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型码头.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2213195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66.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20108511.7

申请日:

2011.04.14

公开号:

CN202187314U

公开日:

2012.04.11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B 3/04申请日:20110414授权公告日:20120411终止日期:20130414|||授权

IPC分类号:

E02B3/04; E02B3/20; E02B3/26; B60P3/00

主分类号:

E02B3/04

申请人:

李贺清

发明人:

李贺清

地址:

063300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丰南镇于家泊北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线型码头。折线型码头是将直线式的连续舶位分解成折段形的独立舶位,也可称:半岛型码头。该型码头目的之首是让大型、超大型船舶实现自主靠离岸。其具体方案是:以现有直线型岸沿为例,将一段舶位岸沿平移外凸到一定程度,在稍远处形成一个孤立的单船舶位,然后左右两侧由140°斜向构造将外凸的岸沿与陆基岸沿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平面呈梯形的港区平台,平台的三个边,既为三个孤立的单船舶位。各舶位均配(设)有为船舶提供快捷、安全服务的接缆、引航等装置及设施。折线型码头因是半岛形,可多占海少占地,并且结构扩展规模不会太大,也不会对装卸作业产生制约性影响。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平面呈外凸梯形的港区平台(1、2),平台的三个边为三个独立的单船舶位,舶位各岸沿的侧壁装有若干防碰滚轮(4、5),各舶位的入口处(3)设有截面为三角形标志灯(16)。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用于船舶停靠的1#舶位(1)与2#舶位(2)相交的内夹角为14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用于防船体碰岸的两种滚轮,固定滚轮(4、),滑动滚轮(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用于滑臂作功行程的矩形滑筒(9),用于推出收回滚轮的滑臂(10),用于滑臂伸缩的液压杆(11)。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用于向入舶船只发出“允许驶入”、“禁止驶入”及“您已偏离正确航线”提示的标志灯,三棱柱形,截面为正三角形(16)。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用于传递缆绳及入舶引航接缆车的伸缩式臂杆(14),信号灯(15)。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用于接缆车信号灯不同能见度的两种光源,普通光源、激光光源。 

说明书

说明书折线型码头 
技术领域
交通。主要用于大型、超大型船舶。 
背景技术
自始至今,各港口惯用的均为直线型码头,直线型码头构造简洁、坚固耐用、通用性强、作业便利。但这种传统的设施模式占用海岸线较长,相对讲就是占地较多。占地较多的工程项目以社会发展看,除可受到国家约束用地的限制外还会产生巨额的整占费用,尤其是繁华地带或港区近邻地段等。因此,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型港口的扩容及新建港口的规模需求。之外,船舶在变码头未变,当今乃至今后船舶大型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传统型式的码头愈来愈突显其功能缺陷——大型、超大型船舶不能自主靠离岸。 
发明内容
为克服用地受限及功能缺陷,本实用新提供一种折线型码头。折线型码头是将直线式的连续舶位分解成折段式的独立舶位,也可称:半岛型码头。该型码头目的之首是让大型、超大型船舶实现自主靠离岸。其具体方案是:以现有直线形岸沿为例,将一段舶位岸沿平移外凸到一定程度,在稍远处形成一个孤立的单船舶位,然后左右两侧由140°斜向构造将外凸的岸沿与陆基岸沿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平面呈外凸梯形的港区平台。平台的三个边,成为三个孤立的单船舶位;因进港的船型不同,本案所相应设置的舶位长度也不同,其中平行外凸的岸沿最长,为1#舶位。该舶位远离沿岸陆基且水深域广,入舶朝向为双向,用于超大型船舶停靠。左右两侧斜边舶位长度次之,为2#舶位。该舶位入口点在1#舶位的端部同属深水区,虽舶位前方尽头是陆基岸沿只能单向入舶,但入口处海域空旷便于调向,用于大型船舶停靠。1#舶位与2#舶位相交的内夹角为140°。 
折线型码头因是半岛形,可将原直线型码头的两个舶位转化成三个舶位,可实现多占海少占地,而多占海的量度对海域讲应是不足于微乎其微,并且是背离近岸向深水伸展有利航道及航行。该型码头属外凸扩展性质,扩展的工程难度及结构体量不会太大,也不致对装卸作业流程产生制约性的影响。该型码头为单元式,每个单元三个舶位。用于繁忙大港时需相应增设舶位单元。 
折线型码头其结构构造与现行码头大体相同,但为了达到近靠入位又需避免损伤入舶船体,特在舶位各岸沿的侧壁加装若干个防碰滚轮。滚轮为竖向轴,水平转动,滚轮外露不超过1/3直径。设置密度应不同,易碰段应加密非易碰段适当疏远。滚轮可采用现有中型装载机的车轮为基形,外胎为柔性材质,平顶光面略带弧形,内胎充气。滚轮的轴支架为双肢、板式,轴径适度加粗;用于防船体碰岸的滚轮分为两种:固定滚轮、滑动滚轮。固定滚轮只负责船帮不与岸沿刮碰,滑动滚轮除有前者作用外还兼有将船体推离岸沿的用途;固定滚轮安置在结构的腔室内。滑动滚轮则安装在可伸缩进退的滑臂上,滑臂为矩形筒状,套装在矩形的滑筒内。滑臂内设有伸缩作功的液压杆装置,滚轮的进退由液压杆驱动。 滑臂内设有用于滑臂伸缩的液压杆。滑动滚轮伸缩动作由液压杆驱动。滑动滚轮的安装数量及位置:每个舶位至少6个,均分两组布置在舶位两端。当船舶离岸起步前,滑动滚轮伸出将船体平移外推或偏离,与岸沿分离成一定的间隔后在艉舵的配合下实现直接自主迅速离岸。 
码头各舶位的入口处设一个截面为三角形标志灯,向入舶船只发出“允许驶入”、“禁止驶入”及您已偏离正确航线的提示。 
该码头为实现船舶快捷入舶、快捷定舶,特配引航及拉缆专用装置——接缆车。接缆车以现有小型汽车吊为基形,主要特征是:轻型伸缩式臂杆,轻量级的起重能力,臂杆顶端装有信号灯,信号光源为普通与激光光源。接缆车为流动服务,每次作业需两台,启用时应约到位。该车作业内容有两个:一是,将靠岸船只的系桩主缆由船上直接传递上岸。二是,为入舶船只指示安全入位的基准航线。引航时俩车在舶位两端将伸缩臂伸向舶位航道的定位点,两个信号光源的连线构成一条与岸沿平行的标识线,入舶船只只需沿正前方的指示线(无需顾及岸沿)驶进即可实现安全到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三者同利:1.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2.可使大型港口实现减少占地。3.大型、超大型船舶实现自主靠离岸的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超大型、大型船舶自主靠岸演示图 
图2是接缆车引航时作业状态示意图 
图3是接缆车侧立面示意图 
图4是滑动滚轮(伸出状态)构造示意图 
图5是无制动固定滚轮侧面示意图 
图6是有制动固定滚轮侧面示意图 
图7是各种滚轮、舶位入口标志灯,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8是标志灯侧立面示意图 
图中所注1.1#舶位。2.2#舶位。3.舶位入口。4.无制动固定滚轮。5.有制动固定滚轮。6.滚轮轴支架。7.轮轴。8.轮胎。9.滑筒。10.滑臂。11.液压杆。12.滚轮制动蹄。13.接缆车。14.伸缩式臂杆。15.引航信号灯。16.标志灯。17.灯面。18.陆基岸沿。19.滑动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型码头由平台式(图1)构筑物及相关功能装置(图2、图7)构成。基本构造形式及作用、要求如下: 
一.平台结构构造及滚轮设置要求    平台式码头主体结构以参照同类设施构成,但由于半岛形特征与常规型在结构体系形式有所差异,设计时应对1#舶位(1)在纵向抗冲击能力方面应作重点考虑。各滚轮的安置布局除有可靠的构造措施保证外还需考虑便于拆装及防雨。 
具体构造及要求: 
1.舶位数量及长度  三个舶位长度不同。其中1#舶位(1)设一个,长450‑500m用于接收超大型兼大型船舶。2#舶位(2)设两个,长300‑350m用于接收大型兼中型船舶。(该文举例船型及数据是为表述方案意图而假设) 
2.1#、2#舶位设施的设置及目的  1#与2#的内夹角为140°(图1)。这个开敞性的构造角度有对1#舶位(1)坚固性的支持作用。折线形的岸沿并不影响三个舶位的门吊轨道的连通, 角度有对1#舶位(1)坚固性的支持作用。折线形的岸沿并不影响三个舶位的门吊轨道的连通,与直角形岸沿相比,也可避免或减少近角区产生频繁交插作业的干扰;夹角折点处设醒目的舶位入口标志灯(16)。以防船只在入口处发生误撞岸沿。2#舶位(2)因末端是陆基岸沿(18),需设柔性防撞设施,以防万一入舶船只因失控而船头撞岸。 
3.滚轮的设置及应用  固定滚轮,在入口处开始布置,间距约10m‑15m,该布点若有滑动滚轮占用时不再重复设置。滑动滚轮(19),每端至少3个(必要时中间也应少量加设,以减轻外推时对船体顶撞的作用伤害)连续布置,其首轮定位以能接触平面船帮为起点。当船舶启航前,滑动滚轮或齐动或单动将船体外推平移或偏移。滑动滚轮的伸出长度应以达到最小安全距离为底限。各滚轮的外露程度以轮径的1/3为宜,以减小对冲击物的阻止性。各滚轮的竖向位置应在一条平线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靠上为好;舶位入口处的固定滚轮(4)为无制动滚轮,两端滑动滚轮(19)组之间的固定滚轮(5)为有制动滚轮。 
二.功能装置构造及作用目的    该码头功能装置包括:滚轮(无制动固定滚轮、有制动固定滚轮、滑动滚轮),标志灯,接缆车。其中: 
1.固定滚轮  固定滚轮(4、5)的轮子可采用或参照现有中型装载机的轮型。外圆直径应1.5m左右,轮胎顶宽不小于500mm平顶光面略带弧度有较好弹性及柔性,内胎气压适中,以尽量扩大接触面并不擦伤船体漆面;固定滚轮由:轮胎(8)、轮轴(7)、滚轮轴架(6)及滚轮制动装置(12)构成。其轴径及轴支架的受力以承受最大船型为准。轮毂需加强或采用双毂,以抵抗在承受水平力的同时遭受船体起浮的竖向作用力,因此,轴支架也要采用双肢、板式;固定滚轮的制动装置由:制动蹄(12)与小型气动或夜压机械构成,为统一联动操纵。当船舶装卸作业时将中段的滚轮固定,以限制船体纵向的滑动。 
2.滑动滚轮  滑动滚轮(19)的轮体与固定滚轮(4、5)相同,但不设制动装置。滑动滚轮由滚轮与滑动构造组成。滑动构造由滑筒(9)、滑臂(10)、液压杆(11)组成。滑筒为矩形方筒,长度以收置滑臂复位为准,前端敞口后端封闭(图4)。滑臂为矩形方筒,截面与滑筒内腔吻合(A‑A剖面),后端敞口前端在不影响滚轮转动的位置将中间部分封堵,封堵处为液压杆的前支点,滑臂的长度以达到需用要求为定。液压杆(11)设在滑臂正中,后支点设在滑筒的后端底板。液压杆装置的配置由设计酌定。 
3.舶位入口标志灯  标志灯(16)截面为正三角形,面宽2m左右,高度不低于15m,灯面竖向高3m位于上部(下部可用作监控、调度值班室),安装在两舶位入口的折角处(3),棱角朝外海。灯面(17)只限映对航道的两面发光,其光源色彩为绿、黄、红三色。当舶位正常“允许驶入”时由绿、黄两色交替变换,“禁止驶入”或需给2#舶位避让时,由红色慢速灭、开闪烁;必要时在该灯顶部加设激光探测装置,探测距离不超过500m。该装置射线是虚拟的岸沿纵向延长线,启用时与“允许驶入”信号同步打开,当船舶进入入舶定向区时,如果船体超越舶位纵向虚拟线时,标志灯“允许驶入”的信号当即自动切换成的红色,并疾速闪烁以示“您已偏离正确航线”的警告。 
4.接缆车  接缆车(13)以轻型汽车吊为基形(最好不设操纵室,在驾驶室操纵),不需要较大的功率及无关的配置,但应适当加重底盘的配重,因必需有抗强风吹翻的能力。支腿最好不设,如必需设支腿时应采用快放式。伸缩臂杆(14)以尽量轻型为主,全部伸出后能有拖回系舶缆绳即可。伸缩臂最大伸长约30m,负重能力的刚度仅满足最大接缆负荷为宜; 伸缩臂的顶端设有引航信号灯(15),光源为普通闪光及激光闪光两种。两个接缆车的信号光源点,连成一条指定的安全驶入的中线标识。能见度较差时启用激光光源向空中扫描,将标识线变成一幅垂向的光学屏幕。信号灯的供电电源如采用电缆不便时,可考虑采用蓄电池与灯具一体的方式,由车载或地面装置充电;接缆车要有90°(T字形)不收杆而挑杆行走的能力。接缆车引航时,一台站停在舶位入口,另一台根据能见度情景而确定两者间的距离。伸缩臂与岸沿成90°伸入航道(图2),伸出长度及高度按指令及满足船舶视别要求。 
该型码头方案也存在一定的通用性及投资性缺陷:如必需有符合船舶港外机动的水域。又如,港区需设左右两条入港航道,否则就需扩大港池面积范围,加大了防波堤的工程量。 

折线型码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折线型码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折线型码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折线型码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线型码头.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2187314 U(45)授权公告日 2012.04.11CN202187314U*CN202187314U*(21)申请号 201120108511.7(22)申请日 2011.04.14E02B 3/04(2006.01)E02B 3/20(2006.01)E02B 3/26(2006.01)B60P 3/00(2006.01)(73)专利权人李贺清地址 063300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丰南镇于家泊北村(72)发明人李贺清(54) 实用新型名称折线型码头(57)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线型码头。折线型码头是将直线式的连续舶位分解成折段形的独立舶位,也可称:半。

2、岛型码头。该型码头目的之首是让大型、超大型船舶实现自主靠离岸。其具体方案是:以现有直线型岸沿为例,将一段舶位岸沿平移外凸到一定程度,在稍远处形成一个孤立的单船舶位,然后左右两侧由140斜向构造将外凸的岸沿与陆基岸沿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平面呈梯形的港区平台,平台的三个边,既为三个孤立的单船舶位。各舶位均配(设)有为船舶提供快捷、安全服务的接缆、引航等装置及设施。折线型码头因是半岛形,可多占海少占地,并且结构扩展规模不会太大,也不会对装卸作业产生制约性影响。(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7 页CN 202187。

3、312 U 1/1页21.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平面呈外凸梯形的港区平台(1、2),平台的三个边为三个独立的单船舶位,舶位各岸沿的侧壁装有若干防碰滚轮(4、5),各舶位的入口处(3)设有截面为三角形标志灯(1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用于船舶停靠的1#舶位(1)与2#舶位(2)相交的内夹角为14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用于防船体碰岸的两种滚轮,固定滚轮(4、),滑动滚轮(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用于滑臂作功行程的矩形滑筒(9),用于推出收回滚轮的滑臂(10),用于滑臂伸缩的液压杆(11)。5.根据权利要求1。

4、所述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用于向入舶船只发出“允许驶入”、“禁止驶入”及“您已偏离正确航线”提示的标志灯,三棱柱形,截面为正三角形(1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用于传递缆绳及入舶引航接缆车的伸缩式臂杆(14),信号灯(1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折线型码头,其特征是:用于接缆车信号灯不同能见度的两种光源,普通光源、激光光源。 权 利 要 求 书CN 202187314 UCN 202187312 U 1/4页3折线型码头 技术领域0001 交通。主要用于大型、超大型船舶。 背景技术0002 自始至今,各港口惯用的均为直线型码头,直线型码头构造简洁、坚固耐用。

5、、通用性强、作业便利。但这种传统的设施模式占用海岸线较长,相对讲就是占地较多。占地较多的工程项目以社会发展看,除可受到国家约束用地的限制外还会产生巨额的整占费用,尤其是繁华地带或港区近邻地段等。因此,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大型港口的扩容及新建港口的规模需求。之外,船舶在变码头未变,当今乃至今后船舶大型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传统型式的码头愈来愈突显其功能缺陷大型、超大型船舶不能自主靠离岸。 发明内容0003 为克服用地受限及功能缺陷,本实用新提供一种折线型码头。折线型码头是将直线式的连续舶位分解成折段式的独立舶位,也可称:半岛型码头。该型码头目的之首是让大型、超大型船舶实现自主靠离岸。其具体方案是:。

6、以现有直线形岸沿为例,将一段舶位岸沿平移外凸到一定程度,在稍远处形成一个孤立的单船舶位,然后左右两侧由140斜向构造将外凸的岸沿与陆基岸沿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平面呈外凸梯形的港区平台。平台的三个边,成为三个孤立的单船舶位;因进港的船型不同,本案所相应设置的舶位长度也不同,其中平行外凸的岸沿最长,为1#舶位。该舶位远离沿岸陆基且水深域广,入舶朝向为双向,用于超大型船舶停靠。左右两侧斜边舶位长度次之,为2#舶位。该舶位入口点在1#舶位的端部同属深水区,虽舶位前方尽头是陆基岸沿只能单向入舶,但入口处海域空旷便于调向,用于大型船舶停靠。1#舶位与2#舶位相交的内夹角为140。 0004 折线型码头因是半。

7、岛形,可将原直线型码头的两个舶位转化成三个舶位,可实现多占海少占地,而多占海的量度对海域讲应是不足于微乎其微,并且是背离近岸向深水伸展有利航道及航行。该型码头属外凸扩展性质,扩展的工程难度及结构体量不会太大,也不致对装卸作业流程产生制约性的影响。该型码头为单元式,每个单元三个舶位。用于繁忙大港时需相应增设舶位单元。 0005 折线型码头其结构构造与现行码头大体相同,但为了达到近靠入位又需避免损伤入舶船体,特在舶位各岸沿的侧壁加装若干个防碰滚轮。滚轮为竖向轴,水平转动,滚轮外露不超过1/3直径。设置密度应不同,易碰段应加密非易碰段适当疏远。滚轮可采用现有中型装载机的车轮为基形,外胎为柔性材质,平。

8、顶光面略带弧形,内胎充气。滚轮的轴支架为双肢、板式,轴径适度加粗;用于防船体碰岸的滚轮分为两种:固定滚轮、滑动滚轮。固定滚轮只负责船帮不与岸沿刮碰,滑动滚轮除有前者作用外还兼有将船体推离岸沿的用途;固定滚轮安置在结构的腔室内。滑动滚轮则安装在可伸缩进退的滑臂上,滑臂为矩形筒状,套装在矩形的滑筒内。滑臂内设有伸缩作功的液压杆装置,滚轮的进退由液压杆驱动。 滑臂内设有用于滑臂伸缩的液压杆。滑动滚轮伸缩动作由液压杆驱动。滑动滚轮的安装数量说 明 书CN 202187314 UCN 202187312 U 2/4页4及位置:每个舶位至少6个,均分两组布置在舶位两端。当船舶离岸起步前,滑动滚轮伸出将船体。

9、平移外推或偏离,与岸沿分离成一定的间隔后在艉舵的配合下实现直接自主迅速离岸。 0006 码头各舶位的入口处设一个截面为三角形标志灯,向入舶船只发出“允许驶入”、“禁止驶入”及您已偏离正确航线的提示。 0007 该码头为实现船舶快捷入舶、快捷定舶,特配引航及拉缆专用装置接缆车。接缆车以现有小型汽车吊为基形,主要特征是:轻型伸缩式臂杆,轻量级的起重能力,臂杆顶端装有信号灯,信号光源为普通与激光光源。接缆车为流动服务,每次作业需两台,启用时应约到位。该车作业内容有两个:一是,将靠岸船只的系桩主缆由船上直接传递上岸。二是,为入舶船只指示安全入位的基准航线。引航时俩车在舶位两端将伸缩臂伸向舶位航道的定位。

10、点,两个信号光源的连线构成一条与岸沿平行的标识线,入舶船只只需沿正前方的指示线(无需顾及岸沿)驶进即可实现安全到位。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三者同利:1.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2.可使大型港口实现减少占地。3.大型、超大型船舶实现自主靠离岸的便利。 附图说明0009 图1是超大型、大型船舶自主靠岸演示图 0010 图2是接缆车引航时作业状态示意图 0011 图3是接缆车侧立面示意图 0012 图4是滑动滚轮(伸出状态)构造示意图 0013 图5是无制动固定滚轮侧面示意图 0014 图6是有制动固定滚轮侧面示意图 0015 图7是各种滚轮、舶位入口标志灯,平面布置示意图 0016。

11、 图8是标志灯侧立面示意图 0017 图中所注1.1#舶位。2.2#舶位。3.舶位入口。4.无制动固定滚轮。5.有制动固定滚轮。6.滚轮轴支架。7.轮轴。8.轮胎。9.滑筒。10.滑臂。11.液压杆。12.滚轮制动蹄。13.接缆车。14.伸缩式臂杆。15.引航信号灯。16.标志灯。17.灯面。18.陆基岸沿。19.滑动滑轮。 具体实施方式0018 该型码头由平台式(图1)构筑物及相关功能装置(图2、图7)构成。基本构造形式及作用、要求如下: 0019 一.平台结构构造及滚轮设置要求 平台式码头主体结构以参照同类设施构成,但由于半岛形特征与常规型在结构体系形式有所差异,设计时应对1#舶位(1)在。

12、纵向抗冲击能力方面应作重点考虑。各滚轮的安置布局除有可靠的构造措施保证外还需考虑便于拆装及防雨。 0020 具体构造及要求: 0021 1.舶位数量及长度 三个舶位长度不同。其中1#舶位(1)设一个,长450-500m用于接收超大型兼大型船舶。2#舶位(2)设两个,长300-350m用于接收大型兼中型船舶。说 明 书CN 202187314 UCN 202187312 U 3/4页5(该文举例船型及数据是为表述方案意图而假设) 0022 2.1#、2#舶位设施的设置及目的 1#与2#的内夹角为140(图1)。这个开敞性的构造角度有对1#舶位(1)坚固性的支持作用。折线形的岸沿并不影响三个舶位的。

13、门吊轨道的连通, 角度有对1#舶位(1)坚固性的支持作用。折线形的岸沿并不影响三个舶位的门吊轨道的连通,与直角形岸沿相比,也可避免或减少近角区产生频繁交插作业的干扰;夹角折点处设醒目的舶位入口标志灯(16)。以防船只在入口处发生误撞岸沿。2#舶位(2)因末端是陆基岸沿(18),需设柔性防撞设施,以防万一入舶船只因失控而船头撞岸。 0023 3.滚轮的设置及应用 固定滚轮,在入口处开始布置,间距约10m-15m,该布点若有滑动滚轮占用时不再重复设置。滑动滚轮(19),每端至少3个(必要时中间也应少量加设,以减轻外推时对船体顶撞的作用伤害)连续布置,其首轮定位以能接触平面船帮为起点。当船舶启航前,。

14、滑动滚轮或齐动或单动将船体外推平移或偏移。滑动滚轮的伸出长度应以达到最小安全距离为底限。各滚轮的外露程度以轮径的1/3为宜,以减小对冲击物的阻止性。各滚轮的竖向位置应在一条平线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靠上为好;舶位入口处的固定滚轮(4)为无制动滚轮,两端滑动滚轮(19)组之间的固定滚轮(5)为有制动滚轮。 0024 二.功能装置构造及作用目的 该码头功能装置包括:滚轮(无制动固定滚轮、有制动固定滚轮、滑动滚轮),标志灯,接缆车。其中: 0025 1.固定滚轮 固定滚轮(4、5)的轮子可采用或参照现有中型装载机的轮型。外圆直径应1.5m左右,轮胎顶宽不小于500mm平顶光面略带弧度有较好弹性及柔。

15、性,内胎气压适中,以尽量扩大接触面并不擦伤船体漆面;固定滚轮由:轮胎(8)、轮轴(7)、滚轮轴架(6)及滚轮制动装置(12)构成。其轴径及轴支架的受力以承受最大船型为准。轮毂需加强或采用双毂,以抵抗在承受水平力的同时遭受船体起浮的竖向作用力,因此,轴支架也要采用双肢、板式;固定滚轮的制动装置由:制动蹄(12)与小型气动或夜压机械构成,为统一联动操纵。当船舶装卸作业时将中段的滚轮固定,以限制船体纵向的滑动。 0026 2.滑动滚轮 滑动滚轮(19)的轮体与固定滚轮(4、5)相同,但不设制动装置。滑动滚轮由滚轮与滑动构造组成。滑动构造由滑筒(9)、滑臂(10)、液压杆(11)组成。滑筒为矩形方筒,。

16、长度以收置滑臂复位为准,前端敞口后端封闭(图4)。滑臂为矩形方筒,截面与滑筒内腔吻合(A-A剖面),后端敞口前端在不影响滚轮转动的位置将中间部分封堵,封堵处为液压杆的前支点,滑臂的长度以达到需用要求为定。液压杆(11)设在滑臂正中,后支点设在滑筒的后端底板。液压杆装置的配置由设计酌定。 0027 3.舶位入口标志灯 标志灯(16)截面为正三角形,面宽2m左右,高度不低于15m,灯面竖向高3m位于上部(下部可用作监控、调度值班室),安装在两舶位入口的折角处(3),棱角朝外海。灯面(17)只限映对航道的两面发光,其光源色彩为绿、黄、红三色。当舶位正常“允许驶入”时由绿、黄两色交替变换,“禁止驶入”。

17、或需给2#舶位避让时,由红色慢速灭、开闪烁;必要时在该灯顶部加设激光探测装置,探测距离不超过500m。该装置射线是虚拟的岸沿纵向延长线,启用时与“允许驶入”信号同步打开,当船舶进入入舶定向区时,如果船体超越舶位纵向虚拟线时,标志灯“允许驶入”的信号当即自动切换成的红色,并疾速闪烁以示“您已偏离正确航线”的警告。 0028 4.接缆车 接缆车(13)以轻型汽车吊为基形(最好不设操纵室,在驾驶室操纵),不需要较大的功率及无关的配置,但应适当加重底盘的配重,因必需有抗强风吹翻的说 明 书CN 202187314 UCN 202187312 U 4/4页6能力。支腿最好不设,如必需设支腿时应采用快放式。

18、。伸缩臂杆(14)以尽量轻型为主,全部伸出后能有拖回系舶缆绳即可。伸缩臂最大伸长约30m,负重能力的刚度仅满足最大接缆负荷为宜; 伸缩臂的顶端设有引航信号灯(15),光源为普通闪光及激光闪光两种。两个接缆车的信号光源点,连成一条指定的安全驶入的中线标识。能见度较差时启用激光光源向空中扫描,将标识线变成一幅垂向的光学屏幕。信号灯的供电电源如采用电缆不便时,可考虑采用蓄电池与灯具一体的方式,由车载或地面装置充电;接缆车要有90(T字形)不收杆而挑杆行走的能力。接缆车引航时,一台站停在舶位入口,另一台根据能见度情景而确定两者间的距离。伸缩臂与岸沿成90伸入航道(图2),伸出长度及高度按指令及满足船舶视别要求。 0029 该型码头方案也存在一定的通用性及投资性缺陷:如必需有符合船舶港外机动的水域。又如,港区需设左右两条入港航道,否则就需扩大港池面积范围,加大了防波堤的工程量。 说 明 书CN 202187314 UCN 202187312 U 1/7页7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187314 UCN 202187312 U 2/7页8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187314 UCN 202187312 U 3/7页9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187314 UCN 202187312 U 4/7页10图4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2187314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