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pdf

上传人:xia****o6 文档编号:2230601 上传时间:2018-08-03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3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487341.8

申请日:

2011.11.30

公开号:

CN202323765U

公开日:

2012.07.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1D 21/00申请日:20111130授权公告日:20120711终止日期:20121130|||授权

IPC分类号:

E01D21/00

主分类号:

E01D21/00

申请人:

成都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谭强; 曾维亮

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大安东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代理人:

廖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柱一、支撑柱二、支撑柱三,所述支撑柱三在远离支撑柱二的一端上连接有拧紧装置。该钢丝拧紧的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工人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地将钢丝拧紧,将钢筋固定,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并且体积小,方便工人随身携带,制造成本低。

权利要求书

1.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柱一(2)、支撑柱二(3)、支撑柱三(4),所述支撑柱三(4)在远离支撑柱二(3)的一端上连接有拧紧装置(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一(2)的外壁上套合有手柄(1),所述手柄(1)与支撑柱一(2)之间焊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二(3)与支撑柱一(2)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柱三(4)与支撑柱二(3)垂直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装置(5)的中心线与支撑柱三(4)的中心线之间呈20°至60°的夹角。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装置(5)的中心线与支撑柱三(4)的中心线之间呈35°的夹角。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装置(5)的外形呈圆锥体结构,所述圆锥体结构中横截面积最大的一端与支撑柱三(4)连接。

说明书

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拧紧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

背景技术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米。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18世纪铁的生产和铸造,为桥梁提供了新的建造材料。但铸铁抗冲击性能差,抗拉性能也低,易断裂,并非良好的造桥材料。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酸性转炉炼钢和平炉炼钢技术的发展,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钢的抗拉强度大,抗冲击性能好,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钢板和矩形轧制断面钢材,为桥梁的部件在厂内组装创造了条件,使钢材应用日益广泛。18世纪初,发明了用石灰、粘土、赤铁矿混合煅烧而成的水泥。19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在混凝土中放置钢筋以弥补水泥抗拉性能差的缺点。此后,于19世纪70年代建成了钢筋混凝土桥。 

近代桥梁建造,促进了桥梁科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1857年由圣沃南在前人对拱的理论、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完整的梁理论和扭转理论。这个时期连续梁和悬臂梁的理论也建立起来。桥梁桁架分析(如华伦桁架和豪氏桁架的分析方法)也得到解决。19世纪70年代后经德国人K.库尔曼、英国人W.J.M.兰金和J.C.麦克斯韦等人的努力,结构力学获得很大的发展,能够对桥梁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应力进行分析。这些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桁架、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发展。19世纪末,弹性拱理论已较完善,促进了拱桥发展。20世纪20年代土力学的兴起,推动了桥梁基础的理论研究。

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铺设钢筋等支撑部件,钢筋通常是横竖交叉设置,需要对钢筋交叉处进行固定连接,增加桥梁的稳定性,一般是采用钢丝作为连接件,传统采用工人手指拧紧,容易划伤工人的手指,而且操作部方便,拧紧的状态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该钢丝拧紧的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工人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地将钢丝拧紧,将钢筋固定,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并且体积小,方便工人随身携带,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柱一、支撑柱二、支撑柱三,所述支撑柱三在远离支撑柱二的一端上连接有拧紧装置。

所述支撑柱一的外壁上套合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支撑柱一之间焊接固定。

所述支撑柱二与支撑柱一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柱三与支撑柱二垂直连接。

所述拧紧装置的中心线与支撑柱三的中心线之间呈20°至60°的夹角。

所述拧紧装置的中心线与支撑柱三的中心线之间呈35°的夹角。

所述拧紧装置的外形呈圆锥体结构,所述圆锥体结构中横截面积最大的一端与支撑柱三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钢丝拧紧的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工人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地将钢丝拧紧,将钢筋固定,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并且体积小,方便工人随身携带,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手柄;2—支撑柱一;3—支撑柱二;4—支撑柱三;5—拧紧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柱一2、支撑柱二3、支撑柱三4,所述支撑柱三4在远离支撑柱二3的一端上连接有拧紧装置5。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结构紧凑、简单,工人能够随身携带,在需要使用时快速取出,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支撑柱一2的外壁上套合有手柄1,所述手柄1与支撑柱一2之间焊接固定。手柄1方便操作人员手持,防止出现打滑的现象,手柄1的外壁上可以设置若干的凹槽,增大与工人手的摩擦力。

所述支撑柱二3与支撑柱一2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柱三4与支撑柱二3垂直连接。

所述拧紧装置5的中心线与支撑柱三4的中心线之间呈20°至60°的夹角。

所述拧紧装置5的中心线与支撑柱三4的中心线之间呈35°的夹角。拧紧装置5与支撑柱三4之间的角度,是为了方便将拧紧装置5伸入钢丝内部,实现拧紧过程。

所述拧紧装置5的外形呈圆锥体结构,所述圆锥体结构中横截面积最大的一端与支撑柱三4连接。拧紧装置5由于前端要伸入钢丝内部,设置呈圆锥形,使得更方便伸入。

工作原理:在需要对钢丝进行拧紧时,工人手握住手柄1,将拧紧装置5的前端伸入事先捆绑好的钢丝与钢筋之间,用力旋转手柄,通过支撑柱二3、支撑柱三4的转动,拧紧装置5在钢丝上转动,使得钢丝打结,钢丝勒紧钢筋,实现了拧紧。

采取上述方式,就能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

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23765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7.11CN202323765U*CN202323765U*(21)申请号 201120487341.8(22)申请日 2011.11.30E01D 21/00(2006.01)(73)专利权人成都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大安东路1号(72)发明人谭强 曾维亮(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代理人廖曾(54) 实用新型名称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柱一。

2、、支撑柱二、支撑柱三,所述支撑柱三在远离支撑柱二的一端上连接有拧紧装置。该钢丝拧紧的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工人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地将钢丝拧紧,将钢筋固定,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并且体积小,方便工人随身携带,制造成本低。(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1/1页21.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柱一(2)、支撑柱二(3)、支撑柱三(4),所述支撑柱三(4)在远离支撑柱二(3)的一端上连接有拧紧装置(5)。2.如权利要求1所。

3、述的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一(2)的外壁上套合有手柄(1),所述手柄(1)与支撑柱一(2)之间焊接固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二(3)与支撑柱一(2)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柱三(4)与支撑柱二(3)垂直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装置(5)的中心线与支撑柱三(4)的中心线之间呈20至60的夹角。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装置(5)的中心线与支撑柱三(4)的中心线之间呈35的夹角。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桥梁施工中。

4、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拧紧装置(5)的外形呈圆锥体结构,所述圆锥体结构中横截面积最大的一端与支撑柱三(4)连接。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323765 U1/2页3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拧紧的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背景技术0002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

5、桥。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建造了多跨的木桥,桥长达183米。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0003 18世纪铁的生产和铸造,为桥梁提供了新的建造材料。但铸铁抗冲击性能差,抗拉性能也低,易断裂,并非良好的造桥材料。19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酸性转炉炼钢和平炉炼钢技术的发展,钢材成为重要的造桥材料。钢的抗拉强度大,抗冲击性能好,尤其是19世纪70年代出现钢板和矩形轧制断面。

6、钢材,为桥梁的部件在厂内组装创造了条件,使钢材应用日益广泛。18世纪初,发明了用石灰、粘土、赤铁矿混合煅烧而成的水泥。19世纪50年代,开始采用在混凝土中放置钢筋以弥补水泥抗拉性能差的缺点。此后,于19世纪70年代建成了钢筋混凝土桥。 0004 近代桥梁建造,促进了桥梁科学理论的兴起和发展。1857年由圣沃南在前人对拱的理论、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较完整的梁理论和扭转理论。这个时期连续梁和悬臂梁的理论也建立起来。桥梁桁架分析(如华伦桁架和豪氏桁架的分析方法)也得到解决。19世纪70年代后经德国人K.库尔曼、英国人W.J.M.兰金和J.C.麦克斯韦等人的努力,结构力学获得很大的发展。

7、,能够对桥梁各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发生的应力进行分析。这些理论的发展,推动了桁架、连续梁和悬臂梁的发展。19世纪末,弹性拱理论已较完善,促进了拱桥发展。20世纪20年代土力学的兴起,推动了桥梁基础的理论研究。0005 在桥梁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铺设钢筋等支撑部件,钢筋通常是横竖交叉设置,需要对钢筋交叉处进行固定连接,增加桥梁的稳定性,一般是采用钢丝作为连接件,传统采用工人手指拧紧,容易划伤工人的手指,而且操作部方便,拧紧的状态不理想。实用新型内容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该钢丝拧紧的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工人利用本实用新型。

8、能够快速地将钢丝拧紧,将钢筋固定,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并且体积小,方便工人随身携带,制造成本低。说 明 书CN 202323765 U2/2页4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柱一、支撑柱二、支撑柱三,所述支撑柱三在远离支撑柱二的一端上连接有拧紧装置。0008 所述支撑柱一的外壁上套合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支撑柱一之间焊接固定。0009 所述支撑柱二与支撑柱一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柱三与支撑柱二垂直连接。0010 所述拧紧装置的中心线与支撑柱三的中心线之间呈20至60的夹角。0011 所述拧紧装置的中心线与支撑柱三的中心线之间呈。

9、35的夹角。0012 所述拧紧装置的外形呈圆锥体结构,所述圆锥体结构中横截面积最大的一端与支撑柱三连接。001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钢丝拧紧的装置的结构简单,操作便利,工人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地将钢丝拧紧,将钢筋固定,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工期,并且体积小,方便工人随身携带,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0014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5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手柄;2支撑柱一;3支撑柱二;4支撑柱三;5拧紧装置。具体实施方式0016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0017 实施例:0018 如图1所示。

10、,用于桥梁施工中对钢丝拧紧的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支撑柱一2、支撑柱二3、支撑柱三4,所述支撑柱三4在远离支撑柱二3的一端上连接有拧紧装置5。本实用新型的体积小,结构紧凑、简单,工人能够随身携带,在需要使用时快速取出,提高了工作效率。0019 所述支撑柱一2的外壁上套合有手柄1,所述手柄1与支撑柱一2之间焊接固定。手柄1方便操作人员手持,防止出现打滑的现象,手柄1的外壁上可以设置若干的凹槽,增大与工人手的摩擦力。0020 所述支撑柱二3与支撑柱一2垂直连接,所述支撑柱三4与支撑柱二3垂直连接。0021 所述拧紧装置5的中心线与支撑柱三4的中心线之间呈20至60的夹角。0022 所述拧紧装置5的中。

11、心线与支撑柱三4的中心线之间呈35的夹角。拧紧装置5与支撑柱三4之间的角度,是为了方便将拧紧装置5伸入钢丝内部,实现拧紧过程。0023 所述拧紧装置5的外形呈圆锥体结构,所述圆锥体结构中横截面积最大的一端与支撑柱三4连接。拧紧装置5由于前端要伸入钢丝内部,设置呈圆锥形,使得更方便伸入。0024 工作原理:在需要对钢丝进行拧紧时,工人手握住手柄1,将拧紧装置5的前端伸入事先捆绑好的钢丝与钢筋之间,用力旋转手柄,通过支撑柱二3、支撑柱三4的转动,拧紧装置5在钢丝上转动,使得钢丝打结,钢丝勒紧钢筋,实现了拧紧。0025 采取上述方式,就能较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说 明 书CN 202323765 U1/1页5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323765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