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的领域是粒状洗涤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包括磷酸盐助洗剂,特别是三聚磷酸钠(STPP)和焦磷酸三钠(TSPP)。 磷酸盐制成粒状洗涤剂组合物本身是已知的。在此所用术语“搅和的”包括通常的将材料“喷干”的后续步骤,除非另有说明。美国专利4,165,334(Gosselink/Richmond/Wentler,1979年8月21日公布)和3,862,058(Nirschl/Gloss,1975年1月21日公布)公开了含有三聚磷酸钠的粒状洗涤剂组合物,并且公开了作为合适的无机助洗剂的焦磷酸碱金属盐。
美国专利4,019,998(Benson/Cherney/Collier 1977年4月26日公布)公开了掺和了玻璃状磷酸盐和小于20%的三聚磷酸碱金属盐的焦磷酸盐-硅酸盐喷干洗涤剂。该专利没有公开任何搅和及掺和STPP和TSPP的实例。
美国专利4,715,979(Moore/Evans/Hansen,1987年12月29日公布)公开了一种有“少量或不含”(0~20%)焦磷酸盐或无水三聚磷酸盐的改善了可溶性的喷干洗涤剂。该喷干洗涤剂掺和了0~300%其它助洗剂并且致密,还可任意地掺和0~300%辅助助洗剂等。公开了袋装产物。没有公开搅和、喷干的STPP/TSPP实例。
美国专利4,299,717(Cottrell等人,1981年11月10公布)公开了含有少量(1~12%)焦磷酸盐,其它磷酸盐含量少于组合物的5%重量的粉状和条状碳酸酸钠洗涤剂组合物。该焦磷酸盐可喷干或“后配料到组合物中”。设有公开含有搅和及掺和STPP和TSPP的实例。
欧洲专利229,671(Kao Corporation,1987年7月22日公布)公开了可提高流动性和可溶性的带有喷干和掺和地无机盐的高密度(0.5g/CC以上)粒状洗涤剂。设有公开搅和(喷干的)及掺和STPP和/或TSPP的实例。
仅含有搅和(喷干的)或仅含有掺和磷酸盐助洗剂系列的先有粒状洗涤剂的问题是溶解性低。
本发明是关于含有磷酸盐助洗剂体系的粒状洗涤剂组合物,该助洗剂体系含有:
(A)选自STPP和TSPP及其混合物的搅和磷酸盐助洗剂;其中所述搅和助洗剂是喷干的洗涤剂颗粒;以及
(B)选自STPP和TSPP及其混合物的掺和磷酸盐助洗剂,并且
其中:(A)和(B)的比例约为1∶25~25∶1;所述磷酸盐体系含有约占所述磷酸盐助洗剂体系0~50%重量的所述掺和TSPP;所述粒状洗涤剂组合物含有约5%~40%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和约10%~75%所述磷酸盐助洗剂体系。
本发明较好的组合物是约0.4g/CC的中密度颗粒。
该颗粒出人意外地改进了纯搅和的或纯掺和的磷酸盐助洗剂体系的可溶性。
出人意外地发现,含有选择的搅和/喷干磷酸盐助洗剂组份和选择的掺和磷酸盐助洗剂组份的磷酸盐助洗剂体系的磷酸盐制粒状洗涤剂组合物,比起仅有搅和或掺和磷酸盐助洗剂体系的粒状组合物可更快地溶解。含有本发明粒状洗涤剂组合物的多孔袋状产物有较好效果,因为在用力洗涤条件下,用多孔袋物可使洗涤剂很快地溶解。
本发明包括下列组份:
1.快速溶解的磷酸盐制粒状洗涤剂组合物;
2.中密度磷酸盐制粒状洗涤剂组合物,密度约为0.4g/cc±0.2;
3.混合的搅和/掺和磷酸盐助洗体系;以及
4.多孔袋状的快速溶解的粒状洗涤剂组合物。
本发明的助洗剂体系包括:
(A)选自STPP和TSPP及其混合物的搅和/喷干助洗剂组份;其中所述搅和助洗剂组份是喷干洗涤剂颗粒;以及
(B)选自STPP和TSPP及其混合物的掺和洗涤剂组份;而且
其中:(A)和(B)的比例约为1∶25~25∶1;所述助洗剂体系含有占助洗剂体系约0%~50%重量的所述掺和TSPP。
粒状洗涤剂包括约5%~40%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和约10%~75%所述磷酸盐助洗剂体系。
表面活性剂的用量较好约为10%~30%,最好约15~25%。磷酸盐助洗剂体系的用量较好约20~60%,最好约30~50%。
磷酸盐助洗剂体系中,组份(A)和组份(B)的比例较好约为10∶1~1∶10,优选的是约5∶1~1∶5,最优选的是约3∶1~1∶3。本发明的助洗剂体系在优选的比例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可溶性。由导电性可测定可溶性。可溶性是根据该洗涤剂颗粒使洗涤液产生95%最大导电率所需时间测定的。
较好的搅和助洗剂组份(A)含有如下比例的STPP和TSPP:约0.1~1∶0、10∶1~1∶10或3∶1~1∶3。掺和组份(B)可含如下比例的STPP和TSPP:约1∶0~0∶1,优选的约为1∶0~1∶1,更优选的约为1∶0~2∶1。
用于本发明的合适表面活性剂选自阴离子、非离子、两性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这些类型的合成洗涤剂实例公开在上述美国专利4,165,334、3,862,058、4,019,998、4,715,979、4,299,717和欧洲专利229,671;所有这些专利和应用,在此均视为参考文献。
除了基本的磷酸盐助洗剂体系外,其它任意的有效助洗剂也可使用。也包括在参考专利中所述的任意助洗剂盐的实例。
其它的包括用在颗粒洗涤剂中的相容组分。这些组分公开在所述的参考文献专利上。
通过下列没有限制性实例,可更好理解本发明。
表Ⅰ
实例Ⅰ
搅和/喷干组分 克/片 份数
C11.8线性烷基苯磺酸钠 10.70 13.51
(C11.8LAS)(100%活性基准)
C14-15烷基硫酸钠 4.59 5.79
(C45AS)(100%活性基准)
硫酸钠 9.90 12.50
硅酸钠(1.6r) 4.63 5.85
聚乙二醇 0.48 0.61
(平均分子量约8000)
聚丙烯酸钠 0.47 0.59
(平均分子量为4500)
C12-13烷基聚乙氧基化物 1.36 1.72
(Neodo(23~6.5)
三聚磷酸钠 11.03 13.93
焦磷酸四钠 5.35 6.75
荧光增白剂 0.17 0.21
DTPA(螯合剂) 0.42 0.53
未反应物 0.16 0.20
水 4.22 5.33
总的基本颗粒 53.48 67.52
掺和组份
碳酸钠 7.34 9.27
三聚磷酸钠 17.40 21.97
焦磷酸四钠 - -
Savinase酶(蛋白酶) 0.59 0.74
聚硅氧烷/PEGcoflake(5/95) 0.30 0.38
香料 0.10 0.13
最终产物 79.21 100.00
颗粒性能
基本颗粒密度(g/cc) 0.34
流动性 好
40°F的电导性时间(分钟) 1.88
表Ⅱ
实施例Ⅱ
搅和/喷干组分 克/片 份数
C11.8线性烷基苯磺酸钠 10.70 13.17
(C11.8LAS)(100%活性基准)
C14-15烷基硫酸钠 4.59 5.65
(C45AS)(100%活性基准)
硫酸钠 9.90 12.19
硅酸钠(1.6r) 4.63 5.70
聚乙二醇 0.48 0.59
(平均分子量约8000)
聚丙烯酸钠 0.47 0.58
(平均分子量为4500)
C12-13烷基聚乙氧基化物 1.36 1.67
(Neodo(23~6.5)
三聚磷酸钠 9.89 12.17
焦磷酸四钠 4.57 5.63
荧光增白剂 0.17 0.21
DTPA(螯合剂) 0.42 0.52
未反应物 0.16 0.20
水 4.31 5.31
总的基本颗粒 51.65 63.58
掺和组份
碳酸钠 7.34 9.03
三聚磷酸钠 21.26 26.17
焦磷酸四钠 - -
Savinase酶(蛋白酶) 0.59 0.73
聚硅氧烷/PEGcoflake(5/95) 0.30 0.37
香料 0.10 0.12
最终产物 81.24 100.00
颗粒性能
基本颗粒密度(g/cc) 0.36
流动性 好
40°F的电导性时间(分钟) 2.28
表Ⅲ
实施例Ⅲ
搅和/喷干组分 克/片 份数
C11.8线性烷基苯磺酸钠 10.70 14.75
(C11.8LAS)(100%活性基准)
C14-15烷基硫酸钠 4.59 6.33
(C45AS)(100%活性基准)
硫酸钠 7.99 11.02
硅酸钠(1.6r) 4.63 6.38
聚乙二醇 0.48 0.66
(平均分子量约8000)
聚丙烯酸钠 0.49 0.68
(平均分子量为4500)
C12-13烷基聚乙氧基化物 1.36 1.88
(Neodo(23~6.5)
三聚磷酸钠 22.03 30.38
焦磷酸四钠 5.35 7.38
荧光增白剂 0.17 0.23
DTPA(螯合剂) - -
未反应物 0.16 0.22
水 6.24 8.60
总的基本颗粒 64.19 88.51
掺和组份
碳酸钠 7.34 10.12
三聚磷酸钠 - -
焦磷酸钠 - -
Savinase酶(蛋白酶) 0.59 0.81
聚硅氧烷/PEGcoflake(5/95) 0.30 0.41
香料 0.10 0.14
最终产物 72.52 100.00
颗粒性能
基本颗粒密度(g/cc) 0.59
流动性 好
40°F的电导性时间(分钟) 4.38
实例1
参照表Ⅰ中的实例1,将该配方的搅和/喷干组分(洗涤剂基本颗粒)在180°F温度和37.6%湿度下搅和。然后用喷干法将搅和混合物制粒至含水量为7.89%。基本颗粒与剩下的干组分在带有挡板的固定搅拌器中掺和。制成的磷酸盐助洗剂体系包括32.7%搅和STPP、15.8%搅和TSPP和51.5%掺和低密度STPP。本实例的产品在40°F(4.2℃)的导电率时间为1.88分钟,是本发明中较好的实例。搅和及掺和磷酸盐助洗剂体系的比例约为1∶1.1。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约为21.02%,磷酸盐助溶剂体系的含量约为42.65%。制品的密度约为0.4g/cc。
实例2
参照表Ⅱ,实例2与实例1相类似。关键的不同之处是基本颗粒的含水量为8.34%,磷酸盐助洗剂体系含有27.7%搅和STPP、12.8%搅和TSPP和59.5%掺和低密度STPP。这种配方中含磷酸盐总量为43.97%(重量),在40°F(4.2℃)下的电导率时间为2.28分钟。本实例的配方是本发明最好的实例。
在助洗剂中,搅和与掺和磷酸盐比例约为1∶1.5。表面活性剂含量约为20.49%,助洗剂体系的含量约为43.97%。制品的密度为0.4g/cc。
对比实例3
实例3说明磷酸盐助洗剂体系的组合物是洗涤剂颗粒溶解性的关键所在,该助洗剂体系含有搅和STPP、搅和TSPP、掺和低密度STPP和掺和TSPP。该制品的基本颗粒含水量为9.72%,磷酸盐的总量为37.76%(重量)。磷酸盐体系含有80.5%搅和STPP和19.5%搅和TSPP。本制品在40°F(4.2℃)下的电导率时间为4.38分钟。该制品不是本发明的范围。
因而,与上述实例的溶解性电导率相比,即以1.88和2.28分钟与4.38分钟相比有很大不同。本发明的产物优于那些仅有搅和或掺和磷酸盐助洗剂体系。
实例1和2的颗粒洗涤剂组合物装入多孔、水不溶的、双袋的袋子中,该袋是由粗梳热接、非织物材料制成,这种材料是用聚酯纤维上涂有基重为37克/码2的聚丙烯而制成的,所述袋的总尺寸约为14.5厘米×18.6厘米,有0.64厘米的热封边和在18.6厘米一侧的中心有一个0.64厘米的热封条以形成两个分开的袋室,该两袋中装入总重为72.52克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