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气瓶及后行李箱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客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客车气瓶及后行李箱的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公交客运的发动机前置式大客车均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盛装天然气的气瓶一般安装于车架尾部。如图4、图5、图6所示,在车架1的尾部通常设置四个大气瓶2,这四个大气瓶2均横向布置,其中一个大气瓶2安装于车架1左、右纵梁1a、1b尾部的下方,在车架1左、右纵梁1a、1b的后侧铆接延展架3,该延展架3的上方安装一个大气瓶2,延展架3的下方并排安装另外两个大气瓶2。由于四个大气瓶2及延展架3在车架1尾部占用的空间较大,几乎将车体13尾端的下部区域完全占满,这样整车车体13的尾部无行李箱,车体13的其它部位也没有设置行李箱的位置,乘客随身携带的大件物品只能带到车厢内,不仅会占用车厢空间,减少搭载乘客的数量,而且大件物品在车厢通道内堆积,还会影响乘客在车厢内移动的速度,延缓乘客上下车的时间,不利于客流高峰期的运输。另外,大件物品堆积在车厢通道内,还容易将乘客的衣物弄脏,或者将乘客绊倒,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纠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客车气瓶及后行李箱布置结构,以有效节省车架尾部的空间,用于放置乘客携带的物品。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客车气瓶及后行李箱布置结构,包括车架、大气瓶、车体、前桥和后桥,其中车体固定于车架上,在车架的前、后部分别安装前、后桥,前、后桥与车架的左、右纵梁相连接,所述车架左、右纵梁尾部的上、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大气瓶,这两个大气瓶与车架纵梁的长度方向垂直,并与车架的左、右纵梁固定连接;在所述车体尾端的下部设置有后行李箱,该后行李箱位于大气瓶的后方,所述车体尾端端部的蒙皮上开有与后行李箱相通的窗口,该窗口中安装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箱门。
本发明在传统结构的基础上去掉了车架尾部的延展架,同时将两个大气瓶安装于车架左、右纵梁尾部的上、下方,这样在车厢尾部的下方区域沿车体长度方向可以节省850mm左右的空间,沿车体高度方向可以节省770mm左右的空间,将车体尾部节省出来的空间制作成后行李箱,且后行李箱的容积足够大,乘客随身携带的大件物品可以放置在后行李箱内,从而有效避免了大件物品占用车厢空间,增加了客车搭载乘客的数量,同时消除了将大件物品放置在车厢通道内的不利影响。在后行李箱的尾端安装箱门,打开箱门即可放置或取出行李物品,这种从尾端存取物品的方式既方便又安全,不受侧边车辆通行的影响。
所述大气瓶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抱箍与车架左、右纵梁相固定,大气瓶采用抱箍安装方式,不仅拆装方便,而且稳固性好,能有效防止松动或脱落。
在所述车架左纵梁的左侧并排安装有两个备用大气瓶,这两个备用大气瓶位于前、后桥之间,并且备用大气瓶与大气瓶相垂直。将备用大气瓶设置于前、后桥之间左纵梁的外侧,巧妙地利用了车架左边的空余空间,在方便布置的同时,提高了客车加一次燃气的续行里程。
为了方便备用大气瓶安装,并保证备用大气瓶安装牢靠,在所述车架左纵梁的左侧面垂直固定有前、后两根左悬梁,所述备用大气瓶悬挂在这两根左悬梁上。
为了便于拆装,所述备用大气瓶的前部通过抱箍与前左悬梁固定,备用大气瓶的后部通过抱箍与后左悬梁相固定。
在所述车架右纵梁的右侧并排安装有两个小气瓶,这两个小气瓶位于前、后桥之间,并且小气瓶与备用大气瓶相平行。将小气瓶设置于前、后桥之间右纵梁的外侧,巧妙地利用了车架右边的空余空间,在方便布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了客车加一次燃气的续行里程。
为了方便小气瓶安装,并保证小气瓶安装牢靠,在所述右纵梁的右侧面垂直固定有前、后两根右悬梁,所述小气瓶悬挂在这两根右悬梁上。
为了便于拆装,所述小气瓶的前部通过抱箍与前右悬梁固定,小气瓶的后部通过抱箍与后右悬梁相固定。
为了方便气瓶间管路的连接及布置,所述大气瓶的瓶口朝向车架地右侧,备用大气瓶的瓶口向前,而小气瓶的瓶口向后。
所述箱门的上端与后行李箱尾端窗口的上框条相铰接,在箱门下端和后行李箱尾端窗口的下框条装有相互配合的锁扣。以上结构箱门能上下翻转,打开或关闭非常方便;箱门通过锁扣在关闭时能够锁定,既可以防止晃动,又能够防盗。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改进气瓶在车架上的布置形式,能够在车体尾部节省出足够大的空间来制作后行李箱,以便放置乘客随身携带的大件物品,消除了将大件物品放置在车厢通道内的不利影响,增加了客车的载物量以及搭载乘客的数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气瓶在车架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背景技术中气瓶在车架上的布置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由车架1、大气瓶2、前桥4、后桥5、抱箍6、备用大气瓶7、前左悬梁8、后左悬梁9、小气瓶10、前右悬梁11、后右悬梁12、车体13和箱门15等部件构成,其中车架1采用供发动机前置式安装的结构,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纵梁1a、1b,两纵梁1a、1b之间从前往后连接有多根横梁。在车架1上固定车体13,车架1的前部安装前桥4,后部安装后桥5,前、后桥4、5均与车架1的左、右纵梁1a、1b相连接。所述车架1、前桥4、后桥5、车体13的结构以及前、后桥4、5的安装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从图1、图2、图3中可知,在车架左、右纵梁1a、1b尾部的上、下方对称设置有两个大气瓶2,这两个大气瓶2相对于车架纵梁横向布置,与车架纵梁的长度方向垂直,大气瓶2的瓶口朝向车架1的右侧。上面一个大气瓶2的左部通过抱箍6与车架左纵梁1a的尾部固定,该大气瓶2的右部通过另一个抱箍6与车架右纵梁1b的尾部固定;下面一个大气瓶2的左部通过抱箍6悬挂于车架左纵梁1a的尾部,该大气瓶2的右部通过抱箍6悬挂在车架右纵梁1b的尾部。
从图1、图2、图3中还可知,在车架左纵梁1a的左侧并排安装有左、右两个备用大气瓶7,这两个备用大气瓶7位于前、后桥4、5之间,并且备用大气瓶7与大气瓶2相垂直,备用大气瓶7的瓶口向前。所述备用大气瓶7的前部通过抱箍6与前左悬梁8固定,备用大气瓶7的后部通过抱箍6与后左悬梁9相固定。两个备用大气瓶7悬挂在前、后两根左悬梁8、9上,所述前、后左悬梁8、9的右端固定于车架左纵梁1a的左侧面,并且前、后左悬梁8、9与车架左纵梁1a的左侧面相垂直。
从图1、图2中进一步可知,在车架右纵梁1b的右侧并排设置有左、右两个小气瓶10,这两个小气瓶10也位于前、后桥4、5之间,并且小气瓶10与备用大气瓶7相平行,小气瓶10的瓶口向后。所述小气瓶10的前部通过抱箍6与前右悬梁11固定,小气瓶10的后部通过抱箍6与后右悬梁12相固定。两个小气瓶10悬挂在前、后两根右悬梁11、12上,前、后右悬梁11、12的左端固定于车架右纵梁1b的右侧面,并且前、后右悬梁11、12与车架右纵梁1b的右侧面相垂直。
如图1所示,车体13尾端的下部空间设置成后行李箱14,该后行李箱14隐藏于车体13内,并位于大气瓶2的后方。所述车体13尾端端部的蒙皮上开有与后行李箱14相通的矩形窗口,该窗口中安装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箱门15。所述箱门15的上端与后行李箱14尾端窗口的上框条相铰接,箱门15能绕铰接点上下翻转,以便打开或关闭后行李箱14。在箱门15下端和后行李箱14尾端窗口的下框条装有相互配合的锁扣,箱门15关闭时通过锁扣锁定,既可以防止晃动,又能够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