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捻机.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209584 上传时间:2018-02-0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5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06813.2

申请日:

1996.05.30

公开号:

CN1149087A

公开日:

1997.05.0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D01H1/00

主分类号:

D01H1/00

申请人:

株式会社水山纤维机械;

发明人:

郑永锡

地址:

韩国大邱广域市

优先权:

1995.05.30 KR 13869/95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吴明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这里公开一种用来进行织造预处理的并捻机。该机器与若干后处理装置,诸如浆纱装置,加热装置和卷绕装置组合成一个系统。该机器具有可转动的锭子。从而允许纱线在被并合和第二次加捻形成并捻纱线之前予以单独地加捻。该机器能成功地将至少两股具有不同性质的纱线并合和加捻成并捻纱线,从而增加纱线之间的结合力,消除成型的并捻纱线可能出现的卷缩,以及提供高质量的纱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并捻机,包括: 一支承架; 一捻线台,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支承架上,该捻线台具有与马达 的第一主动皮带轮连接的第一从动皮带轮; 一锭子主动皮带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捻线台中央并可相对于捻 线台转动,所述锭子主动皮带轮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若干皮带轮 槽和一第二从动皮带轮,所述第二从动皮带轮与马达上的第二主动 皮带轮连接,以使锭子主动皮带轮相对于捻线台转动; 诸筒管锭子,可转动地安装在捻线台上并等距离地安装在锭子 主动皮带轮周围,各所述锭子的下部具有若干皮带轮槽,各锭子的所 述皮带轮槽之一通过皮带与所述锭子主动皮带轮的皮带轮槽之一连 接,从而使各锭子转动,并使从安装在各锭子上的筒管中松开的纱线 第一次被加捻; 一第一张力控制装置,安装在各所述锭子之上,适宜于控制各第 一次加捻的纱线的进给张力; 一并捻导纱圈,固定安装在锭子主动皮带轮的正上方,适宜于将 从安装在锭子上的筒管中松开的若干第一次加捻的纱线集聚到一 点,由此使纱线并合和加捻成并捻纱线; 一第二张力控制装置,安装在并捻导纱圈的上方,适宜于控制离 开并捻导纱圈的并捻纱线的张力; 一浆纱装置,对离开所述第二张力控制装置的并捻纱线上浆,所 述浆纱装置包括浆料贮存槽,涂浆辊和位置可调的涂料量控制辊; 一加热装置,使离开浆纱装置的并捻纱线的并捻状态定形;以及 一大型卷绕装置,用于将离开加热装置的并捻纱线引导到一卷 绕圆筒上,并将并捻纱线卷绕在该卷绕圆筒上,所述大型卷绕装置包 括一进给辊,一横动导纱器和一卷绕圆筒驱动滚筒。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力控 制装置包括: 一垂直支架,固定在捻线台上,并靠近相关的锭子; 上导纱器和下导纱器,它们安装在所述垂直支架的顶部和底部, 且共同地位于所述相关锭子的垂直中心轴线上; 一导纱辊,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的下导纱器正上方处; 一弧形导向孔,形成于垂直支架上; 一张力控制辊,容纳在所述弧形导向孔内,既可在弧形导向孔内 移动,又可固定在弧形导向孔内;以及 将张力控制辊固定就位在弧形导向孔内的装置。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力控 制装置包括: 一支架,具有一弧形导向孔;以及 一张力控制辊,容纳在所述弧形导向孔内,既可在弧形导向孔内 移动,又可固定在弧形导向孔内。

说明书


并捻机

    本发明总的涉及一种并捻机,特别涉及这种机器的结构改进,从而能将织造预处理装置并入一机器内,并能成功地将至少两股具有不同性质的纱线并合和加捻成一并捻纱线。这种结构上的改进还能在并合和加捻纱线前单独加捻纱线,由此增加纱线之间的结合力,消除并捻纱线中可能出现的卷缩现象,并提供一种可作纬线、经线和缝纫线用的高性能纱线。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均知,可将具有适意感觉的丝线和具有较好强度的合成纱线并捻成具有良好感觉和高强度的功能纱线。上述功能纱线可较佳地作为(例如)织造用的纬线和经线。图1表示一种可将具有不同性质的纱线并合加捻成并捻纱线的传统机器。如该图所示,传统的机器有一旋转台1。旋转台1通过皮带与马达M连接,从而利用马达的转动力驱动旋转台1。给定数量的纱线座2固定安装在旋转台1地顶面上。纱线张力控制装置3直接安装在旋转台1中心的上方。设在纱线座2上的筒管上的纱线汇聚在控制装置3内。该机器还包括一喂料辊4,一横动导纱器5,以及一卷绕筒6。在上述机器中,具有不同性质的纱线Y因旋转台的转动从筒管中展开。接着,利用张力控制装置3将纱线Y并合和加捻成并捻纱线。离开控制装置3的并捻纱线在喂料辊4和横动导纱器5的引导下卷绕在卷绕筒6上。卷绕筒6上的并捻纱线在卷绕到另一卷绕筒之前还将由浆纱装置(未画出)和加热装置(未画出)加以附加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上述加热装置是使纱线的并捻状态定形的定捻装置。然后,该纱线通过一大型络纱器卷绕在另一卷绕筒上。上述并捻机被认为具有下述几个问题

    1.旋转台1是可旋转的,而纱线座2如上所述是固定座。因此,纱线Y不能单独加捻,只能利用单一螺旋加捻法简单地并捻成如图5A所示的并捻线。因此,在并捻线中的纱线Y之间的结合力是不够的。由于纱线Y之间较弱的结合力,并捻纱线可能就在纱线Y加捻成并捻纱线后产生卷缩。此外,该并捻纱线具有低劣的手感和较差的强度。纱线之间较弱的结合力也会放松成形纱线的并捻状态,从而有可能在织造时在织机和成形纱线之间形成干扰。这将降低织造效果。

    2.在并捻纱线里的纱线Y如上所述既不能紧密地并合,又不能紧密地加捻。这样,成形纱线应该另外加捻。而另外的加捻处理使织造预处理将变得复杂,并降低生产率。

    3.在并捻纱线中的纱线Y如上所述不能单独加捻。由于纱线之间的伸长差异,特别是当纱线之性质彼此大不相同时,具有较低强度的纱线的直径将有较大的变化。纱线直径的上述变化将降低成形的并捻纱线的耐用性。这样,上述机器局限在具有相同性质的并捻纱线。因此,上述装置不能制备多种功能的纱线。

    4.如上所述,上述机器简单地将纱线并合和加捻成并捻纱线。因此,离开机器的并捻纱线应由后处理装置、诸如浆纱装置、加热装置和卷绕装置进行另外的处理。上述后处理装置应与并捻机分开安装,从而增加了费用并需要较大的场地。分开安装的后处理装置将由操作人员分开管理,由此增加了管理费用和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这将增加纱线的生产成本和降低竞争性。由于并捻处理和后处理不是连续进行,而是分阶段进行的,因此上述机器将浪费大量的纱线。此外,已经过一个工序处理的并捻纱线将利用人工一个接一个地送到下道工序进行处理。这将浪费劳力和时间,并显著地降低生产率。分别安装的并捻机和后处理装置需要用分开的动力驱动,而这将增加管理织造预处理系统的费用。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并捻机,该机器与若干后处理装置、诸如浆纱装置、加热装置和卷绕装置组合成一机器,并且其上设有可转动的锭子,以允许纱线在并合和第二次加捻成并捻纱线前先单独加捻。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并捻机,它能成功地将具有不同性质的至少两股纱线并合和加捻成并捻纱线,并由此增加纱线之间的结合力,防止成形的并捻纱线中可能出现的卷缩现象,并提供高功能纱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并捻机包括:一支承架;一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承架上的捻线台,该捻线台具有与马达的第一主动皮带轮连接的第一从动皮带轮;一可旋转地安装在捻线台中央、并相对于捻线台转动的锭子主动皮带轮,在锭子主动皮带轮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具有若干皮带轮槽和一第二从动皮带轮,而第二从动皮带轮与马达上的第二主动皮带轮连接以使锭子主动皮带轮相对于捻线台转动;若干筒管锭子可转动地安装在捻线台上并环绕锭子主动皮带轮等距离地安装,各锭子的下部具有若干皮带轮槽,各锭子皮带轮槽之一通过一条皮带与锭子主动皮带轮上的皮带轮槽之一连接,从而使各锭子转动,并使从安装在各锭子上的筒管中松开的纱线第一次被加捻;第一张力控制装置安装在各锭子之上,并能控制各第一次加捻纱线的进给张力;一并捻导纱圈被直接固定安装在锭子主动皮带轮的上方,导纱圈适宜于将从安装在锭子上的筒管中展开的若干第一次加捻的纱线集聚到一点,由此使纱线并合和加捻形成并捻纱线;第二张力控制装置安装在并捻导纱圈的上方,它适宜于控制从并捻导纱圈中离开的并捻纱线的进给张力;一使离开第二张力控制装置的并捻纱线上浆的浆纱装置,该浆纱装置包括上浆材料贮存槽,涂浆辊和位置可调的涂料量控制辊;一使离开浆纱装置的并捻纱线的并捻状态定形的加热装置;以及一大型卷绕装置,它将离开加热装置的并捻纱线引导到一卷绕圆筒上,并将并捻纱线卷绕在该卷绕圆筒上,该大型卷绕装置包括一进给辊,一横动导纱器和一卷绕圆筒驱动滚筒。

    从下面参考附图所作的详细说明可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其中:

    图1是表示传统的并捻机结构的视图;

    图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并捻机结构的视图;

    图3A是表示图2所示设备中的纱线张力控制装置的详细结构的前视图;

    图3B是图3A所示纱线张力控制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表示相对于锭子传动皮带轮可转动的锭子结构的俯视图;

    图5A是表示由图1所示的传统并捻机制造的一并捻纱线的并合加捻状态的视图;以及

    图5B是表示由本发明的并捻机制造的一并捻纱线的并合加捻状态的视图。

    图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并捻机结构图。如图所示,本发明的并捻机100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一支承架F上的捻线台10。捻线台10具有第一从动皮带轮10′。该皮带轮10′通过捻线台传动皮带V1与在马达M上的第一主动皮带轮M1连接。这样,捻线台10能够利用马达M的转动力而转动,并捻机100还包括一设有若干皮带轮槽30′的锭子主动皮带轮30。该锭子主动皮带轮30有一安装在捻线台10中央的轴,该轴由在捻线台10里的径向轴承组支承。由此,皮带轮30可相对于捻线台10转动。第二从动皮带轮30″安装在锭子(纺锤)主动皮带轮轴的下端。上述皮带轮30″通过第一锭子皮带V2与马达M上的第二主动皮带轮M2连接,从而使锭子主动皮带轮30相对于捻线台10转动。若干锭子20可转动地安装在捻线台10上,并如图2和4所示,它们等距离地布置在锭子主动皮带轮30的周围。各锭子20在其上具有若干皮带轮槽20′。由于锭子20安装在捻线台10上,因此当马达的转动力转动捻线台时,各锭子20环绕锭子主动皮带轮旋转。各锭子20的皮带轮槽20′之一通过第二锭子皮带V3与皮带轮30的皮带轮槽30′之一连接。这样,使皮带轮30上的转动力传递给所有的锭子20,并同时转动锭子20。由此,安装在锭子20上的筒管纱线在加捻成并捻线之前各自先被加捻。

    第一张力控制装置40安装在各锭子20的顶部。该装置40控制着从安装在各锭子20上的筒管中展开伸直的纱线Y的张力,从而适当控制纱线Y的喂入速度和捻数(捻度)。

    如图3A和3B所示,各张力控制装置40包括分别固定在垂直支架41顶部和底部的上导纱器42和下导纱器42′。导纱辊43可转动地安装在支架41的下导纱器42′正上方处。各装置40还包括一张力控制辊45。该辊45安装在支架41的一弧形导向孔44内,且既能在孔44内移动又能固定在孔44内。该辊45一般固定在孔44内。上述辊45具有将其固定在孔44的选定位置上的装置46。辊45按照相关的纱线Y性质和其它纱线Y性质之间的关系来控制相关的纱线Y的张力,从而使纱线Y能最佳地被并合和加捻成并捻纱线Y′。

    并(倍)捻导纱圈50固定到位于锭子主动皮带轮30的正上方的支架61上。上述圈50将第一次加捻的纱线Y集聚在一点,从而使纱线Y被并合和加捻成并捻纱线Y′。

    并捻机100还包括一第二张力控制装置60,浆纱装置70,加热装置80和大型卷绕装置90。上述装置60,70,80和90依序安装在导纱圈50的上方。用来控制并捻纱线Y′张力的第二张力控制装置60具有支架61,而支架61上设有弧形导向孔62。该装置60还包括一张力控制辊63。该辊63安装在孔62里,且既能在孔62内移动又能固定在孔62内。浆纱装置70包括浆料贮存槽71,涂浆辊72和涂料量控制辊73。控制辊73的位置是可调整的。加热装置80是一定捻装置,用来使并捻纱线Y′的并捻状态定形。大型卷绕装置90包括一喂料辊91,一横动导纱器92,以及一圆筒驱动滚筒93。

    在图2中,标号200表示用来控制锭子皮带张力的装置,而标号201表示一卷绕圆筒。

    下面将详细介绍上述并捻机100的运转效果。

    在将若干筒管分别装配在锭子20上后,筒管纱线Y如图2中的点划线所示在与卷绕圆筒201连接前依次经过装置40,50,60,70,80和90。然后开动并捻机,启动包括马达在内的驱动部件。马达M的转动力使捻线台10以给定的速度转动。此时,马达的转动力通过第一主动皮带轮M1,捻线台传动皮带V1和第一从动皮带轮10′传递给捻线台10。马达的转动力还通过连接在第二主动皮带轮M2和第二从动皮带轮30″之间的传动皮带V2传递给锭子主动皮带轮30。由此,马达的转动力使皮带轮30和捻线台10转动。这样,可转动地安装在捻线台10之上的、且通过第二锭子皮带V3与锭子主动皮带轮30连接的锭子20不仅因捻线台转动而环绕皮带轮30旋转,而且本身也转动。

    锭子的转动使各纱线Y在其并合和加捻成并捻纱线Y′之前首先被加捻。与此同时,纱线Y通过圆筒201的卷绕运动而从筒管中展开。接着,首先加捻的纱线Y通过并捻导纱圈50被并合和再次加捻成并捻纱线Y′。纱线Y′的并捻状态如图5B所示。

    上述的并捻纱线Y′按如上所述被加捻两次,因此纱线Y′具有较强的加捻状态。这样,纱线Y′不会产生纱线卷缩,由此改善了下一步织造工序的运转效果。此外,在第二次加捻的纱线Y′中的纱线Y之间的结合力得到了增强,由此改善了机织织物的手感,耐久性和吸光性。还有,由于各锭子20绕它们的轴线转动,且装置40控制着首先加捻的纱线的张力,故上述并捻机几平将具有不同性质的首先加捻的纱线完全加捻成并捻纱线。

    当两股在延伸率和表面光滑度方面不同的纱线以传统方式并捻成如图5A所示的并捻纱线时,具有较高延伸率的纱线由于该纱线的张力和加捻而在直径上显著地减少,且显著地伸长。此外,由于在纱线之间没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摩擦力,纱线之间的结合力也显著降低。因此上述具有不同性质的两股纱线利用传统的并捻机不能成功地并合和加捻成并捻纱线。然而,本发明的并捻机容许纱线Y在并合和第二次加捻成并捻纱线Y′前单独被拉紧和加捻。因此,当纱线Y被第二次加捻成并捻纱线Y′时,纱线Y的结构几乎没有变形。各纱线Y的单独加捻形成纱线表面的不平整度,由此使在并捻纱线Y′中的纱线Y之间存在一个改进的结合力。这样,本发明的并捻机可成功地将具有不同性质的纱线加捻成并捻纱线。

    由于各纱线Y的进给张力可通过操纵张力控制装置40中的张力控制辊45进行控制,因此可方便地控制各纱线Y的捻数(捻度)。在这种情况下,可按照纱线Y的性能和特征较佳地控制各纱线Y的捻数。在上述介绍中,按照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并捻机具有六个锭子20。然而,应该理解,锭子20的数量可按照(例如)织造条件和目标机织织物的性质来改变。在图2的较佳实施例里,被并合加捻成并捻纱线Y′的纱线Y数量可通过改变连接在锭子主动皮带轮30和锭子20之间的皮带V3的数量而方便地进行改变。

    另一方面,当各锭子皮带V3以交叉方式连接在皮带轮30和一相关的锭子20之间时,皮带轮30的传动方向将与锭子20的转动方向相反。在这种情况下,各纱线Y的第一加捻方向将既与其它纱线Y的加捻方向相反,又与并捻纱线Y′的第二加捻方向相反。这样,本发明的并捻机可提供不同类型功能的并捻纱线。

    接着,离开导纱圈50的并捻纱线Y′在张力控制装置60的上面通过,其中,纱线Y′的张力是通过调整张力控制辊63而予以控制的。接着,纱线Y′到达浆纱装置70。在浆纱装置70里,纱线Y′与涂浆辊72接触,从而被涂上浆料。在浆料装置70里,作用在纱线Y′上的压力可通过调整控制辊73的位置进行控制。这样,可改变涂覆在纱线Y′上的浆料量。

    上浆之后,纱线Y′经过加热装置80,其中,纱线Y′的并捻状态被定形。接着,从加热装置80中出来的纱线在经过横动导纱器92和圆筒驱动滚筒93后卷绕在卷绕圆筒201上。

    如果简单地说,本发明将预处理装置和作为织进预处理的后处理装置合并在一部机器里。因此,与传统的并捻机不同(其中,并捻纱线通过与并捻机分开安装的后处理装置而予以分开处理),本发明的并捻纱线通过安装在并捻机里的后处理装置而被连续处理。按照本发明,进行织造预处理的系统尺寸减小,结构也简单了。因此,本发明显著地降低了进行织造预处理的成本。另外,用来进行织造预处理的所有装置能够安置在传统需要的面积的四分之一内。上述机器还降低了为安装织造预处理系统的选择位置费用。通过上述机器而形成的织造预处理系统的结构简单化,使有效地管理预处理系统并由此降低管理费用和改进生产效率成为可能。由于本发明允许通过组合的机器连续进行织造预处理,因此本发明可减少频繁发生的生产事故。由于利用本发明的机器可连续进行织造预处理,因此在处理过程中几乎不会浪费纱线。本发明的机器的另一个优点是,这种机器不需要将并捻纱线送到后处理的另外工序,且几乎不需要用手工进行织造预处理。由此改进了织造预处理的操作效率。

    虽然作为例子描述了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但本技术领域的熟练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超出本发明的、包括附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和构思的情况下还可能有许多改进、补充和替换。

并捻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并捻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并捻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并捻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并捻机.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这里公开一种用来进行织造预处理的并捻机。该机器与若干后处理装置,诸如浆纱装置,加热装置和卷绕装置组合成一个系统。该机器具有可转动的锭子。从而允许纱线在被并合和第二次加捻形成并捻纱线之前予以单独地加捻。该机器能成功地将至少两股具有不同性质的纱线并合和加捻成并捻纱线,从而增加纱线之间的结合力,消除成型的并捻纱线可能出现的卷缩,以及提供高质量的纱线。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