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烷基氰基吡啶酮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210001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02456.9

申请日:

1996.03.04

公开号:

CN1158845A

公开日:

1997.09.10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C07D213/78

主分类号:

C07D213/78

申请人: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发明人:

彭勃; 程侣柏

地址:

116012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中山路15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N-烷基—氰基吡啶酮(I)的合成方法。该法通过氰乙酰胺,乙酰乙酸酯,氨水在加压条件或常压条件下,于50~150℃下回流反应而得到,反应收率≥90%。

权利要求书

1: N-烷基-氰基吡啶酮(I)新的合成方法。该方法通过氰乙酰胺(Ⅱ)在 氨水(Ⅲ)的存在下与乙酰乙酸(Ⅳ)乙酯反应而获得。R为H、1~6个碳原子 的烷基、R 2 OR 3 (R 2 ,R 3 为1~6个碳原子烷基),R 1 为1~8个碳原子的烷基。
2: 按照1中基础上,所提出的加压分次投料方法:投料摩尔比(胺∶氰乙 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氨)为1.0~1.0∶1.0∶1.0以上,一般为1.0~4.0∶1∶ 1.0~4.0∶1.0~4.0,胺与氰乙酸乙酯反应0.5~8hr,补加乙酰乙酸乙酯和氨 水后,加压反应不少于5hr时,经稀释、中和、过滤、洗涤得产品,收率为90. 0%。
3: 按照1中基础上,所提出的常压分次投料方法:投料摩尔比(胺∶氰乙 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胺)不少于1.0∶1.0∶1.0∶1.0以上,一般为1.0~4.0∶ 1∶1.0~4.0∶1.0~4.0,胺与氰乙酸乙酯反应0.5~8hr,补加乙酰乙酸乙酯和 氨水,常温回流不少于10hr,经稀、释中和、过滤、洗涤而得,收率为90.0%。 4.按照1中基础上,所举的N-乙基-氰基吡啶酮,N-γ-甲氧基丙基-氰基 基吡啶酮,N-丁基-氰基吡啶酮常压,加压反应实例。
4: 0∶1∶ 1.0~4.0∶1.0~4.0,胺与氰乙酸乙酯反应0.5~8hr,补加乙酰乙酸乙酯和氨 水后,加压反应不少于5hr时,经稀释、中和、过滤、洗涤得产品,收率为90. 0%。 3.按照1中基础上,所提出的常压分次投料方法:投料摩尔比(胺∶氰乙 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胺)不少于1.0∶1.0∶1.0∶1.0以上,一般为1.0~4.0∶ 1∶1.0~4.0∶1.0~4.0,胺与氰乙酸乙酯反应0.5~8hr,补加乙酰乙酸乙酯和 氨水,常温回流不少于10hr,经稀、释中和、过滤、洗涤而得,收率为90.0%。 4.按照1中基础上,所举的N-乙基-氰基吡啶酮,N-γ-甲氧基丙基-氰基 基吡啶酮,N-丁基-氰基吡啶酮常压,加压反应实例。

说明书


N-烷基-氰基吡啶酮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N-烷基-氰基吡啶酮的合成方法,其中N-烷基-氰基吡啶酮的结构式如(I)所示:R为H或1~6个碳原子的脂肪链。该方法通过氰乙酰胺(I),其中R与(I)式中意义相同,或具有足量氰乙酰胺(I)的混合物,在50~150℃条件下,以溶液态或悬浮态,在最少1mol氨水(III)的催化下,与乙酰乙酸酯(IV),R1可以为1~8个碳原子脂肪链,最好为3~6个碳原子脂肪链回流反应而得。反应方程式为:

    N-烷基-氰基吡啶酮是一种十分重要的N杂环化合物,在染料、农药、医药等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用途。N-烷基-氰基吡啶酮由Guarsehi在β-酮基酸酯与氰乙酰胺反应中首次发现并作记录(Mem.Accad.[2]volume 46,page 11Chemicals 1896 I,601)。德国公开专利No 2,531,035中介绍了氰乙酰胺与乙酰乙酸乙酯在哌啶或醇钠中反应获得N-烷基-氰基吡啶酮,这是作为专利技术首次介绍N-烷基-氰基吡啶酮的合成方法,但该方法存在着溶剂复杂,收率较低的缺点。在其它文献中(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Volume 25(1960)pages 560~564),作了关于这方面技术改进的研究报导。在德国公开专利No1,956,142中提出利用脂肪醇作为溶剂进行反应,反应过程结束后,用蒸馏法分离溶剂醇类,再析出而得产品。以N-甲基-氰基吡啶酮的合成为例,需用氰乙酸乙酯1mol,乙酰乙酸乙酯1mol,胺2mol,丁醇作为溶剂,反应时间16hr,收率为80%。该方法缺点在于反应时间长,收率相对较低,回收溶剂耗能较大。美国专利U.S.P 4,284,782在此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在整个反应的体系中补加水进行反应,可提高反应的收率,N-丁基-氰基吡啶酮到N-H-氰基吡啶酮的收率分别可达到85%到95%。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在反应体系中补加一定量的水,一般为10%~1000%,最好为50~500%,其优点在于收率提高,而且对原料的纯度要求降低,可用胺的水溶液,或其混合物进行反应。但是该方法仍然存在着以下缺点:过量部分的原料胺的回收仍需要耗能较大;回收不彻底的胺会造成大的污染;收率总体而言,随R碳链的增长而下降;在冷却析出地过程中R越长,产品越可能以焦油态形式存在,析出困难,难得到产品,反应在加压条件下进行,对设备要求高,以上问题直接影响N-烷基-氰基吡啶酮(I)的合成与生产。

    本发明经过研究发现,按专利U.S.P4,284,782在N-烷基-氰基吡啶酮合成过程中,过量的1mol胺在反应中起的作用主要是反应的催化剂,并且提供反应环境的弱碱性的作用。但是过量的脂肪胺的存在,一方面其具有的有机溶剂效应,使最终产品收率降低,同时作为有机溶剂的存在,易使产品以焦油态析出。

    本发明在揭示过量脂肪胺存在对反应体系利弊的同时,还指出用氨水代替过量的脂肪胺,既可以保持原有过量胺的催化效应及弱碱性作用,同时又消除了脂肪胺的有机溶剂反应,并避免了产品以焦油态析出的情况。

    本发明同时还指出,U.S.P4,284,782中加压过程的实质是通过加压提高反应产物的沸点,缩短反应时间。

    本发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N-烷基-氰基吡啶酮(I)的新的合成方法。

    氰乙酰胺(II)或具有足量氰乙酰胺(II)的混合物,在50~150℃条件下,以溶液或悬浮态,在最少1mol氨的催化下,与乙酰乙酸酯(IV)回流反应而得,收率90%以上,N-H-氰基吡啶酮收率达98%。

    本发明所提出的这种合成方法,具有成本低,以1molNH3代替过量的脂肪胺,降低了反应成本,同时提高了反应收率,由过去的85%提高到90%,产品外观好,由原来的灰色变为现在的白色;反应条件更为简单,不仅可在加压条件下反应,而且可在常温条件下进行。

    本发明在提出N-烷基-氰基吡啶酮的新的合成方法的同时,亦同时介绍了基本原料,氰乙酰胺的合成反应。

    氰乙酰胺(II),可以通过氰乙酸乙酯(VI)(R2可为1~6碳烷基,最好为2~3碳链烷基)与胺(VII),R与(I)意义一致,反应而得,而氰乙酸乙酯则可通过氯乙酸与氰化钠反应得氰乙酸,氰乙酸再酯化而得氰乙酸乙酯,本发明提出的工艺方案中,即采用氰乙酸乙酯与胺反应得到氰乙酰胺再与乙酰乙酸乙酯在氨水存在下,缩合闭环反应而得N-烷基-氰基吡啶酮。

    本发明提出两种具体工艺方案为

    加压分次投料方案

    投料摩尔比∶(胺∶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氨)不低于1.0∶1.0∶1.0∶1.0,一般情况下为(1.0~4.0∶1∶1.0~4.0∶1.0~4.0)。操作过程:先将氰乙酸乙酯加入到胺中,常温搅拌0.5~8hr,补加乙酰乙酸乙酯和氨水,升温到100℃以上,压力为反应物自身产生的压力,反应时间不少于5hr,反应物冷却后,经稀释、中和、过滤、洗涤得产品,产品收率为90.0%。

    常压分次投料方案:投料摩尔比(胺∶氰乙酸乙酯∶乙酰乙酸乙酯∶氨)不低于1.0~1.0∶1.0∶1.0,一般情况下为(1.0~4.0∶1∶1.0~4.0∶1.0~4.0)。操作过程:先将氰乙酸乙酯加入到胺中,常温下搅拌0.5~8hr,补加乙酰乙酸乙酯和氨水,升温到回流,回流时间不少于12hr,一般为14~20hr,反应物冷却后,经稀释中和、过滤、洗涤回流得产品,产品收率为90.0%。

    加压分次投料方案、常压分次投料方案两种方法和已有的文献,专利中提到的合成方法相比,具有反应时间少,设备要求低的优点。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N-烷基-氰基吡啶酮(I)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例子,对提出的N-烷基-氰基吡啶酮的合成方法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实例1:N-乙基-氰基吡啶酮的合成(加压分次投料方案)

    将11.3g的氰乙酸乙酯与5.2g的乙胺在常温下混合搅拌3小时,然后,补加乙酰乙酸乙酯14.3g,氨水10ml,密封反应,升温到140℃,反应6小时,然后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再用200ml水稀释,用10%盐酸调pH值为5~6,过滤干燥得产品,熔点为184~185℃收率为90.0%。

    实例2:N-乙基-氰基吡啶酮的合成(常压分次投料方案)

    将11.3g的氰乙酸乙酯与5.2g的乙胺在常温下混合搅拌3小时,然后,补加乙酰乙酸乙酯14.3g氨水10ml,回流反应18小时,反应混合物冷却后,用200ml水稀释,用10%的盐酸调pH值为5~6,过滤干燥得产品。熔点为184~185℃收率为90.0%。

    实例3:N-(γ-甲氧基丙基)-氰基吡啶酮的合成(加压分次投料方案)

    将11.3g的氰乙酸乙酯与10.3g的γ-甲氧基丙胺在常温下混合,搅拌3小时,然后,补加乙酰乙酸乙酯14.3g,氨水10ml,密封反应14小时,反应混合物冷却后,用200ml水稀释,用10%盐酸调pH值为5~6,过滤,干燥得产品,熔点为200~201℃,收率为90.0%。

    实例4:N-(γ-甲氧基丙基)-氰基吡啶酮的合成(常压分次投料)

    将11.3g的氰乙酸乙酯与10.3g的γ-甲氧基丙胺在常温下混合搅拌3小时,然后,补加乙酰乙酸乙酯14.3g,氨水10ml,回流反应14小时,反应混合物冷却后,用200ml水稀释,用10%盐酸调pH值为5~6,过滤,干燥得产品,熔点为200~201℃,收率为90%。

    实例5:N-丁基-氰基吡啶酮的合成(加压分次投料)

    将11.3g的氰乙酸乙酯与9.0g正丁胺在常温下混合搅拌3小时,然后,补加乙酰乙酸乙酯14.3g,氨水10ml,密封反应升温到140℃,反应6小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后,用200ml水稀释,用10%盐酸调pH值为5~6,过滤干燥得产品,熔点为220℃~221 ℃,收率为90%。

    实例6:N-丁基-氰基吡啶酮的合成(常压分次投料)

    将11.3g的氰乙酸乙酯与9.0g的正丁胺在常温下混合搅拌3小时,然后补加乙酰乙酸乙酯14.3g,氨水10ml,回流反应14小时,反应混合物冷却后,用200ml水稀释,用10%盐酸调pH值为5~6,过滤,干燥得产品,熔点为220℃~221℃收率为:90.0%。

N烷基氰基吡啶酮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N烷基氰基吡啶酮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N烷基氰基吡啶酮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N烷基氰基吡啶酮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N烷基氰基吡啶酮的一种新的合成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N-烷基氰基吡啶酮(I)的合成方法。该法通过氰乙酰胺,乙酰乙酸酯,氨水在加压条件或常压条件下,于50150下回流反应而得到,反应收率90。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