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20957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760.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152275.1

申请日:

2015.04.01

公开号:

CN104763613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驳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驳回IPC(主分类):F04B 39/00申请公布日:20150708|||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4B 39/00申请日:20150401|||公开

IPC分类号:

F04B39/00

主分类号:

F04B39/00

申请人:

深圳市伊飞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朱巧; 卢小川

地址:

518106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民生工业城110栋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于压缩空气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包括排水器壳体、进水管、出水管、传感器、主控电路以及电磁阀;所述进水管的下端穿进排水器壳体内腔的后侧,并通过电磁阀与穿进排水器壳体内腔的出水管的上端连接;所述传感器设置在进水管的一侧;所述主控电路设置在排水器壳体内腔中,并与电磁阀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智能自动排水,随时观察进水管中的水位情况,结构简单,利于后期维修,降低维护成本。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器壳体(1)、进水管(2)、出水管(3)、传感器(4)、主控电路以及电磁阀(5);所述进水管(2)的下端穿进排水器壳体(1)内腔的后侧,并通过电磁阀(5)与穿进排水器壳体(1)内腔的出水管(3)的上端连接;所述传感器(4)设置在进水管(2)的一侧;所述主控电路设置在排水器壳体(1)内腔中,并与电磁阀(5)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顶部设置有透明观察条(6)。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2)的另一侧也设置有传感器(4)。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4)为非接触式传感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时间显示器(7)、显示灯(8)以及时间调节按钮(9),所述时间显示器(7)、显示灯(8)以及时间调节按钮(9)均穿进排水器壳体(1)内腔的上侧,且所述时间显示器(7)、显示灯(8)以及时间调节按钮(9)均与主控电路连接。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10),所述电源(10)穿进排水器壳体(1)内腔的后侧,并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模块、传感器检测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连接。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所述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

9.
  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3,电阻R24、电阻R29-R31,电容C8-C12、电容C25,发光二极 管D4-D6,程序输入接口J4,其中,所述芯片U3的引脚A0/AD0与传感器检测模块连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C2、引脚C3分别与电磁阀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B4、引脚B5分别与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连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C7/TXD2、引脚C6/TXD2、引脚C5、引脚C4、引脚D1-D7分别与显示模块连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VDD分别与电阻R24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源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芯片U3的引脚VDDAD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源地连接,芯片U3的引脚Vr+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的另一端、电源地连接,芯片U3的引脚Vr-分别与芯片U3的引脚VSSAD、芯片U3的引脚VSS、电源地连接,程序输入接口J4的引脚4与芯片U3的引脚VSS连接,程序输入接口J4的引脚3与芯片U3的引脚A5/RESET连接,程序输入接口J4的引脚2与芯片U3的引脚A4/BKGD连接,电容C10的一端分别与电源、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源地连接;
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包括传感器J3,电阻R19、电阻R20,电容C13,其中,传感器J3的引脚3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以及24V电压连接,传感器J3的引脚2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0的一端连接,传感器J3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21的另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源地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0的另一端、芯片U3的引脚A0/AD0连接;
所述电磁阀控制模块包括MOS管Q5,三极管Q6,电阻R15-R18,电磁阀J2,其中,电磁阀J2的引脚1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MOS管Q5的漏极连接,电磁阀J2的引脚2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电源地连接,MOS管Q5的源极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24V电压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6的一端、MOS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2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3连接;
所述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包括旋转编码器K1,电阻R33-R37,电容C14-C15,其中,旋转编码器K1的引脚5分别与芯片U3的引脚A1/AD1、电阻R33的一端连接,旋转编码器K1的引脚4分别与旋转编码器K1的引脚2、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源地连接,旋转编码器K1的引脚3分别与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连接,旋转编码器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电源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7的另一端、芯片U3的引脚B5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6的另一端、芯片U3的引脚B4连接。
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三极管Q1-Q4,电阻R3-R10、电阻R11-R13、电阻R39,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其中,电阻R11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7/TXD2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1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源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2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6/RXD2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3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5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4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39的一端连接,电阻R39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4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2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A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4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B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6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C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0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1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E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3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F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5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 SMG3的引脚G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7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P连接。

说明书

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缩空气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
背景技术
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是将原动(通常是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气体压力能的装置。空气压缩机在压缩气体时,会在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筒内凝聚空气中含有的水份及浮尘、污染物等,需于将水排出。
现有的空气压缩机排水器采用金属罐体存储冷凝液,维护人员不能直观观察液位,且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均采用一体化设计,造成后期维护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排水器不能直观观察液位的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包括排水器壳体、进水管、出水管、传感器、主控电路以及电磁阀;所述进水管的下端穿进排水器壳体内腔的后侧,并通过电磁阀与穿进排水器壳体内腔的出水管的上端连接;所述传感器设置在进水管的一侧;所述主控电路设置在排水器壳体内腔中,并与电磁阀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顶部设置有透明观察条。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另一侧也设置有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传感器为非接触式传感器。
优选的,还包括时间显示器、显示灯以及时间调节按钮,所述时间显示器、显示灯以及时间调节按钮均穿进排水器壳体内腔的上侧,且所述时间显示器、显示灯以及时间调节按钮均与主控电路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电源,所述电源穿进排水器壳体内腔的后侧,并与所述主控电路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模块、传感器检测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所述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优选的,所述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3,电阻R24、电阻R29-R31,电容C8-C12、电容C25,发光二极管D4-D6,程序输入接口J4,其中,所述芯片U3的引脚A0/AD0与传感器检测模块连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C2、引脚C3分别与电磁阀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B4、引脚B5分别与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连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C7/TXD2、引脚C6/TXD2、引脚C5、引脚C4、引脚D1-D7分别与显示模块连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VDD分别与电阻R24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源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芯片U3的引脚VDDAD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源地连接,芯片U3的引脚Vr+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的另一端、电源地连接,芯片U3的引脚Vr-分别与芯片U3的引脚VSSAD、芯片U3的引脚VSS、电源地连接,程序输入接口J4的引脚4与芯片U3的引脚VSS连接,程序输入接口J4的引脚3与芯片U3的引脚A5/RESET连接,程序输入接口J4的引脚2与芯片U3的引脚A4/BKGD连接,电容C10的一端分别与电源、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源地连接;
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包括传感器J3,电阻R19、电阻R20,电容C13,其中,传感器J3的引脚3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以及24V电压连接,传感器J3的引脚2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0的一端连接,传感器J3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21的另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源地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0的另一端、芯片U3的引脚A0/AD0连接;
所述电磁阀控制模块包括MOS管Q5,三极管Q6,电阻R15-R18,电磁阀J2,其中,电磁阀J2的引脚1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MOS管Q5的漏极连接,电磁阀J2的引脚2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电源地连接,MOS管Q5的源极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24V电压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6的一端、MOS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三 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2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3连接;
所述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包括旋转编码器K1,电阻R33-R37,电容C14-C15,其中,旋转编码器K1的引脚5分别与芯片U3的引脚A1/AD1、电阻R33的一端连接,旋转编码器K1的引脚4分别与旋转编码器K1的引脚2、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源地连接,旋转编码器K1的引脚3分别与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连接,旋转编码器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电源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7的另一端、芯片U3的引脚B5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6的另一端、芯片U3的引脚B4连接。
所述显示模块包括三极管Q1-Q4,电阻R3-R10、电阻R11-R13、电阻R39,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其中,电阻R11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7/TXD2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1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源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2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6/RXD2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3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5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4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39的一端连接,电阻R39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4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2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A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4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B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6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C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0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1连接,电阻R7的 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E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3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F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5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G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7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P连接。
本发明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包括排水器壳体、进水管、出水管、传感器、主控电路以及电磁阀;进水管的下端穿进排水器壳体内腔的后侧,并通过电磁阀与穿进排水器壳体内腔的出水管的上端连接;传感器设置在进水管的一侧;主控电路设置在排水器壳体内腔中,并与电磁阀连接。本发明设置进水管、出水管,主控电路通过传感器检测进水管中水位情况,控制电磁阀的开关,进行排水,通过进水管随时观察进水管中的水位情况,更为直观,同时,摒弃了传统空气压缩机排水器一体式结构,更利于后期维修,降低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的结构图。
图中,1排水器壳体,2进水管,3出水管,4传感器,5电磁阀,6透明观察条,7时间显示器,8显示灯,9时间调节按钮,10电源。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控电路方框原理图。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控模块电路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检测模块电路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控制模块电路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电路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块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见图1,图1是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的结构图,包括排水器壳体1、进水管2、出水管3、传感器4、主控电路(图中省略)以及电磁阀5;所述进水管2的下端穿进排水器壳体1内腔的后侧,并通过电磁阀5与穿进排水器壳 体1内腔的出水管3的上端连接;所述传感器4设置在进水管2的一侧;所述主控电路设置在排水器壳体1内腔中,并与电磁阀5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采用分体式结构,采用非金属压力管道作为进水管2,作为优选实施例,进水管2可以采用透明塑料管,可以更为直观的观察进水管2内的液位情况,在进水管2的一侧管壁设置传感器4,在本例中采用非接触式传感器,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避免采用接触式传感器出现故障时,更换麻烦的问题。传感器4的位置可以调整,根据进水管2中液位来控制压缩空气系统中的冷凝液的自动排放处理,当非金属压力管道中的冷凝液的液位到达传感器4感应位置,传感器4发出液位信号给主控电路,主控电路发出信号,控制电磁阀5开启,排放冷凝液,通过时间控制,让进水管2的液位保持预设阈值,例如最低保持10厘米的高度,这样整个排水的过程中,始终形成水封,实现只排除冷凝液,不损失压缩空气的功能,保持压缩空气系统内压力稳定,并有很好的节能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优选实施例,也可以在进水管2顶部设置有透明观察条6,观察条可以是长条形,也可以是菱形等任何形状,用于观察进水管2内部液位情况,便于故障排查。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还可以在进水管2的另一侧也设置传感器4,控制进水管2中的液位,在第一个传感器检测到冷凝液的液位到达传感器感应位置时,主控电路控制电磁阀5开启,排出冷凝液,当第二个传感器检测到冷凝液的液位达到传感器感应位置时,主控电路控制电磁阀5关闭,从而保持进水管2中的最低液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时间调节按钮9来控制电磁阀5的开启时间,本发明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还包括时间显示器7、显示灯8以及时间调节按钮9,时间显示器7、显示灯8以及时间调节按钮9均穿进排水器壳体1内腔的上侧,且时间显示器7、显示灯8以及时间调节按钮9均与主控电路连接。可以根据进水管2中压力大小设置排水时长,通过时间显示器7显示当前排水时间及剩余排水时间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还包括电源10,电源10穿进排水器壳体1内腔的后侧,并与主控电路连接。电源10用于给整个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供电。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控电路方框原理图,本实施例仅给出主控电路的部分功能模块,主控电路包括主控模块、传感器检测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所述传感器检测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分别与主控模块连接。其中,传感器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进水管2中的液位,并发送检测信号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用于在接收传感器检测模块发出的检测信号,发送控制信号给控制电磁阀控制模块;电磁阀控制模块用于根据主控模块的控制信号,开启或关闭电磁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主控电路还包括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设定的排水时间,控制电磁阀的开启/关闭时间。主控电路还包括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排水时间以及剩余排水时间。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控模块电路图,主控模块包括芯片U3,电阻R24、电阻R29-R31,电容C8-C12、电容C25,发光二极管D4-D6,程序输入接口J4,其中,所述芯片U3的引脚A0/AD0与传感器检测模块连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C2、引脚C3分别与电磁阀控制模块连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B4、引脚B5分别与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连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C7/TXD2、引脚C6/TXD2、引脚C5、引脚C4、引脚D1-D7分别与显示模块连接,所述芯片U3的引脚VDD分别与电阻R24的一端、电容C25的一端、电源连接,电阻R2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一端、芯片U3的引脚VDDAD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源地连接,芯片U3的引脚Vr+分别与电容C8的一端、电容C9的一端连接,电容C8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9的另一端、电源地连接,芯片U3的引脚Vr-分别与芯片U3的引脚VSSAD、芯片U3的引脚VSS、电源地连接,程序输入接口J4的引脚4与芯片U3的引脚VSS连接,程序输入接口J4的引脚3与芯片U3的引脚A5/RESET连接,程序输入接口J4的引脚2与芯片U3的引脚A4/BKGD连接,电容C10的一端分别与电源、电容C11的一端、电容C12的一端连接,电容C10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1的另一端、电容C12的另一端、电源地连接。
其中,芯片U3的型号为LQFP44,电容C6、电容C9、电容C11的值均为0.1uF,电容C7、电容C8、电容C10的值均为220pF,电容C12的值为10uF,电阻R24的阻值为100Ω,电阻R29-R31的阻值均为1KΩ。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检测模块电路图,传感器检测模块包括传感器J3,电阻R19、电阻R20,电容C13,其中,传感器J3的引脚3分别与电阻R9的一端以及24V电压连接,传感器J3的引脚2分别与电阻R21的一端、电阻R19的另一端、电阻R20的一端连接,传感器J3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21的另一端、电容C13的一端、电源地连接,电容C1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20的另一端、芯片U3的引脚A0/AD0连接。传感器J3的引脚2在检测到液位后信号发生变化,INPUT信号跟着变化,芯片U3通过INPUT信号检测进水管2的液位变化。
其中,电阻R19的阻值为33KΩ,电阻R20的阻值为10KΩ,电阻R21的阻值为5.1KΩ,电容C13的值为0.1uF。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控制模块电路图,电磁阀控制模块包括MOS管Q5,三极管Q6,电阻R15-R18,电磁阀J2,其中,电磁阀J2的引脚1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阴极、MOS管Q5的漏极连接,电磁阀J2的引脚2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3的阳极、电源地连接,MOS管Q5的源极分别与电阻R15的一端、24V电压连接,电阻R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6的一端、MOS管Q5的栅极连接,电阻R1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与电阻R18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6的基极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2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3连接。通过ControlB信号和ControlE信号控制MOS管Q6导通和关断来控制三极管Q5的开关实现电磁阀控制,稳压二极管D3起保护作用。
其中,MOS管Q5的型号为IRF9540,三极管Q6的型号为L6,稳压二极管D3的型号为IN5819,电阻R15-R17的阻值为10KΩ,电阻R18的阻值为100Ω。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电路图,电磁阀导通时间调节模块包括旋转编码器K1,电阻R33-R37,电容C14-C15,其中, 旋转编码器K1的引脚5分别与芯片U3的引脚A1/AD1、电阻R33的一端连接,旋转编码器K1的引脚4分别与旋转编码器K1的引脚2、电容C14的一端、电容C15的一端、电源地连接,旋转编码器K1的引脚3分别与电阻R34的一端、电阻R37的一端连接,旋转编码器的引脚1分别与电阻R35的一端、电阻R36的一端连接,电阻R33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4的另一端、电阻R35的另一端、电源连接,电容C14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7的另一端、芯片U3的引脚B5连接,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36的另一端、芯片U3的引脚B4连接。旋转编码器K1通过左右旋转检测KEYA信号和KEYB信号的波形变化顺序来调节时间。KEYS是按下时电平变低,在测试电磁阀的时候使用。
其中,电阻R33-R37的阻值均为10KΩ,电容C14-C15的值均为0.1uF。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块电路图,显示模块包括三极管Q1-Q4,电阻R3-R10、电阻R11-R13、电阻R39,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其中,电阻R11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7/TXD2连接,电阻R11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1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三极管Q3的集电极、三极管Q4的集电极、电源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2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电阻R12的一端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6/RXD2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3连接,三极管Q3的基极与电阻R13的一端连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5连接,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4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电阻R39的一端连接,电阻R39的另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C4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2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A连接,电阻R4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4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B连接,电阻R5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6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C连接,电阻R6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0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1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E连接,电阻R8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3连接,电阻R8的另一端 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F连接,电阻R9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5连接,电阻R9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G连接,电阻R10的一端与芯片U3的引脚D7连接,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引脚DP连接。
其中,三极管Q1-Q4的型号均为SS8550_Y2,四位共阳数码管SMG3的型号为SMG40-56AR,电阻R11-R13、电阻R39的阻值均为1KΩ,电阻R3-R10的阻值均为100Ω。
上述所有模块的电路仅为该模块的一个实施例而已,还可以采取其他的电路来实现,不局限于上述一个实施例,上述所有实施例中给出的取值或范围均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所有元器件的取值不局限于该一个实施例。
本发明的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设置进水管2、出水管3,主控电路通过传感器4检测进水管2中水位情况,控制电磁阀5的开关,自动智能排水,通过进水管2随时观察进水管2中的水位情况,更为直观,同时,摒弃了传统空气压缩机排水器一体式结构,且结构简单,更利于后期维修,降低维护成本。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于压缩空气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位感应自动排水器,包括排水器壳体、进水管、出水管、传感器、主控电路以及电磁阀;所述进水管的下端穿进排水器壳体内腔的后侧,并通过电磁阀与穿进排水器壳体内腔的出水管的上端连接;所述传感器设置在进水管的一侧;所述主控电路设置在排水器壳体内腔中,并与电磁阀连接。本发明可以实现智能自动排水,随时观察进水管中的水位情况,结构简单,利于后期维修,降低维护成本。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液体变容式机械;液体泵或弹性流体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