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房屋 一、技术领域
装配式房屋是属建筑行业的一种由工厂化预制生产的轻质复合墙板、楼板、屋面板及柱子等构件装配而成的房屋。
二、背景技术
目前,房屋的建造普遍采用的形式: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等结构形式。砌体结构主要是采用实体粘土砖现场砌筑,极少数房屋采用混凝土砌块现场砌筑,砖混结构随着国家墙改政策的贯彻落实将逐步被建筑业所淘汰。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绝大部分采用现场浇筑施工。以上结构形式的共同缺点是:现场工作量大,工序多,房屋建造周期长,房屋自重大,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差,屋面易出现裂缝、漏水,而且造价高。
三、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房屋建造存在的现场工作量大,工序多,房屋建造周期长,房屋自重大,保温隔热隔声性能差,综合造价高等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房屋。该房屋主要构件的墙板、楼板、屋面板与柱子、横梁及楼梯、门框等均是工厂化预制生产,运输到现场就可装配形成一个整体。墙体一般由内、外墙板构成。每块墙板、楼板或屋面板的两侧或四边均制有开口卡或制成为钩型对接及埋件对接,每层柱子或横梁的两端或侧面相对应地也制有开口卡或钩型槽,相对应地与每块墙板、楼板或屋面板对接后,再焊接固封为一个整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工厂化生产的墙板、楼板、屋面板、柱子、横梁及门窗等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形成梁、板、柱三维受力结构体系。其传力路径是:屋面板、楼板传递给墙板(暗梁),墙板传递给装配形成的柱(钢柱、钢筋混凝土柱或钢—混凝土组合柱),再由柱传递给基础,最后由基础传递给地基。由于墙板、楼板、屋面板均为工厂化制作,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量,达到了缩短工期提高施工质量之目的;同时板面有良好的平整度,所以墙面及板底可减少抹灰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了现有的所有结构形式地技术弱点,综合了所有结构形式技术的优点;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工序也少,房屋建造周期缩短。进一步创造性的发明了具有施工安装快捷,结构牢固可靠,抗震性能好,保温隔热隔声性能优良,房屋自重轻,综合造价低。同时,由于墙体厚度的减小增加使用面积10%左右。
本实用新型主要适用于工业或民用、政企事业等单位,采用工厂化生产轻质保温隔声的复合墙板、楼板、屋面板及柱子与横梁等,能适应现代建筑业的发展,可与国内、国际通用建筑标准对接,就可随时走出国门,在世界建筑业上有我们一席之地。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板边构造图。
图2是墙板安装节点图。
图3是墙板、楼板安装节点图。
图中:1.轻质保温复合墙板,2.板边型钢或埋件,3.上开口卡,4.下开口卡,5.板边拉接筋,6.混凝土,7.楼板或屋面板板边型钢,8.焊接件,9.楼板或屋面板。
五、实施说明
墙板之间装配:根据图1,丁字墙,十字轻质墙保温板制有上开口卡3、下开口卡4相互咬合,使墙板垂直就位,同时形成墙板间板厚见方的孔隙。
装配形成受力柱:根据图2,每个板边预留的锚筋5再配相应的钢筋或型钢,现场浇筑混凝土6形成钢筋混凝土柱或钢—混凝土组合柱,使之承受房屋的上部所有荷载。
楼板或屋面板装配:根据图3,楼板或屋面板9直接座浆压在墙板上,同时楼板或屋面板边的型钢或埋件7直接焊接件8在墙板1上檐边的型钢或埋件2处。
梁的形成:完成下层楼板装配后,继续座浆装配上层的墙板,使上层墙板下边檐型钢或埋件2、楼板板边型钢或埋件7及下层墙板上边檐型钢或埋件2三者组合成受力梁,承受自重及上部荷载,同时将荷载传递给装配形成的受力柱。
原则上轻质保温复合墙板、楼板、屋面板一个开间为一块大板,楼梯为预制装配式,按设计和使用要求预留门窗洞口,预埋电线、通信等管及埋件。所有外露板缝采用防水弹性材料勾缝。该装配式房屋,不仅适用建多层建筑,同样适合建各种高层建筑;其各种建筑性能指标要比原有相同层数的建筑优越。适合标准化批量生产。对提高设计建筑水平,与国际建筑行业接轨打下有利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