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Ⅵ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Ⅵ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132053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2.01CN202132053U*CN202132053U*(21)申请号 201120212116.3(22)申请日 2011.06.22E21D 11/10(2006.01)(73)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地址 610031 四川省成都市通锦路3号(72)发明人巩江峰 朱勇 林本涛 李泽龙吴华 陈峻 李维 陶伟明张海波 张磊 刘志刚 刘志韬(74)专利代理机构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代理人王建国(54) 实用新型名称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57) 摘要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能实现施工。
2、过程中动态调整支护结构,能够有效的确保初期支护的安全,不至于导致过度变形侵限甚至塌方,同时又不会因围岩条件差而使用过度的支护措施,能有效的确保施工安全并节约工程投资。它包括封闭围岩表面的初期支护(10),以及模筑于初期支护(10)以内的二次衬砌(30),所述初期支护(10)与二次衬砌(30)之间预留有可在其内施作加强支护的初期支护变形及补强空间(20)。(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CN 202132067 U 1/1页21.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包括封闭围岩表面的初期支护(10),以及模筑于。
3、初期支护(10)以内的二次衬砌(30),其特征是:所述初期支护(10)与二次衬砌(30)之间预留有可在其内施作加强支护的初期支护变形及补强空间(2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支护由复喷混凝土层(22)和埋设于其内的加强钢架(21)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初期支护变形及补强空间(20)的宽度为35cm。 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132053 UCN 202132067 U 1/3页3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特别涉及一种通过级围岩地段的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
4、。 背景技术0002 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铁路近些年来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随着高速铁路的建设,受线路技术标准的控制,铁路线路需穿越崇山峻岭,从而在铁路工程涌现出了大量的隧道,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的长大及特长隧道。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目前在建及规划的铁路隧道共有9131座,18570km。随着铁路隧道大规模的建设,隧道施工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建设各方的重视。 0003 目前铁路隧道受线路技术标准的控制及地质勘探技术的制约,一些长大隧道不可避免的要穿过一些区域性挤压强烈的富水断层破碎带、松散岩堆体、强膨胀土、既有河流或水库的底部等不良地质段,上述这些不良地。
5、质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呈潮湿松软结构,掌子面不能自稳,而且在地下水影响下极易导致掌子面涌泥塌方,一般情况综合分析定为级围岩。在上述不良地质体中施工,开挖过程中由于围岩条件极差,极易发生掌子面塌方、涌泥,初期支护大变形甚至坍塌,给施工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直接威胁到现场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严重影响了现场施工进度。 0004 目前,施工现场遇到上述不良地质体时,通常的做法有:第一种,改变施工工法,采用CRD或双侧壁导坑法等分部开挖方法,同时加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由于围岩条件极差,岩体基本无任何自稳能力,分部开挖后在拆除临时竖撑和横撑过程中极易发生初期支护突变,而导致塌方,另外CRD或双侧壁导坑。
6、法开挖工序繁多,现场施工人员很难完全按设计施作到位,另外各部工序纵向范围较差,初期支护成环较晚,施 工安全风险仍然很高;第二种,采用超前注浆先对掌子面前方岩体采用注浆进行加固改良,然后加强初期支护和超前支护,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该方法一般情况下能够保证施工安全,但是由于注浆在对岩体加固改良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漏洞,另外初期支护形成后围岩压力仍较大,初期支护变形难以收敛,导致初期支护变形侵限,从而需要对初期支护进行拆换补强;第三种,就是在采用超前注浆先对掌子面前方岩体采用注浆进行加固改良的基础上,再采用双侧钢架加强初期支护,确保施工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0005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
7、种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能实现施工过程中动态调整支护结构,能够有效的确保初期支护的安全,不至于导致过度变形侵限甚至塌方,同时又不会因围岩条件差而使用过度的支护措施,能有效的确保施工安全并节约工程投资。 0006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 本实用新型的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包括封闭围岩表面的初期支护,说 明 书CN 202132053 UCN 202132067 U 2/3页4以及模筑于初期支护以内的二次衬砌,其特征是:所述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之间预留有可在其内施作加强支护的初期支护变形及补强空间。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预留初期支护变形。
8、及补强空间,实现施工过程中动态调整支护结构,能够有效的确保初期支护的安全,不至于导致过度变形侵限甚至塌方,同时又不会因围岩条件差而使用过度的支护措施,能有效的节约工程投资 0009 通过预留初期支护变形及补强空间,解决了隧道局部段落因变形过大导致侵限甚至塌方,并需要对初期支护进行拆换、补强,造成工期延误、工程报废的问题;通过预先设置变形补强空间,改善了为确保施工安全而采用的过度支护方式,如直接采用双层钢架支护等,有利于降低工程建造成本。 附图说明0010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两幅附图: 0011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横断面示意图; 001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
9、支护结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3 图中示出构件、部位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初期支护10、钢架11、初喷混凝土层12、复喷混凝土层13、初期支护变形及补强空间20、加强钢架21、复喷混凝土层22、二次衬砌30。 具体实施方式001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5 参照图1和图2,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包括封闭围岩表面的初期支护10,以及模筑于初期支护10以内的二次衬砌30。所述初期支护10与二次衬砌30之间预留有可在其内施作加强支护的初期支护变形及补强空间20。一般情况下仅施作初期支护10,在个别段落由于围岩压力较大监控量测结果分析初期支护10变形难以稳定或初期支。
10、护已发生明显的变形开裂的情况下,应及时施作加强支护,以确保施工安全。本实用新型通过预留初期支护变形及补强空间20,解决了隧道局部段落因变形过大导致侵限甚至塌方,并需要对初期支护10进行拆换、补强,造成工期延误、工程报废的问题。通过初期支护变形及补强空间20,改善了为确保施工安全而采用的过度支护方式,如直接采用双层钢架支护等,有利于降低工程建造成本。 0016 参照图2,所述初期支护10包括封闭围岩表面的喷射混凝土层和埋设其内的钢架11,喷射混凝土层由初喷混凝土层12和复喷混凝土层13构成。所述加强支护由复喷混凝土层22和埋设于其内的加强钢架21构成,初期支护变形及补强空间20的宽度一般为35c。
11、m。 0017 实施例: 0018 成昆线广通至昆明段扩能改造工程秀宁隧道,该隧道全长13187m,设计时速200km,为单洞双线隧道,为广昆线最长的隧道。本隧洞身通过古老的昆阳群变质岩地层,地层岩性复杂多变,洞身通过5个褶曲构造和8条区域性断层,洞身最大埋深550m,其中出口段(DK1005+850DK1006+360)通过罗茨易门大断裂带,该断裂带是一条规模巨大的区 域性断层,宽度约8001000m,同时下穿一水库,出口段埋深在963m,其围岩成分为含泥的糜棱化断层角砾泥质成分多为碳质板岩岩粉,无胶结,颗粒分布较均匀,岩体富水呈饱说 明 书CN 202132053 UCN 20213206。
12、7 U 3/3页5和状。开挖后,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呈流塑状,极易产生溜坍和涌泥涌水。 0019 本隧目前出口段(DK1005+850DK1006+170)段目前采取的施工方案就是首先采用超前帷幕注浆对掌子面前方围岩进行加固,然后采用本实用新型级围岩双线隧道支护结构,现场得到较好的应用,确保了施工安全。 0020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级围岩双线隧道衬砌支护结构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说 明 书CN 202132053 UCN 202132067 U 1/1页6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132053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