社制) 2.00 聚氧乙烯(20EO)椰油脂肪酸山梨聚糖(RHEODOL TW-L120、花王制) 0.20 肉豆蔻酸异丙酯 0.10 氧化锌包覆尼龙 0.20 亚油酸 0.01 香料 0.20 纯净水 8.09 乙醇 88.00 由实施例20~22所得除臭组合物的除臭效果均很优异,皮肤上不会残留白色痕迹,且具有很好的汗的发粘感的抑制效果。
《除臭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除臭组合物.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臭组合物,它含有(A)选自黄檗、银杏、紫丁香、甘草以及栀子的植物提取物以及(B)不饱和脂肪酸。该除臭组合物除臭效果优异,即使含有粉体也不会在皮肤上残留白色痕迹。。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