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入岩判定系统.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2227297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6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425639.6

申请日:

2011.11.01

公开号:

CN202347545U

公开日:

2012.07.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2D33/00

主分类号:

E02D33/00

申请人: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亮; 余宏; 葛乃剑; 张友杰; 陈华

地址: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代理人:

曾耀先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包括:一护筒,所述护筒筒壁形成一或复数个溢浆孔;一泥浆池,所述泥浆池通过一流槽和所述溢浆孔与所述护筒内部连通;一钻头,所述钻头通过一钢丝绳悬固定于一卷扬机下,活动贯穿于所述护筒内,且位于所述护筒下方所述钻头冲击形成的一冲击孔内;一泥浆泵,所述泥浆泵固定于所述泥浆池中,且所述泥浆泵的出浆口连接一补浆管的第一端,所述补浆管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冲击孔内。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实现了快速判定岩石的岩性,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可靠性强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护筒,所述护筒筒壁形成一或复数个溢浆孔;
一泥浆池,所述泥浆池通过一流槽和所述溢浆孔与所述护筒内部连
通;
一钻头,所述钻头通过一钢丝绳悬固定于一卷扬机下,活动贯穿于所
述护筒内,且位于所述护筒下方所述钻头冲击形成的一冲击孔内;
一泥浆泵,所述泥浆泵固定于所述泥浆池中,且所述泥浆泵的出浆口
连接一补浆管的第一端,所述补浆管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冲击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筒
内径大于钻头最大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筒
的顶面高出地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
的中心线与所述护筒的中心线偏差小于等于0.05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岩层标
高低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所述钻头采用三翼单带刮刀钻头或伢伦钻
头;其中在土层中使用三翼单带刮刀钻头,在岩层中使用伢伦钻头;
当岩层埋深较浅,岩层标高高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所述钻头采
用冲击钻。

说明书

桩基入岩判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判定系统,尤指一种桩基入岩判定系统。

背景技术

施工的重点是入岩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目前,由于场地地质条件极为
复杂,地质勘查报告的参考作用不大,而每个桩位的基岩顶面埋深均不同,
给桩基施工时的入岩深度判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桩基施工进
度,极大的增加了工程成本。有鉴于此,目前为了解决该问题,工程队通
常采用一桩一钻的方案,所谓一桩一钻,就是在每个桩位钻孔,在入岩处
取芯判岩,弄清地下强风化层厚度以及确定桩端进入中风化层的最终标高,
但该方法操作繁复、耗时长、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桩基入岩判
定系统,实现了快速判定岩石的岩性,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
可靠性强的优点。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包括:

一护筒,所述护筒筒壁形成一或复数个溢浆孔;

一泥浆池,所述泥浆池通过一流槽和所述溢浆孔与所述护筒内部连通;

一钻头,所述钻头通过一钢丝绳悬固定于一卷扬机下,活动贯穿于所
述护筒内,且位于所述护筒下方所述钻头冲击形成的一冲击孔内;

一泥浆泵,所述泥浆泵固定于所述泥浆池中,且所述泥浆泵的出浆口
连接一补浆管的第一端,所述补浆管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冲击孔内。

上述护筒内径大于钻头最大直径。

上述护筒的顶面高出地面。

上述钻头的中心线与所述护筒的中心线偏差小于等于0.05米。

当岩层标高低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上述钻头采用三翼单带刮刀
钻头或伢伦钻头;其中在土层中使用三翼单带刮刀钻头,在岩层中使用伢
伦钻头;

当岩层埋深较浅,岩层标高高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上述钻头采
用冲击钻。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由于护筒的采用实现了具有桩基钻头的有效定位;同时保护了冲击孔,
防止地面石块掉入冲击孔内;保持了泥浆水位、压力,防止坍孔;成为桩
顶标高控制依据之一;防止了钻孔过程中的沉渣回流。而泥浆泵实现了冲
击孔中泥浆的输入。补浆管与流槽的配合,实现了泥浆的定向循环,从而
实现将钻孔过程中的碎石随泥浆流入泥浆池方便后续对碎石的采样。本实
用新型实现了快速判定岩石的岩性,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可
靠性强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桩基入岩判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系统,该系统包括:

一护筒2,护筒2埋设于地面8,且护筒2筒壁形成一或复数个溢浆孔
21;

一泥浆池1,泥浆池1通过一流槽5和溢浆孔21与护筒2内部连通;

一钻头6,钻头6通过一钢丝绳7悬固定于一卷扬机下,活动贯穿于
护筒2内,且位于护筒2下方钻头6冲击形成的一冲击孔3内;

一泥浆泵4,泥浆泵4固定于泥浆池1中,且泥浆泵4的出浆口连接
一补浆管41的第一端,补浆管41的第二端固定于冲击孔3内。

护筒2内径大于钻头6最大直径100至200mm。

护筒的顶面22高出地面0.4至0.6米,筒壁上部开1至2个溢浆孔
21。

钻头6的中心线与护筒2的中心线偏差小于等于0.05米。

当岩层标高低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钻头6采用三翼单带刮刀钻
头或伢伦钻头;其中在土层中使用三翼单带刮刀钻头,在岩层中使用伢伦
钻头;

当岩层埋深较浅,岩层标高高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钻头6采用
冲击钻。

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桩基入岩判定:

首先,测量定位成孔区;

然后,埋设护筒2于成孔区,包括:挖除成孔区表土形成一埋孔;将
护筒2放入埋孔并定位;护筒2用4至8mm厚钢板制成,内径比钻头6直
径大100至200mm,护筒2的顶面22高出地面0.4至0.6米,筒壁上部
开1至2个溢浆孔21;当护筒2埋设于粘土中时,护筒2埋设深度大于等
于1米;当护筒2埋设于砂土中时,护筒2埋设深度大于等于1.5米;在
护筒2外侧与埋孔之间填人粘土并分层夯实。

由于护筒2的采用实现了具有桩基钻头的有效定位;同时保护了冲击
孔3,防止地面石块掉入冲击孔3内;保持了泥浆水位、压力,防止坍孔;
成为桩顶标高控制依据之一;防止了钻孔过程中的沉渣回流。

安装桩基;

选定钻头6,当岩层标高低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钻头6采用三
翼单带刮刀钻头或伢伦钻头;其中在土层中使用所述三翼单带刮刀钻头,
在岩层中使用伢伦钻头;

当岩层标高高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钻头6采用冲击钻;

钻头6中心与护筒2中心线偏差小于等于0.05米;

钻进形成一冲击孔3。

同时,一泥浆池1中的泥浆泵4通过一补浆管将泥浆输入冲击孔3,
泥浆泵4实现了冲击孔3中泥浆的输入,保持冲击孔3内的泥浆面与地下
水位高度差大于1米;且冲击孔3内的泥浆通过护筒2筒壁的溢浆孔21
和一流槽5回流至泥浆池1;补浆管和流槽5的配合实现了泥浆的定向循
环,从而实现将钻孔过程中的碎石随泥浆流入泥浆池1方便后续对碎石的
采样;

对泥浆中的碎石取样;

根据取样的碎石,判定钻头6当前所在岩层及当前入岩厚度。

进行入岩桩工程时,当判定桩基成孔至强风化岩层表面时,所测孔深
即测定强风花岩层顶面标高。当判定桩基成孔至中风化岩层表面,所测孔
深即测定中风花岩层顶面标高及计算强风化层厚度。当成孔施工完成,测
孔深及计算中风化层厚度。通过计算,确定入岩是否满足设计深度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快速判定岩石的岩性,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成
本低、可靠性强的优点。通过在不同地质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成孔钻头6及
现场岩石取样判断岩层及测孔深,满足了入岩桩现场成孔质量检查控制要
求和设计要求,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了保障,从而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进
度。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
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
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
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桩基入岩判定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桩基入岩判定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桩基入岩判定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桩基入岩判定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桩基入岩判定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347545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7.25CN202347545U*CN202347545U*(21)申请号 201120425639.6(22)申请日 2011.11.01E02D 33/00(2006.01)(73)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地址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568号27层(72)发明人王亮 余宏 葛乃剑 张友杰陈华(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代理人曾耀先(54) 实用新型名称桩基入岩判定系统(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包括:一护筒,所述护筒筒壁形成一或复数个。

2、溢浆孔;一泥浆池,所述泥浆池通过一流槽和所述溢浆孔与所述护筒内部连通;一钻头,所述钻头通过一钢丝绳悬固定于一卷扬机下,活动贯穿于所述护筒内,且位于所述护筒下方所述钻头冲击形成的一冲击孔内;一泥浆泵,所述泥浆泵固定于所述泥浆池中,且所述泥浆泵的出浆口连接一补浆管的第一端,所述补浆管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冲击孔内。由于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实现了快速判定岩石的岩性,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可靠性强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1/1页21.。

3、一种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护筒,所述护筒筒壁形成一或复数个溢浆孔;一泥浆池,所述泥浆池通过一流槽和所述溢浆孔与所述护筒内部连通;一钻头,所述钻头通过一钢丝绳悬固定于一卷扬机下,活动贯穿于所述护筒内,且位于所述护筒下方所述钻头冲击形成的一冲击孔内;一泥浆泵,所述泥浆泵固定于所述泥浆池中,且所述泥浆泵的出浆口连接一补浆管的第一端,所述补浆管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冲击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筒内径大于钻头最大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筒的顶面高出地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4、述钻头的中心线与所述护筒的中心线偏差小于等于0.05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岩层标高低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所述钻头采用三翼单带刮刀钻头或伢伦钻头;其中在土层中使用三翼单带刮刀钻头,在岩层中使用伢伦钻头;当岩层埋深较浅,岩层标高高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所述钻头采用冲击钻。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347545 U1/3页3桩基入岩判定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判定系统,尤指一种桩基入岩判定系统。背景技术0002 施工的重点是入岩钻孔灌注桩的施工,目前,由于场地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地质勘查报告的参考作用不大,而每个桩位的基岩顶面埋深均不同,。

5、给桩基施工时的入岩深度判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桩基施工进度,极大的增加了工程成本。有鉴于此,目前为了解决该问题,工程队通常采用一桩一钻的方案,所谓一桩一钻,就是在每个桩位钻孔,在入岩处取芯判岩,弄清地下强风化层厚度以及确定桩端进入中风化层的最终标高,但该方法操作繁复、耗时长、成本高。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实现了快速判定岩石的岩性,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可靠性强的优点。0004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桩基入岩判定系统,包括:0006 一护筒,所述护筒筒壁形成一或复数个溢浆孔;0007 一。

6、泥浆池,所述泥浆池通过一流槽和所述溢浆孔与所述护筒内部连通;0008 一钻头,所述钻头通过一钢丝绳悬固定于一卷扬机下,活动贯穿于所述护筒内,且位于所述护筒下方所述钻头冲击形成的一冲击孔内;0009 一泥浆泵,所述泥浆泵固定于所述泥浆池中,且所述泥浆泵的出浆口连接一补浆管的第一端,所述补浆管的第二端固定于所述冲击孔内。0010 上述护筒内径大于钻头最大直径。0011 上述护筒的顶面高出地面。0012 上述钻头的中心线与所述护筒的中心线偏差小于等于0.05米。0013 当岩层标高低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上述钻头采用三翼单带刮刀钻头或伢伦钻头;其中在土层中使用三翼单带刮刀钻头,在岩层中使用伢伦钻头。

7、;0014 当岩层埋深较浅,岩层标高高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上述钻头采用冲击钻。0015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0016 由于护筒的采用实现了具有桩基钻头的有效定位;同时保护了冲击孔,防止地面石块掉入冲击孔内;保持了泥浆水位、压力,防止坍孔;成为桩顶标高控制依据之一;防止了钻孔过程中的沉渣回流。而泥浆泵实现了冲击孔中泥浆的输入。补浆管与流槽的配合,实现了泥浆的定向循环,从而实现将钻孔过程中的碎石随泥浆流入泥浆池方便后续对碎石的采样。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快速判定岩石的岩性,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可靠性强的优点。说 明 书CN 202347545 U2/3。

8、页4附图说明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桩基入岩判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18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0019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系统,该系统包括:0020 一护筒2,护筒2埋设于地面8,且护筒2筒壁形成一或复数个溢浆孔21;0021 一泥浆池1,泥浆池1通过一流槽5和溢浆孔21与护筒2内部连通;0022 一钻头6,钻头6通过一钢丝绳7悬固定于一卷扬机下,活动贯穿于护筒2内,且位于护筒2下方钻头6冲击形成的一冲击孔3内;0023 一泥浆泵4,泥浆泵4固定于泥浆池1中,且泥浆泵4的出浆口连接一补浆管41的第一端,补浆管41的第二端固定于冲击孔3内。

9、。0024 护筒2内径大于钻头6最大直径100至200mm。0025 护筒的顶面22高出地面0.4至0.6米,筒壁上部开1至2个溢浆孔21。0026 钻头6的中心线与护筒2的中心线偏差小于等于0.05米。0027 当岩层标高低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钻头6采用三翼单带刮刀钻头或伢伦钻头;其中在土层中使用三翼单带刮刀钻头,在岩层中使用伢伦钻头;0028 当岩层埋深较浅,岩层标高高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钻头6采用冲击钻。0029 可通过如下方法进行桩基入岩判定:0030 首先,测量定位成孔区;0031 然后,埋设护筒2于成孔区,包括:挖除成孔区表土形成一埋孔;将护筒2放入埋孔并定位;护筒2用4至。

10、8mm厚钢板制成,内径比钻头6直径大100至200mm,护筒2的顶面22高出地面0.4至0.6米,筒壁上部开1至2个溢浆孔21;当护筒2埋设于粘土中时,护筒2埋设深度大于等于1米;当护筒2埋设于砂土中时,护筒2埋设深度大于等于1.5米;在护筒2外侧与埋孔之间填人粘土并分层夯实。0032 由于护筒2的采用实现了具有桩基钻头的有效定位;同时保护了冲击孔3,防止地面石块掉入冲击孔3内;保持了泥浆水位、压力,防止坍孔;成为桩顶标高控制依据之一;防止了钻孔过程中的沉渣回流。0033 安装桩基;0034 选定钻头6,当岩层标高低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钻头6采用三翼单带刮刀钻头或伢伦钻头;其中在土层中使用。

11、所述三翼单带刮刀钻头,在岩层中使用伢伦钻头;0035 当岩层标高高于坑顶基础地梁底标高时,钻头6采用冲击钻;0036 钻头6中心与护筒2中心线偏差小于等于0.05米;0037 钻进形成一冲击孔3。0038 同时,一泥浆池1中的泥浆泵4通过一补浆管将泥浆输入冲击孔3,泥浆泵4实现了冲击孔3中泥浆的输入,保持冲击孔3内的泥浆面与地下水位高度差大于1米;且冲击孔3内的泥浆通过护筒2筒壁的溢浆孔21和一流槽5回流至泥浆池1;补浆管和流槽5的配合实现了泥浆的定向循环,从而实现将钻孔过程中的碎石随泥浆流入泥浆池1方便后续对碎石的采样;说 明 书CN 202347545 U3/3页50039 对泥浆中的碎石。

12、取样;0040 根据取样的碎石,判定钻头6当前所在岩层及当前入岩厚度。0041 进行入岩桩工程时,当判定桩基成孔至强风化岩层表面时,所测孔深即测定强风花岩层顶面标高。当判定桩基成孔至中风化岩层表面,所测孔深即测定中风花岩层顶面标高及计算强风化层厚度。当成孔施工完成,测孔深及计算中风化层厚度。通过计算,确定入岩是否满足设计深度要求。0042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快速判定岩石的岩性,具有操作简单、耗时短、成本低、可靠性强的优点。通过在不同地质情况下选择不同的成孔钻头6及现场岩石取样判断岩层及测孔深,满足了入岩桩现场成孔质量检查控制要求和设计要求,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了保障,从而保证了工程的施工进度。0043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2347545 U1/1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347545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