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犁铧蜗轮蜗杆角度调整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犁铧蜗轮蜗杆角度调整机构.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81891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81891A21申请号201410312086122申请日20140703A01B15/0620060171申请人刘云清地址118100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凤北路62号72发明人刘耀天74专利代理机构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209代理人史进斗54发明名称一种犁铧蜗轮蜗杆角度调整机构57摘要一种犁铧蜗轮蜗杆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壳体、涡轮轴、涡轮及犁铧,蜗轮蜗杆壳体右侧的外端轴承孔中装设有第一轴承,壳体大端盖外侧轴承孔中装设有第二轴承,涡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予以支撑,蜗轮蜗杆壳体右侧内轴承孔。
2、中装设有第三轴承,大端盖内侧轴承孔中装设有第四轴承,蜗轮分别通过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予以支承和定位,蜗轮轴的左端用轴固定盖紧固,蜗轮轴靠近蜗轮蜗杆壳体右侧的外端轴承孔处焊固有一档垫,蜗轮轴的外端与一拐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拐臂的另一端与犁铧固定连接,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蜗杆两端分别通过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予以支撑,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犁铧不仅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调整,而且能够定位和锁紧。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81891ACN104081891A1/1页21一种犁铧蜗轮。
3、蜗杆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壳体、涡轮轴、涡轮及犁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轮蜗杆壳体右侧的外端轴承孔中装设有第一轴承,壳体大端盖外侧轴承孔中装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的涡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予以支撑,蜗轮蜗杆壳体右侧内轴承孔中装设有第三轴承,大端盖内侧轴承孔中装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的蜗轮分别通过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予以支承和定位,蜗轮轴的左端用轴固定盖紧固,蜗轮轴靠近蜗轮蜗杆壳体右侧的外端轴承孔处焊固有一档垫,蜗轮轴的外端与一拐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拐臂的另一端与犁铧固定连接,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蜗杆两端分别通过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予以支撑,蜗轮蜗杆壳体位于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处分别固定有轴承压。
4、盖和轴承压盖;蜗轮蜗杆壳体上固定有一伞齿盒,伞齿盒内装设有伞齿轴;伞齿轴的左侧端部装设有第一伞齿,伞齿轴的两端分别装设有第七轴承和第八轴承,伞齿盒上位于第七轴承和第八轴承处分别对应装设有轴承压盖;蜗杆穿入伞齿盒一端装设有第二伞齿轮,并通过伞齿压盖紧固,伞齿轴上的第一伞齿与蜗杆上的第二伞齿轮相互啮合,蜗轮蜗杆壳体的顶面上固定有一与机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柱,伞齿轴外端固定连接有一带动蜗轮蜗杆动作的摇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犁铧蜗轮蜗杆角度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犁铧由上犁铧板、下犁铧板及固定板构成,上犁铧板和下犁铧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犁铧固定板上,犁铧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的拐臂上。权利要求书CN10。
5、4081891A1/2页3一种犁铧蜗轮蜗杆角度调整机构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犁铧蜗轮蜗杆角度调整机构。背景技术0002在东北,传统的耕种方式是灭茬,破茬,套墒。在丘陵的坡地,机械化的灭茬受到了限制,特别是20度以上的坡地根本无法灭茬。农民兄弟创造了新的耕种方式,不灭茬,直接扣半,在半上耕种的耕作方式,解决坡地灭茬的难题。0003以前扣半都是用牲畜犁,如果用手扶拖拉机,还得用人在山坡上拽,太陡的坡地也无法耕作。随着微耕机的推广和普及,农民们解决了对山坡地的耕种问题,但是,现有的微耕机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微耕机在工作时犁铧不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调整,也不能对。
6、犁铧进行定位和锁紧,给农民耕作带来诸多不便。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犁铧蜗轮蜗杆角度调整机构。0005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犁铧蜗轮蜗杆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壳体、涡轮轴、涡轮及犁铧,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蜗轮蜗杆壳体右侧的外端轴承孔中装设有第一轴承,壳体大端盖外侧轴承孔中装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的涡轮轴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予以支撑,蜗轮蜗杆壳体右侧内轴承孔中装设有第三轴承,大端盖内侧轴承孔中装设有第四轴承,所述的蜗轮分别通过第三轴承和第四轴承予以支承和定位,,蜗轮轴的左端用轴固定盖紧固,蜗轮轴靠近蜗轮蜗杆壳体右侧的外端轴承孔处焊固有一。
7、档垫,蜗轮轴的外端与一拐臂的一端固定连接,拐臂的另一端与犁铧固定连接。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蜗杆两端分别通过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予以支撑,蜗轮蜗杆壳体位于第五轴承和第六轴承处分别固定有轴承压盖和轴承压盖;蜗轮蜗杆壳体上固定有一伞齿盒,伞齿盒内装设有伞齿轴;伞齿轴的左侧端部装设有第一伞齿,伞齿轴的两端分别装设有第七轴承和第八轴承,伞齿盒上位于第七轴承和第八轴承处分别对应装设有轴承压盖;蜗杆穿入伞齿盒一端装设有第二伞齿轮,并通过伞齿压盖紧固,伞齿轴上的第一伞齿与蜗杆上的第二伞齿轮相互啮合,蜗轮蜗杆壳体的顶面上固定有一与机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柱。伞齿轴外端固定连接有一带动蜗轮蜗杆动作的摇臂。0006上述的。
8、犁铧由上犁铧板、下犁铧板及固定板构成,上犁铧板和下犁铧板通过螺栓固定在犁铧固定板上,犁铧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的拐臂上。000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实用,犁铧不仅能在一定的角度范围内进行调整,而且能够定位和锁紧;2、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3、土壤的保墒性最好,特别是春季干旱地区墒情差,灭茬后土壤层被破坏,水分蒸发急快,等到种植时,如果天不下雨就无法耕种。而扣半后下面的土壤层未动,水分会不断地传递给种子,出苗快,齐,保肥性也好;4、粮食增产幅度较大,说明书CN104081891A2/2页4同时降低农民种粮的成本。附图说明0008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09图2是。
9、图1的俯视图。0010图3是图1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0011一种犁铧蜗轮蜗杆角度调整机构,包括蜗轮蜗杆壳体1、涡轮轴5、涡轮3及犁铧29,蜗轮蜗杆壳体1右侧的外端轴承孔中装设有第一轴承7,蜗轮蜗杆壳体1的大端盖2外侧轴承孔中装设有第二轴承8,涡轮轴5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8予以支撑,蜗轮蜗杆壳体1右侧内轴承孔中装设有第三轴承4,大端盖内侧轴承孔中装设有第四轴承28,蜗轮3分别通过第三轴承4和第四轴承28予以支承和定位,,蜗轮轴5的左端用轴固定盖9紧固,蜗轮轴5靠近蜗轮蜗杆壳体1右侧的外端轴承孔处焊固有一档垫6,蜗轮轴的外端与一拐臂18的一端固定连接,拐臂18的另一端与犁铧固定板2。
10、0固定连接。犁铧29由上犁铧板19和下犁铧板21构成,上犁铧板19和下犁铧板21通过螺栓固定在犁铧固定板20上,蜗轮3与蜗杆10相互啮合,蜗杆10两端分别通过第五轴承11和第六轴承13予以支撑,蜗轮蜗杆壳体1位于第五轴承11和第六轴承13处分别固定有轴承压盖12和轴承压盖14;蜗轮蜗杆壳体1上固定有伞齿盒22,伞齿盒22内装设有伞齿轴25;伞齿轴25的左侧端部装设有第一伞齿23,伞齿轴25的两端分别装设有第七轴承26和第八轴承27,伞齿盒22上位于第七轴承26和第八轴承27处分别对应装设有轴承压盖16和轴承压盖17;蜗杆10位于伞齿盒22一端装设有第二伞齿轮30,并通过伞齿压盖24紧固,伞齿轴25上的第一伞齿24与蜗杆10上的第二伞齿轮30相互啮合,蜗轮蜗杆壳体1的顶面上固定有一与机架固定连接的连接支柱15。伞齿轴25的外端固定连接有一带动蜗轮蜗杆动作的摇臂。说明书CN104081891A1/3页5图1说明书附图CN104081891A2/3页6图2说明书附图CN104081891A3/3页7图3说明书附图CN10408189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