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二甲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218782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1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289237.6

申请日:

2014.06.25

公开号:

CN104083376A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 31/56申请日:20140625授权公告日:20160316终止日期:20160625|||授权|||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A61K 31/56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黄蓉 吴俊艺 王慧 吴俊华变更后:韩兴涛 季朝亮 王霞 郎建敏|||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K 31/56登记生效日:20160204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南京大学变更后权利人:韩兴涛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变更后权利人: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富春江路1076号1号楼1单元1104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1/56申请日:20140625|||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1/56; A61P39/00; A61P9/10; C07J63/00

主分类号:

A61K31/56

申请人:

南京大学

发明人:

黄蓉; 吴俊艺; 王慧; 吴俊华

地址:

210093 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 32242

代理人:

何震花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上的用途。本发明合成了一个新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药理学实验表明,本发明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具有抗缺氧作用,具有开发抗缺氧药物的价值。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为异丙肾上腺素致特异性缺氧。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为常压窒息性缺氧。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为减压缺氧。

说明书

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二甲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氧是人类及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低氧(Hypoxia)是指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氧不能得到充足的供给。氧和低氧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的重要课题。低氧的形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界环境氧含量降低,使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不能摄取足够氧,如高原和航空缺氧;第二类是指因疾病等导致外界正常氧量不能充分到达机体内,造成心、脑和呼吸系统等的缺氧;第三类是机体活动所需氧消耗量,超过了生理动员能力,造成相对氧供给不足,常见于剧烈运动和超限量劳动。长期低氧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隐患,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低氧造成心、脑和呼吸系统等损伤已成为21世纪医学界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化合物或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修饰获得其衍生物,从而得到高效低毒的潜在药物最有重要价值。
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闭花木酮Cleistanone是一个2011年发表(Van Trinh Thi Thanh et al.,2011.Cleistanone:A Triterpenoid from Cleistanthus indochinensis with a New Carbon Skeleton.Volume2011,Issue22,pages4108–4111,August2011)的化合物,我们对化合物闭花木酮Cleistanone进行了结构修饰,获得了一个新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并对其抗缺氧活性进行了评价,其具有抗缺氧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个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其结构为:

本发明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III)可通过下面方法制备:
(1)闭花木酮Cleistanone(I)与1,2-二溴乙烷反应得到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O-溴乙基衍生物(II);
(2)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O-溴乙基衍生物(II)与二甲胺发生取代反应制得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III)。

进一步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III)的制备方法为:
(1)将440mg化合物闭花木酮Cleistanone(I)溶于10mL苯,向溶液中加入 0.04g的四丁基溴化铵,3.760g的1,2-二溴乙烷和6mL的5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物在25摄氏度搅拌24h;24h之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立即用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溶液;然后对有机相溶液依次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最后减压浓缩去除溶剂得到产物粗品;产物粗品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流动相为:石油醚/丙酮=100:1,v/v,收集黄色集中洗脱带即得到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O-溴乙基衍生物(II)的黄色固体。
(2)将273mg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O-溴乙基衍生物溶于20mL乙腈当中,向其中加入345mg的无水碳酸钾,84mg的碘化钾和900mg的二甲胺,混合物加热回流16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用等量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依次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合并之后的有机相,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去除溶剂得到产物粗品;产物粗品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流动相为:石油醚/丙酮=100:1,v/v,收集淡黄色集中洗脱带即得到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III)的淡黄色固体。
本发明公开的化合物可以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药效学实验表明,本发明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III)具有较好的抗缺氧作用。本发明的药学上可接受的盐与其化合物具有同样的药效。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具体实施例的任何限制,而是由权利要求加以限定。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化合物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制备
化合物Cleistanone(I)的制备方法参照Van Trinh Thi Thanh等人发表的文献(Van Trinh Thi Thanh et al.,2011.Cleistanone:A Triterpenoid from Cleistanthus indochinensis with a New Carbon Skeleton.Volume2011,Issue22,pages4108–4111,August2011)的方法。

实施例2 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O-溴乙基衍生物(II)的合成
将化合物I(440mg,1.00mmol)溶于10mL苯,向溶液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TBAB)(0.04g),1,2-二溴乙烷(3.760g,20.00mmol)和6mL的5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物在25摄氏度搅拌24h。24h之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立即用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溶液。然后对有机相溶液依次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最后减压浓缩去除溶剂得到产物粗品。产物粗品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流动相为:石油醚/丙酮=100:1,v/v),收集黄色集中洗脱带即得到化合物II的黄色固体(344mg,63%)。
1H NMR(500MHz,DMSO-d6)δ5.04(s,1H),4.82(s,1H),3.94(d,J=26.5Hz,1H),3.87(d,J=26.5Hz,2H),3.57(s,2H),2.40(d,J=14.0Hz,1H),2.39(d,J=14.0Hz,1H),2.27(s,1H),2.21(s,1H),2.15(s,1H),1.82(s,1H),1.62(s,2H),1.57(d,J=3.3Hz,1H),1.54(d,J=3.3Hz,1H),1.50(d,J=1.2Hz,1H),1.47(d,J=1.2Hz,1H),1.39(d,J=15.3Hz,2H),1.34(d,J=15.3Hz,1H),1.26(dd,J=32.6,13.7Hz,4H),1.13(d,J=18.0Hz,2H),1.05(s,6H),0.98(s,1H),0.88(s,12H),0.78(s,3H),0.74(s,1H)。
13C NMR(125MHz,DMSO-d6)δ216.59(s),154.50(s),105.23(s),74.63(s),69.85(s),59.71(s),52.55(s),51.21(s),47.92(s),44.10(s),42.25(s),41.73(s),40.64(s),40.16(s),38.88(s),38.65(s),37.21(s),36.23(s),33.34(d,J=1.1Hz),32.96(s),29.91(s),27.18(s),26.03(s),24.23(s),23.96(s),20.77(s),18.48(s),17.98(s),16.93(s)。
HRMS(ESI)m/z[M+H]+calcd for C32H52BrO2:547.3151;found547.3159.

实施例3 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O-(二甲胺基)乙基衍生物(III)的合成
将化合物II(273mg,0.5mmol)溶于20mL乙腈当中,向其中加入无水碳酸钾(345mg,2.5mmol),碘化钾(84mg,0.5mmol)和二甲胺(900mg,20mmol),混合物加热回流16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用等量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依次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合并之后的有机相,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去除溶剂得到产物粗品。产物粗品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流动相为:石油醚/丙酮=100:1,v/v),收集淡黄色集中洗脱带即得到化合物III的淡黄色固体(160.7mg,61%)。
1H NMR(500MHz,DMSO-d6)δ5.02(s,1H),4.81(s,1H),3.85(s,1H),3.51(s,2H),2.84(s,6H),2.64(s,2H),2.38(d,J=13.0Hz,2H),2.26(s,1H),2.17(s,1H),2.17(s,1H),1.83(s,1H),1.66(s,2H),1.54(d,J=6.0Hz,2H),1.46(d,J=0.9Hz,2H),1.34(d,J=13.5Hz,3H),1.26(dd,J=31.1,13.9Hz,4H),1.16(d,J=13.5Hz,2H),1.07(s,6H),0.98(s,1H),0.85(s,12H),0.76(s,3H),0.73(s,1H).
13C NMR(125MHz,DMSO-d6)δ216.60(s),154.51(s),105.19(s),74.62(s),65.68(s),59.75(s),57.63(s),52.57(s),51.18(s),47.87(s),45.54(s),44.12(s),42.29(s),41.79(s),40.62(s),40.12(s),38.82(s),38.67(s),37.25(s),36.29(s),33.32(s),32.92(s),29.85(s),27.20(s),26.07(s),24.29(s),23.94(s),20.73(s),18.42(s),18.00(s),16.97(s).
HRMS(ESI):m/z[M+H]+calcd for C34H58NO2:512.4468;found:512.4463。

实施例4 本发明所涉及化合物II和III片剂的制备
取20克化合物II或者III或者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当中的一种,加入制备片剂的常规辅料180克,混匀,常规压片机制成1000片。
实施例5 本发明所涉及化合物II和III胶囊的制备:
取20克化合物II或者III或者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当中的一种,加入制备胶囊剂的常规辅料如淀粉180克,混匀,装胶囊制成1000粒。
实施例6 小鼠特异性心肌缺氧实验
1、方法:
30只昆明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为3组,灌胃给药。前2组给予0.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后1组给予化合物III0.015g·Kg-1,50min后,除第1组外,均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15mg·Kg-1,15min 后,将小鼠放入常压缺氧装置中,记录小鼠死亡时间及耗氧量。
2、结果:
异丙肾上腺素可通过兴奋心脏β受体,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本实验显示,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化合物III0.015g·Kg-1能显著对抗异丙肾上腺素(ISO)导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P<0.01),同时延长小鼠缺氧密闭状态下的存活时间(P<0.01),结果见表1。
表1 化合物III对异丙肾上腺素致特异性缺氧小鼠的影响(x±s,n=15)

注: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与异丙肾上腺素组比较。
实施例7 小鼠常压窒息性缺氧实验
1、方法:
20只昆明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为2组,灌胃给药。第1组给予0.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第2组给予含化合物III的CMC-Na溶液,浓度为0.015g·Kg-1。给药50min后,置于广口瓶中并盖紧瓶塞(瓶内放置5g钠石灰)。以呼吸停止为标志,记录小鼠存活时间。
2、结果:
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化合物III的0.015g·Kg-1使小鼠在常压密闭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延长了35.2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实施例8 小鼠减压缺氧实验
1、方法:
20只昆明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为2组,灌胃给药。给药组给予化合物III,浓度为0.015g·Kg-1,对照组给予0.3%CMC-Na溶液,灌胃体积均为2ml·Kg-1。50min后,给药组和对照组各取5只,放入减压装置中,在26.7Kpa (相当于海拔约10000m)时停止减压,保持此压力不变,待动物死亡50%时,立即停止减压,缓缓放入空气,取出动物,记录各组死亡及存活数目,重复操作至实验完成。
2、结果:
化合物III0.015g·Kg-1使小鼠在减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率由对照组的30%提高至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化合物III可显著提高异丙肾上腺素致特异性缺氧的存活时间,窒息性缺氧和急性减压缺氧小鼠的存活率,提供了化合物III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用途。

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二甲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二甲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二甲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二甲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二甲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3376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3376A21申请号201410289237622申请日20140625A61K31/56200601A61P39/00200601A61P9/10200601C07J63/0020060171申请人南京大学地址210093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72发明人黄蓉吴俊艺王慧吴俊华74专利代理机构江苏银创律师事务所32242代理人何震花54发明名称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二甲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57摘要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在制。

2、备抗缺氧药物上的用途。本发明合成了一个新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药理学实验表明,本发明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具有抗缺氧作用,具有开发抗缺氧药物的价值。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3376ACN104083376A1/1页21一种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抗缺。

3、氧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为异丙肾上腺素致特异性缺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为常压窒息性缺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式III所示结构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及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为减压缺氧。权利要求书CN104083376A1/6页3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二甲胺衍生物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应用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和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制备方法及其。

4、用途。背景技术0002氧是人类及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低氧HYPOXIA是指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氧不能得到充足的供给。氧和低氧是生命活动最重要的关键因素,是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的重要课题。低氧的形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外界环境氧含量降低,使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不能摄取足够氧,如高原和航空缺氧;第二类是指因疾病等导致外界正常氧量不能充分到达机体内,造成心、脑和呼吸系统等的缺氧;第三类是机体活动所需氧消耗量,超过了生理动员能力,造成相对氧供给不足,常见于剧烈运动和超限量劳动。长期低氧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隐患,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低氧造成心、脑和呼吸系统等损伤已成为21世纪医学界急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5、。0003从天然产物中寻找化合物或先导化合物并进行结构修饰获得其衍生物,从而得到高效低毒的潜在药物最有重要价值。0004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闭花木酮CLEISTANONE是一个2011年发表VANTRINHTHITHANHETAL,2011CLEISTANONEATRITERPENOIDFROMCLEISTANTHUSINDOCHINENSISWITHANEWCARBONSKELETONVOLUME2011,ISSUE22,PAGES41084111,AUGUST2011的化合物,我们对化合物闭花木酮CLEISTANONE进行了结构修饰,获得了一个新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并对其。

6、抗缺氧活性进行了评价,其具有抗缺氧活性。发明内容0005本发明公开了一个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其结构为0006说明书CN104083376A2/6页40007本发明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III可通过下面方法制备00081闭花木酮CLEISTANONEI与1,2二溴乙烷反应得到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O溴乙基衍生物II;00092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O溴乙基衍生物II与二甲胺发生取代反应制得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III。00100011进一步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III的制备方法为00121将440MG化合物闭花木酮。

7、CLEISTANONEI溶于10ML苯,向溶液中加入004G的四丁基溴化铵,3760G的1,2二溴乙烷和6ML的5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物在25摄氏度搅拌24H;24H之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立即用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溶液;然说明书CN104083376A3/6页5后对有机相溶液依次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最后减压浓缩去除溶剂得到产物粗品;产物粗品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流动相为石油醚/丙酮1001,V/V,收集黄色集中洗脱带即得到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O溴乙基衍生物II的黄色固体。00132将273MG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O溴乙基衍生物溶于20M。

8、L乙腈当中,向其中加入345MG的无水碳酸钾,84MG的碘化钾和900MG的二甲胺,混合物加热回流16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用等量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依次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合并之后的有机相,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去除溶剂得到产物粗品;产物粗品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流动相为石油醚/丙酮1001,V/V,收集淡黄色集中洗脱带即得到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III的淡黄色固体。0014本发明公开的化合物可以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盐或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0015药效学实验表明,本发明的闭花木酮CLEISTANONE衍生物III具有较好的抗缺氧作用。本发明的药学上可接受的。

9、盐与其化合物具有同样的药效。0016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具体实施例的任何限制,而是由权利要求加以限定。具体实施方式0017实施例1化合物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制备0018化合物CLEISTANONEI的制备方法参照VANTRINHTHITHANH等人发表的文献VANTRINHTHITHANHETAL,2011CLEISTANONEATRITERPENOIDFROMCLEISTANTHUSINDOCHINENSISWITHANEWCARBONSKELETONVOLUME2011,ISSUE22,PAGES41084111,AUGUST2011。

10、的方法。00190020实施例2闭花木酮CLEISTANONE的O溴乙基衍生物II的合成0021将化合物I440MG,100MMOL溶于10ML苯,向溶液中加入四丁基溴化铵TBAB004G,1,2二溴乙烷3760G,2000MMOL和6ML的5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物在25摄氏度搅拌24H。24H之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立即用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有机相溶液。然后对有机相溶液依次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3次,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最后减压浓缩去除溶剂得到产物粗品。产物粗品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流动相为石油醚/丙酮1001,V/V,收集黄色集中洗脱带即得到化合物II的黄色固体344MG,63。00221HNM。

11、R500MHZ,DMSOD6504S,1H,482S,1H,394D,J265HZ,1H,387D,J265HZ,2H,357S,2H,240D,J140HZ,1H,239D,J140HZ,1H,227S,1H,221S,1H,215S,1H,182S,1H,162S,2H,1说明书CN104083376A4/6页657D,J33HZ,1H,154D,J33HZ,1H,150D,J12HZ,1H,147D,J12HZ,1H,139D,J153HZ,2H,134D,J153HZ,1H,126DD,J326,137HZ,4H,113D,J180HZ,2H,105S,6H,098S,1H,088S,。

12、12H,078S,3H,074S,1H。002313CNMR125MHZ,DMSOD621659S,15450S,10523S,7463S,6985S,5971S,5255S,5121S,4792S,4410S,4225S,4173S,4064S,4016S,3888S,3865S,3721S,3623S,3334D,J11HZ,3296S,2991S,2718S,2603S,2423S,2396S,2077S,1848S,1798S,1693S。0024HRMSESIM/ZMHCALCDFORC32H52BRO25473151;FOUND547315900250026实施例3闭花木酮CLEI。

13、STANONE的O二甲胺基乙基衍生物III的合成0027将化合物II273MG,05MMOL溶于20ML乙腈当中,向其中加入无水碳酸钾345MG,25MMOL,碘化钾84MG,05MMOL和二甲胺900MG,20MMOL,混合物加热回流16H。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倒入冰水中,用等量二氯甲烷萃取三次,合并有机相。依次用水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合并之后的有机相,再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浓缩去除溶剂得到产物粗品。产物粗品用硅胶柱层析纯化流动相为石油醚/丙酮1001,V/V,收集淡黄色集中洗脱带即得到化合物III的淡黄色固体1607MG,61。00281HNMR500MHZ,DMSOD6502S,1H,481。

14、S,1H,385S,1H,351S,2H,284S,6H,264S,2H,238D,J130HZ,2H,226S,1H,217S,1H,217S,1H,183S,1H,166S,2H,154D,J60HZ,2H,146D,J09HZ,2H,134D,J135HZ,3H,126DD,J311,139HZ,4H,116D,J135HZ,2H,107S,6H,098S,1H,085S,12H,076S,3H,073S,1H002913CNMR125MHZ,DMSOD621660S,15451S,10519S,7462S,6568S,5975S,5763S,5257S,5118S,4787S,4554。

15、S,4412S,4229S,4179S,4062S,4012S,3882S,3867S,3725S,3629S,3332S,3292S,2985S,2720S,2607S,2429S,2394S,2073S,1842S,1800S,1697S0030HRMSESIM/ZMHCALCDFORC34H58NO25124468;FOUND5124463。0031说明书CN104083376A5/6页70032实施例4本发明所涉及化合物II和III片剂的制备0033取20克化合物II或者III或者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当中的一种,加入制备片剂的常规辅料180克,混匀,常规压片机制成1000片。0034实施。

16、例5本发明所涉及化合物II和III胶囊的制备0035取20克化合物II或者III或者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当中的一种,加入制备胶囊剂的常规辅料如淀粉180克,混匀,装胶囊制成1000粒。0036实施例6小鼠特异性心肌缺氧实验00371、方法003830只昆明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为3组,灌胃给药。前2组给予0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后1组给予化合物III0015GKG1,50MIN后,除第1组外,均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15MGKG1,15MIN后,将小鼠放入常压缺氧装置中,记录小鼠死亡时间及耗氧量。00392、结果0040异丙肾上腺素可通过兴奋心脏受体,使心肌耗氧量增加。本实验显。

17、示,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化合物III0015GKG1能显著对抗异丙肾上腺素ISO导致的心肌耗氧量增加P001,同时延长小鼠缺氧密闭状态下的存活时间P001,结果见表1。0041表1化合物III对异丙肾上腺素致特异性缺氧小鼠的影响XS,N1500420043注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1,与异丙肾上腺素组比较。0044实施例7小鼠常压窒息性缺氧实验说明书CN104083376A6/6页800451、方法004620只昆明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为2组,灌胃给药。第1组给予03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溶液,第2组给予含化合物III的CMCNA溶液,浓度为0015GKG1。给药50MIN后,。

18、置于广口瓶中并盖紧瓶塞瓶内放置5G钠石灰。以呼吸停止为标志,记录小鼠存活时间。00472、结果0048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化合物III的0015GKG1使小鼠在常压密闭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延长了352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0049实施例8小鼠减压缺氧实验00501、方法005120只昆明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为2组,灌胃给药。给药组给予化合物III,浓度为0015GKG1,对照组给予03CMCNA溶液,灌胃体积均为2MLKG1。50MIN后,给药组和对照组各取5只,放入减压装置中,在267KPA相当于海拔约10000M时停止减压,保持此压力不变,待动物死亡50时,立即停止减压,缓缓放入空气,取出动物,记录各组死亡及存活数目,重复操作至实验完成。00522、结果0053化合物III0015GKG1使小鼠在减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率由对照组的30提高至5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0054结论化合物III可显著提高异丙肾上腺素致特异性缺氧的存活时间,窒息性缺氧和急性减压缺氧小鼠的存活率,提供了化合物III在制备抗缺氧药物中的用途。说明书CN10408337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