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驱动装置及其所应用的工程机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转驱动装置及其所应用的工程机械.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220061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5.16CN202220061U*CN202220061U*(21)申请号 201120341286.1(22)申请日 2011.09.13B66C 23/84(2006.01)E02F 9/08(2006.01)(73)专利权人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410100 湖南省长沙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三一工业城(72)发明人高王灿 刘云翔 高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代理人逯长明(54) 实用新型名称回转驱动装置及其所应用的工程机械(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回转驱动装置及其所应用的。
2、工程机械。回转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设备、减速机和回转支承,减速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回转制动器,回转制动器包括制动连接件和制动摩擦件,制动连接件与输出轴同轴转动,制动摩擦件与制动连接件的摩擦部相向设置。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回转驱动装置的工程机械。该工程机械的回转机构需要制动时,操作制动摩擦件使其与制动连接件缓慢接触,进而对减速机的输出轴施加摩擦阻力,使其转速逐渐降低,直至其停止转动,实现制动的目的。该装置可降低回转机构在制动时产生的冲击力,减少工程机械内部的其他机构的损害,延长机构的使用寿命,改善制动过程中伴随的振动现象,降低回转定位的控制难度,且可用于回转机构的降速。(51)I。
3、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2 页1/1页21.一种回转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设备(3)、减速机(2)和回转支承(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减速机(2)的输出轴(21)上的回转制动器(22),所述回转制动器(22)包括制动连接件和制动摩擦件,所述制动连接件与所述输出轴(21)同轴转动,所述制动摩擦件与所述制动连接件的摩擦部相向设置。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连接件为同轴固定于所述输出轴(21)的制动盘(221),所述制动摩擦件为设置。
4、于所述制动盘(221)外缘的制动片(222)。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连接件为同轴固定于所述输出轴(21)的制动轮,所述制动摩擦件为设置于所述制动轮内侧的制动块。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件,所述输出轴(21)通过所述支撑件支撑于所述减速机(2)的支架(24)上。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制动连接件的两侧。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回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铜套(23)或轴承。7.按照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回。
5、转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设备(3)为液压马达或电机。8.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回转平台(4)和回转驱动装置,所述回转平台(4)与所述回转驱动装置中的所述回转支承(1)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驱动装置为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回转驱动装置。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220061 U1/4页3回转驱动装置及其所应用的工程机械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低回转机构的制动过程中的冲击力的回转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回转驱动装置的工程机械。背景技术0002 在起重机或挖掘机等工程机械中,均安装有回转机构,以实现工程机械在水平面内的任意角度上进。
6、行作业。起重机中的回转机构则是通过臂架的回转实现物品的水平移动,在起重机的工作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回转机构通常需要回转驱动装置驱动工作。0003 参见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回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04 如图1所示,该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设备3、减速机2和回转支承1。动力设备3与减速机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减速机2与回转支承1的外圈固定,回转支承1的内圈为内齿圈,减速机2的输出轴的端部与回转支承1的内圈齿啮合。同时,回转支承1的内圈固定于回转平台,从而实现回转平台的转动。上述的动力设备3可以为电机或液压马达。0005 在上述结构的回转驱动装置中,减速机2内设置有制动器,该制动。
7、器安装于减速机2的输入轴上,可用于起重机的停车制动。该制动器工作时通过内部结构将减速机2的输入轴抱紧,从而抑制回转机构的转动。0006 使用上述制动器制动时,由于制动器施加于减速机2内的输入轴的阻力在较短的时间内急剧上升,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大制动过程中的冲击力,对工程机械内部的其他机构造成损害,严重影响这些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制动过程中伴随有较明显的振动,将导致回转定位较难控制,0007 另外,在起重机的工作过程中,经常需要缓慢降低回转机构的转动速度。显然,上述制动器较难实现这一目的。因此,目前起重机回转机构的降速只能依靠液压马达背压,抑制回转惯性力,使回转机构减速。而对于采用电机作为动力设备。
8、的情况,回转机构的降速则是较难实现的问题。0008 有鉴于此,如何降低工程机械的回转机构在制动时产生的冲击力,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实用新型内容0009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回转驱动装置,该装置降低了工程机械的回转机构在制动时产生的冲击力。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回转驱动装置的工程机械。0010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0011 一种回转驱动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动力设备、减速机和回转支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上的回转制动器,所述回转制动器包括制动连接件和制动摩擦件,所述制动连接件与所述输出轴同轴转动,所述制动摩。
9、擦件与所述制动连接件的摩擦部相向设说 明 书CN 202220061 U2/4页4置。0012 优选地,所述制动连接件为同轴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制动盘,所述制动摩擦件为设置于所述制动盘外缘的制动片。0013 优选地,所述制动连接件为同轴固定于所述输出轴的制动轮,所述制动摩擦件为设置于所述制动轮内侧的制动块。0014 优选地,还包括支撑件,所述输出轴通过所述支撑件支撑于所述减速机的支架上。0015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和所述第二支撑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制动连接件的两侧。0016 优选地,所述支撑件为铜套或轴承。0017 优选地,所述动力设备为液压马达或电机。00。
10、18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驱动装置包括动力设备、减速机、回转支承以及设置于减速机的输出轴上的回转制动器,回转制动器包括制动连接件和制动摩擦件。动力设备与减速机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减速机与回转支承的外圈固定,减速机的输出轴与回转支承的内圈齿啮合,制动连接件与输出轴同轴转动,制动摩擦件相向设置于制动连接件的摩擦部。0019 由动力设备驱动的减速机以一定的转速转动,与减速机的输出轴同轴转动的制动连接件也将以相应的转速转动。当需要制动时,操作制动摩擦件使其与制动连接件缓慢接触,进而对减速机的输出轴施加一定的摩擦阻力,使其转速逐渐降低,直至其停止转动,实现制动回转机构的目的。0020 从。
11、上述描述可知,该回转驱动装置采用摩擦制动,利用制动连接件和制动摩擦件相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抑制减速机输出轴的转动,施加于减速机输出轴上的摩擦阻力作用时间较长,可保证回转机构缓慢降速,直至停止。显然,这一结构降低了回转机构在制动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减少了对工程机械内部的其他机构的损害,进而延长了这些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述制动过程中伴随的振动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继而降低了回转定位的控制难度。0021 另一方面,该回转驱动装置中的回转制动器可用于回转机构的降速,当速度降低至预设要求时,即可操作回转制动器使其停止工作。上述操作实现较容易、可靠。0022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
12、一种具有上述回转驱动装置的工程机械,包括回转平台和回转驱动装置,回转平台与回转驱动装置中的回转支承连接,该回转驱动装置为上述的任一种回转驱动装置。由于该回转驱动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回转驱动装置的工程机械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0023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的回转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驱动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25 其中,图1、图2中:0026 回转支承1、减速机2、输出轴21、回转制动器22、制动盘221、制动片222、铜套23、支架24、动力设备3、回转平台4。说 明 书CN 202220061 U3/4页5具体实施方。
13、式0027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回转驱动装置,该装置降低了工程机械的回转机构在制动时产生的冲击力,减少了对工程机械内部的其他机构的损害,延长了工程机械内的机构的使用寿命,改善了制动过程中伴随的振动现象,降低了回转定位的控制难度,且可用于回转机构的降速。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回转驱动装置的工程机械。0028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0029 参见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驱动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0030 如图2所示,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转驱动装置。
14、包括动力设备3、减速机2、和回转支承1,动力设备3与减速机2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回转支承1的外圈与减速机2固定,内圈与减速机2的输出轴21齿啮合,减速机2内设置有回转制动器2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将减速机2的输出轴21加长,而回转制动器22则设置于该经过加长处理的输出轴21上。回转制动器22包括制动盘221和制动片222,其中,制动盘221作为回转制动器22的制动连接件使用,可以理解为摩擦介质,其与输出轴21同轴固定,两者同轴转动;制动片222作为回转制动器22的制动摩擦件使用,相向设置于制动片222的外缘。0031 上述回转驱动装置正常工作时,动力设备3驱动减速机2内的轴转动,并带动回。
15、转支承1的内圈转动,从而实现与回转支承1的内圈固定连接的回转平台4转动,进行回转作业。当回转机构需要制动时,操作制动片222使其与制动盘221的摩擦部接触,产生一定的摩擦阻力,缓慢降低制动盘221的转速,进而降低输出轴21的转速,直至输出轴21停止转动,完成回转机构的制动。进一步地,可将制动片222设置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制动盘221的上下两侧,以增大回转制动器22的制动力。0032 由上述描述可知,相比于现有技术,该回转驱动装置采用摩擦制动,利用制动盘221和制动片222相接触产生的摩擦力抑制减速机2的输出轴21的转动,施加于输出轴21上的摩擦阻力作用时间较长,可保证回转机构平稳地缓慢降速,。
16、直至停止。显然,这一结构降低了回转机构在制动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减少了对工程机械内部的其他机构的损害,进而延长了这些机构的使用寿命。同时,上述制动过程中伴随的振动现象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继而降低了回转定位的控制难度。0033 另一方面,该回转驱动装置中的回转制动器22可用于回转机构的降速,当速度缓慢降低至预设要求时,即可操作回转制动器22,使制动盘221与制动片222分离,撤销摩擦阻力,使回转机构在该速度下保持运行。显然,上述操作较容易地实现了回转机构的降速,且操作较为可靠。0034 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制动连接件也可为制动轮,制动摩擦件则可为制动块。制动轮为同轴固定于输出轴21的圆形结构,制。
17、动块为设置于制动轮内侧的由阻尼系数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弧形结构。操作制动块使其向外张开并与制动轮呈弧形面接触,进而对输出轴21产生摩擦阻力,实现制动的目的。相比于制动盘221和制动片222相结合的制动方式,上述结构的制动稳定性和散热性均较差,因此并不建议使用上述结构,但这一结构也应在本实说 明 书CN 202220061 U4/4页6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0035 具体实施过程中,制动盘221与制动片222、制动轮与制动块的距离,以及制动片222和制动块的数量均可根据工程机械的类型做相应的调整,从而控制回转机构的制动距离和制动时间,达到较好的制动效果。0036 在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由于输出轴21作。
18、了加长处理,不宜处于悬空状态,所以可在该回转驱动装置中设置支撑件。减速机2内部设置有用于支撑零部件的支架24,输出轴21可通过支撑件支撑于支架24上。具体地,支撑件可与输出轴21的下端表面配合,从而提高输出轴21的工作强度。并且,支撑件避免了输出轴21与支架24的直接接触,保证了输出轴21的使用寿命。支撑件在其表面精度数值较高的情况下,亦可在输出轴21的转动过程中起到润滑作用。0037 具体实施时,支撑件可为铜套23,铜套23的内表面与输出轴21间隙配合,外表面与支架24配合。铜套23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与输出轴21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支撑效果较优。支撑件也可采用轴承,轴承的内圈与输出轴21紧。
19、密配合,外圈与支架24紧密配合。轴承可保证输出轴21与支架24严格地相对转动。但鉴于轴承为标准件,其尺寸将受到回转机构的结构及其安装要求等因素的限制,因此需根据具体工况选择支撑件的结构。0038 在优选方案中,支撑件可具体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两者分别设置于制动连接件的两侧。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共同作用,既可使输出轴21的工作强度更高,还可延长支撑件的工作寿命。同时,对输出轴21的润滑效果更良好。0039 具体实施方案中,动力设备3可为液压马达或电机。液压马达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工艺性好、对油液的污染不敏感、耐冲击和惯性小等优点。电机所提供的功率范围较大、使用和控制较方便、工。
20、作效率较高、噪声较小。具体选择动力设备3时根据工程机械的使用场合以及工作要求等条件确定。004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工程机械包括回转平台4和回转驱动装置,回转平台4与回转驱动装置中的回转支承1连接,该回转驱动装置为上述任一种回转驱动装置。由于该回转驱动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回转驱动装置的工程机械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作详细介绍。0041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回转驱动装置及其所应用的工程机械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说 明 书CN 202220061 U1/2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220061 U2/2页8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220061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