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门把手配合的锁舌锁定机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锁舌的锁定机构,具体是一种与门把手配合的锁舌锁定机构,锁定处在锁入状态时的锁舌。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机械传动机构来控制门锁的启闭,当从室内启闭门锁时通常通过门把手来完成。
公开号为CN201391120Y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与门把手操纵机构配合的锁舌锁定机构,包括:锁舌构件的锁定部分;成型在门锁锁壳与安装门把手对应的位置的门把手操作板;侧壁上开有通槽、安装在所述门把手操作板中的轴套;可轴向滑动并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轴套和所述凸台内的所述门把手操纵机构的芯轴,所述芯轴设置有一个径向伸出的拨块,所述拨块适于在所述通槽内滑动,且所述拨块的伸出长度大于所述轴套和所述凸台的侧壁的厚度;一个旋臂板,通过成型在其上的轴套操作板枢转地安装在所述轴套的轴颈上;在所述轴套操作板与所述拨块相对应的弧型部分开有拨动槽,所述拨块嵌入所述拨动槽中。门打开以后,所述拨块在所述拨动槽内滑动到水平方向并落入所述凸台的缺口和锁入锁定口,在开门的同时将所述锁舌锁定在锁入状态。门打开或者关闭时,为了解除对锁出或者锁入状态时锁舌的锁定,需要将门把手先向门内方向拉出或者向门外方向推出解除锁定,然后再旋转一定角度才能完成开门或者关门的动作。上述专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锁体内零部件过多,零件强度小,安装精度要求高的技术问题,但由于上述锁定由轴套、芯轴、旋转臂和手柄轴及它们本身设置的各种连接控制机构构成,仍然存在着零部件相对较多,安装精度要求较高的技术问题。同时,门打开或者关闭时需要将门把手先拉出或者推进再加上旋转两个动作才能完成,操作起来复杂,并且由上述两个动作才能完成的开门或者关门动作,由于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只需要旋转就可完成的开关门动作,使用起来不顺手,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锁体内零部件较多、安装精度要求要求较高且操作复杂和使用起来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零部件少、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与门把手配合的锁舌锁定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与门把手配合的锁舌锁定机构,包括:操作板,为扇形,所述操作板的扇形圆心端以手柄轴为中心,可被手柄控制件带动地枢接在锁壳的盖板和/或底板上;所述操作板的圆弧端的圆周缘与锁头上的驱动部件相啮合;所述操作板通过成型在其扇形圆心端的操作板枢转地连接,在所述操作板与预定圆心角对应的圆弧上成型有限位槽;设置在锁舌机构与所述操作板之间的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控制驱动所述锁舌机构的伸出和缩回及定位;
手柄控制件,为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锁壳的所述盖板和/或所述底板上的手柄操作板中的圆柱形部件,圆柱的中心成型有适于手柄轴穿过并被带动的孔,在与所述限位槽对应的侧壁上具有安装进所述限位槽的凸键;
在所述手柄控制件与所述锁壳之间设置有定位锁定结构。
所述定位锁定结构包括:
成型在所述手柄控制件端部的定位孔;
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内的锁定偏压件;
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开口端部的锁定件,所述偏压件施加给所述锁定件一个朝向锁壳的所述盖板或所述底板的偏压力;以及
所述锁壳的所述底板或所述盖板的相应位置成型有适于嵌入所述锁定件的定位凹槽;
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凹槽的设置,使得在所述锁舌处于锁入状态时,所述凸键与所述限位槽的一端配合,限制所述操作板转动,进而限制所述锁舌机构移动,实现锁头开启的锁定。
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凹槽的设置,使得所述锁舌处于锁出状态时,所述凸键与所述限位槽的另一端配合,限制所述操作板转动,进而限制所述锁舌机构移动,实现锁头关闭的锁定。
所述定位孔为通孔,在所述通孔的两开口端分别设置有锁定件;在所述锁壳的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上分别成型有所述定位凹槽。
所述锁定偏压件为弹簧,所述锁定件为球形钢珠。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所述锁舌锁定机构中的定位锁定结构与控制结构简单地配合即可实现锁舌锁入状态时的锁定,无需过多的零部件结构,使得本发明的锁体内部零件相对较少,进而安装精度要求降低。另外,当所述锁舌处于锁入状态需要锁出时,仅仅需要朝锁出的方向旋转门把手即可同时解除对所述锁舌锁入状态的锁定同时将所述锁舌锁出,符合人们使用门把手锁门的习惯,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锁舌锁定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定位锁定结构的部分结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锁舌处于锁入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4-底板,5-盖板,35-定位凹槽,29-操作凸起,21-操作板,31-限位槽,28-操作板操作槽,26-手柄控制件,32-凸键,33-定位孔,341-弹簧,34-球形钢珠,25-手柄轴,24-开锁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到图2所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锁舌锁定机构,包括:操作板21,为扇形,所述操作板21的扇形圆心端以手柄轴25为中心,可被手柄控制件26带动地枢接在锁壳的盖板5和底板4上;所述操作板21的圆弧端的圆周缘上设置有与锁头上的驱动部件开锁齿轮24相啮合的齿;所述操作板21通过成型在其扇形圆心端的操作板21枢转地连接在所述锁壳上,在所述操作板安装孔与预定圆心角对应的圆弧上成型有限位槽31;成型在所述操作板21上的操作板操作槽28和与所述锁舌机构连接的操作凸出构成,控制驱动所述锁舌机构的伸出和缩回及定位,所述操作凸起29在所述锁舌锁入时嵌入所述操作板操作槽28中被限制不能移动,进而限制所述锁舌机构伸出;手柄控制件26为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锁壳的所述盖板5和所述底板4上的手柄操作板21中的圆柱形部件,圆柱的中心成型有适于手柄轴25穿过并带动的孔,在所述圆柱形部件与所述限位槽31对应的侧壁上设有安装进所述限位槽31的凸键32;在所述手柄控制件26与所述锁壳之间设置有定位锁定结构。
具体参见图2,所述定位锁定结构包括成型在所述手柄控制件26端部的一个贯通的定位孔33;设置在所述定位孔33内的作为锁定偏压件的弹簧341;设置在所述定位孔33开口端部的作为锁定件的球形钢珠34,所述弹簧施加给所述球形钢珠一个朝向锁壳的所述盖板5或所述底板4的偏压力;以及所述锁壳的所述底板4和所述盖板5的相应位置成型有适于嵌入所述球形钢珠34的定位凹槽35;所述定位孔33和所述定位凹槽35的设置,使得在所述锁舌处于锁入状态时,所述凸键32与所述限位槽31的一端配合,限制所述操作板21转动;同时,所述操作凸起29嵌入所述操作板操作槽28中,限制所述锁舌结构移动,实现锁头开启的锁定。
参见图3所示,门被打开时,所述锁舌处于锁入状态,此时所述定位孔33中的所述球形钢珠被弹出嵌入所述锁壳的所述底板4和所述盖板5上的所述定位凹槽35中,处于被压缩状态的所述弹簧分别施加给所述球形钢珠一个朝向所述锁壳的所述底板4和所述盖板5的一个偏压力,限制所述手柄控制件26和所述操作板21不再发生相对移动,即所述操作板21被锁定;进而通过所述操作凸起29和所述操作板操作槽28的连接配合限制所述锁舌机构伸出,进而限制了锁舌的锁出;这种情况下,即使所述锁舌机构受到一个使得锁舌锁出的力,因为所述操作板21的限制,所述锁舌结构不移动,所述锁舌依然保持锁入状态。要使所述锁舌锁出,必须首先逆时针旋转门把手,带动所述手柄控制键逆时针转动,所述球形钢珠从所述定位凹槽35中弹出,解除对锁入状态的所述锁舌的锁定,完成关门动作。这样就避免了不小心门扇关闭时,门锁锁出所带来的麻烦。
所述定位锁定结构与所述控制结构简单地配合即可实现所述锁舌锁入状态时的锁定,无需过多的零部件结构,使得本发明的锁体内部零件相对较少,进而安装精度要求降低。另外,当所述锁舌处于锁入状态需要锁出时,仅仅需要朝锁出的方向旋转门把手即可同时解除对所述锁舌锁入状态的锁定同时将所述锁舌锁出,符合人们使用门把手锁门的习惯,使用方便。
作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一个变形,所述定位孔33可以不贯通,仅在一端开口,设置一个球形圆珠。
作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另一个变形,弹簧341由其他锁定偏压件比如弹性垫片代替;所述球形钢珠34可为其他锁定件比如椭圆形铁珠代替;同样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作为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再一个变形,设置在所述锁舌机构与所述操作板21之间的所述控制结构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其他结构代替,比如:所述操作板21上成型有凸起,在锁舌机构的相应位置成型有凹槽,通过凸起和凹槽的配合将所述锁舌锁定在锁入状态,同样能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作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门关闭时,所述锁舌处于锁出状态,所述定位孔33中的所述球形钢珠弹出嵌入所述定位凹槽35中,使得所述手柄控制件26不能相对所述操作板21转动,即所述操作板21被锁定;此时通过与所述操作板21相连的控制结构限制所述锁舌机构移动,实现锁头关闭的锁定。所述控制机构可类比实施例一中的设置,再此不再赘述。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