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屋.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2209764 上传时间:2018-08-02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78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20555729.2

申请日:

2010.10.11

公开号:

CN201809858U

公开日:

2011.04.27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B 1/343申请日:20101011授权公告日:20110427终止日期:20151011|||授权

IPC分类号:

E04B1/343; E04H1/02; E04B1/38; E04B1/30; E04B2/56; E04B1/61

主分类号:

E04B1/343

申请人:

蔡色兴

发明人:

蔡色兴

地址:

中国台湾台南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

代理人:

张雅军;罗会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组合屋,包含多支梁柱,及一个第一连结件与一个第三连结件,第一连结件具有一个跨置在两支梁柱间的第一连结板部,及多个自第一连结板部往外突伸靠抵于梁柱的第一限位部,第三连结件具有两个相互垂直且分别靠抵于两支梁柱间的第三连结板部,及多个分别自第三连结板部往外突伸靠抵于梁柱的第三限位部。通过连结件用以连结梁柱的结构设计,可方便进行组合屋的搭建与拆除,且拆解后的梁柱与连结件都可回收重复使用。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组合屋,包含多支梁柱、分别安装在梁柱间的一个第一连结件与一个第三连结件,及多支分别插置于梁柱而将该第一连结件与第三连结件定位于梁柱的定位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结件具有一个跨置在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的侧面的T字形的第一连结板部,及多个间隔自第一连结板部侧边往外突伸并分别靠抵于梁柱的另一个侧面的第一限位部;该第三连结件安装在三支相互垂直的梁柱间,并具有两个相连接且相互垂直的L字形的第三连结板部,及多个分别自第三连结板部往外突伸的第三限位部,每一个第三连结板部同时靠抵于其中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的侧面,而突设于每一个第三连结板部的第三限位部分别靠抵于梁柱的另一个侧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安装在梁柱间的第二连结件,该第二连结件具有两个相向靠抵于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的相背侧面的L字形的第二连结板部、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二连结板部之间且靠抵于其中一支梁柱的另一个侧面的连接部,及多个分别突设于第二连结板部侧边且分别靠抵于梁柱的另一个侧面的第二限位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安装在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间的第四连结件,该第四连结件具有一个以其两相反端区段分别靠抵于梁柱侧面的L字形的第四连结板部,及四个分别自该第四连结板部侧边往外突伸并两两相向地分别靠抵梁柱的另外两个侧面的第四限位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分别穿设有多个能够供定位栓插装螺锁的螺孔,第一连结板部、第二连结板部、第三连结板部与第四连结板部分别穿设有多个分别与对应的梁柱的螺孔连通,并能够分别供定位栓穿置定位的定位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结件的其中两个间隔相向的第四限位部分别穿设有一个与对应的梁柱的螺孔连通,并能够分别供定位栓穿置定位的定位孔。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分别具有一个中空的外层部,及一个安装固定于外层部内周面的中空的内层部。

7.  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片上下叠接的墙板,每一片墙板的底面凹设有一个定位沟槽,而每一片墙板的顶面突设有一个能够往上嵌插定位于叠接在上方的另一片墙板的定位沟槽中的定位凸肋。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分别具有一个内壁面与一个外壁面,且分别还具有多个贯穿设置于内壁面与外壁面间的贯孔。

说明书

说明书组合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房屋。
背景技术
在许多天灾发生后,例如地震或风灾,最重要的,是快速提供灾民一个可遮风避雨的临时容身处,以安抚民心,组合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目前许多组合屋的梁柱与梁柱间的固定,除了会通过设置于梁柱上的卡榫与卡槽的对应卡接外,通常还会再以C形钉或其它钉子进行钉固,所以这类组合物日后要进行拆除时会相当麻烦,若要回收梁柱等建材以便日后重复使用,需逐支撬出钉固在每一支梁柱上的钉子,才能回收梁柱,由于逐支撬出钉子是一件相当费时且费力的事,致使这类组合屋的拆装相当不便,且在撬起钉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梁柱毁损,致使该梁柱无法再被重复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搭建与拆除的组合屋。
本实用新型组合屋,包含多支梁柱、分别安装在梁柱间的一个第一连结件与一个第三连结件,及多支分别插置于梁柱而将该第一连结件与第三连结件定位于梁柱的定位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结件具有一个跨置在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的侧面的T字形的第一连结板部,及多个间隔自第一连结板部侧边往外突伸并分别靠抵于梁柱的另一个侧面的第一限位部;该第三连结件安装在三支相互垂直的梁柱间,并具有两个相连接且相互垂直的L字形第三连结板部,及多个分别自第三连结板部往外突伸的第三限位部,每一个第三连结板部同时靠抵于其中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的侧面,而突设于每一个第三连结板的第三限位部分别靠抵于梁柱的另一个侧面。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还包含一个安装在梁柱间的第二连结件,该第二连结件具有两个相向靠抵于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的相背侧面的L字形的第二连结板部、一个连接于第二连结板部之间且靠抵于其中一支梁柱的另一个侧面的连接部,及多个分别突设于第二连结板部侧边且分别靠抵于梁柱的另一个侧面的第二限位部。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还包含一个安装在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间的第四连结件,该第四连结件具有一个以其两相反端区段分别靠抵于梁柱侧面的L字形的第四连结板部,及四个分别自该第四连结板部侧边往外突伸并两两相向地分别靠抵梁柱的另外两个侧面的第四限位部。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的梁柱分别穿设有多个能够供定位栓插装螺锁的螺孔,第一连结板部、第二连结板部、第三连结板部与第四连结板部分别穿设有多个分别与对应的梁柱的螺孔连通,并能够分别供定位栓穿置定位的定位孔。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的第四连结件的其中两个间隔相向的第四限位部也分别穿设有一个与对应的梁柱的螺孔连通,并可分别供定位栓穿置定位的定位孔。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的梁柱分别具有一个塑木材质的中空的外层部,及一个安装固定于外层部内周面的金属材质的中空的内层部。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还包含多片上下叠接的墙板,每一片墙板的底面凹设有一个定位沟槽,而每一片墙板的顶面突设有一个能够往上嵌插定位于叠接在上方的另一片墙板的定位沟槽中的定位凸肋。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的墙板分别具有一个内壁面与一个外壁面,且分别还具有多个贯穿设置于内壁面与外壁面间的贯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连结件与第三连结件用以连结固定梁柱的结构设计,可方便进行组合屋的搭建与拆除,且拆解后的梁柱、第一连结件与第三连结件都可完整地回收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屋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两片墙板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两片上下叠接的墙板的侧视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一个第一连结件的结构设计;
图5是类似图4的视图,说明第一连结件安装固定于两支梁柱间的情形;
图6是该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一个第二连结件的结构设计;
图7是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第二连结件安装固定于两支梁柱间的情形;
图8是该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一个第三连结件的结构设计;
图9是类似图8的视图,说明第三连结件安装在三支梁柱间的情形;
图10是该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两个第四连结件的结构设计;
图11是类似图10的视图,说明第四连结件安装在三支梁柱间的情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11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屋2的实施例,包含多支相互组接的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分别安装于梁柱3、4之间而用以连结梁柱3、4的多个第一连结件5、多个第二连结件6、多个第三连结件7与多个第四连结件9,及多片上下叠接以构成墙壁800的墙板8。
在本实施例中,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分别具有一个塑木材质的中空管状的外层部31、41,及一个沿外层部31、41长度方向延伸地安装固定于该外层部31、41内周面的金属材质的中空管状内层部32、42,梁柱3、4分别还具有多个分别穿设于外层部31、41并可供定位栓200插置螺锁的螺孔311、411,且梁柱3、4的外层部31、41的其中两个或三个长侧面,分别还凹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可供墙板8的端侧部位嵌插滑移定位的安装槽312、412。所述塑木材质是由塑料材料与木材结合构成的合成木,具有质量轻但是坚硬且防水等优点。
墙板8也都是塑木材质,每一片墙板8具有相背的一个外壁面82与一个内壁面81,并具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贯穿且上下间隔分布地设置于内壁面81与外壁面82之间的贯孔80,并具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地凹设于其底面的定位沟槽83,及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地突设于其顶面的定位凸肋84,且该定位凸肋84可往上嵌插定位于叠接在其上方的另一片墙板8的定位沟槽83中。
在本实施例中,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间的连结方式,是以下列四种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时,梁柱3、4间的安装连结方式不以此为限。第一种连结方式为一支直立的梁柱3及一支水平的梁柱4,且该直立的梁柱3的顶端面是靠抵于该水平的梁柱4的底面,而构成T字形状(如图4、5所示);第二种连结方式是一支直立的梁柱3与一支水平的梁柱4,且该水平梁柱4的一端面是靠抵于该直立的梁柱3直立侧面,同样是构成T字形状(如图6、7所示);第三种连结方式是一支直立的梁柱3与两支水平的梁柱4,水平的梁柱4的其中一端面是分别靠抵于该直立的梁柱3同一高度位置的不同直立侧面(如图8、9所示);第四种连结方式是一支直立的梁柱3与两支水平的梁柱4,水平的梁柱4的一端面相向靠抵,且端面相靠抵的端部共同位于垂直的梁柱3顶端面,而相配合构成T字形(如图10、11所示)。
为方便说明,以下是以一个第一连结件5搭配安装于第一种梁柱连结方式,以一个第二连结件6搭配安装于第二种梁柱连结方式,而以一个第三连结件7搭配安装于第三种梁柱连结方式,并以两个第四连结件9搭配安装于第四种梁柱连结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实施时,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搭配安装的梁柱连结方式不以此为限。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是以图4、6、8、10的左边与右边分别定义为梁柱3、4,及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的左侧与右侧。
如图4、5所示,该第一连结件5具有一个往右跨抵于梁柱3、4左侧面间的T字形第一连结板部51,及多个对称地分别自第一连结板部51侧边往右突伸的第一限位部52。该第一连结板部51具有两个相垂直的延伸区段511,延伸区段511是分别沿梁柱3、4长度方向延伸,并分别穿设有多个分别供定位栓200穿置的定位孔510,且定位孔510是分别连通于梁柱3、4的螺孔311、411。
其中两个第一限位部52是自前后延伸的延伸区段511底边往右突伸靠抵于水平的梁柱4的底面,另外两个第一限位部52是自上下延伸的延伸区段511的前、后侧边往右突伸,而分别靠抵于直立的梁柱3的前、后侧面。
如图6、7所示,该第二连结件6具有两个前后间隔平行的直立的L字形第二连结板部61、一个直立连接于第二连结板部61右侧边之间的连接部62,及多个前后对称地分别自第二连结板部61侧边前后相向突伸靠近的第二限位部63。
L字形第二连结板部61是前后相向跨抵于梁柱3、4的前侧面间与后侧面间,且分别具有两个相垂直并分别沿梁柱3、4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区段611,并具有多个分别前后穿设于延伸区段611,且分别与螺孔311、411对应连通的定位孔610,且定位孔610可分别供定位栓200穿插。该连接部62是靠抵于该直立梁柱3的右侧面。第二限位部63是分别靠抵于直立的梁柱3的左侧面与靠抵于水平的梁柱4顶面。
如图8、9所示,该第三连结件7具有两个垂直相连的直立的L字形第三连结板部71,及多个对称地分别自第三连结板部71往外突伸的第三限位部72。L字形的第三连结板部71分别跨抵于该直立的梁柱3右侧面与其中一支水平的梁柱4的右侧面间,及跨抵于该直立的梁柱3前侧面与另一支水平的梁柱4的前侧面间,每一个连结板部71具有两个相垂直并分别沿相对应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区段711,且具有多个分别穿设于延伸区段711并与螺孔311、411对应连通的定位孔710,定位孔710分别用以供定位栓200穿插。
第三限位部72分别突设于第三连结板部71的延伸区段711边缘,而分别靠抵于直立的梁柱3左侧面与后侧面,及靠抵于水平的梁柱4顶面。
如图10、11所示,第四连结件9左右间隔对称地分别安装在其中一支水平的梁柱4与垂直的梁柱3间,以图10左侧的第四连结件9结构为例,该第四连结件9具有一个以其两相反端区段分别靠抵于水平的梁柱4底面与直立的梁柱3左侧面的L字形第四连结板部91,及四个分别自第四连结板部91侧边往外突伸并两两相向靠抵于水平的梁柱4与垂直的梁柱3的前、后侧面的第四限位部92,且该第四连结板部91的两相反端区段,及其中两个用以相向夹靠于该水平梁柱4的第四限位部92,都分别穿设有一个可供定位栓200穿设的定位孔910、920。
第四连结件9用以安装连结梁柱3、4时,会以定位栓200穿设于第四限位部92的定位孔920,将第四连结件9分别安装固定于对应的水平的梁柱4,并将连结板部91相向靠抵于直立的梁柱3的相背侧面,使另外两个第四限位部92相向靠抵于直立的梁柱3的前、后侧面,且以一支定位栓200左右贯穿第四连结板部91与梁柱3,而将第四连结板部91相向锁固于垂直的梁柱3上,进而使水平的梁柱4端面相抵地安装固定于垂直的梁柱3顶端面。
如图5、7、9、11所示,该组合屋2(见图1)建构时,可于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进行安装时,依据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间的安装方式,选用将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或第四连结件9安装靠抵于待连结的梁柱3、4间,再通过定位栓200贯穿第一连结件5的定位孔510、第二连结件6的定位孔610、第三连结件7的定位孔710或第四连结件9的定位孔910、920,将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分别固定于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间,而将梁柱3、4固定在一起。
如图1、2、3所示,完成梁柱3、4的架设后,建构该组合屋2的墙壁800时,将墙板8由下往上依序叠接安装在两支直立的梁柱3的相向安装槽312中,除了使墙板8定位在梁柱3之间外,也使下方墙板8的定位凸肋84往上对应插卡定位于上方墙板8的定位沟槽83中,可在不需使用任何钉子的情况下,迅速建构所需的墙壁800,并可利用该定位凸肋84与定位沟槽83的对应插卡安装方式,有效防止强风与雨水经由墙板8间的封隙灌注入屋内。
当要拆除该组合屋时,只需逐支将定位栓200分别螺转拆离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便可进行梁柱3、4与墙板8的拆解工作,且拆解过程中,不易对梁柱3、4及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产生破坏,相当方便。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用以连结固定梁柱3、4的结构设计,可在组合屋2建构初期快速进行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之间的连结,并可于日后的拆除作业中快速进行拆解,且拆解过程中,由于只是将定位栓200螺转拆离梁柱3、4及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不会接触破坏梁柱3、4结构,所以拆解后的梁柱3、4的完整性会相当好,可完全回收重复使用。此外,还可通过相叠接的墙板8间的相互嵌插定位的结构设计,使墙板8的安装较为方便,且安装构成的墙壁800的防风、防渗水功效佳,可相对提高建构完成的组合屋2的品质,及提高组合屋的方便性与拆装速度,相当方便实用。

组合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组合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组合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组合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合屋.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09858 U(45)授权公告日 2011.04.27CN201809858U*CN201809858U*(21)申请号 201020555729.2(22)申请日 2010.10.11E04B 1/343(2006.01)E04H 1/02(2006.01)E04B 1/38(2006.01)E04B 1/30(2006.01)E04B 2/56(2006.01)E04B 1/61(2006.01)(73)专利权人蔡色兴地址中国台湾台南县(72)发明人蔡色兴(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55代理人张雅军 罗会英(54) 实用新型名称。

2、组合屋(57) 摘要一种组合屋,包含多支梁柱,及一个第一连结件与一个第三连结件,第一连结件具有一个跨置在两支梁柱间的第一连结板部,及多个自第一连结板部往外突伸靠抵于梁柱的第一限位部,第三连结件具有两个相互垂直且分别靠抵于两支梁柱间的第三连结板部,及多个分别自第三连结板部往外突伸靠抵于梁柱的第三限位部。通过连结件用以连结梁柱的结构设计,可方便进行组合屋的搭建与拆除,且拆解后的梁柱与连结件都可回收重复使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10 页CN 201809865 U 1/1页21.一种组合屋,包含多支梁。

3、柱、分别安装在梁柱间的一个第一连结件与一个第三连结件,及多支分别插置于梁柱而将该第一连结件与第三连结件定位于梁柱的定位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结件具有一个跨置在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的侧面的T字形的第一连结板部,及多个间隔自第一连结板部侧边往外突伸并分别靠抵于梁柱的另一个侧面的第一限位部;该第三连结件安装在三支相互垂直的梁柱间,并具有两个相连接且相互垂直的L字形的第三连结板部,及多个分别自第三连结板部往外突伸的第三限位部,每一个第三连结板部同时靠抵于其中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的侧面,而突设于每一个第三连结板部的第三限位部分别靠抵于梁柱的另一个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

4、安装在梁柱间的第二连结件,该第二连结件具有两个相向靠抵于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的相背侧面的L字形的第二连结板部、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二连结板部之间且靠抵于其中一支梁柱的另一个侧面的连接部,及多个分别突设于第二连结板部侧边且分别靠抵于梁柱的另一个侧面的第二限位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安装在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间的第四连结件,该第四连结件具有一个以其两相反端区段分别靠抵于梁柱侧面的L字形的第四连结板部,及四个分别自该第四连结板部侧边往外突伸并两两相向地分别靠抵梁柱的另外两个侧面的第四限位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分别穿设有多个能够供定位栓插装螺。

5、锁的螺孔,第一连结板部、第二连结板部、第三连结板部与第四连结板部分别穿设有多个分别与对应的梁柱的螺孔连通,并能够分别供定位栓穿置定位的定位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连结件的其中两个间隔相向的第四限位部分别穿设有一个与对应的梁柱的螺孔连通,并能够分别供定位栓穿置定位的定位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柱分别具有一个中空的外层部,及一个安装固定于外层部内周面的中空的内层部。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多片上下叠接的墙板,每一片墙板的底面凹设有一个定位沟槽,而每一片墙板的顶面突设有一个能够往上嵌插定位于叠接在上方的另一片。

6、墙板的定位沟槽中的定位凸肋。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分别具有一个内壁面与一个外壁面,且分别还具有多个贯穿设置于内壁面与外壁面间的贯孔。权 利 要 求 书CN 201809858 UCN 201809865 U 1/5页3组合屋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房屋,特别是涉及一种组合式房屋。背景技术0002 在许多天灾发生后,例如地震或风灾,最重要的,是快速提供灾民一个可遮风避雨的临时容身处,以安抚民心,组合屋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目前许多组合屋的梁柱与梁柱间的固定,除了会通过设置于梁柱上的卡榫与卡槽的对应卡接外,通常还会再以C形钉或其它钉子进行钉固,所以这类组合物。

7、日后要进行拆除时会相当麻烦,若要回收梁柱等建材以便日后重复使用,需逐支撬出钉固在每一支梁柱上的钉子,才能回收梁柱,由于逐支撬出钉子是一件相当费时且费力的事,致使这类组合屋的拆装相当不便,且在撬起钉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梁柱毁损,致使该梁柱无法再被重复使用。发明内容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搭建与拆除的组合屋。0004 本实用新型组合屋,包含多支梁柱、分别安装在梁柱间的一个第一连结件与一个第三连结件,及多支分别插置于梁柱而将该第一连结件与第三连结件定位于梁柱的定位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结件具有一个跨置在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的侧面的T字形的第一连结板部,及多个间隔自第一连结板部侧边。

8、往外突伸并分别靠抵于梁柱的另一个侧面的第一限位部;该第三连结件安装在三支相互垂直的梁柱间,并具有两个相连接且相互垂直的L字形第三连结板部,及多个分别自第三连结板部往外突伸的第三限位部,每一个第三连结板部同时靠抵于其中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的侧面,而突设于每一个第三连结板的第三限位部分别靠抵于梁柱的另一个侧面。0005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还包含一个安装在梁柱间的第二连结件,该第二连结件具有两个相向靠抵于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的相背侧面的L字形的第二连结板部、一个连接于第二连结板部之间且靠抵于其中一支梁柱的另一个侧面的连接部,及多个分别突设于第二连结板部侧边且分别靠抵于梁柱的另一个侧面的第二限位部。000。

9、6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还包含一个安装在两支相互垂直的梁柱间的第四连结件,该第四连结件具有一个以其两相反端区段分别靠抵于梁柱侧面的L字形的第四连结板部,及四个分别自该第四连结板部侧边往外突伸并两两相向地分别靠抵梁柱的另外两个侧面的第四限位部。0007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的梁柱分别穿设有多个能够供定位栓插装螺锁的螺孔,第一连结板部、第二连结板部、第三连结板部与第四连结板部分别穿设有多个分别与对应的梁柱的螺孔连通,并能够分别供定位栓穿置定位的定位孔。0008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的第四连结件的其中两个间隔相向的第四限位部也分别穿设有一个与对应的梁柱的螺孔连通,并可分别供定位栓穿置定位的定位孔。0009。

10、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的梁柱分别具有一个塑木材质的中空的外层部,及一个安说 明 书CN 201809858 UCN 201809865 U 2/5页4装固定于外层部内周面的金属材质的中空的内层部。0010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还包含多片上下叠接的墙板,每一片墙板的底面凹设有一个定位沟槽,而每一片墙板的顶面突设有一个能够往上嵌插定位于叠接在上方的另一片墙板的定位沟槽中的定位凸肋。0011 较佳地,所述组合屋的墙板分别具有一个内壁面与一个外壁面,且分别还具有多个贯穿设置于内壁面与外壁面间的贯孔。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连结件与第三连结件用以连结固定梁柱的结构设计,可方便进行组合屋的。

11、搭建与拆除,且拆解后的梁柱、第一连结件与第三连结件都可完整地回收重复使用。附图说明00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合屋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0014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两片墙板的立体分解图;0015 图3是两片上下叠接的墙板的侧视图;0016 图4是该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一个第一连结件的结构设计;0017 图5是类似图4的视图,说明第一连结件安装固定于两支梁柱间的情形;0018 图6是该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一个第二连结件的结构设计;0019 图7是类似图6的视图,说明第二连结件安装固定于两支梁柱间的情形;0020 图8是该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一个第三连结件的结构设计;00。

12、21 图9是类似图8的视图,说明第三连结件安装在三支梁柱间的情形;0022 图10是该实施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说明两个第四连结件的结构设计;0023 图11是类似图10的视图,说明第四连结件安装在三支梁柱间的情形。具体实施方式0024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0025 如图1至11所示,本实用新型组合屋2的实施例,包含多支相互组接的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分别安装于梁柱3、4之间而用以连结梁柱3、4的多个第一连结件5、多个第二连结件6、多个第三连结件7与多个第四连结件9,及多片上下叠接以构成墙壁800的墙板8。0026 在本实施例中,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分别具有。

13、一个塑木材质的中空管状的外层部31、41,及一个沿外层部31、41长度方向延伸地安装固定于该外层部31、41内周面的金属材质的中空管状内层部32、42,梁柱3、4分别还具有多个分别穿设于外层部31、41并可供定位栓200插置螺锁的螺孔311、411,且梁柱3、4的外层部31、41的其中两个或三个长侧面,分别还凹设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并可供墙板8的端侧部位嵌插滑移定位的安装槽312、412。所述塑木材质是由塑料材料与木材结合构成的合成木,具有质量轻但是坚硬且防水等优点。0027 墙板8也都是塑木材质,每一片墙板8具有相背的一个外壁面82与一个内壁面81,并具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贯穿且上下间。

14、隔分布地设置于内壁面81与外壁面82之间的贯孔80,并具有一个沿其长度方向延伸地凹设于其底面的定位沟槽83,及一个沿其说 明 书CN 201809858 UCN 201809865 U 3/5页5长度方向延伸地突设于其顶面的定位凸肋84,且该定位凸肋84可往上嵌插定位于叠接在其上方的另一片墙板8的定位沟槽83中。0028 在本实施例中,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间的连结方式,是以下列四种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时,梁柱3、4间的安装连结方式不以此为限。第一种连结方式为一支直立的梁柱3及一支水平的梁柱4,且该直立的梁柱3的顶端面是靠抵于该水平的梁柱4的底面,而构成T字形状(如图4、5所示);第二种。

15、连结方式是一支直立的梁柱3与一支水平的梁柱4,且该水平梁柱4的一端面是靠抵于该直立的梁柱3直立侧面,同样是构成T字形状(如图6、7所示);第三种连结方式是一支直立的梁柱3与两支水平的梁柱4,水平的梁柱4的其中一端面是分别靠抵于该直立的梁柱3同一高度位置的不同直立侧面(如图8、9所示);第四种连结方式是一支直立的梁柱3与两支水平的梁柱4,水平的梁柱4的一端面相向靠抵,且端面相靠抵的端部共同位于垂直的梁柱3顶端面,而相配合构成T字形(如图10、11所示)。0029 为方便说明,以下是以一个第一连结件5搭配安装于第一种梁柱连结方式,以一个第二连结件6搭配安装于第二种梁柱连结方式,而以一个第三连结件7。

16、搭配安装于第三种梁柱连结方式,并以两个第四连结件9搭配安装于第四种梁柱连结方式进行说明,但是实施时,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搭配安装的梁柱连结方式不以此为限。0030 另外,必须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中,是以图4、6、8、10的左边与右边分别定义为梁柱3、4,及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的左侧与右侧。0031 如图4、5所示,该第一连结件5具有一个往右跨抵于梁柱3、4左侧面间的T字形第一连结板部51,及多个对称地分别自第一连结板部51侧边往右突伸的第一限位部52。该第一连结板部51具有两个相垂直的延伸区段511,延伸区段511是分别沿梁柱。

17、3、4长度方向延伸,并分别穿设有多个分别供定位栓200穿置的定位孔510,且定位孔510是分别连通于梁柱3、4的螺孔311、411。0032 其中两个第一限位部52是自前后延伸的延伸区段511底边往右突伸靠抵于水平的梁柱4的底面,另外两个第一限位部52是自上下延伸的延伸区段511的前、后侧边往右突伸,而分别靠抵于直立的梁柱3的前、后侧面。0033 如图6、7所示,该第二连结件6具有两个前后间隔平行的直立的L字形第二连结板部61、一个直立连接于第二连结板部61右侧边之间的连接部62,及多个前后对称地分别自第二连结板部61侧边前后相向突伸靠近的第二限位部63。0034 L字形第二连结板部61是前后。

18、相向跨抵于梁柱3、4的前侧面间与后侧面间,且分别具有两个相垂直并分别沿梁柱3、4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区段611,并具有多个分别前后穿设于延伸区段611,且分别与螺孔311、411对应连通的定位孔610,且定位孔610可分别供定位栓200穿插。该连接部62是靠抵于该直立梁柱3的右侧面。第二限位部63是分别靠抵于直立的梁柱3的左侧面与靠抵于水平的梁柱4顶面。0035 如图8、9所示,该第三连结件7具有两个垂直相连的直立的L字形第三连结板部71,及多个对称地分别自第三连结板部71往外突伸的第三限位部72。L字形的第三连结板部71分别跨抵于该直立的梁柱3右侧面与其中一支水平的梁柱4的右侧面间,及跨说 明。

19、 书CN 201809858 UCN 201809865 U 4/5页6抵于该直立的梁柱3前侧面与另一支水平的梁柱4的前侧面间,每一个连结板部71具有两个相垂直并分别沿相对应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长度方向延伸的延伸区段711,且具有多个分别穿设于延伸区段711并与螺孔311、411对应连通的定位孔710,定位孔710分别用以供定位栓200穿插。0036 第三限位部72分别突设于第三连结板部71的延伸区段711边缘,而分别靠抵于直立的梁柱3左侧面与后侧面,及靠抵于水平的梁柱4顶面。0037 如图10、11所示,第四连结件9左右间隔对称地分别安装在其中一支水平的梁柱4与垂直的梁柱3间,以图10。

20、左侧的第四连结件9结构为例,该第四连结件9具有一个以其两相反端区段分别靠抵于水平的梁柱4底面与直立的梁柱3左侧面的L字形第四连结板部91,及四个分别自第四连结板部91侧边往外突伸并两两相向靠抵于水平的梁柱4与垂直的梁柱3的前、后侧面的第四限位部92,且该第四连结板部91的两相反端区段,及其中两个用以相向夹靠于该水平梁柱4的第四限位部92,都分别穿设有一个可供定位栓200穿设的定位孔910、920。0038 第四连结件9用以安装连结梁柱3、4时,会以定位栓200穿设于第四限位部92的定位孔920,将第四连结件9分别安装固定于对应的水平的梁柱4,并将连结板部91相向靠抵于直立的梁柱3的相背侧面,使。

21、另外两个第四限位部92相向靠抵于直立的梁柱3的前、后侧面,且以一支定位栓200左右贯穿第四连结板部91与梁柱3,而将第四连结板部91相向锁固于垂直的梁柱3上,进而使水平的梁柱4端面相抵地安装固定于垂直的梁柱3顶端面。0039 如图5、7、9、11所示,该组合屋2(见图1)建构时,可于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进行安装时,依据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间的安装方式,选用将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或第四连结件9安装靠抵于待连结的梁柱3、4间,再通过定位栓200贯穿第一连结件5的定位孔510、第二连结件6的定位孔610、第三连结件7的定位孔710或第四连结件9的定位孔910、920,。

22、将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分别固定于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间,而将梁柱3、4固定在一起。0040 如图1、2、3所示,完成梁柱3、4的架设后,建构该组合屋2的墙壁800时,将墙板8由下往上依序叠接安装在两支直立的梁柱3的相向安装槽312中,除了使墙板8定位在梁柱3之间外,也使下方墙板8的定位凸肋84往上对应插卡定位于上方墙板8的定位沟槽83中,可在不需使用任何钉子的情况下,迅速建构所需的墙壁800,并可利用该定位凸肋84与定位沟槽83的对应插卡安装方式,有效防止强风与雨水经由墙板8间的封隙灌注入屋内。0041 当要拆除该组合屋时,只需逐支将定位栓200分别螺转。

23、拆离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便可进行梁柱3、4与墙板8的拆解工作,且拆解过程中,不易对梁柱3、4及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产生破坏,相当方便。0042 综上所述,通过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结件9用以连结固定梁柱3、4的结构设计,可在组合屋2建构初期快速进行直立的梁柱3与水平的梁柱4之间的连结,并可于日后的拆除作业中快速进行拆解,且拆解过程中,由于只说 明 书CN 201809858 UCN 201809865 U 5/5页7是将定位栓200螺转拆离梁柱3、4及第一连结件5、第二连结件6、第三连结件7与第四连。

24、结件9,不会接触破坏梁柱3、4结构,所以拆解后的梁柱3、4的完整性会相当好,可完全回收重复使用。此外,还可通过相叠接的墙板8间的相互嵌插定位的结构设计,使墙板8的安装较为方便,且安装构成的墙壁800的防风、防渗水功效佳,可相对提高建构完成的组合屋2的品质,及提高组合屋的方便性与拆装速度,相当方便实用。说 明 书CN 201809858 UCN 201809865 U 1/10页8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809858 UCN 201809865 U 2/10页9图2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809858 UCN 201809865 U 3/10页10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1809858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