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行制共四个独立“Y”字形隧道的全单层组合隧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左行制共四个独立“Y”字形隧道的全单层组合隧道.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064249 U(45)授权公告日 2011.12.07CN202064249U*CN202064249U*(21)申请号 201120144963.0(22)申请日 2011.04.28201010167097.7 2010.05.10 CN201010167156.0 2010.05.10 CN201010167219.2 2010.05.10 CNE01C 1/04(2006.01)(73)专利权人邹世才地址 6113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柳城凤溪大道中段198号2单元专利权人廖礼毅高健邹凌云罗凡洲陆洋廖大中(72)发明人邹世才 廖礼毅 高健 邹凌云罗凡。
2、洲 陆洋 廖大中(54) 实用新型名称左行制共四个独立“Y”字形隧道的全单层组合隧道(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左行制共四个独立“Y”字形隧道的全单层组合隧道是四个独立的分叉形隧道组合成能使十字路口的畅通组合结构。每个分叉形隧道都有一个直行隧道和一个右转弯隧道,右转弯隧道都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拱隧道分叉,组成“Y”字形分叉隧道,四个分叉形隧道成为四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组成一个分组隧道,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优点:减少局部地质变化对整个组合隧道的灾害程度,右转弯隧道可以作为右转弯和左转弯共用隧道,有较宽的地面作为合并车道区段而不易堵车,直接。
3、右转无多余绕行,可使双向六车道的小十字路口全互通。(66)本国优先权数据(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11 页 附图 2 页CN 202064264 U 1/1页21.左行制共四个独立“Y”字形隧道的全单层组合隧道,包括四个分叉隧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分叉隧道都有一个直行隧道(2)和一个右转弯隧道(3),右转弯隧道(3)位于直行隧道(2)的右侧,右转弯隧道(3)都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隧道(2)分叉,该分叉部位为分叉点(15),使一个直行隧道(2)和一个右转弯隧道(3)组成一个“Y。
4、”字形分叉隧道,则四个分叉隧道成为四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每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直行隧道(2)和右转弯隧道(3)有共同进隧道接地端(4),和共同进隧道接地端(4)到分叉点(15)之间的两隧道并排段(14);在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中段深位置区域,右转弯隧道(3)与直行隧道(2)分叉;右转弯隧道(3)离开直行隧道(2)的深位置区域为分叉段(7);直行隧道(2)还有一个直隧道接地端(5),右转弯隧道(3)也还有一个右转隧道接地端(6);从分叉点(15)到直隧道接地端(5)为直隧道单行段(8);从分叉点(15)到右转隧道接地端(6)为右弯隧道单行段(13);分叉口相。
5、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组成一个分组隧道,四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分别组成两个分组隧道;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两个分组隧道分为双嵌入式分组隧道和分离式分组隧道两种;在双嵌入式分组隧道中,两个长形直隧道单行段(8-1)的部分区段分别位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分叉口之中;在分离式分组隧道中,两个短形直隧道单行段(8-2)分别位于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长形直隧道单行段(8-1)的两侧;右弯隧道单行段(1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与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行制共四个独立“Y”字。
6、形隧道的全单层组合隧道,其特征在于:长形直隧道单行段(8-1)的直隧道接地端(5)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分叉段(7)上面位置,短形直隧道单行段(8-2)的直隧道接地端(5)在接近另一个分组隧道的直隧道单行段(8)上面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行制共四个独立“Y”字形隧道的全单层组合隧道,其特征在于:右弯隧道单行段(13)是向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左行制共四个独立“Y”字形隧道的全单层组合隧道,其特征在于:以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同一个分组隧道向立。
7、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两个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13)相对最短距离长度为L,两个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13)的最小转弯半径为R,当30.0米L80.0米的范围内,L和R的数学关系式为:RL4+8。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064249 UCN 202064264 U 1/11页3左行制共四个独立 “Y” 字形隧道的全单层组合隧道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使十字交叉路口机动车交通畅通的隧道,特别是四个独立的分叉隧道组合成能使十字路口的直行机动车(以上简称:直行车)和右转弯机动车(以上简称:右转弯车)无交叉占道冲突的多个隧道畅通组合结构。背景技术0002 目前,国际国内的城市干道平交十字路口。
8、的交通非常拥挤,经常发生堵塞,是全世界各大城市的通病。究其原因,是因为两条道路平交,在交叉点下,两条道路重叠变成了一条道路,两条道路下的机动车辆在节点下只能共用一条道,损失了一半的道路资源。再加下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混行,拥堵是必然的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人们想到了加宽路面,增加路口行车道的数量,但路面不可能无限加宽。人们又想到了隧道,但在现有立文隧道设计方案中,能使十字路口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无交叉占道冲突的隧道最小直径在120米以下,不仅修建成本高,而且旧城区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都不能修建,使现在旧城区的十字路口堵车非常严重,有的十字路口经常交通瘫痪。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9、是提供符合现有左行制交通规范的道路车道排列,在双向六车道的小面积十字路口能修建,四个“Y”字形分叉隧道组合成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无交叉占道冲突,离开十字路口的多个车道有较长的合并车道区段而不易堵车的多隧道组合式畅通隧道。0004 本实用新型解决交叉占道冲突点的构思是:把十字交叉路口平面交通的多个冲突点分为三种冲突点:第一种是直行车道和对面的右转弯车道有占道冲突;第二种是四条直行车道分为两组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有交叉占道冲突;第三种是右转弯车道与所到达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有交叉占道冲突。0005 解决第一种,直行车道和对面的右转弯车道有占道冲突的技术方案:十字交叉路口的每个地面支道下的直。
10、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为一组,每组的进隧道端都与同一条地面支道连接。相对直行的两个直行隧道是相互独立的,使一个直行隧道在穿过十字交叉路口后,上到地面从对面的“Y”字形分叉隧道的右转弯隧道上面跨过,解决了直行车道与对面的右转弯车道的交叉冲突问题。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四个占道冲突点。0006 解决第二种,四条直行车道分为两组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有交叉占道冲突的技术方案:交叉行驶的直行隧道在十字路口中心部位成立体交通,解决了四条直行隧道在十字路口中心区域的交通冲突问题。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四个占道冲突点。0007 解决第三种,是右转弯车道与所到达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有交叉占道冲突的技术方案:用右转弯隧道。
11、的出隧道端连通的离开十字路口的地面车道,从该右转弯隧道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分叉隧道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的上面跨过,解决了右转弯车道与到达的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的交叉冲突问题。该技术方案解决了八个说 明 书CN 202064249 UCN 202064264 U 2/11页4占道冲突点。0008 这样,平面交通的十字路口,四个直行车道和四个右转弯车道共有的十六个占道冲突点被完全实现了立体交通,不再有占道冲突点。0009 本实用新型新功能的构思:为尽量减少本实用新型组合隧道占用地面和地下空间,把行车路线完全可以相同的右转弯隧道和该右转弯隧道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隧道,用一个能相反方向行驶的右、。
12、左合并隧道,一个右、左转合并隧道的宽度比并排的两个单独右转弯隧道和左转弯隧道的总宽度可减少5.0米右左的宽度。所以,本实用新型不用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右、左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右、左转是两个独立桥的方式,而是把右转弯隧道设计成右、左转合并隧道达到减少组合隧道占用地面和空间的目的。0010 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右、左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是用立交桥解决十字路口机动车辆的无交叉占道冲突问题。但在旧城十字路口是商业要地,立交桥对十字路口的商业有较大影响,所以本实用新型用隧道解决十字路口机动车辆的无交叉占道冲突问题,以便尽量少地影响十字路口。
13、商业,又使十字路口能不要红绿灯等交通指挥也没有堵车的问题。0011 本实用新型不仅要解决十字路口的行车线路无交叉冲突问题,还提供在离开十字路口的地面道路上有足够长的合并车道区段,解决合并车道在桥上仅仅只有一个点而产生堵车的问题。十字路口的直行车辆和右转弯车辆不仅要做到没有占道冲突点,还要做到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直行车辆、右转弯车辆、左转弯车辆在离开十字路口地面支道上有多个合并车道点的合并车道区段。本实用新型把合并车道区段设在地面,虽然合并车道区段是地面道路划分的规则,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内容,但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结构能使车辆在地面获得合并车道区段。而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右、左。
14、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可理解为在离开十字交叉中心的多个桥体在一个点合并车道,使直行车辆、右转弯车辆和左转弯车辆在桥上只有一个合并车道点,这种三条车道在立交桥上同用一个合并车道点,很易造成在桥上堵车的后果。而本实用新型用可提供在地面一定长度的合并车道区段进行车道合并,能很好的解决来自不同隧道内的车辆因合并车道点太窄太少而产生的堵车问题。所以,本实用新型不仅可解决十字路口各条地面支道的直行车辆和右转弯车辆无交叉占道畅通,还能解决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隧道内的车辆在一条地面支道上离开十字路口时,有很宽裕的地面作为合并车道区段,相比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
15、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只有一个位置合并车道,则本实用新型可成倍减少因合并车道点太窄太少而产生的堵车问题。0012 本实用新型新结构的构思:0013 一、右转弯隧道不穿过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用独立的四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两个分组隧道,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成立体十字形交叉结构,但每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右转弯隧道不穿过、不跨过右边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而是右转弯隧道在接近右边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段的上面与地面连通,不仅使右转弯隧道上的车辆能上到地面,从地面跨过右边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还使该右转弯隧道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
16、车道连通,该左转弯车道上的车辆能用该右转弯隧道的外侧隧道面实现左转,把该右转弯隧道变为右、左转两用说 明 书CN 202064249 UCN 202064264 U 3/11页5隧道。0014 二、用独立的四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两个分组隧道,两个分组隧道的四个直行隧道分别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右转弯隧道在远离十字路口的地面支道位置进行立体交通。右弯隧道单行段的形状是向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与其它隧道的立交位置也在远离十字路口中心的地面支道,延长了右转弯隧道长度,从而减少了右转弯隧道因坡度需要的隧道长要在十字路。
17、口占用很大面积的问题,使旧城区小十字路口也能实行车辆不交叉占道畅通。这就要求相对面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相反方向行车的两个直行隧道相互独立、不用同一个隧道,且有纵向错位,即一个直行隧道的出隧道段直隧道接地端与对面那一个直行隧道的地面下隧道段共同进隧道接地端之间有间隔距离而不在同一个位置,直行隧道的出隧道段直隧道接地端更接近十字路口中心,直隧道接地端只要在接近对面直行隧道的中段深位置区域接地面,就为对面直行隧道让出右侧的下方空间,即让对面的右转弯隧道直接在右转弯一侧分叉出右弯隧道单行段,实现直行隧道与对面的右转弯隧道在十字路口以外的地面支道位置立体交通。只要有一个分组隧道中的两个直隧道单。
18、行段的部分出隧道区段位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分叉口之中,成直隧道单行段部分出隧道区段嵌入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分叉口之中的结构,但直隧道单行段不穿过对面右弯隧道单行段,使该位置的右弯隧道单行段上面没有直隧道单行段而呈一层隧道的结构。在十字路口中心,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成立体交通。在远离十字路口中心的地面支道下,每个右弯隧道单行段的地面延长车道都与右转弯所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成立体交通,但右弯隧道单行段不穿过与右转弯所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0015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0016 左行制共四个独立“Y”字形隧道的全单层组合隧道,包括。
19、四个分叉隧道,其特征在于:每个分叉隧道都有一个直行隧道2和一个右转弯隧道3,右转弯隧道3位于直行隧道2的右侧,右转弯隧道3都在右转弯一侧与直行隧道2分叉,该分叉部位为分叉点15,使一个直行隧道2和一个右转弯隧道3组成一个“Y”字形分叉隧道,则四个分叉隧道成为四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0017 每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直行隧道2和右转弯隧道3有共同进隧道接地端4,和共同进隧道接地端4到分叉点15之间的两隧道并排段14;在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中段深位置区域,右转弯隧道3与直行隧道2分叉;右转弯隧道3离开直行隧道2的深位置区域为分叉段7;直行隧道2还有一个直隧道接地端5,右转弯隧。
20、道3也还有一个右转隧道接地端6;从分叉点15到直隧道接地端5为直隧道单行段8;从分叉点15到右转隧道接地端6为右弯隧道单行段13;0018 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组成一个分组隧道,四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分别组成两个分组隧道;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两个分组隧道分为双嵌入式分组隧道和分离式分组隧道两种;在双嵌入式分组隧道中,两个长形直隧道单行段8-1的部分区段分别位于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分叉口之中;在分离式分组隧道中,两个短形直隧道单行段8-2分别位于双嵌入式分组隧道的长形直隧道单行段8-1的两侧;右弯隧道单行段13位于所在的同向。
21、分叉“Y”字形叉隧说 明 书CN 202064249 UCN 202064264 U 4/11页6道1与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之间。0019 本实用新型右转弯隧道3的结构特点使右转弯隧道3成为右、左转共用隧道,减少组合隧道中心区域的占地面积:右弯隧道单行段13位于所在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与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之间,即右转弯隧道3的右弯隧道单行段13不穿过、不跨过本右转弯隧道3右侧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使右转隧道接地端6与右侧的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道连通,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可以直接用该右转弯隧道3的外侧作为左转弯隧道使用,实现左转弯。也就是相邻地面支道的右转车。
22、和左转车可共用右转弯隧道3达到各自转弯的目的,只是右转车在右转弯隧道3靠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内侧隧道面,而左转车在靠外侧隧道面。右转车和左转车共用右转弯隧道3实现右转和左转,比用右转隧道和左转隧道两个隧道实现右转和左转更少占用十字路口的地面和地下空间,成更小形化的组合隧道,有利于在更小的十字路口可以使用这种组合隧道,也减少建隧道费用。0020 本实用新型直行拱隧道2的结构特点增加合并车道的长度防止堵车:用独立互不连接的四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分叉口两两相对的组成两个分组隧道,两个分组隧道分为双嵌入式分组隧道和分离式分组隧道两种。两种分组隧道的直隧道单行段8都不穿过或不跨过。
23、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右弯隧道单行段13,这样从直隧道单行段8的直隧道接地端5离隧道的直行车辆在地面,与从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右转弯隧道3的右转隧道接地端6出隧道到地面的右转弯车辆合并车道,即来自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直行车辆与右转弯车辆在地面合并车道,则可以在地面车道的较长一个区段合并车道,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一个合并车道点,这样可以解决因合并车道的位点太少太窄而造成的堵车问题。0021 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是指右转弯隧道3与直行隧道2有一段并排,但右转弯隧道3在直行隧道2的中段深位置区域右侧有分叉点15。在分叉点15附近的右转弯隧道3和直行隧道2区段最好有合。
24、符交通规范的净深空间高度,使其地表上面能通过机动车辆。右转弯隧道3作为机动车辆右转弯使用。“同向”是指每个“Y”字形叉隧道的右转弯隧道3与直行隧道2的分叉方向都相同,即每个右转弯隧道3都在直行隧道2的右侧分叉,不与其它任何隧道立交而直接右转。所以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整体形状是:一个右转弯隧道3和一个直行隧道2在共同进隧道接地端4到分叉点15是并排的,该并排段为两隧道并排段14。分叉后的直行隧道2为直隧道单行段8,分叉后的右转弯隧道3为右弯隧道单行段13。0022 同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直行隧道2和右转弯隧道3的共同进隧道接地端4可以是一个小区域,则直行隧道2进隧道点和右。
25、转弯隧道3进隧道点在相同区域;在这个相同区域中,直行隧道2进隧道点和右转弯隧道3进隧道点可以是同一位置,或有一定的前后距离。0023 直行隧道2是用于十字路口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通行的隧道,“直行”是指机动车辆到达十字路口对面道路的意义,“直行”不是指隧道的形状,而是指隧道的用途。0024 右转弯隧道3是用于十字路口左行交通制度的右转弯隧道,“右转弯”是用途为右转弯的意义。0025 右转弯隧道3的分叉段7是用于来自对面的直行隧道2的机动车辆从地面过通行说 明 书CN 202064249 UCN 202064264 U 5/11页7之用的隧道段,分叉段7的深度需要满足上面有机动车辆通行需要的深度。
26、,所以同一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右转弯隧道3与直行隧道2最好在满足交通规范的深位置区域分叉。0026 右转隧道接地端6最好位于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分叉点15附近的地面,右弯隧道单行段13不跨过、不穿过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以便右转弯机动车辆从地面跨过所到达的地面支道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右转弯机动车辆在地面与左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直行隧道2的直行车辆合并车道,可以有较长的合并车道地面区段,而不是只有一个合并车道点。避免了合并车道点在隧道下面太少太窄而产生的堵车问题。0027 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中段设。
27、有深位置区域,以便来自左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右转弯车辆从右转隧道接地端6到地面后从其上面跨过,从而实现本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与来自左侧的右转弯车辆能立体交通。0028 分组隧道是由分叉口相对的两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组合结构,作为十字路口相对面的两条地面支道的相反方向行驶的直行车实现直行、和右转弯车实现右转弯的组合隧道。一个十字路口需要两个分组隧道,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0029 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十字”意义并不限定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互相呈90度角交叉,这里的“十字”与十字路口的“十字”含义相同。
28、,即“十字”泛指两条道有交叉,不限定交叉角度。所以,直隧道单行段8如果有弯曲也仍然将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视为十字形结构。但两个分组隧道的上下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并不相连接,有上下高差距离,且能满足两隧道中的机动车辆通行。也就是分离式分组隧道两个短形直隧道单行段8-2之间虽然有一段点距离没有隧道,但从整体结构上看它们的正投影近似十字形,没有重叠是有上下空间距离的立体十字形结构。0030 直隧道接地端5的优选位置:长形直隧道单行段8-1的直隧道接地端5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1的分叉段7上方地面位置,短形直隧道单行段8-2的直隧道接地端5在接近另一个分组隧道的直隧道单行段8上方。
29、地面位置。使其直行车辆可从地面跨过分叉段7,则分叉段7的深度能尽量降低,即只要一层隧道的高度。0031 右转弯隧道3的优选结构:右转弯隧道3的右弯隧道单行段13最好是向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区域内凹的弧形结构。为了延长右弯隧道单行段13的长度而满足坡度符合交通规范要求,并尽量少占用十字路口地面或地下位置,而将右弯隧道单行段13的转弯部分设置成向内凹的弧形结构。这种优选结构使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十字路口对角处建筑物之间只有65米以上,并且双向六车道两侧建筑物之间有八车道以上宽度的十字路口,都能修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畅通隧道。这就使本实用新型可用于旧城市的干道十字路口,实现。
30、人们希望的旧城市干道十字路口直行车和转大车无交叉占道畅通。0032 向内凹弧形的右弯隧道单行段13最小转弯半径设计:以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成立体十字形结构的中心点为中心,同一个分组隧道向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内凹的两个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13相对最短距离长度为L,两个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13的最小转弯半径为R,当30.0米L80.0米的范围内,L和R的数学关系式为:RL4+8。说 明 书CN 202064249 UCN 202064264 U 6/11页8当L60.0米时,R23.0米。L越长,说明十字路口面积越大,则转弯半径R可以越大,弧形右弯隧道单行段33可承受机动车越快的行驶速度。0。
31、033 在十字路口,由于左行制的左转弯不存在机动车辆之间交叉占道冲突问题,所以左转弯不是本发明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从地面左转弯可以不用立交隧道,但要与非机动车和行人有交叉占道冲突。为避免该交叉占道冲突,可将右转弯隧道3的外侧即右侧扩宽,用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使用,也就是右转弯隧道3成为本地面支道的右转弯车和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共同使用的两用隧道。右转弯隧道3的结构没有任何变化,就成为右、左转两用隧道,使本实用新型成为十字路口的四条直行道、四条右转弯道、四条左转弯道完全畅通,没有一个交叉占道冲突点的全互通组合隧道,即实现了十字路口全部车道畅通的全互通立交隧道。但中国专利20082023050。
32、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要达到十字路口全部车道畅通的立体交通,设置了左转弯专用桥,即左转弯桥和右转弯桥是两个立体交叉并排的桥。按照立交隧道设计规范,本实用新型的右、左转两用隧道的最小宽度可以是10.0米,但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左转弯桥和右转弯桥并排的最小宽度为15.0米。其结果是,单侧实现右、左转,本实用新型减少了5.0米的占地宽度;而本实用新型整个组合隧道最小占用地面的圆直经65.0米,比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最小占用地面的圆直经75.0米减少了10.0米宽度。这10.0米的宽度差,使本实。
33、用新型的组合隧道可用于几乎任何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而有很多的双向六车道的十字路口都不能使用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也就是说,使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隧道比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有更广泛的使用性,使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隧道能解决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任何问题外,还能解决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不能解决的更小十字路口的立体交通问题。0034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边或左边、右面或左面、右侧左侧的“右”“左”是指人站在某一个同向分叉“Y”。
34、字形叉隧道1的共同进隧道接地端4位置,面对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隧道单行段8组成的立体十字形结构中心去判断“右”或“左”。0035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隧道并排段14至少包括两条车道。0036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道或隧道是至少可通行一辆机动车的道路或隧道,但所述的车道或隧道不限定宽度,即可增加宽度并排多辆车。0037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直行隧道2是指机动车辆在隧道内的行驶方向是直行为目的穿过十字路口的隧道,但有水平高度意义的下坡和上坡,所以直行隧道2的形状可以是直线形状或弯曲形状,在实际建隧道时,直行隧道2的形状以地面道路的形状为依据确定。0038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转弯隧道3是指用于右转弯机动车辆。
35、使用的隧道。左行制的右转隧道在直行隧道2的深位置右侧分叉,使右转弯隧道3直接向右转弯的方向转弯,不需从左边地面支道和对面地面支道作多余的绕行。003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右转弯隧道3可只作为右转弯使用,也可以作为本右转弯隧道3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隧道使用,即右转弯隧道3可以是右、左转弯两用隧道。0040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左行制,指机动车辆靠左行驶的交通管理制度。004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交叉占道冲突指在十字路口机动车辆之间的交通冲突。说 明 书CN 202064249 UCN 202064264 U 7/11页90042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深位置区域是指上面能通行机动车辆高度的隧道区段。0043 。
36、本实用新型没有指明是非机动车的“车”或“车辆”是指机动车或指机动车辆。004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0045 一、把大型立交桥分为四个小型“Y”字形隧道,减少地质变化的灾害程度: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右、左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是连为一体的一个整体大型立交桥,一个整体大型立交桥的总长度很长,占地面积很大,当在总长度和占地面积内有地质变化,就会对该立交桥产生破坏,导致整个大型立交桥不能使用,该十字路口交通完全瘫痪。而本实用新型用四个小型“Y”字形隧道,任何局部地质变化只对该局部隧道有损坏,不会使十字路口全部隧道不能使用,即局部损坏不影响整体,提高了交通设施的。
37、安全性。小型化能更少占用地面支道以外的地面,以及该地面的地下和地上空间。0046 二、离开十字路口的车辆有较宽的地面作为合并车道区段:从直隧道单行段的直隧道接地端出隧道的直行车辆在地面直行并从对面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右转弯隧道上面跨过,与从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右转弯隧道出隧道到地面的右转弯车辆合并车道,则可以在较长的一个地面区段进行合并车道,避免了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合并车道位置太小太窄而导致的堵车问题。0047 三、基本同于平面交通原线路而无多余绕行:能使双向六车道十字路口直行机动车道和右转弯机动车道无交叉占道畅通,解决了在十字。
38、路口因两条道路平交而产生的堵车、堵塞交通问题。这是一种没有多余绕行线路,在十字路口机动车辆仅有下坡和上坡不同于平面交通,而行车线路基本同于现行有红绿灯的平面道路的行车线路,不改变人们在平交十字路口的行车方向和习惯,不会在十字路口的通行过程中因多余地绕行而迷失方向,节约建隧道工程费用。0048 四、双向六车道的小十字路口可用:本实用新型只用四个同向分叉“Y”字形分叉隧道的组合,就实现了十字路口无交叉占道冲突的完全畅通,比现有绕行的全互通立交桥大量减少了长度,大量减少了占地面积和空间,使其在圆形直径只有65米的城市双向六车道小面积十字路口也能实现立交畅通,即没有交叉占道冲突点,也没有交织段,为解决。
39、世界性的城市干道机动车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案。0049 五、直行车辆与右转车辆立体交通只用一层隧道:不论是直行车辆上跨对面的右转弯隧道,还是右转弯车辆上跨右侧的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都只用一层隧道。0050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是:0051 一、按十字路口地面支道的条数设相同个数、基本相同结构、互不连接的小型独立隧道: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右、左转互通立交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是连为一体的一个整体大型立交桥,把十字路口各种行车道的全部立交桥连接为一体。而本实用新型认为,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隧道在经过十字路口后,不必要与来自其它地面支道的隧道连接,更能实现与来自。
40、其它地面支道的隧道的车辆合并车道,驶离该十字路口,还更不易堵车,所以本实用新型把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隧道都不相互连接,也包括经过十字路口后不相互连接,使十字路口的四条地面支道分别用四个同向分叉“Y”字形叉小型隧道、互不连接的组合成一个组合隧道。而且这种四个小型隧道的组合隧道在防止地质变化、加宽了合并车道的长度等方面优于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直接右、左转互通立交说 明 书CN 202064249 UCN 202064264 U 8/11页10桥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也就是说:从单个比较,本实用新型把网框式立交桥拆分为四个小型“Y”字形隧道;从整体比较,四个小型“Y”字形隧。
41、道的组合隧道成占地面积小的十字形,而不是占地面积宽的网框形。0052 二、右转弯隧道可以作为右转弯和左转弯共用隧道:右转弯隧道的右转隧道接地端与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边车道相连通,右转弯隧道就可以作为右侧地面支道的左转弯车共用隧道。右转弯和左转弯共用隧道的最小隧道面宽度比用右转隧道和左转隧道两个独立隧道的总宽度要减少5.0米右左。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的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的右转桥和左转桥是两个独立桥。所以,本实用新型整个组合隧道最小占用地面和地下空间的圆直经65.0米,比中国专利200820230509.5说明书附图所公开的网框形立交桥最小占用地面和空间的圆直经75.0米减。
42、少了10.0米宽度。则本实用新型的组合隧道能用于更小的十字路口,可使用的范围更广。0053 三、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的隧道不相互穿越:这种直行隧道不跨过对面的右转弯隧道,就使直行隧道内的车辆从地面跨过对面的右转弯隧道实现直行;并且右转弯隧道不跨过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使右转弯隧道内的车辆从地面跨过右侧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这种结构使不同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内的直行车辆和右转车辆能在地面实现合并车道,只要在地面合并车道就可以有较长距离的合并车道区段,不易因合并车道太小太窄而堵车。0054 四、把交通冲突点移到远离十字路口的支道位置去立。
43、体交通:本实用新型不是在平面交通状态发生交叉占道冲突的位置,即不在十字路口范围内的位置,解决来自不同地面支道的直行车道和右转弯车道,以及右转弯车道之间的交叉占道冲突,而是创造性的把这两类交通冲突点移到远离十字路口的四条地面支道位置解决交通冲突,从而能最少地占用十字路口的地面和地下宽度。本畅通结构对十字路口的环形区域面积要求大大降低。只要地面支道的建筑物之间有八车道以上宽度,和十字路口直径有65米以上的地面和地下空间就能建成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畅通隧道,实现旧城六车道的十字路口交通畅通,对于解决旧城区小十字路口交通堵塞有开创性的意义。0055 五、在两对面的地面支道上,直行隧道的地面延长车道跨过对面。
44、的右转弯隧道:相对直行即相反方向直行的两个双向直行隧道,相互独立、不共用一个隧道;即直隧道接地端比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共同进隧道接地端更接近两个分组隧道的两组直行隧道的立体十字交叉中心;直隧道接地端在接近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域接地,这样直隧道接地端留出了对面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段右侧空间,让对面的右弯隧道单行段可以直接在右转弯一侧与对面的直行隧道分叉,两隧道分叉使右转弯车辆可直接右转弯而不需要多余的绕行,又能使离开直隧道接地端的车辆能从相对面右转弯隧道的分叉段上方地面跨过,实现直行车辆与对面右转弯车辆的立体交通。0056 六、右转弯隧道的地面延长车道跨过右侧地面支道的直行隧道和右转弯隧道:右弯隧道单行段按右转弯方向直接到达右侧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的深位置区域附近接地面,其地面延长车道与该深位置区域的同向分叉“Y”字形叉隧道立体交通,就解决了右转弯车辆与右转弯要到达的地面支道的直行车和右转弯车的交叉占道冲突问题。右转弯车辆不绕行,减少了不必要的交通冲突点。0057 六、把右转弯隧道设计成右、左转弯两用隧道:把右转弯隧道不穿过不跨过右侧同说 明 书CN 202064249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