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22248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72206.5

申请日:

2014.02.28

公开号:

CN104882550A

公开日:

2015.09.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H01L 51/50申请公布日:20150902|||公开

IPC分类号:

H01L51/50; H01L51/54; H01L51/56

主分类号:

H01L51/50

申请人:

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洋王照明工程有限公司

发明人:

周明杰; 钟铁涛; 王平; 冯小明

地址: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海王大厦A座22层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隆天联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32

代理人:

刘抗美; 刘耿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导电基板、依次层叠设于阳极导电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层;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均采用相同的电子传输材料掺杂n型材料组成的混合电子材料,有效的提高了电子与空穴在PN结界面上的分离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两层电子注入层,不仅提高了电荷分离的效率,提高了发光效率,而且通过选用便于真空蒸镀的n型材料,降低了制备工艺的复杂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阳极导电基板、依次层叠设于所述阳极导电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层,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注入层和所述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相同,均为由电子传输材料掺杂n型材料组成的混合电子材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合电子材料中,所述n型材料占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5wt%~35wt%;
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4-联苯酚基-二(2-甲基-8-羟基喹啉)合铝、8-羟基喹啉铝、3-(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或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n型材料为碳酸铯、氟化铯、叠氮化铯、碳酸锂、氟化锂或氧化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电子注入层和所述第二电子注入层的厚度均为20nm~40nm。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质为由空穴传输材料掺杂p型材料组成的混合空穴材料;在所述混合空穴材料中,所述p型材料占所述空穴传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5wt%~35wt%;
所述空穴传输材料为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4,4'-二(9-咔唑)联苯、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或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p型材料为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五氧化二钒或三氧化铼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与所述混合空穴材料中的所述空穴传输材料相同;
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10nm~15nm;
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30nm~50nm。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绿色发光层的材质为由主体材料掺杂客体材料组成的混合发光材料;在所述混合发光材料中,所述客体材料占所述主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wt%~10wt%;
所述主体材料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9,9'-(1,3-苯基)二-9H-咔唑、4,4'-二(9-咔唑)联苯、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或9,10-双(1-萘基)蒽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客体材料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或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绿色发光层的厚度为10nm~30nm。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与所述混合电子材料中的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相同;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nm~60nm。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层的材质为金属银、铝或金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阴极层的厚度为50nm~200nm。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导电基板包括基板和阳极导电层,其中,所述基板的材质为玻璃,所述阳极导电层的材质为氧化铟锡,所述阳极导电基板的厚度为100nm~150nm。

8.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阳极导电基板,洗净、干燥、活化处理后备用;
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所述阳极导电基板表面上依次层叠蒸镀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层;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注入层和所述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相同,均为由电子传输材料掺杂n型材料组成的混合电子材料;
待上述制备步骤完成后,即得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质为由空穴传输材料掺杂p型材料组成的混合空穴材料;在所述混合空穴材料中,所述p型材料占所述空穴传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5wt%~35wt%;
所述空穴传输材料为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4,4'-二(9-咔唑)联苯、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或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p型材料为三氧化钼、三氧化钨、五氧化二钒或三氧化铼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与所述混合空穴材料中的所述空穴传输材料相同;
所述绿色发光层的材质为由主体材料掺杂客体材料组成的混合发光材料;在所述混合发光材料中,所述客体材料占所述主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0.5wt%~2wt%;
所述主体材料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9,9'-(1,3-苯基)二-9H-咔唑、4,4'-二(9-咔唑)联苯、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或9,10-双(1-萘基)蒽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客体材料为二(2-甲基-二苯基[f,h]喹喔啉)(乙酰丙酮)合铱、二[2-(苯基喹啉基)-N,C2](乙酰丙酮)合铱(III)、二[N-异丙基-2-(4-氟苯基)苯并咪唑](乙酰丙酮)合铱(III)、二[2-(2-氟苯基)-1,3-苯并噻唑-N,C2](乙酰丙酮)合铱(III)、二(2-苯并噻吩-2-基-吡啶)(乙酰丙酮)合铱(III)或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混合电子材料中,所述n型材料占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5wt%~35wt%;
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4-联苯酚基-二(2-甲基-8-羟基喹啉)合铝、8-羟基喹啉铝、3-(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或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n型材料为碳酸铯、氟化铯、叠氮化铯、碳酸锂、氟化锂或氧化 锂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与所述混合电子材料中的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相同;
所述阴极层的材质为金属银、铝或金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阳极导电基板包括基板和阳极导电层,其中,所述基板的材质为玻璃,所述阳极导电层的材质为氧化铟锡。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蒸镀技术的蒸发速度为真空度为1×10-5Pa~1×10-3Pa。

说明书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具有以下独特的优点:(1)OLED属于扩散型面光源,不像发光二极管(LED)一样需要通过额外的导光系统来获得大面积的白光光源;(2)由于有机发光材料的多样性,OLED照明可根据需要设计所需要的颜色的光,目前的小分子OLED已获得了包含白光光谱在内的所有颜色的光;(3)OLED可在多种衬底如玻璃、陶瓷、金属、塑料等材料上制作,这使得设计照明光源时更加自由;(4)采用制作OLED显示的方式制作OLED照明面板,可在照明的同时显示信息;(5)OLED在照明系统中还可被用作可控色,允许使用者根据个人需要调节灯光氛围。
由于上述优势,OLED已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显示技术和光源,符合信息时代移动通信和信息显示的发展趋势,以及绿色照明技术的要求,是目前国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关注重点。但是,尽管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合理的器件结构设计,已使OLED的各项性能指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传统的OLED的发光效率仍较低,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导电基板、依次层叠设于所述阳极导电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层,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注入层和所述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相同,均为由电子传输材料掺杂n型材料组成的混合电子材料。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混合电子材料中,所述n型材料占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5wt%~35wt%;
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BCP)、4-联苯酚基-二(2-甲基-8-羟基喹啉)合铝(BAlq)、8-羟基喹啉铝(Alq3)、3-(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TAZ)或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n型材料为碳酸铯(Cs2CO3)、氟化铯(CsF)、叠氮化铯(CsN3)、碳酸锂(Li2CO3)、氟化锂(LiF)或氧化锂(Li2O)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第一电子注入层和所述第二电子注入层的厚度均为20nm~40nm。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质为由空穴传输材料掺杂p型材料组成的混合空穴材料;在所述混合空穴材料中,所述p型材料占所述空穴传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5wt%~35wt%;
所述空穴传输材料为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4,4'-二(9-咔唑)联苯(CBP)、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或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p型材料为三氧化钼(MoO3)、三氧化钨(WO3)、五氧化二钒(V2O5)或三氧化铼(ReO3)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与所述混合空穴材料中的所述空穴传输材料相同;
所述空穴注入层的厚度为10nm~15nm;
所述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为30nm~50nm。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绿色发光层的材质为由主体材料掺杂客体材料组成的混合发光材料;在所述混合发光材料中,所述客体材料占 所述主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wt%~10wt%;
所述主体材料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9,9'-(1,3-苯基)二-9H-咔唑(mCP)、4,4'-二(9-咔唑)联苯(CBP)、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或9,10-双(1-萘基)蒽(ADN)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客体材料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或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Ir(mppy)3)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绿色发光层的厚度为10nm~30nm。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与所述混合电子材料中的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相同;所述电子传输层的厚度为10nm~60nm。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阴极层的材质为金属银(Ag)、铝(Al)或金(Au)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阴极层的厚度为50nm~200nm。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阳极导电基板包括基板和阳极导电层,其中,所述基板的材质为玻璃,所述阳极导电层的材质为氧化铟锡(ITO),所述阳极导电基板的厚度为100nm~150nm。
本发明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阳极导电基板,洗净、干燥、活化处理后备用;
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所述阳极导电基板表面上依次层叠蒸镀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层;其中,
所述第一电子注入层和所述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相同,均为由电子传输材料掺杂n型材料组成的混合电子材料;
待上述制备步骤完成后,即得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质为由空穴传输材料掺杂p型材料组成的混合空穴材料;在所述混合空穴材料中,所述p型材料占所述空穴传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5wt%~35wt%;
所述空穴传输材料为N,N'-二苯基-N,N'-二(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4,4'-二(9-咔唑)联苯(CBP)、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或1,1- 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p型材料为三氧化钼(MoO3)、三氧化钨(WO3)、五氧化二钒(V2O5)或三氧化铼(ReO3)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空穴传输层的材质与所述混合空穴材料中的所述空穴传输材料相同;
所述绿色发光层的材质为由主体材料掺杂客体材料组成的混合发光材料;在所述混合发光材料中,所述客体材料占所述主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0.5wt%~2wt%;
所述主体材料为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9,9'-(1,3-苯基)二-9H-咔唑(mCP)、4,4'-二(9-咔唑)联苯(CBP)、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1,1-二[4-[N,N′-二(p-甲苯基)氨基]苯基]环己烷(TAPC)或9,10-双(1-萘基)蒽(ADN)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客体材料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或三[2-(对甲苯基)吡啶]合铱(Ir(mppy)3)中的任意一种;
在所述混合电子材料中,所述n型材料占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的重量百分比为25wt%~35wt%;
所述电子传输材料为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4,7-二苯基-1,10-邻菲罗啉(BCP)、4-联苯酚基-二(2-甲基-8-羟基喹啉)合铝(BAlq)、8-羟基喹啉铝(Alq3)、3-(联苯-4-基)-5-(4-叔丁基苯基)-4-苯基-4H-1,2,4-三唑(TAZ)或1,3,5-三(1-苯基-1H-苯并咪唑-2-基)苯(TPBI)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n型材料为碳酸铯(Cs2CO3)、氟化铯(CsF)、叠氮化铯(CsN3)、碳酸锂(Li2CO3)、氟化锂(LiF)或氧化锂(Li2O)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电子传输层的材质与所述混合电子材料中的所述电子传输材料相同;
所述阴极层的材质为金属银(Ag)、铝(Al)或金(Au)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阳极导电基板包括基板和阳极导电层,其中,所述基板的材质为玻璃,所述阳极导电层的材质为氧化铟锡(ITO)。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蒸镀技术的蒸发速度为真空度为1×10-5Pa~1×10-3Pa。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具有以下优点: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均采用相同的电子传输材料掺杂n型材料组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该相同的混合电子材料更有利于电子的传输与注入;该双层电子注入层均采用相同的掺杂结构,有效的提高了电子与空穴在PN结界面上的分离效率;此外,绿色发光层的材质均采用主体材料掺杂绿光客体材料组成的混合发光材料,电子传输层的材质均采用与该两层电子注入层相同的电子传输材料,进一步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两层电子注入层,不仅提高了电荷分离的效率,提高了发光效率,而且通过选用便于真空蒸镀的n型材料,降低了制备工艺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101        阳极导电基板
101a       基板
101b       阳极导电层
102        空穴注入层
103        空穴传输层
104        绿色发光层
105        电子传输层
106        第一电子注入层
107        第二电子注入层
108        阴极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1,对本发明的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如图1所示,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包括:阳极导电基板101、依次层叠设于阳极导电基板101的一个表面上的空穴注入层102、空穴传输层103、绿色发光层104、电子传输层105、第一电子注入层106、第二第二电子注入层107及阴极层108,其中,阳极导电基板101包括基板101a和阳极导电层101b。
以下结合实施例1~6对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及其制备方法作具体说明,由于实施例1~6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的层状结构基本一致,故皆以图1所示作具体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ITO玻璃/MoO3:NPB(30:100)/NPB/Ir(ppy)3:TCTA(10:100)/Bphen/Cs2CO3:Bphen(30:100)/Cs2CO3:Bphen(30:100)/Ag,其中,冒号“:”表示前者掺杂在后者中。
该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阳极导电基板101的制备:
首先,以ITO玻璃作为阳极导电基板101,其中,基板101a的材质为玻璃,阳极导电层101b的材质为ITO;
然后,对阳极导电基板101依次进行洗洁精清洗→去离子水清洗→丙酮清洗→乙醇清洗,上述清洗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每项清洗均采用先清洗5分钟,再停止5分钟,依次重复3次的方式进行,清洗结束后用烘箱烘干备用;
最后,还需要对该洁净的ITO玻璃即阳极导电基板101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以增加ITO表面的含氧量,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数;完成后获得厚度为150nm的阳极导电基板101;
(b)空穴注入层102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1×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阳极导电基板101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2.5nm的空穴注入层102,所用材 质为MoO3掺杂在NPB中形成的混合空穴材料,表示为MoO3:NPB,MoO3与NPB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c)空穴传输层103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1×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注入层102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40nm的空穴传输层103,所用材质为NPB,所用蒸发速度为
(d)绿色发光层104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1×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传输层103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20nm的绿色发光层104,所用材质为Ir(ppy)3掺杂在TCTA中形成的混合发光材料,表示为Ir(ppy)3:TCTA,Ir(ppy)3与TCTA的重量百分比为1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e)电子传输层105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1×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绿色发光层104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5nm的电子传输层105,所用材质为Bphen,所用蒸发速度为
(f)第一电子注入层106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电子传输层105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第一电子注入层106,所用材质为Cs2CO3掺杂在Bphen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Cs2CO3:Bphen,Cs2CO3与Bphen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g)第二电子注入层107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一电子注入层106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第二电子注入层107,所用材质为Cs2CO3掺杂在Bphen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Cs2CO3:Bphen,Cs2CO3与Bphen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h)阴极层108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1×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二电子注入层107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25nm的阴极层108,所用材质为金属Ag,所用蒸发速度为
待上述制备步骤完成后,即得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ITO玻璃/WO3:TCTA(25:100)/TCTA/mCP:Ir(ppy)2(acac)(6:100)/BCP/CsF:BCP(25:100)/CsF:BCP(25:100)/Al,其中,冒号“:”表示前者掺杂在后者中。
该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阳极导电基板101的制备:
首先,以ITO玻璃作为阳极导电基板101,其中,基板101a的材质为玻璃,阳极导电层101b的材质为ITO;
然后,对阳极导电基板101依次进行洗洁精清洗→去离子水清洗→丙酮清洗→乙醇清洗,上述清洗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每项清洗均采用先清洗5分钟,再停止5分钟,依次重复3次的方式进行,清洗结束后用烘箱烘干备用;
最后,还需要对该洁净的ITO玻璃即阳极导电基板101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以增加ITO表面的含氧量,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数;完成后获得厚度为120nm的阳极导电基板101;
(b)空穴注入层102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阳极导电基板101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0nm的空穴注入层102,所用材质为WO3掺杂在TCTA中形成的混合空穴材料,表示为WO3:TCTA,WO3与TCTA的重量百分比为25: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c)空穴传输层103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注入层102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空穴传输层103,所用材质为TCTA,所用蒸发速度为
(d)绿色发光层104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传输层103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0nm的绿色发光层104,所用材质为mCP掺杂在Ir(ppy)2(acac)中形成的混合发光材料,表示为mCP: Ir(ppy)2(acac),mCP与Ir(ppy)2(acac)的重量百分比为2: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e)电子传输层105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绿色发光层104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0nm的电子传输层105,所用材质为BCP,所用蒸发速度为
(f)第一电子注入层106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电子传输层105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20nm的第一电子注入层106,所用材质为CsF掺杂在BCP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CsF:BCP,CsF与BCP的重量百分比为25: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g)第二电子注入层107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一电子注入层106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20nm的第二电子注入层107,所用材质为CsF掺杂在BCP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CsF:BCP,CsF与BCP的重量百分比为25: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h)阴极层108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二电子注入层107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50nm的阴极层108,所用材质为金属Al,所用蒸发速度为
待上述制备步骤完成后,即得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实施例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ITO玻璃/V2O5:CBP(35:100)/CBP/Ir(mppy)3:CBP(4:100)/BAlq/CsN3:BAlq(35:100)/CsN3:BAlq(35:100)/Au,其中,冒号“:”表示前者掺杂在后者中。
该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阳极导电基板101的制备:
首先,以ITO玻璃作为阳极导电基板101,其中,基板101a的材质为玻璃,阳极导电层101b的材质为ITO;
然后,对阳极导电基板101依次进行洗洁精清洗→去离子水清洗→丙酮清洗→乙醇清洗,上述清洗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每项清洗均采用先清洗5分钟,再停止5分钟,依次重复3次的方式进行,清洗结束后用烘箱烘干备用;
最后,还需要对该洁净的ITO玻璃即阳极导电基板101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以增加ITO表面的含氧量,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数;完成后获得厚度为100nm的阳极导电基板101;
(b)空穴注入层102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阳极导电基板101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5nm的空穴注入层102,所用材质为V2O5掺杂在CBP中形成的混合空穴材料,表示为V2O5:CBP,V2O5与CBP的重量百分比为35: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c)空穴传输层103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注入层102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50nm的空穴传输层103,所用材质为CBP,所用蒸发速度为
(d)绿色发光层104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传输层103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绿色发光层104,所用材质为Ir(mppy)3掺杂在CBP中形成的混合发光材料,表示为Ir(mppy)3:CBP,Ir(mppy)3与CBP的重量百分比为4: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e)电子传输层105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绿色发光层104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60nm的电子传输层105,所用材质为BAlq,所用蒸发速度为
(f)第一电子注入层106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电子传输层105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40nm的第一电子注入层106,所用材质为CsN3掺杂在BAlq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CsN3:BAlq,CsN3与BAlq的重量百分比为35: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g)第二电子注入层107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一电子注入层106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40nm的第二电子注入层107,所用材质为CsN3掺杂在BAlq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CsN3:BAlq,CsN3与BAlq的重量百分比为35: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h)阴极层108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二电子注入层107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200nm的阴极层108,所用材质为金属Au,所用蒸发速度为
待上述制备步骤完成后,即得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实施例4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ITO玻璃/ReO3:TPD(30:100)/TPD/Ir(ppy)3:TPD(2:100)/Alq3/Li2CO3:Alq3(30:100)/Li2CO3:Alq3(30:100)/Ag,其中,冒号“:”表示前者掺杂在后者中。
该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阳极导电基板101的制备:
首先,以ITO玻璃作为阳极导电基板101,其中,基板101a的材质为玻璃,阳极导电层101b的材质为ITO;
然后,对阳极导电基板101依次进行洗洁精清洗→去离子水清洗→丙酮清洗→乙醇清洗,上述清洗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每项清洗均采用先清洗5分钟,再停止5分钟,依次重复3次的方式进行,清洗结束后用烘箱烘干备用;
最后,还需要对该洁净的ITO玻璃即阳极导电基板101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以增加ITO表面的含氧量,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数;完成后获得厚度为100nm的阳极导电基板101;
(b)空穴注入层102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阳极导电基板101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3nm的空穴注入层102,所用材质为ReO3掺杂在TPD中形成的混合空穴材料,表示为ReO3:TPD,ReO3 与TPD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c)空穴传输层103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注入层102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40nm的空穴传输层103,所用材质为TPD,所用蒸发速度为
(d)绿色发光层104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传输层103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20nm的绿色发光层104,所用材质为Ir(ppy)3掺杂在TPD中形成的混合发光材料,表示为Ir(ppy)3:TPD,Ir(ppy)3与TPD的重量百分比为2: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e)电子传输层105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绿色发光层104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电子传输层105,所用材质为Alq3,所用蒸发速度为
(f)第一电子注入层106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电子传输层105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第一电子注入层106,所用材质为Li2CO3掺杂在Alq3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Li2CO3:Alq3,Li2CO3与Alq3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g)第二电子注入层107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一电子注入层106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第二电子注入层107,所用材质为Li2CO3掺杂在Alq3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Li2CO3:Alq3,Li2CO3与Alq3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h)阴极层108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二电子注入层107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00nm的阴极层108,所用材质为金属Ag,所用蒸发速度为
待上述制备步骤完成后,即得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ITO玻璃/MoO3:TAPC(25:100)/TAPC/Ir(ppy)2(acac):TAPC(3:100)/TAZ/LiF:TAZ(30:100)/LiF:TAZ(30:100)/Al,其中,冒号“:”表示前者掺杂在后者中。
该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阳极导电基板101的制备:
首先,以ITO玻璃作为阳极导电基板101,其中,基板101a的材质为玻璃,阳极导电层101b的材质为ITO;
然后,对阳极导电基板101依次进行洗洁精清洗→去离子水清洗→丙酮清洗→乙醇清洗,上述清洗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每项清洗均采用先清洗5分钟,再停止5分钟,依次重复3次的方式进行,清洗结束后用烘箱烘干备用;
最后,还需要对该洁净的ITO玻璃即阳极导电基板101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以增加ITO表面的含氧量,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数;完成后获得厚度为100nm的阳极导电基板101;
(b)空穴注入层102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阳极导电基板101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0nm的空穴注入层102,所用材质为MoO3掺杂在TAPC中形成的混合空穴材料,表示为MoO3:TAPC,MoO3与TAPC的重量百分比为25: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c)空穴传输层103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注入层102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40nm的空穴传输层103,所用材质为TAPC,所用蒸发速度为
(d)绿色发光层104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传输层103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20nm的绿色发光层104,所用材质为Ir(ppy)2(acac)掺杂在TAPC中形成的混合发光材料,表示为Ir(ppy)2(acac):TAPC,Ir(ppy)2(acac)与TAPC的重量百分比为3: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e)电子传输层105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绿色发光层104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50nm的电子传输层105,所用材质为TAZ,所用蒸发速度为
(f)第一电子注入层106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电子传输层105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第一电子注入层106,所用材质为LiF掺杂在TAZ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LiF:TAZ,LiF与TAZ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g)第二电子注入层107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一电子注入层106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第二电子注入层107,所用材质为LiF掺杂在TAZ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LiF:TAZ,LiF与TAZ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h)阴极层108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二电子注入层107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00nm的阴极层108,所用材质为金属Al,所用蒸发速度为
待上述制备步骤完成后,即得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实施例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ITO玻璃/WO3:NPB(30:100)/NPB/Ir(mppy)3:ADN(5:100)/TPBI/Li2O:TPBI(30:100)/Li2O:TPBI(30:100)/Al,其中,冒号“:”表示前者掺杂在后者中。
该实施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阳极导电基板101的制备:
首先,以ITO玻璃作为阳极导电基板101,其中,基板101a的材质为玻璃,阳极导电层101b的材质为ITO;
然后,对阳极导电基板101依次进行洗洁精清洗→去离子水清洗→丙酮清洗→乙醇清洗,上述清洗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每项清洗均采 用先清洗5分钟,再停止5分钟,依次重复3次的方式进行,清洗结束后用烘箱烘干备用;
最后,还需要对该洁净的ITO玻璃即阳极导电基板101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以增加ITO表面的含氧量,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数;完成后获得厚度为100nm的阳极导电基板101;
(b)空穴注入层102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1×10-3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阳极导电基板101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2nm的空穴注入层102,所用材质为WO3掺杂在NPB中形成的混合空穴材料,表示为WO3:NPB,WO3与NPB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c)空穴传输层103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1×10-3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注入层102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40nm的空穴传输层103,所用材质为NPB,所用蒸发速度为
(d)绿色发光层104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1×10-3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传输层103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20nm的绿色发光层104,所用材质为Ir(mppy)3掺杂在ADN中形成的混合发光材料,表示为Ir(mppy)3:ADN,Ir(mppy)3与ADN的重量百分比为5: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e)电子传输层105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1×10-3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绿色发光层104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电子传输层105,所用材质为TPBI,所用蒸发速度为
(f)第一电子注入层106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电子传输层105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第一电子注入层106,所用材质为Li2O掺杂在TPBI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Li2O:TPBI,Li2O与TPBI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g)第二电子注入层107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一 电子注入层106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第二电子注入层107,所用材质为Li2O掺杂在TPBI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Li2O:TPBI,Li2O与TPBI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h)阴极层108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1×10-3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二电子注入层107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00nm的阴极层108,所用材质为金属Al,所用蒸发速度为
待上述制备步骤完成后,即得上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1。
对比例1
取消实施例1~6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第二电子注入层107,即本对比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导电基板101、空穴注入层102、空穴传输层103、发光层104、电子传输层105、第一电子注入层106及阴极层108。
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为:ITO玻璃/V2O5:CBP(30:100)/TCTA/Ir(ppy)3:TCTA(8:100)/BPhen/Li2O:TPBI(30:100)/Al,其中,冒号“:”表示前者掺杂在后者中。
该对比例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阳极导电基板101的制备:
首先,以ITO玻璃作为阳极导电基板101,其中,基板101a的材质为玻璃,阳极导电层101b的材质为ITO;
然后,对阳极导电基板101依次进行洗洁精清洗→去离子水清洗→丙酮清洗→乙醇清洗,上述清洗均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每项清洗均采用先清洗5分钟,再停止5分钟,依次重复3次的方式进行,清洗结束后用烘箱烘干备用;
最后,还需要对该洁净的ITO玻璃即阳极导电基板101进行表面活化处理,以增加ITO表面的含氧量,提高ITO表面的功函数;完成后获得厚度为100nm的阳极导电基板101;
(b)空穴注入层102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阳极 导电基板101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2nm的空穴注入层102,所用材质为V2O5掺杂在CBP中形成的混合空穴材料,表示为V2O5:CBP,V2O5与CBP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c)空穴传输层103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注入层102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40nm的空穴传输层103,所用材质为TCTA,所用蒸发速度为
(d)发光层104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空穴传输层103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20nm的发光层104,所用材质为Ir(ppy)3掺杂在TCTA中形成的混合发光材料,表示为Ir(ppy)3:TCTA,Ir(ppy)3与TCTA的重量百分比为8: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e)电子传输层105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发光层104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40nm的电子传输层105,所用材质为Bphen,所用蒸发速度为
(f)第一电子注入层106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电子传输层105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30nm的第一电子注入层106,所用材质为Li2O掺杂在TPBI中形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表示为Li2O:TPBI,Li2O与TPBI的重量百分比为30:100,所用蒸发速度为
(g)阴极层108的制备:
在真空度为5×10-5Pa的真空镀膜系统中,采用真空蒸镀技术在第一电子注入层106表面上制备一层厚度为138nm的阴极层108,所用材质为金属Al,所用蒸发速度为
对实施例1~6和对比例1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发光亮度为1000cd/m2的条件下进行发光效率的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相较于对比例1,本发明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有显著的提高,仅实施例1的发光效率就提高了52.3%。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导电基板、依次层叠设于阳极导电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层;该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均采用相同的电子传输材料掺杂n型材料组成的混合电子材料,该相同的混合电子材料更有利于电子的传输与注入;该双层电子注入层均采用相同的掺杂结构,有效的提高了电子与空穴在PN结界面上的分离效率;此外,绿色发光层的材质均采用主体材料掺杂绿光客体材料组成的混合发光材料,电子传输层的材质均采用与该两层电子注入层相同的电子传输材料,进一步提高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两层电子注入层,不仅提高了电荷分离的效率,提高了发光效率,而且通过选用便于真空蒸镀的n型材料,降低了制备工艺的复杂度。
上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其中,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导电基板、依次层叠设于阳极导电基板的一个表面上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绿色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第一电子注入层、第二电子注入层及阴极层;第一电子注入层和第二电子注入层的材质均采用相同的电子传输材料掺杂n型材料组成的混合电子材料,有效的提高了电子与空穴在PN结界面上的分离效率。本发明通过设置两层电子注入层,不仅提高了电荷分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