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纵装置.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221429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5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89361.7

申请日:

2010.05.17

公开号:

CN101887817A

公开日:

2010.11.17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H01H 21/04申请日:20100517|||公开

IPC分类号:

H01H21/04; H01H21/12; H01H21/24; E05B65/19

主分类号:

H01H21/04

申请人:

纳安斐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发明人:

M·达西尔瓦; R·西格勒

地址:

德国贝格

优先权:

2009.05.16 DE 102009021667.7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代理人:

严志军;梁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纵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产生电切换信号的操纵装置,该操纵装置带有:罩壳,在该罩壳处安装可从外面接近的盖,该盖可摆动地保持在在罩壳中加工出来的槽中;和安装在罩壳的内部空间中的切换触点,该切换触点通过盖的接近直接地或通过安装在盖处的中间体从初始位置转移到切换位置中,应始终保证盖的可靠且定位准确的接近以用于产生切换接触,而且即使在偏离中心地对盖施加操纵力时。这由此而实现,即,在罩壳的底部处布置一个或多个面向盖的支座,支座具有效仿支承在槽中的盖的摆动运动的支承面,并且在盖处安装一个或多个支承体,支承体在盖的装配状态下相应地靠在支座的支承面中的一个上并在盖被操纵时由其支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用于产生电切换信号的操纵装置(1),所述操纵装置(1)带有:罩壳(2),在所述罩壳(2)处安装有可从外面靠近的盖(4),所述盖(4)可摆动地保持在在所述罩壳(2)中加工出来的槽(8)中;和安装在所述罩壳(2)的内部空间(21)中的切换触点(6),所述切换触点(6)通过所述盖(4)的接近直接地或通过安装在所述盖(4)处的中间体(19)从初始位置(a)转移到切换位置(b)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壳(2)的底部(23)处安装有一个或多个面向所述盖(4)的支座(11),所述支座(11)具有效仿支承在所述槽(8)中的所述盖(4)的摆动运动的支承面(17),并且在所述盖(4)处安装有一个或多个支承体(12),所述支承体(12)在所述盖(4)的装配状态下相应地靠在所述支座(11)的支承面(17)中的一个上并在所述盖(4)被操纵时由其支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1)由两个相互垂直取向的桥接部(13,14)组成,第一桥接部(13)垂直地从所述罩壳(2)的底部(23)伸入到所述内部空间(21)中,在第二桥接部(14)处加工有支承面(17)以用于容纳安装在所述盖(4)处的支承体(12),并且所述支承面(17)垂直于所述罩壳(2)的纵轴线(3)伸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体(12)由两个相互垂直取向的支脚(15,16)组成,第一支脚(15)垂直地从所述盖(4)的面向所述底部(23)的内侧(7)突出到所述罩壳(2)的内部空间(21)中,并且所述支承体(12)的第二支脚(16)由所述支座(11)的第二桥接部(14)按照倒凹的形式包围并且在所述罩壳(2)的底部(23)的方向上被支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1)的第二桥接部(16)的支承面(17)构造成凸形弯曲并且所述支承体(12)第二支脚(16)的面向所述支承面(17)的接触面(18)对应于所述支承面(17)构造成凹形弯曲。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8)的截面设计成半圆形,在所述盖(4)处成形有截面为半圆形的凸起(9),所述凸起(9)的外轮廓匹配于所述槽(8)的内轮廓并且所述凸起(9)在装配状态下插入到所述槽(8)中,并且所述槽(8)和所述凸起(9)形成公共的旋转轴(10),所述旋转轴(10)平行于所述罩壳(2)的纵轴线(3)伸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以与由所述槽(8)和所述凸起(9)形成的所述旋转轴(10)对准或侧向错开的方式分别布置有一对所述支座(11)和所述支承体(12)的配对。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双组分注塑工艺中由塑料如此地制造所述盖(4),即,使得所述盖(4)由弯曲刚性的布置在中间的板(26)和弯曲柔性的边缘部件(28)组成,所述边缘部件(28)构造成可弹性变形的塑料垫并且以可限制运动的方式保持到所述板(26)处。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4)和所述切换触点(6)之间设置有气隙(20)。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盖(4)的面向所述切换触点(6)的内侧(7)处成形有构造成中间体的挺杆(19)并且在所述挺杆(19)的自由端和所述切换触点之间设置有气隙(20)。10.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罩壳(2)的底部(23)处并且在所述盖(4)的面向所述底部(23)的内侧(7)处分别安装有至少一个突出到所述罩壳(2)的内部空间(21)中的止动钩(24,25),所述止动钩(24,25)相互对准地取向并且共同形成按照倒凹形式的止动钩对(26)。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钩对(26)中的每一个与所述槽(8)侧向错开地间隔。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钩对(26)中的一个相应地布置成与所述支座(11)和所述支承体(12)的配对中的一个对准。13.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止动钩对(26)的倒凹限制所述盖(4)逆着操纵方向(5)运动离开初始位置(a)。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钩对(26)中的一个分别形成止挡面(27),所述止挡面(27)在由所述支座(11)的支承面(17)形成的平面范围中伸延。

说明书

操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用于产生电切换信号(Schaltsignal)的操纵装置。

背景技术

从文件DE 10202371B4中可得到这种操纵装置。在该文献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行李舱盖闭锁件(Heckklappenverschluss);在此,待操纵的把手片(Griffklappe)可偏转地支承在把手罩壳中。在把手片上作用有复位力,在将把手片调整到工作位置时必须克服该复位力。

在此,设置已知的电开关作为切换触点(Schaltkontakt),该开关通过把手片而激活。因此,在操纵把手片时可打开行李箱盖的闭锁件,因为通过切换触点可产生电信号,通过该电信号使行李箱盖的闭锁件解锁(freigeben)。

文件DE 34 47 085 A1公开了一种带有弹性的膜按键的按键开关,通过该按键开关以微小的固有阻力给出触点的可靠闭合。

对于已知的现有技术已经证实存在这样的缺陷,即,盖的操纵不能可靠地起作用,即,当作用于盖上的操纵力偏离中心地施加到盖上时。换句话说,通过这种力引入导致相对于水平线倾斜偏移地(verlaufend)操纵盖,由此可能导致盖在被向下压在罩壳中时倾斜(verkanten)。

此外,影响了盖相切换触点、尤其相对于切换触点的切换表面的偏转,以使得在盖相应地倾斜偏转时阻碍盖和切换触点之间的触点接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如此地改进开头所提及类型的操纵装置,即,始终保证盖的可靠且定位准确的接近(Zustellung)以用于产生切换接触(而且即使当偏离中心地对盖施加操纵力时)。

按照本发明该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中引用的特征得以实现。

由从属权利要求给出本发明的其它有利的改进方案。

通过在罩壳的底部处安装一个或多个面向盖的支座,可支承盖的摆动运动,因为成形(anformen)在支座处的支承面在其轮廓曲线上对应于该摆动运动。因此,盖在被向下压时不仅通过由槽和安装在盖处的凸起形成的旋转轴(Drehachse)支承,而且支座和支承体也承受产生的转矩和作用力。

与操纵力在哪个作用点处作用于盖上无关地实现操纵力的支承。因此,通过两个相互间隔的分别由支座和支承体形成的支承对保证几乎均匀的盖摆动运动,由此可使盖直接或通过构造成中间体(Zwischenglied)的挺杆作用于切换触点,而且与操纵力在哪个作用点作用于盖上并使盖偏转无关。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示出下面详细解释的按照本发明的操纵装置的实施例。在此,详细地说以“a”表示的附图示出操纵装置未操纵的状态,以“b”表示的附图示出操纵状态。其中:

图1a以透视图显示了带有罩壳(在该罩壳中插入有盖)的操纵装置;

图1b显示了带有两个作用于盖上的操纵力的操纵装置;

图2a和2b显示了沿着图1a的截面线II-II的操纵装置;

图3a和3b显示了沿着图1a的截面线III-III的操纵装置;

图4a和4b显示了沿着图1a的截面线IV-IV的操纵装置;

图5a和5b显示了沿着图1a的截面线V-V的操纵装置;

图6a和6b显示了沿着图1a的截面线VI-VI的操纵装置;

图7a和7b显示了沿着图1a的截面线VII-VII的操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a和1b中显示了操纵装置1,其例如安装在车辆的行李箱盖处并且具有罩壳2,该罩壳2设计成盒形轮廓。罩壳2的两个端侧通过底部23并通过对置的盖4而封闭。盖4以双组分注塑工艺制成,更确切地说,盖4由弯曲柔性的(biegeweich)或可弹性变形的边缘部件28和弯曲刚性的(biegsteif)板26组成,边缘部件28和板26共同地搭扣(aufrasten)在罩壳2处或者例如借助于粘接剂保持在罩壳处。因此,边缘部件28设计成可弹性变形的塑料垫。可从外面靠近板26并因此可逆着塑料垫28的复位力操纵板26。

当使板26在布置在罩壳2的内部空间21中的切换触点6的方向上运动(如下面还要进一步解释的那样)时,切换触点6激活,以使得切换触点产生电切换信号,通过切换信号使车辆的行李箱盖的闭锁件解锁。这种操纵装置1也可用于任意其它的应用范围。

由图1b尤其可看出,作用于塑料垫28上并由此作用于板26上的操纵力F1和F2起作用。因此,可使板26离开初始位置a转移到切换位置(Schaltposition)b。通过下面描述的板26在罩壳2处的支承实现使板26可靠地在切换触点6的方向上运动,以用于激活切换触点,更确切地说与操纵力是准确地在中心还是偏离中心地作用于板26上无关。

由图2a至7b可看出设计结构并且由此可看出板26在罩壳2处的支承布置。

在罩壳2的底部23处成形有两个对准且相互间隔取向的支座11,支座11由两个桥接部(Steg)13和14组成。在此,第一桥接部13垂直地从底部23突出并因此伸到罩壳2的内部空间21中。第二桥接部14垂直于第一桥接部13(即平行于盖4)伸延,并且具有设计成凸形的支承面17,该支承面17效仿(nachbilden)板26或盖4的摆动运动。

尤其由图4a和4b可得出,在罩壳2的指向盖4方向的端侧处成型(einformen)有槽8,该槽8的截面构造成半圆形。在盖4的板26处设置有凸起9,该凸起9的截面同样设计成半圆形。在此,凸起9的外轮廓匹配于槽8的内轮廓。因此,槽8和凸起9形成旋转轴10,该旋转轴10平行于罩壳2的纵轴线3伸延。

使板26围绕如此构成的旋转轴10摆动,以使得可使板26在安装在底部23处的切换触点6的方向上运动。在此,板26的摆动运动在图4a和4b中以参考符号5表示,通过该参考符号5示意性地指出操纵方向。在盖4的面向切换触点6的底侧和切换触点6之间设有气隙20,以使得通过切换触点6在初始位置a中没有力作用于盖4或板26上并且切换触点6至少从板26的一定的位置起未施加复位力到盖4上。

尤其从图5a,5b以及7a和7b中可看出盖4支承的设计结构。在盖4的面向底部23的内侧7上安装有两个相互间隔且平行于纵轴线3伸延的支承体12,支承体12由两个相互垂直取向的支脚15和16组成。在此,第一支脚15安装在盖4的内侧7处并且第二支脚16垂直地自第一支脚15起在相应的支座11的方向上突出。在装配状态下支座11和支承体12的定位相互对应,因为支座11的第二桥接部14和支座11的面向支承体12的支承面17至少局部地包围支承体12的第二支脚16。在此,第二支脚16的接触面18构成凸形的并且匹配于支座11的第二桥接部14的支承面17的内轮廓(该内轮廓以凹形的方式弯曲)。

当因此在切换触点6的方向上按压板26时,使板26围绕旋转轴10摆动并且通过支承面17附加地保持板26。与操纵力在哪个位置处作用于板26上无关,使板均匀地在切换触点6的方向上接近,因为通过支座11和支承体12之间的支承布置防止板26相对于罩壳2的倾斜或斜置。

以旋转轴10为基准使支座11和支承体12布置成侧向上与旋转轴10错开,以用于支承产生的转矩和力。槽8和凸起9的长度限制为罩壳2的长度的一部分。支座11和支承体12在槽8和凸起9的延长中布置在罩壳2的内部空间7中。

一旦操纵力F1或F2不再作用于板26上,板26就通过可弹性变形的塑料垫28返回转移到初始位置a。为了防止通过塑料垫28将板26从罩壳2中压出来(即超过初始位置a),在盖4处设置有两个止动钩(Rasthaken)24,止动钩24垂直地从盖4突出到罩壳2的内部空间21中。为了保持和容纳相应的止动钩24,安装有两个在底部23处在盖4的方向上突出的止动钩25。因此,两个止动钩24和25形成止动钩对(Rasthakenpaar),在该止动钩对之间设置有止挡面27。止动钩24和25中的每一个在其截面中设计成L形,以使得使止动钩24和25形成锁止(Verrastung)或倒凹(Hinterschneidung),通过锁止或倒凹防止板26从罩壳2上松动。

在此,止动钩24和25以与相应的支座11和支承体12对准的方式取向,布置在公共轴线上的支座11、支承体12以及止动钩24和25垂直于罩壳2的纵轴线3伸延。

从板26的面向切换触点6的内侧中安装有作为中间体的挺杆19,挺杆19的自由端在初始位置a中不与切换触点6接触,因为在切换触点6和挺杆19的自由端之间设置有气隙20。

操纵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操纵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操纵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操纵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纵装置.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操纵装置,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产生电切换信号的操纵装置,该操纵装置带有:罩壳,在该罩壳处安装可从外面接近的盖,该盖可摆动地保持在在罩壳中加工出来的槽中;和安装在罩壳的内部空间中的切换触点,该切换触点通过盖的接近直接地或通过安装在盖处的中间体从初始位置转移到切换位置中,应始终保证盖的可靠且定位准确的接近以用于产生切换接触,而且即使在偏离中心地对盖施加操纵力时。这由此而实现,即,在罩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基本电气元件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