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控制设备.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471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74718.4

申请日:

2014.09.17

公开号:

CN104880858A

公开日:

2015.09.02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2F 1/13357申请日:20140917|||公开

IPC分类号:

G02F1/13357

主分类号:

G02F1/13357

申请人:

欧姆龙株式会社

发明人:

大田盛久; 光森伸一

地址:

日本京都府京都市

优先权:

2014-038506 2014.02.28 JP

专利代理机构: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代理人:

董雅会; 向勇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从光源部照射的光高效率地取入导光板内部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的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控制设备。温度调节器具备控制基板(21)、LED(22)、反射薄膜(23)和导光板(24)。LED(22a、22b)安装在控制基板上,沿着与控制基板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照射光。反射薄膜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在控制基板上的与LED相邻的位置,向与控制基板交叉的方向反射光。导光板配置在反射薄膜上,并具有突出到LED的光照射侧的端面和与该端面相对的反射薄膜的端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内的突出部(25)。导光板从包含突出部的侧面(24a)取入从LED照射的光,在前表面(24b)以面发光的方式发光。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板,
光源部,安装在所述基板上,沿所述基板的表面照射光,
平面状的反射部,以与所述光源部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的与所述光源部相邻的位置,用于向与所述基板交叉的方向反射光,以及
平板状的导光板,配置在所述反射部上,并且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突出到在所述光源部的光照射侧的端面和所述反射部的与所述光源部的该端面相对的端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内,该导光板从包含所述突出部的侧面取入从所述光源部照射的光并在与所述反射部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发光面以面发光的方式发光。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所述光源部侧朝向所述反射部侧,向从所述基板的表面离开的方向倾斜。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具有在大于0度且在45度以下的范围内的倾斜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从所述导光板的靠所述反射部一侧的面向所述基板侧突出,且突出量为所述反射部的厚度。

5.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突出部以覆盖所述光源部的用于照射光的开口部分的正面的方式突出到所述基板的表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还具有切缺部,所述切缺部形成在所述导光板的靠所述光源部一侧的侧面和所述发光面交叉的部分,所述切缺部是使所述发光面的一部分凹下而成的。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反射框体,包围所述导光板的侧面的外周,并且配置在形成于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切缺部上,使取入所述导光板的内部的光在所述导光板的 内部反射。

8.
  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以及
显示面板,被照射从所述导光板以面发光的方式发出的光。

9.
  一种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以及
输入部,根据在所述显示装置显示的实测值、设定值来输入各种设定。

说明书

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控制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安装在例如温度调节器、计时器、计数器等中的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被组装在外部设备的控制面板等上并以成为温度控制对象的工件的温度变为期望的温度的方式进行温度控制的温度调节器正在被使用。
这样的温度调节器主要具备控制部、显示装置以及输入部,所述控制部以成为温度控制对象的工件的温度变成规定的设定温度的方式对加热器进行开关控制,所述显示装置显示设定温度、实测温度等,所述输入部根据显示装置中显示的实测温度等进行各种设定输入。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结构,即,在温度调节器的显示单元的部分上具备:基板;安装在基板上的LED(光源部);设置在基板上的与LED相邻的位置的反射薄膜;设置在反射薄膜上的导光板;以及从导光板以面照射的方式照射光的液晶显示面板。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授权第534815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温度调节器中具有以下所示的问题。
即,在上述公报中公开的温度调节器中,在用于使安装在基板上的LED的光进行照射的开口部分的正面设有平面状的反射薄膜。因此,在反射薄膜上重叠有平板状的导光板的结构中,导光板被配置在距离基板反射薄膜的厚度的位置。
此时,不能将导光板配置在覆盖用于照射LED的光的开口部分的整个正面的位置。因此,不能高效率地将从用于照射LED的光的开口部分照射的光取入导光板的内部,有可能降低从LED照射的光的利用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率地将从光源部照射的光取入导 光板内部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的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控制设备。
第1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具备基板、光源部、平面状的反射部以及平板状的导光板。光源部安装在基板上,沿基板的表面照射光。平面状的反射部以与光源部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基板上的光与源部相邻的位置,向与基板交叉的方向反射光。平板状的导光板配置在反射部上。导光板具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突出到在光源部的光照射侧的端面和与该端面相对的反射部的端面之间形成的间隙内。导光板从包含突出部的侧面取入从光源部照射的光并在与反射部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发光面以面发光的方式发光。
在此,在将从安装在基板上的光源部沿基板的表面照射的光取入导光板内部,所述导光板层叠配置在基板上所配置的平面状的反射部的上表面上,且向期望方向以面照射的方式照射的电子设备中设有突出部,所述突出部是使导光板的一部分突出到基板上的光源部和反射部之间的间隙内而形成的。
在此,光源部包括LED等。此外,反射部包括在表面上具有光的反射面的薄膜状的部件、基板上涂敷用于反射光的涂料等的部分等。
由此,即使是导光板被配置在比光源部高出反射部的厚度的位置的结构,也能够将作为导光板的一部分的突出部设置到对未配置导光板的光源部的用于照射光的开口部分的正面。
由此,能够在导光板的的包括突出部的侧面部分取入从安装到基板上的光源部照射的光。其结果是,能够比以往更高效地取入从光源部照射的光,提供光的利用效率。
第2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在第1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中,突出部具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从光源部侧朝向反射部侧向从基板的表面离开的方向倾斜。
这里,形成为导光板的一部分的突出部上包含清洗面,该倾斜面从光源部侧朝向反射部侧,向远离基板的表面的方向(接近发光面的方向)倾斜,即从反射部侧朝向光源部侧,向接近基板的表面的方向(远离发光面的方向)倾斜。
由此,从光源部沿基板表面照射的光遇到倾斜面被反射到导光板的发光面侧。其结果是,能够将通过突出部而取入导光板内部的光导向例如配置有 显示面板等的期望方向。
第3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在第1或第2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中,倾斜面相对于所述基板的表面具有在大于0度且45度以下的范围内的倾斜度。
这里,将构成突出部的倾斜面的角度设定为上述范围,所述突出部形成为导光板的一部分。
由此,倾斜面被配置成与光的照射方向成钝角,因此,能够防止通过突出部取入导光板内部的光从导光板的侧面等射出。其结果是,能够在突出部中将取入导光板内部的光向期望的方向引导,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第4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3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电子设备中,突出部从导光板的靠反射部一侧的表面向基板一侧突出,且突出量是反射部的厚度。
这里,使突出部向基板侧突出的突出量相当于反射部的厚度。
由此,即使是在导光板被配置在从基板上升反射部的厚度的位置的结构中,也能将形成为导光板的一部分的突出部设置到覆盖被安装到基板上的光源部的光照射侧的开口部分的正面的位置。
其结果,能够将从光源部的光照射开口照射的光高效地取入导光板的内部。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第5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4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突出部以覆盖光源部的用于照射光的开口部分的正面的方式突出到基板的表面。
这里,使突出部突出到覆盖光源部的用于照射光的开口部分的正面的位置,即基板的表面。
另外,从严格意义上说,突出部突出到基板的表面并不是指与基板的表面接触,也包含突出到基板的表面附近的结构。
由此,即使是在导光板被配置在从基板上升反射部的厚度的位置的结构中,也能够将形成为导光板的一部分的突出部设置到覆盖安装在基板上的光源部的光照射侧的开口部分的正面的位置。
其结果,能够将从光源部的光照射开口照射的光高效率地取入导光板的内部。由此,与以往相比,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第6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在第1至第5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中,导光板还具有切缺部,所述切缺部形成在导光板的靠光源部侧的侧面和发光面交叉的部分,所述切缺部是使发光面的一部分凹下而成的。
这里,在导光板的光源部侧即形成有突出部一侧的侧面与发光面交叉的部分上设有凹状的切缺部。
由此,通过在导光板上的形成有突出部一侧的侧面与发光面交叉的部分上设置切缺部,就能将从光源部反射到突出部的倾斜面等上后向上方漏掉的光通过切缺部封闭到导光板内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在突出部中被取入导光板内部的光泄露到外部,从而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第7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在第6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中,还具备反射框体,所述反射框体包围导光板的外周,并且配置在形成于导光板的切缺部上,使取入导光板内部的光在导光板内部反射。
这里,设置有用于覆盖导光板的侧面外周以及切缺部的反射框体。
由此,通过设置覆盖导光板的外周以及切缺部的反射框体,就能将从导光板的侧面射出到外部的光、以及从光源部反射到突出部的倾斜面等且漏出到上方的光通过切缺部以及反射框体封闭到导光板内部。其结果是,能够防止在突出部中取入导光板内部的光漏到外部,从而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第8技术方案的显示装置,具备第1至第6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以及被照射从导光板以面发光的方式发出的光的显示面板。
这里,具备上述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从配置有显示面板一侧的面照射从侧面取入导光板的光。
由此,能够获得从光源部照射的光的利用效率高的显示装置。
第9技术方案的控制设备具备:第8技术方案的显示装置;以及根据显示装置中显示的实测值、设定值来输入各种设定的输入部。
这里,安装有具备上述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的控制设备,根据显示装置显示的实测值、设定值,进行各种设定输入。
由此,就能够获得安装有从光源部照射的光的利用效率高的显示装置的控制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与以往相比能够更高效地取入从光源部照射的 光,提高光的利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温度调节器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温度调节器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1的温度调节器所具有的显示单元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显示单元所具有的LED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5是放大了图3的显示单元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7是表示配置在图4的显示单元所具有的导光板的侧面附近的LED和形成在导光板表面的圆点图案的俯视图。
图8是图4的显示单元所具有的导光板的结构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0 温度调节器(控制设备)
11 机壳部
12 前壳
12a 显示窗
12b 支承框体
13 后壳
13a 端子座
14 前盖
20 显示单元(显示装置)
21 控制基板(基板)
22a、22b LED(光源部)
22aa、22ba 端面
22ab、22bb 开口部
23 反射薄膜(反射部)
24 导光板
24a 侧面
24b 前表面(发光面)
24c 侧面
24d 背面
24da~24dd 区域
24e 切缺部
25 突出部
25a 倾斜面
26 反射框体
26a 侧壁部
26b 覆盖部
27 扩散薄膜
28 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
28a 设定温度显示部
28b 实测温度显示部
28c 状态显示部
28d 操作按钮
29 显示薄膜
30 控制基板单元
31 橡胶连接器
g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所述,使用图1~图8说明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的温度调节器(控制设备)10。
另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如图1以及图2所示,前后方向是指将温度调节器10的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屏幕侧设为前表面,将其相反侧设为后表面(背面)时的方向。此外,左右方向是指从正面观察温度调节器10的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屏幕的状态下的左右方向。
(温度调节器10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调节器10组装到例如设置于工厂的控制面板等上,接 收表示由温度传感器等检测出的工件(温度控制对象物)的实测温度的信号。然后,温度调节器10控制加热器等加热单元进行温度控制,使得工件的实测温度成为设定温度。
更具体地说,操作操作按钮28d(参考图1),由此成为温度控制目标值的设定温度被输入温度调节器10。然后,温度调节器10将输入的设定温度和工件的实测温度数字显示到显示单元20的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区域中。进而,温度调节器10根据设定温度和实测温度之间的差的大小,对用于加热工件的加热器等加热单元进行开关控制,来进行温度控制。
此外,如图1以及图2所示,温度调节器10具备:大致长方体的机壳部11;配置在机壳部11内的显示单元(显示装置)20。
(机壳部11)
机壳部11在大致长方体的内部形成有收容显示单元20的收容空间,并且在前面侧设有显示单元20的显示屏幕。此外,如图2所示,机壳部11具有前壳12、后壳13、以及前盖14。
前壳12是构成机壳部11的前面侧的部分的部件,如图2所示,具有显示窗12a、支承框体12b。
显示窗12a是形成在前壳12的前面侧的开口部分,设置为从外侧能够目视识别后述的显示单元20的液晶显示面板28的状态。
支承框体12b是以从前盖14的背面侧向后壳13侧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多个板状部件,顶端的爪状部分被固定在控制基板单元30上,所述控制基板单元30包含配置在后壳13内的多个基板。如图2所示,在构成支承框体12b的多个板状部件之间,从前壳12的前面侧朝向背面侧依次配置有后述的显示单元20的各个结构(显示薄膜29、液晶显示面板28、扩散薄膜27、反射框体26、导光板24、反射薄膜23、LED22a、22b、控制基板21)。
后壳13是前面侧以及背面侧形成开口的筒状部件,如图2所示,在背面侧的开口部分设置有用于将温度调节器10与外部设备电连接的端子座13a。此外,后壳13内置有用于通过端子座13a控制外部设备的控制基板单元30。进而,后壳13在与控制基板单元30电连接的状态下内置有显示单元20。
前盖14以覆盖前壳12上的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部的方式被设在前壳12的前表面上。此外,为了能够从前面侧目视识别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部 并且从前面侧能够操作操作按钮28d,使用软质的的透明树脂等来形成前盖14。
(显示单元20)
显示单元20是进行与温度调节器10相关的各种显示的显示装置,对上述的温度控制对象即工件的实测温度、设定温度以及状态显示等进行显示,并且通过操作按钮28d输入设定值等。此外,如图3所示,显示单元20具有:控制基板(基板)21、LED(光源部)22a、22b、反射薄膜(反射部)23、导光板24、反射框体26、扩散薄膜27、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28、显示薄膜29以及控制基板单元30。
(控制基板21)
控制基板21是构成显示单元20的部件中设在最背面侧的板状部件,如图3所示,安装有作为液晶显示面板28的背光灯而设置的LED(光源部)22a、22b和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根据输入的各种信号进行液晶驱动控制和温度调节控制等。
(LED22a、22b)
LED22a、22b沿控制基板21上的一边(图3中的右边)配置,沿控制基板21的表面照射光。更具体讲,LED22a、22b对配置在反射薄膜23上的导光板24的侧面24a照射光。
此外,如图4所示,LED22a、22b在与导光板24的侧面24a相对的端面22aa、22ba上具有照射光的开口部22ab、22bb。开口部22ab、22bb相对于LED22a、22b的高度H(例如0.6mm)具有高度h(例如0.46mm)。即,开口部22ab、22bb的高度h大约是LED22a、22b的高度H的76.7%。
而且,如图4所示,设于LED22a、22b的端面22aa、22ba上的开口部22ab、22bb的下端部被配置在端面22aa、22ba的高度方向上的最下端部分的位置。因此,在将LED22a、22b直接安装在控制基板21上的结构中,照射光的开口部22ab、22bb的下端部被设在控制基板21的表面附近。
另外,光入射的导光板24的侧面24a指与导光板24上的与LED22a、22b相对一侧的面。
(反射薄膜23)
反射薄膜23是在表面具有反射面的薄膜状的部件,厚度为0.10mm~ 0.15mm。如图5以及图6所示,反射薄膜23被设置在控制基板21上的与LED22a、22b相邻的位置。反射薄膜23具有向与控制基板21的表面交叉的方向反射光的功能。
具体讲,反射薄膜23对从导光板24的背面24d射出到控制基板21侧的光进行反射,再引导到导光板24的内部。
由此,通过在控制基板21和导光板24之间设置反射薄膜23,就能够增加从导光板24的与反射框体26相对的前表面(发光面)24b照射到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区域的光量。由此,就能够更明显地显示在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区域显示的文字、数字等。
(导光板24)
导光板24是由丙烯酸、聚碳酸酯等透明树脂注射成型而成的板状部材,具有1.5~3.0mm左右的厚度。此外,如图5以及图6所示,导光板24层叠配置在控制基板21上所配置的反射薄膜23上。由此,与安装在控制基板21上的LED22a、22b比较,导光板24配置在与控制基板21表面相距反射薄膜23的厚度的位置。
这里,导光板24将从LED22a、22b照射的光从与LED22a、22b相对的侧面24a取入内部,并且通过圆点图案(光折射部)(参考图7)使入射的光折射,所述圆点图案形成在与控制基板21相对配置的背面24d的表面上。由此,导光板24能够从与液晶显示面板28相对配置的前表面24b以面照射的方式照射大致均匀的光。
这里,为了使从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照射的光在面方向上大体均匀,如图7所示,使形成在导光板24的背面24d的表面上的圆点图案形成为,与LED22a、22b的距离越远,圆点图案的密度就越大。即,在从光量大的一侧(靠近LED22a、22b的一侧)向光量小的一侧(远离LED22a、22b的一侧)配置的4个区域24da、24db、24dc、24dd中,形成在背面24d的表面的圆点图案的点密度阶梯性地变大。
由此,距离LED22a、22b越远的区域,圆点图案的点密度越大,因此,就能增强使光折射的效果。由此,即使是将LED22a、22b设在导光板24的端部且从导光板24的侧面入射光的结构,也能够使从导光板24的前表面照射的光大致均匀。
此外,如图6以及图8所示,导光板24在与LED22a、22b相对配置的侧面24a的靠液晶显示面板28侧的上端部具有将前表面24b的一部切为凹状的切缺部24e。
如图6以及图8所示,切缺部24e是在导光板24的侧面24a和前表面24b交叉的部分形成的台阶部分,通过反射框体26的一部分(覆盖部26b)覆盖切缺部24e的靠液晶显示面板28侧的上表面。
此外,如图6所示,切缺部24e防止在从LED22a、22b向斜上方照射的光(参考图中双点划线)穿过侧面24a之后穿过没有扩散薄膜27的部分而入射至液晶显示面板28的背面侧。即,从LED22a、22b向斜上方照射的光在从侧面24a进入导光板24内之后,在切缺部24e的部分被反射,返回导光板24内。
更详细地说,由于在切缺部24e的部分嵌入有反射框体26的一部分(覆盖部26b),所以入射到切缺部24e部分的光在反射框体26的白色壁面反射并再返回到导光板24内。
由此,能够防止在导光板24的靠LED22a、22b侧的端部,从LED22a、22b向斜上方照射的光不穿过扩散薄膜27而直接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28的背面侧的情况。
进而,如图5以及图6所示,导光板24在与LED22a、22b相对的侧面24a的下端部具有从背面24d向控制基板21侧突出的突出部25。
(突出部25)
如图5以及图6所示,突出部25向间隙g内突出,该间隙g形成在控制基板21上配置的LED22a、22b的光照射侧的端面和反射薄膜23的端面之间。换言之,突出部25从导光板24的背面24d向控制基板21侧突出。
突出部25从导光板24的背面24d突出的突出量相当于反射薄膜23的厚度。
由此,能够将突出部25设置在控制基板21的表面附近,因此,能够覆盖LED22a、22b的用于照射光的开口部22ab、22bb的正面。其结果,能够通过突出部25填埋导光板24层叠配置在反射薄膜23上而产生的LED22a、22b的光照射侧的端面22aa、22ba的正面所形成的间隙。
此外,如图6所示,在侧剖视图中,突出部25形成为由侧面24a的延长线和背面24d的延长线形成直角部分的直角三角形。
进而,突出部25具有从反射薄膜23侧向LED22a、22b侧向下方倾斜的倾斜面25a。
倾斜面25a是构成突出部25的侧剖面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面,其倾斜角度形成为与控制基板21的表面所成的角度在比0度大45度以下的范围。
具体讲,从LED22a、22b侧观察,倾斜面25a从LED22a、22b朝向反射薄膜23,朝向远离控制基板21的表面的方向(液晶显示面板28侧)倾斜。换言之,倾斜面25a从LED22a、22b朝向反射薄膜23,向靠近成为发光面的前表面25b的方向倾斜。
由此,如图6所示,从LED22a、22b的端面22aa、22ba照射的光(参考图中直线箭头),在缓慢升高的倾斜面25a被反射,因此,能够使这些光进入导光板24内并从前表面24b射出。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现有的结构中,能够将不能取入导光板24内的从LED22a、22b照射的光、特别是从照射光的开口部22ab、22bb的控制基板21侧照射的光在突出部25处取入内部。
其结果,由于能够将从LED22a、22b照射的光的大部分取入导光板24内,并从前表面24b以面照射的方式进行照射,所以与以往相比就能提高LED22a、22b和导光板24的结合效率,从而提高从LED22a、22b照射的光的利用效率。
(反射框体26)
反射框体26是以覆盖导光板24的外缘部分的方式形成的框状部件,由白色树脂形成。
要从导光板24的外缘部分泄露到外部的光在反射框体26的表面反射,再被引导到导光板24的内部。
此外,反射框体26从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侧被安装,被卡止在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侧的外缘部。进而,反射框体26具有框状的侧壁部26a;以及配置在导光板24的切缺部24e上的覆盖部26b。
侧壁部26a是以包围导光板24的外周的方式配置的框体,如图5所示,在层叠在控制基板21上的状态下,以将LED22a、22b、反射薄膜23、导光板24置于内侧的方式被配置。
覆盖部26b是以从构成侧壁部26a的框体的LED22a、22b侧的一边向内侧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突出部分,被配置成嵌入形成于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的 端部的切缺部24e内。
由此,通过配置在导光板24的切缺部24e上的反射框体26的覆盖部26b,能够对进入导光板24内的切缺部24e部分的光进行反射并返回导光板24内部。由此,能够防止从导光板24的与LED22a、22b相邻一侧的端部泄露光。
此外,覆盖部26b在图6所示的上下方向上的厚度与覆盖部26b所嵌入的切缺部24e的深度大致相等。
由此,在覆盖部26b被嵌入切缺部24e的状态下,如图5以及图6所示,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和覆盖部26b的液晶显示面板28侧的上表面形成没有台阶的平面。其结果,能够将层叠配置在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上的扩散薄膜27配置在没有台阶的的平面上。由此,能够减小显示单元20的厚度方向上的尺寸。
(扩散薄膜27)
扩散薄膜27是为降低入射到液晶显示面板28的光的面方向上的照明度不均而设置的薄膜状的部件,具有在从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以面照射的方式照射的光穿过时使光在平面方向上扩散的功能。
此外,扩散薄膜27设置在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上。即,扩散薄膜27以被夹在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和液晶显示面板28的背面侧之间的方式配置。
(液晶显示面板28)
液晶显示面板28具有通过前壳12的显示窗12a能够从外部目视识别的显示区域。而且,在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区域配置有设定温度显示部28a、实测温度显示部28b、状态显示部28c、以及操作按钮28d。此外,液晶显示面板28在前壳12内经由上下一对橡胶连接器31与控制基板21电连接。
在设置姿势下,设定温度显示部28a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区域上的中央部稍靠右的位置,对经由操作按钮28d输入的工件(温度控制对象物)的目标温度进行显示。此外,设定温度显示部28a通过绿色的显示段显示数值。
在设置姿势下,实测温度显示部28b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区域上的上端部稍靠右的位置,对通过温度传感器等检测出的工件(温度控制对象物)的实测温度进行显示。此外,实测温度显示部28b通过白色的显示段显示数值。
在设置姿势下,状态显示部28c在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区域中的上端 部到中间部的靠左的位置配置有9个,对电源开关状态、警报等各种状态进行显示。此外,状态显示部28c在对各项目进行显示时分别以黄色进行点亮显示。
为了在设置姿势下进行设定温度的输入、控制单元的操作等,在温度调节器10的前表面的下端部设置有多个操作按钮28d。
这里,能够通过如下的方法来适当改变设定温度显示部28a、实测温度显示部28b、状态显示部28c各自的显示颜色,例如,根据从光源部(LED)照射的光的颜色来改变的方法,通过对扩散薄膜27和/或液晶显示面板28的玻璃基板的一部分染色来改变光的颜色的方法。这样,通过不同的颜色对各显示部进行显示,就能够容易识别各显示部的显示内容。
此外,通过配置在液晶显示面板28的背面侧的控制基板21的制御,来进行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区域中的设定温度显示部28a、实测温度显示部28b、以及状态显示部28c的显示。
即,在显示单元20中,通过控制基板21接收对操作按钮28d进行操作而生成的操作信号,在设定温度显示部28a中数字显示设定温度。更具体地讲,通过控制基板21对液晶显示面板28的控制,通过从LED22a、22b照射且从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以面照射的方式照射的照明光,从背面侧透过并使设定温度显示部28a的进行显示的显示段进行显示,来对设定温度进行数字显示。
另一方面,关于成为温度控制对象的工件的当前温度,控制基板21经由控制基板单元30接收表示从温度传感器等发送的实测温度的信号,由此,使液晶显示面板28数字显示工件的实测温度。更具体的是,通过控制基板21对液晶显示面板28的控制,通过从LED22a、22b照射且从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以面照射的方式照射的照明光,从背面侧透过并使实测温度显示部28b的进行显示的显示段进行显示,来对实测温度进行数字显示。
这里,从LED22a、22b照射的光从导光板24的侧面24a入射到内部,通过反射薄膜23和/或反射框体26等导入到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并且,从前表面24b以面照射的方式照射的光通过扩散薄膜27被扩散,从背面侧照射到液晶显示面板28。
由此,能够使液晶显示面板28的设定温度显示部28a、实测温度显示部28b、以及状态显示部28c对数字或文字等进行显示段显示。由此,操作者就 能够看到显示单元20的液晶显示面板28上所显示的设定温度、实测温度、状态显示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调节器10中,为了从导光板24的与液晶显示面板28相对的前表面以面照射的方式照射均匀的光,具备以下结构。
即,从LED22a、22b照射的光从导光板24的侧面24a入射到导光板24内部。并且,入射到导光板24内的光一边在背面24d和前表面24b之间被反射一边进入导光板24的内部。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温度调节器10,安装在控制基板21的端部上的LED22a、22b向相对配置的导光板24的侧面24a照射光。从侧面24a入射的光从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以面照射的方式照射,进入液晶显示面板28侧。
由此,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发挥液晶显示面板28的背光灯的功能,能够从背面侧照射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区域。其结果,由于能够延长从LED22a、22b到液晶显示面板28的显示区域的光路长度,所以能够将从LED22a、22b照射的点光转换为从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大致均匀照射的光。
其他实施方式
上面说明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从导光板24的靠控制基板21一侧的面向控制基板21侧突出的突出部25,以在侧剖视图中形成为直角三角形的导光板的一部分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例如,作为突出部的形状,不限于在侧剖视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具有其他剖面形状的部分。
(B)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在导光板24和控制基板21之间设置的反射部,举出了使用在表面具有反射面的薄膜状的反射薄膜23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反射部不限于薄膜状的部件,例如,也可以将在基板上涂敷对光进行反射的涂料的部分或通过印刷而设置的反射部等用作反射部。
(C)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源部,举出了使用在控制基板21的端部上设置的两个LED22a、22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作为LED以外的光源,可以使用冷阴极管(CCFL)等。
进而,LED的个数可以是1个,也可以是3个以上。
(D)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光源部,举出了在流过相同电流的情况下照射比其他颜色的照明度高且目视识别性高的白色光的LED22a、22b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使用照射红色、绿色或黄色等带颜色的光的彩色LED。此外,在基板上设置多个LED时,为了用颜色区分不同的显示区域,可以配置不同颜色的LED。
(E)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举出了在导光板24中的与控制基板21相对配置的背面24d形成有圆点图案(光折射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为了提高从导光板24的前表面24b以面照射的方式照射的光的均匀性,形成有圆点图案(光折射部)的面不限于背面24d,也可以是构成导光板24的其他的面。
(F)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温度调节器10的显示面板,举出了使用液晶显示面板28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也可以使用有机EL面板(有机电致发光面板)等其他显示面板作为显示面板。
(G)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安装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显示装置的控制设备,举出了温度调节器1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
例如,作为电子设备,除了温度调节器以外,还可以是计时器、计数器等。此外,作为控制设备,只要是一边显示数值一边进行各种控制的控制设备即可,并不限于温度调节器,能够广泛应用于各种控制设备。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与以往相比,本发明的电子设备能够高效率地取入从光源部照射的光,能够提高光的利用效率,所以能够广泛应用于具备光源部的电子设备等中。

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控制设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控制设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控制设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控制设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控制设备.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能够将从光源部照射的光高效率地取入导光板内部来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的电子设备以及具备该电子设备的显示装置、控制设备。温度调节器具备控制基板(21)、LED(22)、反射薄膜(23)和导光板(24)。LED(22a、22b)安装在控制基板上,沿着与控制基板的表面平行的方向照射光。反射薄膜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设置在控制基板上的与LED相邻的位置,向与控制基板交叉的方向反射光。导光板配置在反射薄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