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复合石材转角接合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型复合石材转角接合结构.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299215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7.04CN202299215U*CN202299215U*(21)申请号 201120350469.X(22)申请日 2011.09.19E04F 13/073(2006.01)(73)专利权人蔡哲安地址中国台湾高雄市左营区新庄一路162号6F之2(72)发明人蔡哲安(74)专利代理机构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代理人朱凌(54) 实用新型名称薄型复合石材转角接合结构(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型复合石材转角接合结构,包括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并该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具薄石材板块、补强。
2、材组成,并该薄石材板块厚度小于12mm;又补强材固设于薄石材板块背面,又该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补强材一侧裁切对应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厚度并形成凹部,又该第二薄于复合石材端缘位于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凹部位置,藉此本实用新型可具较佳整体性及施工便利性功效。(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6 页1/1页21.一种薄型复合石材转角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角位置的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并该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具薄石材板块、补强材组成,并该薄石材板块厚度小于12mm;又补强材固设于薄。
3、石材板块背面,又该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补强材一侧裁切对应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厚度并形成凹部,又令该第二薄型复合石材端缘位于对应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凹部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复合石材转角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材为一片或数片板块组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复合石材转角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补强材为PVC发泡的聚氯乙烯板、ABS板、XPS挤塑式聚苯乙烯发泡保温板、PP发泡的聚丙烯板、氧化镁板、硅酸钙板、陶瓷板、陶瓷发泡板、铝蜂巢板、PVC板或铝塑板。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薄型复合石材转角接合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设于墙体端角位置令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补强材侧缘对。
4、齐墙体一墙面的一侧缘,并使该第一薄型复合石材凸出于墙面的长度对应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厚度,又令第二薄型复合石材设于墙体另一墙面时其端缘位于凹部位置且对应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薄石材板块凸出位置背面。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299215 U1/3页3薄型复合石材转角接合结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石材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薄型复合石材转角接合结构。背景技术0002 石材普遍被应用在墙面、地板、家具中,然而天然石材经人们不断开采挖掘,其原石数量日趋稀少,因而在重视环保的今日石材已成为高价的建材产品。0003 传统石材一般经由切割成厚度约1820mm的板块,并就墙面施工为例,主要令数石材板块排。
5、列并藉由胶泥贴覆于墙面上固定,而该由石材表面的纹理可增进墙面外观质感。0004 然而前述结构因石材板块的厚度必须1820mm才能具有足够强度以防止断裂,但该较厚重的石材将大幅增加制造成本,且增加施工困难度,又当施工不慎或石材板块掉落时将造成石材损坏,且更将造成施工人员危险。0005 又如图4所示,习知二石材板块1,呈90设于墙体4转角时主要令二石材板块1的端角位置抵靠组设,惟该接合方式将造成转角位置具内凹沟缝a,具外观不具整体性质感缺失,又习知施工方式亦可再于该沟缝a位置补土或其它方式填补施工处理(图中未标示),但将造成现场施工人员不便及增加工时成本,又该厚重石材板块1具不环保、成本高,且具抗。
6、震效果不佳缺失。0006 因而为改进前述情形,目前具有薄型复合石材结构产生,请参阅图5、图6,该复合石材主要具薄石材板块2与补强材3组合,而该薄石材板块2由天然石材裁切成厚度小于12mm的板块,又补强材3固设于薄石材板块2背面,并可为塑料板、铝蜂巢板、氧化镁板等板体,并令二薄型复合石材设于墙面转角时令一薄型复合石材凸出于墙体4一墙面41b长度,并使另一薄型复合石材设于墙体4另一墙面42上,并其端部可贴靠于该凸出薄型复合石材的补强材3背面上。0007 然而前述方式虽然不具较大沟缝,但仍可观示凸出薄型复合石材的补强材3端面31,造成外观不具整体感缺失。0008 此外,因薄石材板块2强度不足,因而二。
7、薄石材板块2端角切45时易碎裂,故该45角接合方式不适用于薄型复合石材。实用新型内容0009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具较佳施工便利性,组合整体性的薄型复合石材转角接合结构。0010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0011 一种薄型复合石材转角接合结构,包括转角位置的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并该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具薄石材板块、补强材组成,并该薄石材板块厚度小于12mm;又补强材固设于薄石材板块背面,又该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补强材一侧裁切对应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厚度并形成凹部,又令该第二薄型复合石材端缘位于对应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凹部位说 明 书CN 202299215 U2/3页4置。。
8、0012 该补强材可为一片或数片板块组合。0013 该补强材可为PVC发泡的聚氯乙烯板、ABS板、XPS挤塑式聚苯乙烯发泡保温板、PP发泡的聚丙烯板、氧化镁板、硅酸钙板、陶瓷板、陶瓷发泡板、铝蜂巢板、PVC板、铝塑板。0014 该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设于墙体端角位置令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补强材侧缘对齐墙体一墙面的一侧缘,并使该第一薄型复合石材凸出于墙面的长度对应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厚度,又令第二薄型复合石材设于墙体另一墙面时其端缘位于凹部位置且对应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薄石材板块凸出位置背面。0015 采用上述结构后,该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补强材一侧位置裁切对应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厚度形成凹部,该裁切作业可。
9、于出厂时完成,且该补强材为发泡塑料材料时亦可于墙面施工现场由刀具迅速裁切,又该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设于墙体端角位置时将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补强材侧缘对齐墙体一墙面的一侧缘,并使该第一薄型复合石材凸出于墙面的长度对应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厚度,又令第二薄型复合石材设于墙体另一墙面时其端缘位于第一薄型复合石材的凹部位置,使得施工组合后墙体端角位置可呈现石材表面纹理,可具整体性质感,且本实用新型不会造成较大沟缝,不须填补该大沟缝,可具施工便利性。 附图说明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示意图; 0017 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设于墙体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
10、的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设于墙体立体图;0019 图4为习知石材板块设于墙体示意图;0020 图5为习知薄型复合石材设于墙体示意图;0021 图6为习知薄型复合石材设于墙体立体图。0022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23 1 第一薄型复合石材 11 薄石材板块0024 12 补强材 13 凹部0025 2 第二薄型复合石材 21 薄石材板块 0026 22 补强材 3 墙体0027 31 墙面 32 墙面0028 1 石材板块 2 薄石材板块0029 3 补强材 4 墙体0030 41墙面 42 墙面0031 C 长度。具体实施方式0032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
11、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0033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主要令转角位置的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1、2的接合角度为90,又该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1、2具薄石材板块11、21、补强材12、22组说 明 书CN 202299215 U3/3页5成,并该薄石材板块11、21厚度小于12mm;又补强材12、22分别固设于薄石材板块11、21背面,并可为PVC发泡的聚氯乙烯板、ABS板、XPS挤塑式聚苯乙烯发泡保温板、PP发泡的聚丙烯板、氧化镁板、硅酸钙板、陶瓷板、陶瓷发泡板、铝蜂巢板、PVC板、铝塑板等板体;又本实用新型令该第一薄型复合石材1的补强材12一侧裁切对应第二薄型复合石材2厚度并形。
12、成凹部13,并该裁切作业可于出厂时完成,且该补强材12为发泡塑料材料时亦可于墙面施工现场由刀具迅速裁切。0034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第二薄型复合石材1、2设于墙体3端角位置时令第一薄型复合石材1的补强材12侧缘对齐墙体3一墙面31的一侧缘,并使该第一薄型复合石材1凸出于墙面31的长度C对应第二薄型复合石材2厚度,又令第二薄型复合石材2设于墙体3另一墙面32时其端缘位于凹部13位置且对应前述第一薄型复合石材1的薄石材板块11凸出位置背面,使得施工组合后墙体4端角位置呈现石材表面纹理,可具整体性质感,且本实用新型不会造成如习知图4所示具较大沟缝,不须填补该大沟缝,可具施工便利性。0035 由以上所。
13、述,本实用新型可兼具较佳整体性、施工便利性功效,而本实用新型的转角接合方式亦可适于家具或其它物品,不一定仅设墙体上,又本实用新型实际施工时可为多片第一薄型复合石材及第二薄型复合石材分别设于墙体的二墙面。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说 明 书CN 202299215 U1/6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299215 U2/6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299215 U3/6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299215 U4/6页9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299215 U5/6页10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299215 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