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中轨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办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运输中轨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办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7643A43申请公布日20141015CN104097643A21申请号201410361405822申请日20120329201210087060220120329B60W50/14201201B60W10/18201201B60W10/30200601B60W40/105201201B60W40/10201201G08G1/1620060171申请人王大伟地址300162天津市河东区天山路远翠西里5号楼4门603室72发明人王大伟54发明名称交通运输中轨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办法57摘要专利名称交通运输中轨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办法。本发明涉及。
2、一种交通运输中轨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办法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在判定车辆处于非动态安全距离范围时,能自动实施辅助驾驶;该系统应设置高速公路、山区危险路段、长途客货运输等不同工作状态;制定相应交管法规;高危路段和车辆等应先安装该系统;依涉车保险品种及安全驾驶记录免费或部分免费安装;该工程资金主要来自其所有者、使用者和国家、民间的金融、投资机构。62分案原申请数据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7643ACN104097643A1/2页21一种交通运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
3、碰撞方法,其技术特征是建立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当汽车与汽车之间以及与危险障碍物之间的间距小于相应的动态安全距离时,该系统能自动报警,并采取制动、辅助驾驶措施,或提醒采取转向措施;测定本车、相邻车辆(来自360度全方向)的即时速度、方向,及与相邻车辆、及与危险障碍物之间的间距、相对速度;并依据各速度、间距的变化率和方向的变化趋势,判定车辆间以及与危险障碍物之间是否处于相应动态安全距离范围,并给出显示;判定车辆未处于安全距离,该距离值为受关联因素影响的动态值、或车辆间及与危险障碍物之间间距的变化率不安全时,系统能自动进行语音和信号报警,并采取减速、制动等辅助驾驶措施,或提醒采取转向措。
4、施;相关车辆之间可发出和接收危险警示信息,并做出响应,以避免追尾、被追尾和碰撞、被碰撞;即时安全距离,由车辆当时所处于的速度矢量、速度变化率(加速度矢量)、路况、气象和时间因素决定,是区间变量;该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应设置不同的工作状态;道路的建设及所有者应开发和建设与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相适应的软、硬件系统,并提供相应服务和管理;社会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制定与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相配套的法规条款、相关标准规章、保险品种及进行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开发工作;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碰撞、防追尾综合控制工程建设、生产、运营、发展及资金管理应统筹考虑,以满足其不断发展要求。
5、;形成不断完善和有效的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碰撞、防追尾综合控制系统体系,避免和防范公路机动车辆重大恶性碰撞、追尾事故发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方法,其技术特征是该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应设置不同的工作状态,部分工作状态应可以选择,驾驶员根据当时的车况、路况和其它环境因素决定设置,可起到良好的辅助驾驶作用;该系统工作状态至少要包括高速公路行车、国、省道干线公路长途行车,城区干线及快速路行车、繁忙及空旷路面行车、不良气象条件及湿滑路面行车,山区危险路段行车(以预防落崖、撞壁等恶性事故发生),上述各种路况和环境条件下的高、中、低速行车;车辆在高速公路、山区。
6、危险路段、长途客货运输等情况下行车时,该系统应自动开启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时该系统的默认状态或常态应为预先设置的相应工作状态,但驾驶员可以在限时内暂时更改系统工作状态,限时过后系统将自动恢复默认工作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方法,其技术特征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快速路、其它主要和干线道路的建设及所有者,应开发和建设与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相适应的软、硬件系统,提供服务和管理;诊断即将上线和在线车辆是否装有满足基本要求的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合格车辆的通行费应给与优惠;为在线车辆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通讯服务、维修维护、配件更换及。
7、安装或重新安装服务;其它类型公路应积极参照跟进,依具体路况选择实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方法,其技术特征是交通管理部门同时制定与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相配套的法规条款,并根据实际情况使之成为强制性法规,年检时作为必检、强检项目;检验合格者,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缴费应给与相应优惠;相关法规应及时纳入道交法中;保监会制定措施,支持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碰撞、防追尾综合控制工程建设,监督保险公司为装有合格(满足法律、法规要求)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在参保涉车安全险种时给与相应的优惠保险费;驾驶员培训也应有跟进措施;安监局要有相应的监。
8、督措施和安全权利要求书CN104097643A2/2页3要求,以监督路网和交通运输企业安全运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方法,其技术特征是相关生产企业、教学院校、科研开发、检测机构和标准、法规编制单位,应使与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开发工作,按难易程度、实验成熟阶段分阶段提前完成,并跟踪修改、补充、完善,以促进和引领该系统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与车辆产品、交通运输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和各相关行业协会制定支持、投资和缴费优惠政策,形成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碰撞、防追尾综合控制工程的社会系统,并成为该系统的领导和组织者;汽车智能防撞、防追。
9、尾辅助驾驶系统应成熟一步、实施一步,各相关部门跟进一段。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方法,其技术特征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快速路和长途客货运输车辆、校车、各型客车、重型专用汽车应首先进入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碰撞、防追尾综合控制工程,安装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且应该成熟一步、实施一步,由单项初步防追尾(如使车辆满足动态安全车距要求)到综合防撞;其它车型应积极参照跟进,鼓励依具体情况提前实施,或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积极实施。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方法,其技术特征是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碰撞、防追尾综合控制工程建设发展。
10、资金应主要来自相关产品的生产开发企业和使用者、国家和民间投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投资、社保养老基金和其他社会及投资基金;投资收益率应控制在1030(投资大者取小头),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应纳入相应的发展、科研开发和教育培训基金,公司诞生时就成立好这种专用资金账户,以规范和疏导利润的合理流向;投资者和资产所有者的相关财务项目和数据必须完整公开,接受监督和审计,监督和审计结果及报告亦应全部公开;所建立企业的生产规模应以适度大批、大量生产为基准,且满足经济规模要求;生产装备还应满足柔性生产要求;生产布局要适度均衡,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和人员流动费用;禁止企业恶意欠薪、鼓励本企业全体员工持有本公司股份并参与。
11、分红、提倡员工长期为公司服务,既形成的生产关系适应其生产力(特别是其中的第一生产力)发展要求。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运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方法,其技术特征是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产品安装,应根据车主所上涉车保险品种和所缴保险费数额不同,及安全驾驶记录不同,实行免费和分级部分免费方式安装。权利要求书CN104097643A1/3页4交通运输中轨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办法0001技术领域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追尾、防碰撞综合控制系统。0002背景技术本申请是公布日期20120725、公布号CN102602431A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日期20120329、申。
12、请号2012100870602、发明创造名称交通运输(轨道、公路机动车辆)防追尾、防碰撞办法。近年,公路机动车辆重大碰撞、追尾事故频发,随各种路段车辆密度加大,高速、重载车辆发生恶性车毁人亡、严重毁坏路桥设施事故比重上升,各相关方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和防范公路机动车辆重大追尾事故发生。车辆生产、研发、管理机构及公路建设管理机构、交通管理机构、保险机构和交通运输企业、安监局等相关部门应协同合作,发展和开发机动车智能防碰撞、防追尾系统;建设机动车智能防碰撞、防追尾系统辅助驾驶正当时,应尽早启动并不断完善。交管及路网系统(路面、设施、管理者)、上路机动车和驾驶员是行车时驾驶管理的三个直接相关方,。
13、即车外系统、车辆自身系统和驾乘者三个方面,现在占主导的情况是前两者通过路面和轮胎有直接联系和响应;驾驶员与车外系统间(包括与其它相邻行驶车辆、交管系统、路网设施等)主要是靠有色光、反光镜、指挥手势等视觉信号和喇叭声音联系和响应;驾驶员依据车辆给出的色、光、仪表、屏幕等视觉信号和声音信号直接操控车辆,实现两者间的联系和相应。这些联系和响应多是非自动智能化的,在紧急时会出现稍慢或不够及时的情况,面对大密度交通流量和高速、重载车辆,在预防车辆恶性碰撞、追尾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车外系统和车辆自身的自动智能化,以及它们与驾乘者间的自动智能化联络,将加强三者一体化和有机结合,提高整体智能和抗重大事故发生能力。
14、。车外系统与车辆本身的自动智能化联络和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的实施,将有效大幅降低高速、重载车辆恶性交通事故发生率,有效减少车辆损毁和人员伤亡事故损失;随这一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得避免公路机动车辆重大碰撞、追尾事故发生成为可能。0003发明内容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当汽车之间的间距小于相应的动态安全距离时,该系统能自动报警,并采取制动、辅助驾驶措施,或提醒采取转向措施;测定本车、相邻车辆(来自360度全方位)的即时速度、方向,及与相邻车辆的间距、相对速度;并依据各速度、间距的变化率和方向的变化趋势,判定车辆间是否处于相应动态安全距离范围,并给出显示;判定车辆未处于安全。
15、距离,该距离值为受关联因素影响的动态值、或车辆间即时间距变化率不安全时,系统能自动进行语音和信号报警,并采取减速、制动等辅助驾驶措施,或提醒采取转向措施。即时安全距离,由车辆当时所处于的速度矢量、速度变化率(加速度矢量)、路况、气象和时间因素决定,是区间变量。该系统应设置不同的工作状态,部分工作状态应可以选择,驾驶员根据当时的车况、路况和其它环境因素决定设置,可起到良好的辅助驾驶作用;该系统工作状态至少要包括高速公路行车、国、省道干线等公路长途行车,城区干线及快速路行车、繁忙及空旷路面行车、不良气象条件及湿滑路面行车,山区危险路段行车,还可兼备预防落崖、撞壁等恶性事故发生,各种路况和其它环境条。
16、件下的高、中、低速行车等;车辆在高速公路、山区危险路段、长途客货运输等情况下行车时,该系统应自动开启并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此时该系统的默认状态或常态应为预先设置的相应工作状态,但驾驶员可以在限时内暂时改变系统工作状态,限时过后系统将自动恢复默认工说明书CN104097643A2/3页5作状态。0004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快速路、其它主要和干线道路的建设及所有者,应开发和建设与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相适应的软、硬件系统,提供服务和管理。诊断即将上线和在线车辆是否装有满足基本要求的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合格车辆的通行费应给与优惠;为在线车辆提供相应的数据、信息、通讯服务、。
17、维修维护、配件更换及安装或重新安装服务。其它类型公路应积极参照跟进,依具体路况选择实施。0005交通管理部门同时制定与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相配套的法规条款,并根据实际情况使之成为强制性法规,年检时作为必检、强检项目;检验合格者,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缴费应给与相应优惠;相关法规应及时纳入道交法中。保监会制定措施,支持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碰撞、防追尾综合控制工程建设,监督保险公司为装有合格(满足法律、法规要求)车载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在参保涉车安全险种时给与相应的优惠保险费率。驾驶员培训也应有跟进措施。安监局要有相应的监督措施和安全要求,以监督路网和交通运输企业安。
18、全运营。0006相关生产企业、教学院校、科研开发、检测机构和标准、法规编制单位,应使与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相关的软件和硬件系统开发工作分阶段按难易程度、实验成熟阶段提前完成,并跟踪修改、补充、完善,以促进和引领该系统的全面建设和发展。与车辆产品、交通运输直接和间接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和各相关行业协会制定支持、投资和缴费优惠等政策,形成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碰撞、防追尾综合控制工程的社会系统,并成为该系统的领导和组织者。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应成熟一步、实施一步,各相关部门跟进一段,使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碰撞、防追尾综合控制工程的社会效益逐步彰显。0007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城市。
19、快速路和长途客货运输车辆、校车、各型客车、重型专用汽车应首先进入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碰撞、防追尾综合控制工程,安装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且应该成熟一步、实施一步,由单项初步防追尾(如使车辆满足动态安全车距要求)到综合防撞,有效降低恶性追尾、碰撞事故发生率。其它车型应积极参照跟进,鼓励依具体情况提前实施,或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管理规定积极实施。0008该系统的生产、使用属于衣食住行和教育等民生类用品行业范畴,并且是依法规、管理条例推荐或必选安装使用(善意垄断或强制)产品,其所形成的市场客观上不具备充分和自由竞争条件。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和人口众多(比较特殊)、今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等国情,且。
20、现在公路车辆年新增产量和社会保有量分别在千万辆和亿辆之上,高等级公路已建成十万公里以上,故该系统相关产品将形成巨大市场;其所需投资和形成的产值、利润将达到数十亿元以上,对社会的影响较大,需认真对待、从长计议,确保其能得到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公路机动车辆运输防碰撞、防追尾综合控制工程建设发展资金应主要来自相关产品的生产开发企业和使用者、国家和民间投资、银行和保险机构投资、社保养老基金和其他社会及投资基金;投资收益率应控制在1030(投资大者取小头),产生的超额利润部分应纳入相应的发展、科研开发和教育培训基金(公司诞生时就成立好的专用资金账户),以规范和疏导利润的合理流向;投资者和资产所有者的相。
21、关财务项目和数据必须完整公开,接受监督和审计,监督和审计结果及报告亦应全部公开,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其被用于恶意垄断和过度投机性投资(如洪水猛兽),进而形成通胀、危害民生和阻碍企业靠科技进步及先进和谐的经营管理方式正常发展。所建立企业的生产规模应以适度大批、大量生产为说明书CN104097643A3/3页6基准,且满足经济规模要求;生产装备还应满足柔性生产要求;生产布局要适度均衡,有效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和人员流动费用;禁止企业恶意欠薪、鼓励本企业全体员工持有本公司股份并参与分红、提倡员工长期为公司服务,既形成的生产关系适应其生产力(特别是其中的第一生产力)发展要求,在崇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社会中尤应如此。0009汽车智能防撞、防追尾辅助驾驶系统产品安装,应根据车主所上涉车保险品种和所缴保险费数额不同,及安全驾驶记录,实行免费和分级部分免费方式安装。说明书CN10409764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