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11167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2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17882.8

申请日:

2002.05.27

公开号:

CN1461867A

公开日:

2003.12.1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

IPC分类号:

E06B5/11

主分类号:

E06B5/11

申请人:

天津海州科工贸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玉国

地址:

300451天津市塘沽区向阳街三星里13-3-50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包括门扇、门框和旋转铰链及其它机械锁控装置,其特征为门与框是不依赖于铰链的防固实施便可通过门与框彼此间的燕尾槽口互动咬合,自然达到一体化的防范结构坚固,其所述门扇在安装铰链的一侧为突出的燕尾槽型边口,所述门框设有与门扇紧紧相配合的进卧式燕尾槽边侧;其中铰链为明型或暗型,只是起到一般的旋转之作用。所述其它机械锁控装置为凹凸插锁式机锁或一般舌式机锁。它还能与锁控的电子系统接合实现其智能化程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包括门扇、门框和旋转铰链及其 它机械锁控装置,其特征为门与框是彼此间的燕尾槽口互动咬合,其所述门扇 在安装铰链的一侧为突出的燕尾槽型边口,所述门框设有与门扇紧紧相配合的 进卧式燕尾槽边侧,其中铰链为明型或暗型,只是起到一般的旋转之作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 门扇、门框的外侧面板则由外面的钢板或其他复合材料板、中间的绝缘层和内 层的导电层组成,内导电层通过导线与电路板连接产生报警功能和通讯报警; 在门框内侧或上方至少设有一个暗形槽口,其中置有锁控装置及智能电子控制 装置部分,门框或门扇上方设有指示灯。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 门扇开启侧为盖口式或为平口式或混合口式及其他口式;所述门框开启侧为卧 口式或平口式或蹬梯口式或其他口式。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其特征 在于所述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为单开门或双开门或子母门。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其 特征在于所述其它机械锁控装置为非舌式凹凸插锁或一般舌式机锁或混合锁 型,所述机构锁控为非接触和接触及非与接触混合等开启式。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 门框局部和门扇中填有矿渣水泥或防火岩棉。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其特征在于所述 改进之处根据需要可将所述门框的外侧面框以内倾角的造型突出于门扇的外侧 面板,强调了门框的坚固性和对门扇的整体保护效果。

说明书


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止盗窃的防盗门,尤其是一种将门与框的铰链(合叶)对应侧设计为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以往的防盗门在铰链接合的一侧都是采用相对平口的构造,即在此一侧则把门的防范性统统集中转移到了铰链的衔接点上,这种局部效果的防范设置很难保证门体与框体的整体防盗效果。显然一些生产厂家为了减轻铰链的承载负荷,在此边侧增加了数个机械锁点。可是,这样一来却加重了门体的负载负荷,也使机锁的结构更加趋于复杂了,影响了门与锁的可靠性。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铰链的固防性可直接使门与框通过燕尾槽口的相互咬合达到通体的坚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包括门扇、门框和旋转铰链及其它机械锁控装置,其特征为门与框是不依赖于铰链的防固实施便可通过门与框彼此间地燕尾槽口互动咬合,自然达到一体化的防范结构坚固,其所述门扇在安装铰链的一侧为突出的燕尾槽型边口,所述门框设有与门扇紧紧相配合的进卧式燕尾槽边侧,其中铰链为明型或暗型,只起到一般的旋转之作处。所述其它机械锁控装置为凹凸插锁式机锁或一般舌式机锁。

    本发明所述门扇、门框的外侧面板则由外面的钢板或其他复合材料板、中间的绝缘层和内层的导电层组成,内导电层通过导线与电路板连接产生报警功能和通讯报警。在门框内侧或上方至少设有一个暗形槽口,其中置有锁控装置及智能电子控制装置部分,门框或门扇上方设有指示灯。

    所述门扇开启侧为盖口式。所述门扇开启侧为平口式或混合口式及其他口式。

    所述门框开启侧为卧口式。所述门框开启侧为平口式。所述门框开启侧为蹬梯口式或其他口式。

    所述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为单开门或双开门或子母门。

    所述其它机械锁控装置为非舌式凹凸插锁或一般舌式机锁或混合锁型,所述机构锁控为非接触和接触及非与接触混合等开启式。

    门框局部和门扇中填有矿渣水泥与防火岩棉。

    本发明的另一改进之处在于根据需要可将所述门框的外侧面框以内倾角的造型突出于门扇的外侧面板,强调了门框的坚固性和对门扇的整体保护效果。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的一侧式燕尾槽口替代了铰链的局部防范点位的作用,使其铰链只起到挂靠旋转的作用。当门体关闭时通过与门框互为燕尾槽口的咬合,形成一体化的坚固,直接避免了外力的冲击与破坏;而且,在防范效果上是任何铰链(合叶)所无法媲美的,其安全性能远远超越了传统防盗门依赖于铰链的防范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发明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断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发明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第一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发明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另一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发明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又一实施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发明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发明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母子结构门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例发明的其他细节和特点可通过阅读下文结合附图详加描述的实施例即可清楚明了。

    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包括了门扇1、门框2和铰链旋转一侧燕尾式槽口3及其它机械锁控装置,其特征在于铰链的-侧门扇1边口为燕尾式槽口3,所述门框2与门扇1对应的铰链一侧为卧式燕尾型槽口3,其中铰链为明型或暗型,只是起到一般的旋转作用。当燕尾式的门扇1边侧面3与对应的门框2边侧面3闭合时,门1与框2会互相紧紧自然咬合在一起,比起铰链的防范强度还要坚固明显,真正达到了门1与框2之间紧固的通体防盗效果。

    本发明所述门扇1、门框2的外侧面板则由外面的钢板4或其他复合材料板4、中间的绝缘层5和内层的导电层6及防火岩棉层7组成,内导电层6通过导线与电路板连接产生报警功能和通讯报警。在门框2内侧或上方至少设有一个暗形槽口(未画出),其中置有锁控装置及智能电子控制装置部分,门框2或门扇1上方设有指示灯(未画出)。

    如图2-4所示,所述门扇1开启侧为盖口式或为平口式或混合口式及其他口式。所述门框2开启侧为卧口式或为平口式或为蹬梯口式或其他口式。

    如图5-6所示,所述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为单开门或双开门或子母门。

    如图1-6所述,其它机械锁控装置为非舌式凹凸插锁或一般舌式机锁或混合锁型,所述机构锁控为非接触和接触及非与接触混合等开启式。

    本发明的另一改进之处在于根据需要可将所述门框2的外侧面框以内倾角的造型突出于门扇1的外侧面板4,强调了门框2的坚固性和对门扇1的整体保护效果(未画出)。

    在实施闭门时,随着门扇1关紧其铰链一侧的燕尾式门1与框2相互的槽口3,通过彼此的咬合形成一体化的边侧坚固,这样一来使门扇1的一侧关闭直接避免了外力的冲击与破坏;彻底替代了铰链局部效果的防范性,使铰链只起到了一般的挂靠旋转作用。因此,在防范效果上是任何铰链(合叶)所无法媲美的,其安全性能远远超越了传统防盗门依赖于铰链的防范作用。

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侧燕尾槽口式(智能)防盗门,包括门扇、门框和旋转铰链及其它机械锁控装置,其特征为门与框是不依赖于铰链的防固实施便可通过门与框彼此间的燕尾槽口互动咬合,自然达到一体化的防范结构坚固,其所述门扇在安装铰链的一侧为突出的燕尾槽型边口,所述门框设有与门扇紧紧相配合的进卧式燕尾槽边侧;其中铰链为明型或暗型,只是起到一般的旋转之作用。所述其它机械锁控装置为凹凸插锁式机锁或一般舌式机锁。它还能与锁控的电子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一般门、窗、百叶窗或卷辊遮帘;梯子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