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系关于适于充填例如碳酸饮料或清凉饮料的二轴拉伸吹制成形的饱和聚酯树脂制的自立容器,更详细地说,是关于在对所充填物质进行加热消毒时有优良耐热及耐压性能的容器。 过去的耐热、耐压容器为了提高容器本体的耐内压性能通常把底部膨胀成形为半球形壳体;并在其上装有成形为有底的筒状的杯座,以使其有自立的功能。然而,使用杯座则存在着必须另外形成杯座并进行安装固定、使容器重量变大,形状也大型化、在加热消毒工序中由于水温不能完全到达容器底部致使对内容物质的加热消毒不能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在杯座内存水,积水难于迅速排出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进而,从节省资源与环境方面考虑,希望能有效地再利用仍可使用的空容器,但对于安装有杯座地容器来说,由于通常容器本体与杯座或粘结剂的材料不同,再利用时必须将它们分离,就有使加工成本增加的问题。
因此,希望出现一种不使用杯座的耐热、耐压的容器,作为不用杯座的耐压容器已提出几种方案,一般是在底部中心部分周围放射状地膨胀出多个脚部,而且在这些脚部之间形成谷底部的结构或者香槟酒瓶样的结构中的一种,例如,特公昭48-5708,特公昭59-40693,特公昭61-9170,特开昭63-202424及特开平3-43342号公报中所述的即是。
可是,这些公报中所述的容器虽具有耐压容器的性能,但在进行加热消毒时作为耐热耐压容器使用时,则不能得到足够的性能。即上述各公报中所述的容器由于在加热消毒时,当内容物质温度上升到50℃-70℃时,内压增大容易引起容器材料自身蠕变,使得底部中心部分与该中心部周边产生蠕变而突出,从而使容器失去其自立稳定性。
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例如使上述容器底中央部分进行热结晶化,但由于热结晶化部分周边强度变小,受内压作用向外膨胀,产生变形或产生应力裂纹,故不是理想的方法。
而特开平5-85535公报中所述的容器,是将预成型的底中心部热结晶化,形成有热结晶化底中心部的半球壳状底部,为在此底部上形成脚部再用模具进行精加工吹制拉伸成形所述的脚部,该容器能使残存在热结晶化了的底中心部周缘上的树脂充分地拉伸成为薄壁部分,此种容器只在底中心部上结晶化,再加上结晶化底中心部的周缘部分为薄壁部分,故在加热消毒时内压增大的情况下,该部分产生蠕变、底部突出而丧失自立稳定性,即使保持住了自立稳定性也会使装料线大幅度地下降,产生失去其实用性的问题。
本发明的研究者专心研究的结果,令人惊异地发现在底的中心部周围能放射状地膨胀出多个脚部,并在这些脚部之间形成谷底部的二轴向拉伸吹制成形的自立容器的底部结构中,在内压作用下应力特别集中在底的中心部周边部分与谷底部上,还发现在实际加热杀菌时底部突出问题上,谷底部的中心部分附近的部分蠕变特别大。
根据上述的知识本发明成功地提高了底部的自立性,减小了变形,提供了一种底部的特定部分结晶化,能防止由于加热消毒时内压增大而发生蠕变,从而能防止底部突出丧失自立稳定性,且耐药性优越的有耐热、耐压性能的自立容器。
本发明的第1方案是一种自立容器,由口颈部、肩部、筒身及底部构成,是经二轴拉伸吹制成形的饱和聚酯树脂制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底部在底部中心部分周围成放射状地膨胀出多个脚部,在这些脚部与脚部之间形成谷底部,从而成为可以站立的结构,而且在(A)-(E)部分为低拉伸部分,在(A)-(E)部分内至少(B)与(C)的部分为结晶化部分。其中:
(A)底部中心部、
(B)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分、
(C)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
(D)从脚部的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边缘到接地部的部分、
(E)上述(C)和(D)之间的部分。
本发明的第2方案是一种耐热、耐压的自立容器,由口颈部、肩部、筒身与底部构成,是经二轴拉伸吹制成形的饱和聚酯制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底部在底部中心部分周围放射状地膨胀出多个脚部,在这些脚部与脚部之间形成谷底部,从而成为可以自立的结构,且在(A)-(E)中选择至少一个部分作为结晶化部分,而上述口颈部和上述口颈部及上述肩部相连接的头部的末拉伸部分成为结晶化部分。
其中:(A)底部的中心部、
(B)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分、
(C)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
(D)从脚部的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边缘到接地部的部分、
(E)上述(C)与(D)之间的部分。
本发明的第3方案是一种耐热、耐压的自立容器,由口颈部、肩部、筒身与底部构成,是经二轴拉伸吹制成形的饱和聚酯制成的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底部在底部中心部分周围成放射状地膨胀出多个脚部,在这些脚部与脚部之间形成谷底部,从而成为可以自立的结构,而且在(A)-(E)中至少选择一个部分成为结晶化部分,且使上述口颈部的内径为外径的60%-90%,上述口颈部上有螺纹部,至少把此螺纹部进行热处理以缓解残留的内应力与变形,使上述口颈部和与上述肩部相连接的头部的未拉伸部分成为被结晶化的部分。
其中:(A)底部中心部、
(B)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
(C)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的部分、
(D)从脚部的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的边缘到接地部的部分、
(E)上述(C)与(D)之间的部分。
下面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中所用的饱和聚酯树脂,从强度、透明度、气密性观点来看,最好是重复单元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热塑性聚酯树脂,该热塑性聚酯树脂最好是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均聚物为主要成分。
作为热塑性聚酯树脂可使用把对苯二甲酸成分的一部分,例如间苯二酸、萘二羧酸、联苯二羧酸、联苯氧基乙烷二羧酸、联苯乙基二羧酸、联苯磺化二羧酸等芳香族二羧酸;六氢对苯二甲酸,六氢异酞酸等脂环族二羧酸;乙二酸、癸二酸、壬二酸等脂肪族二羧酸;ρ-β-羟基乙氧基安息香酸、ε-含氧乙酸等含氧酸等另外的二官能性羧酸的一种以上置换成共聚合物。
此外,热塑性聚酯树脂也可以是把乙二醇成分的一部分用例如三甲基二醇,四甲基二醇、六甲二醇、十甲二醇、新戊基甘氨酸、二甘醇、1,1-环己烷二甲基醇、1,4-环己烷二甲基醇、2,2-(4-β-羟乙氧基苯)磺酸等其它甘氨酸与这些衍生物多官能团化合物的一种以上置换共聚而得的共聚合体。
本发明容器使用的热塑性聚酯树脂最好有0.7-0.9的固有粘度,以0.75-0.85为最佳。
此外,本发明使用的热塑性聚酯树脂中还可以适当地使用着色剂、耐热老化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静电剂、抗菌剂及润滑剂等添加剂。
本发明所用底部结晶化的容器是底部(A)-(E)部分为低拉伸部分的容器,此处所说的低拉伸部分是指底部的低拉伸部分的拉伸率比筒身拉伸率低的部分。
进而在本发明(A)-(E)部分中,结晶化部分为不透明状态,末结晶化部分为透明状态。
本发明中,(A)底部中心部为例如图23中3所示的部分,(B)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是图24中4所示的部分,(C)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是靠近谷底部内中心部的部分,为谷底部全体的5%-85%,最好是10%-50%例如图26的6A所示的部分,(D)从脚部的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分的边缘到接地部的部分,是指脚部内从脚部的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边缘到接地部的部分,例如,图26中7所示的部分,(E)上述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与脚部的上述周边部边缘到接地部部分之间的部分,为例如图26中17所示的部分。
在本发明中,从容器底部的(A)-(E)中选出的特定部分结晶化,结晶化部分的理想的组合是含有(B)及(C)的组合,其最佳组合是在下面的(1)-(5)组合,即:
(1)(A)、(B)及(C)的组合,
(2)(A)、(B)、(C)及(D)的组合,
(3)(A)、(B)、(C)、(D)及(E)的组合,
(4)(B)、(C)及(D)的组合,
(5)(B)、(C)、(D)及(E)的组合。
由于上述容器底部结晶化,就可以抑制加热消毒时容器底部的蠕变。
作为使本发明中容器底部(A)-(E)部分结晶化的加热装置,可以使用能发热的装置,具体地说,如红外线加热器、热风、红外线灯、石英管加热器、高频加热装置等。当然,也可以使用其它的加热装置。
作为容器底部结晶化的方法有,例如,可以在热源与容器底部之间设置有缝的遮板,通过设在此遮板上的缝对容器底部的所需部分进行加热而使之热结晶化的方法。
此遮板的一面最好有与容器底部相嵌合的形状,为此遮板一侧面的表面形状最好有与容器底面相同形状的可与容器相嵌的凹形,设置在与容器相反一侧的热源所发生的热通过遮板缝到达容器底部,使底部上所需的部分结晶化,此外,最好使冷却水或温水通过遮板,使其表面温度保持在容器材料的Tg以下的一定温度,以防止与容器底部接触的部分超过Tg而受高温加热。此遮板的材质可使用铝、铁、铜等金属或耐热树脂、陶瓷等。
作为另一方法是使用有与容器底部的结晶化部分相同形状的高温加热模对容器底部加热。可以用埋入加热器等发热装置的温度调节金属,埋入油或蒸汽等热媒管路的温度调节金属或用红外线加热器或热风等进行辐射加热的温度调节金属等形成这种高温模。
本发明的容器底部结晶化部分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密度为1.350克/厘米3-1.390克/厘米3,呈不透明状态,最佳密度为1.355克/厘米3-1.385克/厘米3。若结晶化部分的密度不足1.350克/厘米3时,容器在加热消毒时在内压作用下,底部容易发生蠕变突出,失去自应稳定性,从而失去其商品价值。而在超过1.390克/厘米3时,则结晶化部分耐冲击强度下降,容器掉落受冲击时,底部会破坏。
本发明的自立容器,由于在底部中心部的周围膨胀出多个放射状的脚部,在这些脚部与脚部之间形成谷底部而成为可以自立的结构,并使从上述(A)-(E)中选定的特定部分结晶化,故有优良的耐热性与耐压性。进而,为了得到有更加优良耐热性与耐压性的自立容器,最好在底部上有使从上述(A)-(E)中选定的至少一部分结晶化的部分,并使如第2方案中所述的口颈部及与口颈部、肩部相连接的头部末拉伸部分结晶化,或使如第3方案中所述的口径部的内径为外径的60%-90%,口颈部上设置螺纹,至少此螺纹部通过热处理来缓和残余内应力和变形,并使与口颈部及肩部相连接的头部末拉伸部分结晶化。
在本发明的第2方案中,容器口颈部及连接口颈部与肩部的头部的末拉伸部分是结晶化的部分。与口颈部和肩部相连接的头部的末拉伸部分是指例如在图1中的颈部支承环下部14斜线所示的部分。在预成形的颈部支承环下部或颈部支承环下部与口颈部共同结晶化后,进行二轴拉伸吹制,这样就制成头部不留有末拉伸的非结晶部分的结构。由于此部分已结晶化,故能抑制在加热消毒时产生蠕变。在此部分不结晶化的情况下,加热消毒时会引起该部分蠕变,容器的全高、容量显著增大,使容器丧失实用性。
第2方案的容器口颈部是把预制件加热至100℃-250℃使之热结晶化而得到的结晶化部分。由此而能抑制在容器加热消毒时所引起的口颈部的热收缩。又由于使口颈部结晶化而使材料的弹性比非结晶状态显著地增加,也能防止帽盖拧紧力所造成的变形。在这部分末结晶化的场合下,或由于加热消毒引起该部分显著的热收缩,或因帽盖拧紧力产生变形,由此会引起内容物的泄漏或杂菌进入,故有丧失实用性之虞。
第3方案的容器口颈部,在加热至70℃-130℃以缓和材料残余内应力与变形之后,进行缓慢冷却,以使其不再发生变形。这样就可得到加热消毒所引起的口颈部热收缩小,有足够的耐热性有透明的口颈部的自立容器。又由于使螺纹部不泛白地结晶化,在缓和材料的残余内应力与变形时不会导致急剧收缩,可得到优良的尺寸精度。
第3方案的口颈部的内径为外径的60%-90%,以74%-77%为最佳。由此可防止加热消毒时因帽盖的拧紧力产生的变形,获得良好的性能。在不足60%时,口部壁厚过厚外观不好,在充填内容器物时还会有喷嘴不能顺利地插入的问题。若超过90%则口部壁厚过薄强度下降,有由于帽盖拧紧力等原因而招致变形的危险。
本发明的饱和聚酯树脂制容器的筒身,最好在进行二轴拉伸吹制成形时被保持在加热到50℃-140℃的模具中进行热固定。由于热固定能提高材料的结晶化程度,故在容器加热消毒内容物的温度上升到50℃-70℃时能抑制容器的热变形与蠕变。热固定温度越高耐压性越好,但随之而来的是把容器从模具中取出时冷却工序所需时间也变长,从而使整体成形周期延长,两者权衡模具温度为60℃-95℃时更好。
在本发明中,结晶化的容器底部中心部周边与谷底中心部附近部分是易发生裂纹的部位之一。裂纹又被装填工厂传送线上的润滑剂等促进而引起应力裂缝,但该部分结晶化能使材料的耐药性提高,而应力裂缝的发生是能抑制的。
图1是本发明的自立容器的正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自立容器的底部结晶化之前的底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自立容器的底部结晶化之前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1、3与9中所使用的遮板的平面图。
图5是实施例1、3与9中所使用的遮板的沿图4中AA′线的剖视略图。
图6是实施例1、3与9的自立容器底面图。
图7中实施例4或10中使用的遮板平面图。
图8是实施例4或10中使用的遮板沿图7中BB′线的剖视略图。
图9是实施例4或10中自立容器的底面图。
图10是实施例5或11中使用的遮板平面图。
图11是实施例5或11中使用的遮板沿图10中CC′线的剖视略图。
图12是实施例5或11的自立容器的底面图。
图13是实施例6或12中使用的遮板平面图。
图14是实施例6或12中使用的遮板沿图13中DD′线的剖视略图。
图15是实施例6或12的自立容器的底面图。
图16是实施例7或13使用的遮板的平面图。
图17是实施例7或13使用的遮板的沿图16中EE′线的剖视略图。
图18是实施例7或13的自立容器的底面图。
图19是实施例8或14使用的遮板的平面图。
图20是实施例8或14使用的遮板的沿图19中FF′一的剖视略图。
图21是实施例8或14的自立容器的底面图。
图22是制造本发明自立容器所用的预制件的正面图。
图23是另外形状自立容器的正面图。
图24是图23中所示的自立容器的底部结晶化之前的底面图。
图25是图23中所示自立容器底部的剖视图。
图26表示本发明容器底部的各部分。
图27是图26所示容器底部的剖视图。
图28是制造本发明的自立容器所用预制件口颈部的剖视图。
图29是本发明自立容器的正面图。
图30是另外形状自立容器的正面图。
图31是图30所示自立容器的底部结晶化之前的底面图。
图32是图30所示自立容器的底部剖视图。
图33是本发明的自立容器的正面图。
下面,依据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把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Ⅳ=0.85)注射成形而得到的预制件(图22中所示)进行再加热后,置于吹制模具内,一面用拉伸杆进行轴向拉伸,一面吹气向周向拉伸,以此实现二轴拉伸吹制成形。
此时,把模具体加热至90℃维持5秒钟进行热固,接着使常温空气在吹制模具内进行循环,待成形体冷却后取出就得到了自立容器。自立容器,如图2及3中所示地,在底部中心部3周围成放射状等间隔地同时膨胀出5个脚部,并在脚部5之间形成谷底部6而成为自立式的底部结构,在底部上有低拉伸部分。
然后,把此自立容器的底部放入图4及图5中所示的遮板8a的上方凹部中,用红外线加热器自遮板8a的下方(遮板的末与容器底部嵌合的一侧)通过槽缝对自立容器的底部加热,就能得到有在底部中心部3、底部中心部的周部分4及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6A被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a(图6中所示)的容器。从自立容器的底部结晶化的部分取样,用密度梯度管法测定;密度为1.365克/厘米3,此容器的全高305毫米,装料线容量为1.5升,图33表示出自立容器的正面图。
在上面叙述中,遮板8a的表面形状大致有与容器底面相同的表面形状,有如图4及图5中所示的槽缝9a。红外线加热器的辐射热通过此槽逢达到容器底部,用热而使所需的部分结晶化。冷却水及温水通过遮板而保持遮板温度一定,以防止与容器底部接触的遮板部分被加热到Tg的高温。
实施例2:
和实施例1同样地使用如图7及图8中所示的遮板8b对容器底部加热,从而得到在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4及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分附近的部分6A被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b(图9中所示)。在自立容器底部的结晶化部分取样,测定出密度为1.366克/厘米3。
实施例3:
用红外线加热器对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Ⅳ=0.85)注射成形的预制件(图22中所示)的口颈部12及颈部支承环13下约6毫米范围的颈部支承环下部14加热,使之结晶化,把除了此预制件口颈部以外的部分再加热以后置入吹制模具内,一面用拉伸杆进行轴向拉伸一面吹气进行周向拉伸地进行二轴拉伸吹制成形。把模具体在加热至90℃状态下经5秒钟进行热固,接着使常温空气在吹制模具内进行循环,待成形体冷却后出取而得到自立容器。自立容器,如图2及图3中所示,在底部中心部3的周围等间隔放射状地同时膨胀出5个脚部5,并在脚部5之间形成谷底部6而成为可自立形态的底部结构。
然后,把这种自立容器的底部放入如图4及图5中所示的遮板8a的上方凹部之中,用红外线加热器自遮板8a的下方(遮板的不与容器底部嵌合的部分那一侧)通过槽逢对自立容器的底部加热后就得到有使底部中心部3、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4及谷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6A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a(图6中所示)的容器。从自立容器的底部结晶化的部分取样,用密度梯度管法测定出的密度为1.363克/厘米3。此容器全高305毫米,装料线容量1.5升,图1示出了自立容器的正面图。
在上面叙述中,遮板8a表面形状为大致与容器底面相同的表面形状,有如图4及图5中所示的槽缝9a。红外线加热器的辐射热经槽缝到达容器底部,用热使所需部分结晶化,借助于向遮板通入冷却水及温水而保持遮板温度一定,以防止遮板的与容器底部接触的部分被加热到超过Tg的高温度。
实施例4:
和实施例3同样地使用如图7及图8中所示的遮板8b对容器底部加热而得到在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分4及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的部分6A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b(如图9所示)。从自立容器被结晶化的部分取样,测定的密度为1.366克/厘米3。
实施例5:
和实施例3同样地使用如图10及图11中所示的遮板8c对容器底部加热,从而得到在底部中心部3与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分附近部分6A被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c(图12中所示)。在自立容器底部的结晶化部分取样,测定的密度为1.365克/厘米3。
实施例6:
和实施例3同样,使用如图13及图14中所示的遮板8d对容器底部加热而得到在底部中心部3、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4、谷底部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6A及脚部的底部中心部边缘至接地部的部分7、及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的部分与脚部的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边缘至接地部部分之间的部分17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d(图15所示)。在自立容器底部的结晶化部分取样,测出密度为1.364克/厘米3。
实施例7:
和实施例3同样地使用如图16、17中所示的遮板8e对自立容器底部进行加热,得到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6A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e(图18中所示)。此时对底部的加热时间为上述时间的1.5倍。在自立容器底部的结晶化部分取样,测出密度为1.375克/厘米3。
实施例8:
和实施例3同样地使用图19、图20中所示的遮板8f对自立容器的底部加热,从而得到在谷底部的中心部附近的部分6A与从脚部的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边缘至接地部之间的部分7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f(图21所示)。在自立容器底部的结晶化部分取样,测出密度为1.366克/厘米3。
实施例9:
用红外线加热器对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Ⅳ=0.85)注射成形的预制件11(图22所示)的颈部支承环13之下约6毫米的颈部支承环下部14进行局部加热使之结晶化,再把口颈部的螺纹部12a加热至100℃维持20分钟后缓慢冷却以缓解内部残余应力和变形。此预制件口颈部的内径18为外径的76%(图28所示)。在把除了此预制件的口颈部及颈部支承环下部以外的部分再加热后置入吹制模具内,一面用拉伸杆进行轴向拉伸一面吹入空气进行周向拉伸地二轴拉伸成形。这时,把模具体在加热至90℃状态下经5分钟进行热固,接着,使常温空气在吹制模具内循环,待成形体冷却后取出即可得到成品容器。此容器如图2及图3中所示的那样,在底部中心部3周围等间隔放射状地同时膨胀出5个脚部5,并在该脚部5之间形成谷底部6而成为可自立的底部结构,底部上有低拉伸部分。
然后,把此容器置于图4及图5中所示的遮板8a之上,用红外线加热器从遮板8a的下方对容器底部进行加热而得到底部中心部3、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4及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6A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a(图6中所示)的自立容器。在自立容器底部的结晶化部分取样,用密度梯度管法测定的密度为1.365克/厘米3。此容器全高305毫米,装料线容量1.5升,容器口颈部的内径为外径的76%。图29示出了自立容器的正面图。
在上面叙述中,遮板8a表面形状大致与容器底面的表面形状相同,并有如图4、5所示的槽缝9a。红外线加热器的辐射热通过槽缝到达容器底部,通过加热使所需部分结晶化。借助于把冷却水或温水通至遮板,使遮板保持一定的表面温度,能防止与容器底部接触的部分达到超过材料的Tg的高温度。
实施例10:
和实施例9同样地,使用如图7、8中所示的遮板8b对容器底部加热而得到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4及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的部分6A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b(如图9所示)。在自立容器底部结晶化部分取样,测定出密度为1.363克/厘米3。此容器全高305毫米,装料线容量1.5升,容器口颈部的内周径为外周直径的75%。
实施例11:
和实施例9中同样地使用如图10、11中所示的遮板8c对容器底部加热而得到底部中心部3及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6A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c(图12所示)。在自立容器底部的结晶化部分取样,测定出密度为1.365克/厘米3。此容器全高305毫米,装料线容量1.5升,容器口颈部内径为外径的76%。
实施例12:
和实施例9相同地使用如图13及图14中所示的遮板8d对容器底部加热,得到底部中心部3及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4,及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6A,及脚部的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边缘至接地部部分7,及谷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与从脚部的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的边缘至接地部部分之间的部分17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d(图15所示)。在自立容器底部的结晶化部分取样,测出密度为1.366克/厘米3。此容器全高305毫米,装料线容量1.5升,容器口颈部的内径为外径的76%。
实施例13:
和实施例9同样地使用图16、17中所示的遮板8e对容器底部加热而得到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6A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e(图18所示)。此时,底部的加热时间为其1.5倍。在自立容器底部的结晶化部分取样,测定出密度为1.375克/厘米3。此容器全高305毫米,装料线容量1.5升,容器口颈部内径为外径的76%。
实施例14:
和实施例9同样地使用如图19、图20所示的遮板8f对自立容器底部加热,得到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4、谷底部的底部中心部附近部分6A及脚部的底部的底部中心部的周边部边缘到接地部的部分7结晶化的容器底部2f(图21中所示)。在自立容器底部的结晶化部分取样,测定的密度为1.366克/厘米3。
比较例1
除了容器底部不进行加热与热结晶化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所得到的中空容器的底部完全末结晶化。
比较例2
是在第3实施例中,只将预制件的口颈部结晶化,除了不进行容器底部加热与热结晶化以外,与该实施例相同,所得到的中空容器只在口颈部结晶化,底部则全不结晶化。
比较例3
只将预制件的口颈部及颈部支承环之下约6毫米的颈部支承环下部结晶化,除了容器底部不进行加热与热结晶化以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所得到的中空容器只在口颈部结晶化,底部则全不结晶化。
评价方法及结果
(1)自立稳定性
底部中心部若自脚部的接地面向下不突出为“O”,若突出则为“X”。
(2)装料线下降量
求得评价前、后中空容器的口颈部前端至内容物液面的高度差。下降量在20毫米以下为良好。
(3)口颈部内径变形量
求出评价前、后在取下帽盖状态下测定其口颈部内径的差值。
(4)全高变形量
求出评价前、后测得的容器整体高度之差。
实施例1-14及比较例1-3的自立容器各作12个、在5℃时将2.5气体容积的碳酸水装填至装料线,拧紧帽盖后用70℃温水喷淋30分钟,然后用20℃水喷淋10分钟进行冷却,再进行评价。自立稳定性(底部突出)的评价结果及装料线下降量的评价结果(12个的平均值)列于表1及表2中。再打开帽盖,对充填前口颈部内径变形量、同一容器的变形量测定的结果(12个平均值)列于表1与表2中。
表 2自立稳定性装料线下降量(mm)口颈部内径变形量(mm)全高变形量(mm)比较例1×260.08(注1)比较例2×220.07(注1)比较例3×230.04(注1)
(注1)不进行自立稳定性测定。
从上述实施例1-14与比较例1-3的试验结果可以理解到,本发明的容器有能抑制因加热消毒时的蠕变形而造成的底部突出,防止装料线的下降,能保持自立稳定性的优越性能。
进而,本发明的容器底部结构并不限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结构,使用与本发明实施例类似的结构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图23、图24与图25示出了与实施例3形状不同的自立容器实例。图30、图31和图32所示的容器是与实施例9形状不同的自立容器实例。
通过以上说明可知,本发明的自立容器能抑制容器内容物加热消毒时底部突出而保持自立稳定性,是有优良的耐药性、有优良的口颈部耐热性、能防止头部蠕变、有优良的筒身耐热、耐压性能的耐热与耐压的自立容器。此外,由于本发明无需杯座,故在加热消毒处理时热水能充分到达容器底部,能顺利地进行内容物的加热消毒,进而也能容易地再利用使用过的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