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2220848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010943.4

申请日:

2011.01.14

公开号:

CN201908229U

公开日:

2011.07.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D07B 1/10申请日:20110114授权公告日:20110727终止日期:20140114|||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D07B 1/1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变更后:天津银龙预应力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300400 天津市北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源工业园双江道62号变更后:300400 天津市北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源工业园双江道62号|||授权

IPC分类号:

D07B1/10; E04C5/03; E04C5/08

主分类号:

D07B1/10

申请人:

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谢铁桥; 张宜文; 许振山

地址:

300400 天津市北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源工业园双江道6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由19根钢丝捻制而成,芯丝和中间丝均为刻痕钢丝,边丝为6根光圆钢丝与6根刻痕钢丝相间排列,所述刻痕钢丝是在光圆钢丝圆周均匀分布3条沿钢丝径向的规则间隔的刻痕,刻痕为平行四边形。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钢绞线与混凝土的握裹力,解决了芯丝与中间丝滑移回缩问题,保持了钢绞线良好的力学性能,符合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标准,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质量。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由19根钢丝捻制而成,其特征在于:芯丝和中间丝均为刻痕钢丝,边丝为6根光圆钢丝与6根刻痕钢丝相间排列,所述刻痕钢丝是在光圆钢丝圆周均匀分布3条沿钢丝径向的规则间隔的刻痕,刻痕为平行四边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痕钢丝的刻痕深度为0.12±0.05mm,刻痕长度为3.5±0.05mm,刻痕节距为5.5±0.05mm。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行业用预应力钢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所使用的刻痕钢绞线。
背景技术
建筑行业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了增加构件抗压、抗震等力学性能,大都使用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作配筋。
目前在国家标准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中的钢绞线,包括1×2、1×3、1×7等,均是由光圆钢丝捻制成的标准型钢绞线。这种结构型钢绞线,存在着不足,由于光圆钢丝表面是光滑的,仅仅靠光圆钢丝之间的非有效接触的摩擦力产生对混凝土构件的回压应力,极易产生芯丝边部滑移回缩,致使芯丝应力减少或完全失去应力,制约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寿命,而且降低了钢绞线与混凝土的握裹力。
根据客户需求开发的1×19的钢绞线,芯丝和中间丝滑移问题和握裹力不足问题尤为严重。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钢绞线,解决芯丝滑移回缩问题和握裹力不足问题,提高钢绞线的力学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1×19的预应力钢绞线,增强与混凝土握裹力,强度高,解决芯丝和中间丝滑移回缩问题,力学性能好,应用范围广。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由19根钢丝捻制而成,其特征在于:芯丝和中间丝均为刻痕钢丝,边丝为6根光圆钢丝与6根刻痕钢丝相间排列,所述刻痕钢丝是在光圆钢丝圆周均匀分布3条沿钢丝径向的规则间隔的刻痕,刻痕为平行四边形。
优选的,所述刻痕钢丝的刻痕深度为0.12±0.05mm,刻痕长度为3.5±0.05mm,刻痕节距为5.5±0.0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钢绞线与混凝土的握裹力,解决了芯丝与中间丝滑移回缩问题,保持了钢绞线良好的力学性能,符合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标准,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刻痕钢丝外形结构示意图。
其中:1、光圆钢丝            2、刻痕钢丝
3、刻痕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及特点,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19根钢丝捻制而成,其特征在于:芯丝和中间丝均为刻痕钢丝2,边丝为6根光圆钢丝1与6根刻痕钢丝2相间排列,所述刻痕钢丝是在光圆钢丝圆周均匀分布3条沿钢丝径向的规则间隔的刻痕,,刻痕为平行四边形。
其中,所述刻痕钢丝2的刻痕3深度为0.12±0.05mm,刻痕3长度为3.5±0.05mm,刻痕3节距为5.5±0.05mm。
以上所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908229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7.27CN201908229U*CN201908229U*(21)申请号 201120010943.4(22)申请日 2011.01.14D07B 1/10(2006.01)E04C 5/03(2006.01)E04C 5/08(2006.01)(73)专利权人天津市银龙预应力钢材集团有限公司地址 300400 天津市北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源工业园双江道62号(72)发明人谢铁桥 张宜文 许振山(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由19根钢丝捻。

2、制而成,芯丝和中间丝均为刻痕钢丝,边丝为6根光圆钢丝与6根刻痕钢丝相间排列,所述刻痕钢丝是在光圆钢丝圆周均匀分布3条沿钢丝径向的规则间隔的刻痕,刻痕为平行四边形。本实用新型增加了钢绞线与混凝土的握裹力,解决了芯丝与中间丝滑移回缩问题,保持了钢绞线良好的力学性能,符合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标准,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质量。(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1 页CN 201908233 U 1/1页21.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由19根钢丝捻制而成,其特征在于:芯丝和中间丝均为刻痕钢。

3、丝,边丝为6根光圆钢丝与6根刻痕钢丝相间排列,所述刻痕钢丝是在光圆钢丝圆周均匀分布3条沿钢丝径向的规则间隔的刻痕,刻痕为平行四边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刻痕钢丝的刻痕深度为0.120.05mm,刻痕长度为3.50.05mm,刻痕节距为5.50.05mm。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908229 UCN 201908233 U 1/2页3一种带刻痕的 119I 钢绞线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行业用预应力钢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所使用的刻痕钢绞线。背景技术0002 建筑行业中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为了增加构件抗压。

4、、抗震等力学性能,大都使用预应力钢丝或钢绞线作配筋。0003 目前在国家标准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中的钢绞线,包括12、13、17等,均是由光圆钢丝捻制成的标准型钢绞线。这种结构型钢绞线,存在着不足,由于光圆钢丝表面是光滑的,仅仅靠光圆钢丝之间的非有效接触的摩擦力产生对混凝土构件的回压应力,极易产生芯丝边部滑移回缩,致使芯丝应力减少或完全失去应力,制约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质量和寿命,而且降低了钢绞线与混凝土的握裹力。0004 根据客户需求开发的119的钢绞线,芯丝和中间丝滑移问题和握裹力不足问题尤为严重。0005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钢绞线,解决芯丝滑移。

5、回缩问题和握裹力不足问题,提高钢绞线的力学性能。发明内容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119的预应力钢绞线,增强与混凝土握裹力,强度高,解决芯丝和中间丝滑移回缩问题,力学性能好,应用范围广。0007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带刻痕的119I钢绞线,由19根钢丝捻制而成,其特征在于:芯丝和中间丝均为刻痕钢丝,边丝为6根光圆钢丝与6根刻痕钢丝相间排列,所述刻痕钢丝是在光圆钢丝圆周均匀分布3条沿钢丝径向的规则间隔的刻痕,刻痕为平行四边形。0008 优选的,所述刻痕钢丝的刻痕深度为0.120.05mm,刻痕长度为3.50.05mm,刻痕节距为5.50.0。

6、5mm。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了钢绞线与混凝土的握裹力,解决了芯丝与中间丝滑移回缩问题,保持了钢绞线良好的力学性能,符合GB/T5224-2003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标准,提高了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质量。附图说明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0011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刻痕钢丝外形结构示意图。0012 其中:1、光圆钢丝 2、刻痕钢丝0013 3、刻痕说 明 书CN 201908229 UCN 201908233 U 2/2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4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及特点,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如下:0015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19根钢丝捻制而成,其特征在于:芯丝和中间丝均为刻痕钢丝2,边丝为6根光圆钢丝1与6根刻痕钢丝2相间排列,所述刻痕钢丝是在光圆钢丝圆周均匀分布3条沿钢丝径向的规则间隔的刻痕,刻痕为平行四边形。0016 其中,所述刻痕钢丝2的刻痕3深度为0.120.05mm,刻痕3长度为3.50.05mm,刻痕3节距为5.50.05mm。0017 以上所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说 明 书CN 201908229 UCN 201908233 U 1/1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908229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绳;除电缆以外的缆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