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筒针织机的生克片及其山角轨的改良构造.pdf

上传人:r7 文档编号:217205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7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2111139.8

申请日:

1992.09.29

公开号:

CN1070966A

公开日:

1993.04.14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公开|||

IPC分类号:

D04B15/32

主分类号:

D04B15/32

申请人:

邱创桦;

发明人:

邱创桦

地址:

台湾省新竹县竹北乡溪州1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圆筒针织机的生克片及其山角轨的改良构造,其主要特征为生克片为山角轨所作用的凹槽内设置至少一个凸部,而其相对应的生克山角轨一面亦设置至少一道凹槽轨,该凹槽轨系与生克山角轨具同一曲折及同一轨距关系,使生克片与生克山角轨间的往复运动作用由单一作用面改良为多数作用面,借以分散生克片凹槽内作用面的应力强度,因而大幅延长生克片的使用生命周期,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圆筒针织机的生克片及其山角轨的改良构造,包括环设於生克筒上的一组多数生克片及一环设生克山角座下的生克山角轨,其特征为: 该每一生克片为生克山角轨作用的凹槽内至少设置一凸部,而其生克山角轨相对应作用的一面亦对应设置至少一道凹槽部,使生克片与生克山角轨间的往复运动的相互作用面由单一作用面转为多数作用面,因而每一生克片凹槽内作用面的承受应力,以延长生克片的使用生命周期,进而提高生产效益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针织机的生克片及其山角轨的改良构造,其特征为,该生克片凹槽内的凸部的两个垂直面係与生克片凹槽的两个垂直面相互平行。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针织机的生克片及其山角轨的改良构造,其特征为,该生克片凹槽内的凸部的高度係小於该凹槽的深度。

说明书


本发明为有关一种圆筒针织机构造改良,尤指一种可使生克片及其山角轨间提供多数个作用面的接合面,以有效增强生克片在其往复行程动作中的承受应力,以解决生克山角轨对生克片作用应力过於集中单一接合面的弊端,因而大幅改善生克片及其山角轨的改良构造者。

    如所周知,生克片在针织过程中係与织针相互配合,以对纱线进行交织,而达成退圈、弯纱、带纱、套圈及脱圈等,使单根纱线之各纱圈得以相互交织连接在一起而串织成吾人所期的针织品。

    按一般习用的针织作业过程,生克单面机在编织时,其出针、收针及时距均靠山角(cam)来推动织针及靠生克山角轨推动生克片(sinker)而达成纱线之编织效果者。就其动作原理而言,生克单面机的生克环与针筒间均採相互垂直的运动方式,因生克片係以水平向运作,与织针的垂直向动作正好互呈垂直相互作用。易言之,织针的出针(脱圈)及收针(成圈)的周期应与生克片的水平往复运动周期相互配合,才能使纱线达成编织的目的,此间在高速运转中生克片的凹槽承受生克山角轨以相当大的应力,使生克山角轨所作用的凹槽的作用面受损现象相当频繁,兹再配合图1至3将习用之针织机生克片及其山角轨间的动作关係详细说明如次:

    习知的圆筒针织机构造,如图1所示,包括山角座环10,其上设山角座11,山角座上方又设生克片山角座12,生克片山角座12的下方设生克筒13及生克山角轨14,於生克筒13与生克山角轨14间夹设生克片15,与织针地山角座11相对的圆周外缘设针筒16,用以控制织针17之运作,织针17的上方设有纱咀18,由图可知,生克片15係卡设於生克山角轨14而与织针17交互作用以行纱线的编织作业。

    兹再参阅图2就习用的针织过程中的织针与生克片两者间的动作关係详加说明之,当织针上升至最高点,如图2A(1)所示的位置,吾人係利用生克片压住纱圈,使织针上的纱圈完全脱圈而生克片则被生克山角150推至最前方,如图2B第1点所示;当生克片受山角150的作用,如图2B第2点位置所示开始后退,织针17便准备往下降,如箭号B2所示,以行钩纱线;当织针继续往下降至最低点而生克片受山角150的作用,亦后退至最朝外位置,而形成新纱圈,如图2A(3)及2B第3点位置所示;当纱圈形成后,织针未上升前,生克片必需先提早推至最前方位置,并利用生克片压紧纱圈,使之不浮上。如图2A(4)及2B第4点位置所示;此时织针继续往上升以行脱圈,以迄完全脱圈为止,而此时生克片亦维持在后退位置,如图2(5)及(6)及图2B第5点位置所示,如此周而复始地动作便为习知针织的整个过程。

    由上述说明可知,如图3A至3D所示生克片15的山角轨作用槽150的两内侧边151及152係完全分别受山角轨14的两侧边141及142的往复运动而在山角座12内前进及后退,这种前进与后退的往复运动的次数仍随著针织机台运转速度的加快而提高,由於针织业竞争日趋据烈,业者在直接人工费用及原料成本上节节升高下,又逢成品售价日渐滑落之双重冲击下,均设法极力改善生产,期使在相同人工及设备下增加产量,提高制成率,以降低生产成本,以求生存空间,因此业者便在针织机上设法增加纱口数及提高运转速度,一时之间便成为业者所热切追逐的课题了,然而根据实务及理论所知,前者受到空间的限制,殊难突破,而后者则受到针织机另件的磨耗,尤其是生克片受到山角轨的应力冲击作用最大,例如以30吋直径大的针织机,总纱口数为150口数,RPM为20,则每天针织针以24小时的运转,生克片每片每天的往复运动的次数为24×60×20×150=4,320,000次,而生克片的厚度为0.2~0.25mm,在每天历经4,320,000次的频率下工作,生克片15的凹槽150的151边为生克片山角轨14的141边作用,同理其152边为生克片山角轨14的142边所作用,亦即,生克片的凹槽150的两内侧边151、152,每天需承受山角轨14的两外侧边141、142的应力冲击,由於生克片为片状体,而山角轨为块状体,且生克片15的厚度增大已至极限无法再增加,故在这种条件下每天遭受如此庞大数次的往复冲击,一段时日后,便在如图3D所示的生克片凹槽150之两侧本体部上的153、154处发生裂痕而被撕裂成磨损造成圆筒针织机在运转速度提高后,便发生频频停车更换生克片的缺失,使的业者不敢开快车,实苦不堪言。

    此间,业者曾在上述生克片之凹槽150的两内侧151及152处予以高周波硬化处理,以弥补生克片先天材质上的脆弱构造,虽然如此加工后略能改善生克片的使用周期,但所能增进的效益仍然相当有限,真令业者百思莫解,苦无良策。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圆筒针织机的生克片与其山角轨构造的改良,使每一生克片与其山角轨发生作用的接合面由集中一个面改为分散於一个以上接合面,借以分散来自山角轨上的作用应力,因而使每一生克片所承受的应力大幅降低而增长生克片的使用寿命周期,此不但圆筒针织机的运转速度可以提高且停机率也获致大幅改善。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每一生克片为山角轨所作用的凹槽内予以增设至少一凸部,该每一凸部的两个作用面与生克片凹槽的两个作用面係相互对应,且在山角轨上亦相对应设置至少一道凹槽部,该凹槽部的曲折度及轨距关係均与原山角轨完全相同,凹槽部的尺寸大小係与生克片的凸部相匹配,因而使生克山角轨对生克片的应力由习知的集中於凹槽的两侧而分散於生克片凹槽内的每一凸部的两个作用面上,使生克片所承受的应力大幅度降低,以提高生克片的使用寿命,俾圆筒针织机的停机率获致大幅改善,对我国针织业生产技术的提升颇具贡献。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可配合附图的说明而详述如下:

    图1为习用圆筒针织机构造之剖视说明图;

    图2A为习用针织过程中织针与生克片间的动作示意图;

    图2B为习用圆筒针织机的生克山角轨对图2A中的生克片作用的部份平面示意图;

    图3A-3D表习用生克片与生克山角轨以断面方式显示其间的应力作用说明图;

    图4A为本发明的生克片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4B为本发明的生克山角一实施例的断面图;

    图4C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生克片与生克山角轨的组合说明图;

    图5为一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生克山角轨的部份平面示意图。

    兹为简化说明及图示的表示清处起见,本发明的生克片之凸部及生克山角轨的对应凹槽的实施例仅示单一凸部及其对应凹槽举隅说明如下:

    如图4及5所示,本发明改良型生克片及生克山角轨的构造,主要特征在於,将生克片25的凹槽内增设(至少)一个凸部251,使之对生克山角轨24的应力承受面(至少)增设两个面253、254,即在本发明之一实施例中,增设一凸部251后其对生克山角轨24的承受应力面由原先两个面252、255,增加至四个面252、253、254、255等,同理在生克山角轨24亦增设一同一曲折度及轨距的(至少)一个凹槽241,以对应於生克片25上所增设的(至少)一个凸部251,使生克片的凹槽得以与生克山角轨24相互匹配作用动作,以行针织作业,如图4C所示。

    如图4C及5所示,当生克片25为生克山角轨24作往复方向E的动作时,生克山角轨的第一及第三作用面242、244分别与生克片凹槽的第一及第三承受面252、254相对应,当进行F方向动作时,生克山角轨24的第二及第四作用面243、245与生克片凹槽的第二及第四承受面253、255相对应作用。换言之,本发明的生克片25的凹槽增设一凸部及生克山角轨增设一凹槽后,至少可以使生克片及生克山角轨间所承受的应力减半,即使生克片的机械强度倍增,亦即生克片凹槽内增设两个凸部可以使生克片之机械承受应力提高3倍,以下依此类推,不再赘述。由此可知,本发明仅在生克片上凹槽内增设一凸部或一个以上凸部,即可使生克片的机械承受应力倍增或提高数倍之谱,对产业界机械的效率的提高,生产力的提升以及品质的改善,皆具有莫大的贡献及高度产业价值,充分符合申请发明专利要件。

    此间应加以说明的,乃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仅为举隅用以阐述本发明精神所在,并非限制本发明的生克片及其生克山角轨仅能在其一凸部及一凹槽部下运作尔,从事此道人士尚可在本发明的上述精神原则下予以增加生克片的凹槽凸部数及其生克山角之凹槽数,以进一步将生克片的承受应力强度大幅提升,或将生克片及其生克山角轨间的凸部及凹槽部之形状加以修饰、改变或等效应的增设手段以达到本发明上述的功效者,均应属本发明的下附权利要求要求保护范围之内,始符合理。

圆筒针织机的生克片及其山角轨的改良构造.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圆筒针织机的生克片及其山角轨的改良构造.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圆筒针织机的生克片及其山角轨的改良构造.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筒针织机的生克片及其山角轨的改良构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筒针织机的生克片及其山角轨的改良构造.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圆筒针织机的生克片及其山角轨的改良构造,其主要特征为生克片为山角轨所作用的凹槽内设置至少一个凸部,而其相对应的生克山角轨一面亦设置至少一道凹槽轨,该凹槽轨系与生克山角轨具同一曲折及同一轨距关系,使生克片与生克山角轨间的往复运动作用由单一作用面改良为多数作用面,借以分散生克片凹槽内作用面的应力强度,因而大幅延长生克片的使用生命周期,进而提高生产效益。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