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热能动力装置 三、有参考作用的现有技术资料:
1、热力学 2、汽轮机原理结构 3、焓-熵图
四、发明的目的:提高汽轮机经济效益和安全运行水平
五、发明的内容:
1、技术背景:现在我国和世界各国的大型机组,几乎都采用传统的轴流汽轮机。虽然经过参数、负荷、热回收、叶型变化等等多次的技术改进,汽轮机的效率不能突破40%。据说,现在研究汽轮机叶片线型的技术人员有数万人,在绝大多数的技术人员中已经形成了,汽轮机效率不可能有较大提高的概念,而凝结器循环水带走的热量;成了汽轮机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2、新观点的出现:
①凝结器功与过的评价
凝结器的主要作用是:冷却汽轮机末级排出的蒸汽,凝结成水。维持排汽口和凝结器内的高度真空。由于排汽口的高度真空,便参数为:P=1kg/cm3t=100℃的饱和蒸汽,可以成为具有焓降h=100大卡的工质,便蒸汽做功时的焓降增加了将近1/3,这对汽轮机的功率、效率有其明显的效果。
汽轮机与凝结器之间是水蒸汽的排出与收容的关系,凝结器是处于被动地接受位置,汽轮机的排汽量就是凝结器的工作量,所以循环水带走热量的多少,决定于汽轮机排汽量的多少,确切地讲:因为汽轮机用汽量大。才造成循环水带走的热量多。
(2)汽轮机的能量损失:
现有技术资料中,所介绍的汽轮机损失为:
①喷咀损失 ②动叶损失 ③鼓风损失 ④漏汽损失 ⑤湿汽损失
本人认为:这几项还不是汽轮机的主要损失,汽轮机的主要损失为:
①汽轮机所有叶片的受力工况,都远离最佳速度比X=0.5的要求
②汽轮机级数过多,造成能量使用的分散
(3)汽轮机效率低的根本原因
上述各项能量损失,是造成汽轮机效率低的直接原因,那么造成这些损失的根本原因,是轴流汽轮机的扩容方式所决定的机型所造成的,轴流汽轮机的喇叭型渐扩蒸汽通道,是汽轮机效率低的病根。
3.分流汽轮机的原理:
(1)分流的含义:分流有双重意义:其一为,蒸汽经喷咀射出撞击叶片后,进行左右侧分流排汽。其二为:按比例增加通汽管道的数量,达到各汽轮机叶轮进汽、排汽的比容变化要求。
(2)分流的目的:
采用分流扩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轴流汽轮机的叶片增长的困难。以增加同级叶轮数量、叶片数量,代替叶片的增长,而达到蒸汽在较大焓降时的比容变化要求,这种分流方法,使叶片的园周直径,可以随蒸汽流速的变化,而变化,实现最佳速度比X=0.5的条件。所以,分流的目的有两个:
①达到最佳速度比X=0.5
②减少汽轮机级数,达到能量集中使用的目的。
4、分流汽轮机主要设备:
(1)转子:如说明书附图(1-1)所示:
①叶片
②余速叶片
③主叶片
④轮壳铁板
⑤余速叶轮
⑥汽轮机轴
(2)汽轮机缸体:如说明书附图(1-2)所示:
①集汽箱
②喷嘴
③缸外壳
④导向挡板
⑤排汽管
(3)喷嘴:缩胀式,径向幅射。如说明书附图(1-3)以示:
①喷嘴入口
②喷嘴喉部
③喷嘴出口
④导向隔板
(4)叶片:型式:立体三角形如图(1-4)
图中:(1)受力面
(2)侧面
(3)背面
(5)导向叶片与余速叶片:
导向叶片无焓降,余速叶片无反动度如图(1-5)
图中:(1)导向叶片
(2)余速叶片
(3)汽流
5.分流汽轮机级数:
分流汽轮机的级数不能太多,最多不能超过3级这样才能达到:集中使用能量的目的。
6.分流汽轮机做功过程:
集汽箱内的蒸汽经喷咀变成高速冲击汽流,在叶片上做功后分成两股排汽射向叶轮两侧,经导向叶片改变流动方向,冲击余速叶片做功,然后经排汽管导向下一级汽轮机或排入凝结器。
六、分流汽轮机与轴流汽轮机相比的优点
1.经典型机的理论数据计算,在同样蒸汽流量与焓降条件下单机功率可提高4倍以上。
2.汽轮机无轴向推力,安全系数比较大。
3.结构简单,尤其叶片形状简单容易制造,可使汽轮机制造费用和时间大幅度下降。
七、分流汽轮机的试制:
建议在利用地热发电的机组上进行试验,设计单级分流汽轮机这样费用小,同样能达到试验目的。
八、结束语:
汽轮机的发展史,以前是由单机发展到多级,使汽轮机功率由几千上升到几十万,现在要把二十几级的汽轮机缩少到3级以内,使功率、效率都要大幅度提高,这个过程是符合辨征法规律的,以蒸汽为工质的动力机要逐渐适应蒸汽特性的要求,而达到越来越理想的能量转换,分流汽轮机的产生,将会使我国电力生产面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