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及其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1520****312 文档编号:2196226 上传时间:2018-08-0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853924.6

申请日:

2014.12.31

公开号:

CN104497847A

公开日:

2015.04.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9D 175/14申请日:20141231|||公开

IPC分类号:

C09D175/14; C09D5/26; C09D7/12

主分类号:

C09D175/14

申请人:

浙江佑谦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发明人:

陈梦茹; 李国鼐; 许自成; 刘磊; 张卫宝; 张忠良

地址:

312367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小越镇新宅村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24

代理人:

胡红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组成为:水性树脂30~60%、活性稀释剂5~25%、光引发剂1~5%、感温变色材料0.5~10%,润湿流平剂0.05~1%、增稠剂0.05~2%、乳化剂0.1~5%、消泡剂0.1~2%、成膜助剂0~8%以及去离子水25~60%。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无需预先制备微胶囊,制备工艺简单、方便,更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组成为:水性树脂30~60%、活性稀释剂5~25%、光引发剂1~5%、感温变色材料0.5~10%,润湿流平剂0.05~1%、增稠剂0.05~2%、乳化剂0.1~5%、消泡剂0.1~2%、成膜助剂0~8%以及去离子水25~6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性树脂选自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水性聚碳酸酯丙烯酸酯、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稀释剂选自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乙氧化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丙氧化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中的至少一种。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引发剂选自水溶性裂解型自由基光引发剂、水溶性夺氢型自由基光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温变色材料选自三芳甲烷苯酞型、吲哚啉苯酞型、荧烷型、吩噻嗪型染料中的至少一种。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温变色材料为三芳甲烷苯酞型或吲哚啉苯酞型。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湿流平剂选自有机硅类、聚丙烯酸酯类、含氟类的润湿流平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纤维素醚、聚丙烯酸酯、缔合型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盐型、磷酸盐型、聚醚型乳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聚有机硅氧烷类和/或聚醚类消泡剂;
所述的成膜助剂选自乙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二乙二醇乙醚、 二乙二醇丁醚、二丙酮醇、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丁醚中的至少一种。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的组成为:水性树脂40~60%、活性稀释剂5~15%、光引发剂1~5%、感温变色材料1.0~2.0%,润湿流平剂0.05~1%、增稠剂0.05~2%、乳化剂1~5%、消泡剂0.1~2%、成膜助剂0~5%以及去离子水25~40%。

9.  一种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光引发剂、成膜助剂和活性稀释剂混合,在500~1000r/min下搅拌5~10min,溶解混合均匀;
(2)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水性树脂,在500~1000r/min下继续搅拌10~15min至混合均匀,再加入去离子水、消泡剂、乳化剂、润湿流平剂、增稠剂和感温变色材料,1000~3000r/min下分散0.5~1h,过滤、出料,得到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

说明书

说明书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立法的日益完善,执行日益严格,极大的推动了水性UV涂料的开发和应用。水性UV涂料不仅秉承了UV涂料高效节能、环保经济适用性强的优点,还将UV涂料中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油性溶剂以及部分活性稀释剂替换成水,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VOC排放,减轻对空气的污染和人体伤害。
温致变色涂料是一种涂层颜色随着表面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新型特种涂料。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会出现某一颜色变化,由此可确定该涂料的指示温度。根据温度不同,可分为低温变色(10℃),手感变色(30℃),高温变色(80℃)。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杯、温变手机壳、新奇玩具、温变吹风筒、工艺品等各类塑料制品的表面装饰。
公开号为CN103603229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温致变色的涂料,含有淀粉、微胶囊、流变保水剂、胶乳、耐水化剂、润滑剂、分散剂、界面活性剂和可温致变色胶囊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涂料的固含量为20~30%,所述温致变色胶囊占全部涂料质量的0.997~2.997‰。
又如公开号为CN104130633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可逆性光致变色的水性内墙涂料,采用可逆感光微胶囊水性分散液、5040分散剂、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聚丙烯酸酯增稠剂、2-氨基-2-甲基-1-丙醇、碳酸钙、高岭土、云母粉、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钛白粉、705型EVA乳液、AGITAN-208型消泡剂、卡松、2-羟基-4-正辛氧基二苯甲酮、UV-1300型紫外吸收剂和水等原料复配而成。
现有的可温致变色或光致变色的涂料中,变色材料均以微胶囊的形式加入到涂料的其它组分中,这是由于变色材料对环境杂质的作用相当敏感,在与建筑涂料其它组分混合时,其变色性能会严重丧失,因此,现有技术中均是采用微胶囊包裹技术先制备微胶囊,再与其它组分混合来制备变色涂料。
上述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变色材料易受环境杂质影响的问题,但需要预先制备微胶囊,增加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无需预先制备微胶囊,制备工艺简单、方便,更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组成为:水性树脂30~60%、活性稀释剂5~25%、光引发剂1~5%、感温变色材料0.5~10%,润湿流平剂0.05~1%、增稠剂0.05~2%、乳化剂0.1~5%、消泡剂0.1~2%、成膜助剂0~8%以及去离子水25~60%。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性树脂选自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水性聚碳酸酯丙烯酸酯、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由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综合力学性能,更优选为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活性稀释剂选自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乙氧化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丙氧化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乙氧化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或丙氧化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
作为优选,所述的光引发剂选自水溶性裂解型自由基光引发剂、水溶性夺氢型自由基光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的感温变色材料选自三芳甲烷苯酞型、吲哚啉苯酞型、荧烷型、吩噻嗪型染料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三芳甲烷苯酞型或吲哚啉苯酞型。
作为优选,所述的润湿流平剂选自有机硅类、聚丙烯酸酯类、含氟类的润湿流平剂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聚丙烯酸酯类润湿流平剂。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纤维素醚、聚丙烯酸酯、缔合型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缔合型增稠剂。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盐型、磷酸盐型、聚醚型乳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聚有机硅氧烷类和/或聚醚类消泡剂;更优选为聚有机硅氧烷类消泡剂。
所述的成膜助剂选自乙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二乙二醇乙醚、二乙二醇丁醚、二丙酮醇、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丁醚中的至少一种。
作为优选,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的组成为:水性树脂40~60%、活性稀释剂5~15%、光引发剂1~5%、感温变色材料1.0~2.0%,润湿流平剂0.05~1%、增稠剂0.05~2%、乳化剂1~5%、消泡剂0.1~2%、成膜助剂0~5%以及去离子水25~40%。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水性树脂为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和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和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质量比为1:1~1.5。
所述的感温变色材料为牌号为350C或312C(东莞市千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三芳甲烷苯酞型感温变色材料,
或者为牌号为TM01(东莞市千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吲哚啉苯酞型感温变色材料;
所述的活性稀释剂为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所述的光引发剂为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
所述的润湿流平剂为Tego KL245或Tego260;增稠剂为BYK-425、BYK-428或BYK-420,乳化剂为Hypermer A70或Hypermer B-246SF,消泡剂为BYK-093、BYK-1730或BYK-011,成膜助剂为丙二醇甲醚或二丙酮醇。
本发明公开了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光引发剂、成膜助剂和活性稀释剂混合,在500~1000r/min 下搅拌5~10min,溶解混合均匀;
(2)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水性树脂,在500~1000r/min下继续搅拌10~15min至混合均匀,再加入去离子水、消泡剂、乳化剂、润湿流平剂、增稠剂和感温变色材料,1000~3000r/min下分散0.5~1h,过滤、出料,得到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的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不仅具有水性涂料和UV涂料绿色环保、节能经济等优点,且其漆膜颜色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装饰性强,同时涂料稳定性佳。在ABS、PC、PS、PETG和水转印等各类基材上具有优异的附着力、硬度以及良好的耐性,同时涂层颜色随温度变化灵敏,可逆性好;
本发明采用特定的制备和施工工艺简单,符合当前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8
按照下表1、2中所示的重量配比,分别制备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具体制备流程如下:
(1)将光引发剂、成膜助剂、活性稀释剂依次加入到搅拌釜中,在500~1000r/min转速下搅拌5~10min,溶解混合均匀。
(2)在搅拌条件下,向搅拌釜中加入水性UV树脂,在500~1000r/min转速下搅拌10~15min。待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去离子水、消泡剂、乳化剂、润湿流平剂、增稠剂以及感温变色材料,在1000~3000r/min转速下分散0.5~1h,过滤、出料,得到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
表1

表2


上述涂料的施工工艺如下:
在塑胶基材上喷涂上述涂料后,60℃烘烤4~10min,在紫外光能量为400~1200mJ/cm2下固化,各实施例制备的涂料在塑胶ABS和PC基材上的性能测试结果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
表3

表4

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及其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及其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涂料及其制备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410853924.6(22)申请日 2014.12.31C09D 175/14(2006.01)C09D 5/26(2006.01)C09D 7/12(2006.01)(71)申请人 浙江佑谦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地址 312367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市小越镇新宅村(72)发明人 陈梦茹 李国鼐 许自成 刘磊张卫宝 张忠良(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代理人 胡红娟(54) 发明名称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及其制备方法(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组成为 :。

2、水性树脂3060、活性稀释剂 5 25、光引发剂 1 5、感温变色材料 0.5 10,润湿流平剂 0.05 1、增稠剂 0.05 2、乳化剂 0.1 5、消泡剂 0.1 2、成膜助剂 0 8以及去离子水 25 60。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UV 涂料,无需预先制备微胶囊,制备工艺简单、方便,更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6页(10)申请公布号 CN 104497847 A(43)申请公布日 2015.04.08CN 104497847 。

3、A1/1 页21.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组成为:水性树脂30 60、活性稀释剂 5 25、光引发剂 1 5、感温变色材料 0.5 10,润湿流平剂 0.05 1、增稠剂 0.05 2、乳化剂 0.1 5、消泡剂 0.1 2、成膜助剂 0 8以及去离子水 25 60。2.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性树脂选自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水性聚碳酸酯丙烯酸酯、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性稀释剂选自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

4、、乙氧化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丙氧化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引发剂选自水溶性裂解型自由基光引发剂、水溶性夺氢型自由基光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温变色材料选自三芳甲烷苯酞型、吲哚啉苯酞型、荧烷型、吩噻嗪型染料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感温变色材料为三芳甲烷苯酞型或吲哚啉苯酞型。7.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润湿流平剂选自有机硅类、聚丙烯。

5、酸酯类、含氟类的润湿流平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纤维素醚、聚丙烯酸酯、缔合型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盐型、磷酸盐型、聚醚型乳化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聚有机硅氧烷类和 / 或聚醚类消泡剂 ;所述的成膜助剂选自乙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二乙二醇乙醚、二乙二醇丁醚、二丙酮醇、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丁醚中的至少一种。8.根据权利要求 1 7 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其特征在于,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的组成为 :水性树脂 40 60、活性稀释剂 5 15、光引发剂 1 5、感温变色材料。

6、 1.0 2.0,润湿流平剂 0.05 1、增稠剂 0.05 2、乳化剂 1 5、消泡剂 0.1 2、成膜助剂 0 5以及去离子水 25 40。9.一种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光引发剂、成膜助剂和活性稀释剂混合,在 500 1000r/min 下搅拌 5 10min,溶解混合均匀 ;(2) 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水性树脂,在 500 1000r/min 下继续搅拌 10 15min 至混合均匀,再加入去离子水、消泡剂、乳化剂、润湿流平剂、增稠剂和感温变色材料,1000 3000r/min 下分散 0.5 1h,过滤、出料,得到所述的可温致变。

7、色水性 UV 涂料。权 利 要 求 书CN 104497847 A1/6 页3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涂料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及其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环保立法的日益完善 , 执行日益严格,极大的推动了水性 UV 涂料的开发和应用。水性 UV 涂料不仅秉承了 UV 涂料高效节能、环保经济适用性强的优点,还将 UV 涂料中的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油性溶剂以及部分活性稀释剂替换成水,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 VOC 排放,减轻对空气的污染和人体伤害。0003 温致变色涂料是一种涂层颜色随着表面温度变化而。

8、变化的新型特种涂料。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会出现某一颜色变化,由此可确定该涂料的指示温度。根据温度不同,可分为低温变色 (10 ),手感变色 (30 ),高温变色 (80 )。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饮用水杯、温变手机壳、新奇玩具、温变吹风筒、工艺品等各类塑料制品的表面装饰。0004 公开号为 CN103603229A 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可温致变色的涂料,含有淀粉、微胶囊、流变保水剂、胶乳、耐水化剂、润滑剂、分散剂、界面活性剂和可温致变色胶囊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涂料的固含量为 20 30,所述温致变色胶囊占全部涂料质量的0.997 2.997。0005 又如公开号为 CN104130633A 的中。

9、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具有可逆性光致变色的水性内墙涂料,采用可逆感光微胶囊水性分散液、5040分散剂、2,2,4-三甲基-1,3-戊二醇单异丁酸酯、聚丙烯酸酯增稠剂、2-氨基-2-甲基-1-丙醇、碳酸钙、高岭土、云母粉、辛基酚聚氧乙烯醚、钛白粉、705 型 EVA 乳液、AGITAN-208 型消泡剂、卡松、2- 羟基 -4- 正辛氧基二苯甲酮、UV-1300 型紫外吸收剂和水等原料复配而成。0006 现有的可温致变色或光致变色的涂料中,变色材料均以微胶囊的形式加入到涂料的其它组分中,这是由于变色材料对环境杂质的作用相当敏感,在与建筑涂料其它组分混合时,其变色性能会严重丧失,因此,现有技术中均是。

10、采用微胶囊包裹技术先制备微胶囊,再与其它组分混合来制备变色涂料。0007 上述方式很好的解决了变色材料易受环境杂质影响的问题,但需要预先制备微胶囊,增加了生产流程,提高了生产成本。发明内容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无需预先制备微胶囊,制备工艺简单、方便,更利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0009 一种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按质量百分比计,组成为 :水性树脂 30 60、活性稀释剂525、光引发剂15、感温变色材料0.510,润湿流平剂0.051、增稠剂 0.05 2、乳化剂 0.1 5、消泡剂 0.1 2、成膜助剂 0 8以及去离子水25 60。说 明 书CN 104。

11、497847 A2/6 页40010 作为优选,所述的水性树脂选自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水性聚碳酸酯丙烯酸酯、水性环氧丙烯酸酯中的至少一种。由于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和综合力学性能,更优选为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0011 作为优选,所述的活性稀释剂选自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乙氧化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丙氧化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乙氧化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或丙氧化丙烯酸酯类活性稀释剂。0012 作为优选,所述的光引发剂选自水溶性裂解型自由基光引发剂、水溶性夺氢型自由基光引发剂中的至少一种。0013 作为优选,。

12、所述的感温变色材料选自三芳甲烷苯酞型、吲哚啉苯酞型、荧烷型、吩噻嗪型染料中的至少一种,更优选为三芳甲烷苯酞型或吲哚啉苯酞型。0014 作为优选,所述的润湿流平剂选自有机硅类、聚丙烯酸酯类、含氟类的润湿流平剂中的至少一种 ;更优选为聚丙烯酸酯类润湿流平剂。0015 所述的增稠剂选自纤维素醚、聚丙烯酸酯、缔合型增稠剂中的至少一种 ;更优选为缔合型增稠剂。0016 所述的乳化剂选自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盐型、磷酸盐型、聚醚型乳化剂中的至少一种。0017 所述的消泡剂选自聚有机硅氧烷类和 / 或聚醚类消泡剂 ;更优选为聚有机硅氧烷类消泡剂。0018 所述的成膜助剂选自乙醇、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二。

13、乙二醇乙醚、二乙二醇丁醚、二丙酮醇、丙二醇甲醚、丙二醇乙醚、丙二醇丁醚中的至少一种。0019 作为优选,按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的组成为 :水性树脂40 60、活性稀释剂 5 15、光引发剂 1 5、感温变色材料 1.0 2.0,润湿流平剂 0.05 1、增稠剂 0.05 2、乳化剂 1 5、消泡剂 0.1 2、成膜助剂 0 5以及去离子水 25 40。0020 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水性树脂为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和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分散体和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乳液的质量比为 1:1 1.5。0021 所述的感温变色材料为牌号为 350C 或 31。

14、2C( 东莞市千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的三芳甲烷苯酞型感温变色材料,0022 或者为牌号为TM01(东莞市千变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的吲哚啉苯酞型感温变色材料;0023 所述的活性稀释剂为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 ;0024 所述的光引发剂为 2- 羟基 -4-(2- 羟乙氧基 )-2- 甲基苯丙酮 ;0025 所述的润湿流平剂为 Tego KL245 或 Tego260 ;增稠剂为 BYK-425、BYK-428 或BYK-420,乳化剂为 Hypermer A70 或 Hypermer B-246SF,消泡剂为 BYK-093、BYK-1730 或BYK-011,成膜助剂为丙二醇甲醚或二丙酮。

15、醇。0026 本发明公开了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 (1) 将光引发剂、成膜助剂和活性稀释剂混合,在 500 1000r/min 下搅拌 5 10min,溶解混合均匀 ;说 明 书CN 104497847 A3/6 页50028 (2)在搅拌条件下,加入水性树脂,在5001000r/min下继续搅拌1015min至混合均匀,再加入去离子水、消泡剂、乳化剂、润湿流平剂、增稠剂和感温变色材料,1000 3000r/min 下分散 0.5 1h,过滤、出料,得到所述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002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0030 本发。

16、明的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不仅具有水性涂料和 UV 涂料绿色环保、节能经济等优点,且其漆膜颜色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装饰性强,同时涂料稳定性佳。在 ABS、PC、PS、PETG 和水转印等各类基材上具有优异的附着力、硬度以及良好的耐性,同时涂层颜色随温度变化灵敏,可逆性好 ;0031 本发明采用特定的制备和施工工艺简单,符合当前发展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价值。具体实施方式0032 实施例180033 按照下表 1、2 中所示的重量配比,分别制备可温致变色水性 UV 涂料,具体制备流程如下 :0034 (1)将光引发剂、成膜助剂、活性稀释剂依次加入到搅拌釜中,在5001。

17、000r/min转速下搅拌 5 10min,溶解混合均匀。0035 (2)在搅拌条件下,向搅拌釜中加入水性UV树脂,在5001000r/min转速下搅拌10 15min。待混合均匀后,依次加入去离子水、消泡剂、乳化剂、润湿流平剂、增稠剂以及感温变色材料,在 1000 3000r/min 转速下分散 0.5 1h,过滤、出料,得到温致变色水性UV 涂料。0036 表10037 说 明 书CN 104497847 A4/6 页60038 表20039 0040 说 明 书CN 104497847 A5/6 页70041 上述涂料的施工工艺如下 :0042 在塑胶基材上喷涂上述涂料后,60烘烤410min,在紫外光能量为4001200mJ/cm2下固化,各实施例制备的涂料在塑胶ABS和PC基材上的性能测试结果分别如表3和表4所示:0043 表30044 0045 表40046 说 明 书CN 104497847 A6/6 页8说 明 书CN 104497847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染料;涂料;抛光剂;天然树脂;黏合剂;其他类目不包含的组合物;其他类目不包含的材料的应用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