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164613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3.14CN202164613U*CN202164613U*(21)申请号 201120265985.2(22)申请日 2011.07.26E02D 17/20(2006.01)(73)专利权人王建军地址 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兴安南路75号天鹅小区2号商务楼508(72)发明人王建军(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代理人秦力军(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弧形梁(1a),其中部外侧设置有中栓。
2、孔(2a);八字形梁(1b),其中部外侧设置有中栓孔(2b),其两端分别与圆弧形梁(1a)的两端连接形成整体;其中,圆弧形梁(1a)与八字形梁(1b)连接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端栓孔(3a、3b)。该网格梁结构简单,网格梁的现场安装施工非常方便,多个网格梁相互连接后形成整体,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的同时为后续绿化奠定了基础。(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3 页CN 202164620 U 1/1页21.一种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弧形梁(1a),其中部外侧。
3、设置有中栓孔(2a);八字形梁(1b),其中部外侧设置有中栓孔(2b),其两端分别与圆弧形梁(1a)的两端连接形成整体;其中,圆弧形梁(1a)与八字形梁(1b)连接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端栓孔(3a、3b)。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梁(1a)和八字形梁(1b)的宽度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减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网格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梁(1a)的高度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八字形梁(1b)的高度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格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梁(1a)和八字形梁(1b)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八字形梁(1b)的中部与所述圆弧形梁(1a)。
4、的两端等高;所述八字形梁(1b)的两端与所述圆弧形梁(1a)的中部等高。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网格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梁(1a)和八字形梁(1b)上对应所述中栓孔(2a、2b)和端栓孔(3a、3b)的位置分别开有凹槽(4),所有凹槽(4)的底部位于同一高度。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格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梁(1a)内设置有钢筋(10a),八字形梁(1b)内设置有钢筋(10b),圆弧形梁(1a)内的钢筋(10a)与八字形梁(1b)内的钢筋(10b)连接成整体,所述钢筋(10a、10b)沿所述中栓孔(2a、2b)和端栓孔(3a、3b)的外侧绕过中栓孔(2a、2b)和端栓孔(3a、。
5、3b)。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格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形梁(1a)和八字形梁(1b)的中部外侧面为平面,圆弧形梁(1a)与八字形梁(1b)连接的两端部外侧面为平面。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164613 UCN 202164620 U 1/3页3一种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格梁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护坡的预制网格梁。背景技术0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公路、铁路、水利、电力、矿山等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有大量的挖方、填方,形成大量的裸露边坡,裸露边坡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局部小气候变化、生物链。
6、破坏等。因此,采取工程措施进行防护及人工绿化恢复植被和生态功能,减少灾害,保护环境是非常必要的。0003 目前使用的护坡方法有多种多样,使用较多的是利用混凝土材料护坡。比较早的是用平面模板混凝土整体浇注。这种方法虽然护坡效果不错,但无法绿化,环境破坏严重。为了能够对护坡进行绿化,人们采用预制好的混凝土砖将边坡砌起来,在砖中间的空格处种植植物,这种方法虽然达到了绿化的效果,但砖与砖之间很难形成整体,容易在水流的冲刷下坍塌。发明内容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该网格梁结构简单,网格梁的现场安装施工非常方便,多个网格梁相互连接后形成整体,。
7、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0005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提供以下技术方案:0006 一种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弧形梁,其中部外侧设置有中栓孔;八字形梁,其中部外侧设置有中栓孔,其两端分别与圆弧形梁的两端连接形成整体;其中,圆弧形梁与八字形梁连接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端栓孔。0007 其中,圆弧形梁和八字形梁的宽度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减小。0008 特别是,圆弧形梁的高度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所述八字形梁的高度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0009 特别是,圆弧形梁和八字形梁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八字形梁的中部与所述圆弧形梁的两端等高;所述八字形梁的两端与所述圆弧形梁的中部等高。0010 。
8、其中,圆弧形梁和八字形梁上对应所述中栓孔和端栓孔的位置分别开有凹槽,所有凹槽的底部位于同一高度。0011 特别是,圆弧形梁内设置有钢筋,八字形梁内设置有钢筋,圆弧形梁内的钢筋和八字形梁内的钢筋连接成整体,所述钢筋沿所述中栓孔和端栓孔的外侧绕过中栓孔和端栓孔。0012 其中,圆弧形梁和八字形梁的中部外侧面为平面,圆弧形梁与八字形梁连接的两端部外侧面为平面。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0014 1)本实用新型的网格梁由圆弧形梁和八字形梁形成封闭结构,圆弧形梁的高度由说 明 书CN 202164613 UCN 202164620 U 2/3页4中部至两端逐渐减小,八字形梁的高度由中。
9、部至两端逐渐增大,使得圆弧形梁的中部形成保土蓄水平台,可栽种植物,稳定护坡的同时实现绿化的效果;0015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网格梁上设计供连接用的栓孔,使得网格梁之间的连接非常方便,网格梁结构设计简单,网格梁的现场安装更加快捷、方便;0016 3)本实用新型的网格梁可预制成型和批量化生产,从而大大提高护坡的施工效率。附图说明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的立体效果图;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的俯视示意图;0019 图2a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0020 图2b是沿图2中B-B线的剖视图;0021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的主视示意图;00。
10、22 图3a是两个图2所示网格梁连接时的局部示意图;0023 图3b是本实用新型U型卡的结构示意图。0024 附图标记说明:1a-圆弧形梁;1b-八字形梁;10a、10b-钢筋;11a、11b-混凝土;12a、12b-小圆弧形梁;2a、2b-中栓孔;3a、3b-端栓孔;4-凹槽;5-U型卡;5a、5b-支脚;6、7-网格梁。具体实施方式0025 如图1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的立体效果图,以及图2网格梁的俯视示意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包括:圆弧形梁1a,其中部外侧设置有中栓孔2a;八字形梁1b,包含两小圆弧形梁12a、12b,其中部外侧设置有中栓孔2b,其两端分别与圆弧形。
11、梁1a的两端连接,使得圆弧形梁1a与八字形梁1b形成封闭的整体;其中,圆弧形梁1a与八字形梁1b连接的两端部分别设置有端栓孔3a、3b。0026 两小圆弧形梁12a、12b的弧长分别为圆弧形梁1a弧长的一半,两小圆弧形梁12a、12b的曲率半径分别等于圆弧形梁1a的曲率半径。0027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圆弧形梁1a由钢筋10a和混凝土11a浇筑而成,八字形梁1b由钢筋10b和混凝土11b浇筑而成;圆弧形梁1a内的钢筋10a的两端与八字形梁1b内的钢筋10b的两端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使得钢筋10a与10b形成封闭的环状。形成整体的钢筋沿中栓孔2a、2b和端栓孔3a、3b的外侧绕过中栓孔2。
12、a、2b和端栓孔3a、3b,从而加强中栓孔2a、2b和端栓孔3a、3b的连接强度。0028 浇筑成圆弧形梁1a的混凝土11a与浇筑成八字形梁1b的混凝土11b也形成整体,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网格梁形成封闭的整体。0029 本实用新型的圆弧形梁1a和八字形梁1b还可以由生态混凝土、菱镁、石膏等其他粘结材料制成。0030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圆弧形梁1a与八字形梁1b的底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圆弧形梁1a与八字形梁1b的宽度由底部向顶部逐渐减小,使得圆弧形梁1a与八字形梁1b沿径向的截面形状为光滑的锥形,如图2a、2b所示。如图1、3所示,圆弧形梁1a的高说 明 书CN 202164613。
13、 UCN 202164620 U 3/3页5度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也就是说圆弧形梁1a的中部高度大于两端高度,这样,当将生态护坡预制网格梁安装在边坡上,使得网格梁的底面与边坡面重叠时,圆弧形梁1a的中部能够形成保土蓄水平台,从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达到水土保持的效果。八字形梁1b的高度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增大,从而使得八字形梁1的中部与圆弧形梁1a的两端等高,八字形梁1b的两端与圆弧形梁1a的中部等高。0031 如图1、2、3所示,圆弧形梁1a与八字形梁1b上对应中栓孔2a、2b和端栓孔3a、3b的位置分别开有凹槽4,四个凹槽4的底部位于同一高度,从而使得中栓孔2a、2b的顶部与端栓孔3a、3b。
14、的顶部位于同一高度(如图3所示)。003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圆弧形梁1a和八字形梁1b的中部外侧面为平面,圆弧形梁1a与八字形梁1b连接的两端部外侧面为平面。对应中栓孔2a的凹槽4的开口宽度延伸至圆弧形梁1a的中部外侧面,对应中栓孔2b的凹槽4的开口宽度延伸至八字形梁1b的中部外侧面,从而使得圆弧形梁1a和八字形梁1b的中部形成台阶状;对应端栓孔3a、3b的凹槽4的开口宽度延伸至两端部的外侧面,从而使得圆弧形梁1a与八字形梁1b连接的两端部形成台阶状(如图1所示)。0033 当需要将两个本实用新型的网格梁6、7连接在一起时,将网格梁6的一个端部外侧面与网格梁7的一个端部外侧面对齐接触,将。
15、U型卡5的两个支脚5a、5b(如图3b所示)分别插入网格梁6的端栓孔3a和网格梁7的端栓孔3b中,然后在端栓孔3a和端栓孔3b顶部的凹槽4内浇筑混凝土,如图3a所示,便可以将该相邻的两个网格梁6、7永久地连接在一起。0034 也可以将两个网格梁的中部外侧面对齐,通过U型卡5将两个网格梁的中部的中栓孔连接,从而使得两个网格梁在中部相互连接。0035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说 明 书CN 202164613 UCN 202164620 U 1/3页6图1图2图2a图2b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164613 UCN 202164620 U 2/3页7图3图3a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164613 UCN 202164620 U 3/3页8图3b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164613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