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缝纫机的压脚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装置。
缝纫机的压脚装置安装在压杆的自由端使其在缝纫操作期间把工件紧压在针板和送布牙上。在多层织物缝纫操作和分段的织物缝纫操作期间,一种已知的自由压脚装置具有一个根据工件厚度而上下摆动的压脚。参看附图9至12,用于包缝机的这样一种传统的压脚装置包括一个压脚夹持件54,一个压脚50,一个销钉59,该销钉插入形成在压脚50后端处的一对叉节50b和形成在压脚夹持件54上的叉节55,以便保持压脚50枢轴地在其上进行缝纫运动,一个具有螺旋部分57a支承在压脚夹持件54侧面上的铰链弹簧57,一个放置在压脚夹持件54前面的较短的上臂57b,一个放置在压脚50上面并且弹性地把压脚50向下压的较长的下臂57c。然而,这种传统的压脚装置具有下列问题。
压脚50的叉节50b和压脚夹持件54的叉节55是这样形成的,以致在压脚50地叉节50b与压脚夹持件54的叉节55之间分别至少形成必要的间隙n,来约束压脚50的前部以防止其相对于压脚夹持件54横向运动。因此,压脚50在垂直面上不能转动。因此,如果由于压脚50和压脚夹持件54的不令人满意的尺寸准确性,而使压脚50不能恰当地支承在压脚夹持件54上,使其工作面50a(图10)垂直于压脚夹持件54的轴线延伸,那么工作面50a不能紧紧地接触于如图10所示的针板52或送布牙53,并且不能把工件均匀地紧压住针板52或送布牙53。因此,送布牙53不能准确地输送工件,并且当针穿入工件引起有缺点的缝纫时,工件被横向地错位。提高这些部件的尺寸准确性来避免上述问题则会增加缝纫机成本并将减小部件的生产量。压脚50的前部转动对于把具有横向变化厚度的工件尽可能均匀地紧压住送布牙53是所希望的。因此,压脚50的叉节50b和压脚夹持件54的叉节55是这样形成的,以便它们之间形成比较大的间隙n,并且形成叉节55的用来安放销钉59的孔是这样形成的,以致在叉节55与销钉59之间有一间隙,使得压脚50在这一有限范围内能够自由运动,结果是压脚50的工作面50a能够紧紧与针板52或送布牙53相接触,能够对工件施加均匀压力。然而,这些间隙使压脚50的前部在由图11中虚线所示的位置50’与50”之间产生横向运动,从而,在缝纫操作期间压脚50与针相干扰,从而把针折断或形成不整齐的缝纫。
当使用图12中所示的另一种压脚夹持件54’时,弹簧57的一个较长的下臂57c支承在其由压脚夹持件54’侧面凸出的一凸件58上的中间点。当压脚50的前部提升时,弹簧57的较长下臂57c易于从凸件58上滑离,并且如果较长上臂57c从凸件58上滑离,较长上臂57c不得不被返回到较长上臂57c理应停留的凸件58上。无论哪种压脚夹持件54和54’被选用,弹簧57的较短的上臂57b都放置在压脚夹持件54或54’的外表面上,同时其末端是暴露的,较短上臂57b所暴露的末端妨碍更换针56的工作并且易于钩住工件。
本发明已考虑到先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装置,它能够解决先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一种用于缝纫机的压脚装置,它包括:一个具有压脚夹持叉节的压脚夹持件;一个压脚,该压脚具有一对形成在其后端上的叉节,以便分别地放置在压脚夹持叉节的相对两侧上;一个压脚支承销钉,横向地固装在形成在压脚夹持件的压脚夹持叉节上的槽处,并且所具有的相对端部固定地压装在形成于压脚的一对叉节的孔内,使支承的压脚用来绕其轴做摆动;和一个压簧,该压簧所具有的中间螺旋部分支承在压脚夹持件的一个侧面上,一个短臂从中间螺旋部分的一端上伸出并与压脚夹持件接合,一个长臂从中间螺旋部分的另一端上伸出并且弹性地紧压在压脚的上表面以偏压于压脚上,使压脚绕压脚支承销钉的轴向下转动;其中,面对压脚的叉节的压脚夹持件的压脚夹持叉节的两侧表面是凸起的以形成曲线突出部。
压脚可绕压脚支承销钉的轴摆动,并且压脚通过压脚的曲线突出部与压脚夹持件的压脚夹持叉节的叉节内侧面的接合而被限制了横向摆动。例如,当压脚在水平面上横向地摆动时,曲线突出部的后部与压脚夹持叉节的相应的侧面的后部相接合,而其它弯曲凸起部分与压脚夹持叉节的相应的侧面的前部相接合,从而令人满意地限制了压脚在水平面上在非常大的角度范围内的横向摆动。当压脚的前部在垂直平面上转动时,其中压脚的相对两侧在该平面上交替地上下移动,压脚的叉节的内表面沿着压脚夹持叉节的相应的曲线突出部滑动,以致压脚的工作面能够令人满意地紧紧与针板和送布牙相接触,即使这些零件不是以非常高精确度构成。压脚在一个垂直平面上的转动能力对于夹持工件是十分有利的,该工件通过压脚具有尽可能均匀的横向变化厚度,其中,压脚前部的相对两侧在该平面上交替地上下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缝纫机的压脚装置中,压簧的短臂的弯曲末端插入到形成在压脚平持件上的第一开孔内,以致弯曲末端的端部与第一开孔的边缘相接合。
由于压簧短臂的弯曲末端是插入到压脚夹持件的第一开孔内,并且短臂的端部不在压脚夹持件的表面上,压簧短臂的端部既不妨碍换针工作也不会钩住工件。由于短臂的端部是与第一开孔的边缘相接合,限制了压簧的短臂从第一开孔上滑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在缝纫压脚装置中,形成在压簧长臂中间部分上的一个环形部分放入到形成在压脚夹持件的第二开孔内。
尽管当压脚在压脚支承销钉上转动以致其前端提升时,压簧长臂向上转动,但压脚的过量转动和横向运动受到阻止,因为在压簧长臂中部形成并且放入到第二开孔内的环形部分是弹性的弯曲,并且形成环形部分的压簧长臂一部分紧压第二开孔上边缘上,对长臂的横向运动施加一摩擦阻力。这样,在限制压簧长臂从压脚夹持件上滑落方面,所述环形部分与压脚夹持件的第二开孔上边缘的接合形式比压簧长臂的中间部分与由传统压脚夹持装置压脚夹持件的一侧面凸出的凸出部分相接合形成更加可靠。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在缝纫机的压脚装置中,一突起部形成在第二开孔的下表面上,并且压簧长臂的环形部分放入在第二开孔内,以便围绕所述的突起部。
该突起部与压簧长臂环形部分的接合,进一步有效地防止了压簧长臂滑离压脚夹持件。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结合附图进行的以下描述将显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最佳实施例的缝纫机压脚装置的透视图;
图2是图1压脚装置的左视图,其中省略了压脚;
图3是图1压脚装置的右视图,其中省略了压脚;
图4是图1压脚装置的部分剖面视图,其中省略了压脚;
图5是图1压脚装置的主要部分剖面视图;
图6是图1压脚装置的部分剖面右视图,其中省略了压脚;
图7是类似于图6的帮助解释图1压脚装置操作的视图;
图8是类似于图5的帮助解释图1压脚装置操作的视图;
图9是缝纫机传统式压脚装置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压脚装置的部分剖面前视图,其中省略了压簧;
图11是帮助解释图9压脚装置操作的平面图;和
图12是另一种传统压脚装置的透视图。
参看图1至8所示的用于包缝机的本发明一最佳实施例的压脚装置,该压脚装置包括一个压脚夹持件1,一个压脚2和一个压簧3。压脚夹持件1上设有最好如图3中所示的槽1a,并且是连接到未示出的垂直支承压杆的下端,使槽1a与压杆的下端相接合。槽1a形成在压脚夹持件1的一个侧面上,并且具有一开口端。压脚夹持件1具有第一开孔1b,该开孔1b形成在该压脚夹持件中部而且通入到槽1a,具有第二开孔1c,它形成在该压脚夹持件下部且通入到槽1a,并且在该孔下平面上设有一突起部1g。压杆被放置在槽1a内以致该压杆的下端到达第一开孔上的一位置处。如图6和7中所示,由合成树脂构成的使一轴向可运动的杆形支承件10基本前后运动的摆动件11被放置在形成在压脚夹持件1后部上的一凹进部分处,并且支承在压脚夹持件1上利用销钉12进行转动。摆动件11在其前部设置有一向上延伸的弹性臂11a。支承件10的前部可滑动地插入形成在压脚夹持件1上的一个通孔1j。如图2和3所示,形成一个具有U形横截面的槽1d,以致在形成在压脚夹持件1的下端上的叉节1e的下表面水平地横向延伸。槽1j的下开口端与叉节1e的通孔1d的下端相重合。
如图1所示,压脚2为了能摆动而通过一压脚支承销钉4而支承在压脚夹持件1上,该销钉放置在槽1d内且水平地横向延伸,以便压脚前部能上下运动。压脚支承销钉4的相对两端固定地压紧在形成在叉节2d和2e的孔内,所述叉节2d和2e分别形成在压脚2的基部的相对两侧上,压脚支承销钉4的中间部分安装在压脚夹持件1的槽1d内。压脚支承销钉4由支承件10夹持在压脚夹持件1的槽1d内,从而可被转动。
当把压脚2支承在压脚夹持件1上时,如图6所示状态下的摆动件11的后部11b弹性压弯弹性臂11a,使摆动件11在销钉12上逆时针转动,如图7所示,以致支承件10退回到通孔1j内从而打开压脚夹持件1的槽1d。然后,把其两端固定地压紧在压脚2的叉节2d和2e孔内的压脚支承销4从下面安装在开口的槽1d内,然后除去施加在后部11b上的压力。从而,借助弹性臂11a的回弹性让摆动件11顺时针转动,使支承件10伸出,如图6所示,槽1d的下开口端被封住,从而借助支承件10使压脚支承销钉4夹持在槽1d内,这样把压脚2支承在压脚夹持件1上,以便能够摆动。
(a)在图6中,摆动件11通过弹性臂11a的回弹性而被顺时针偏压到销钉12上;并且支承件10从通孔1j中伸出从而封住槽1d。
(b)在图7中,摆动件11通过对弹性臂11a回弹性施加的外力而逆时针转动,以致支承件10缩回到通孔1j中从而打开槽1b。
(c)为使用于图6状态,把支承销钉4插入到图7所示状态中的槽1d内。
压簧3具有一螺旋部分3a,它缠绕在由压脚夹持件1的一个侧面上突出的一个销1f上,一个短臂3b从螺旋部分3a的一端上延伸出并且所具有的一弯曲端3f(图3)插入到压脚夹持件1的第一开孔1b内,一个长臂3c从螺旋部分3a的另一端延伸出,它所具有弯曲端3d是通过弯曲其自由端部成直角而形成的,并且弯曲端3d紧压在压脚2上表面的前部。弯曲端3f是通过把短臂3b的端部以基本上类似于字母U的形状弯曲而形成的,并且具有一横截面和一个从横截面延伸的倾斜截面。由于第一开孔1b开通到如图3所示的槽1a内,夹持到压脚夹持件1侧壁部分上的弯曲端3f限定在第一开孔1b上。环形部分3e是通过弯曲压簧3的长臂3c的中间部分而形成的。环形部分3e被放入到压脚夹持件1的第二开孔1e内,并且是紧压在第二开孔1c的下表面上。环形部分3e放入第二孔1c内,以致缠绕突起部1g上并且弹性地紧压于第二开孔1c的下表面上以便能够由长臂3c的弯曲端3d对压脚2施加一准确弹性力。
夹持压脚支承销钉4的压脚夹持件1的叉节1e的相对两侧面以曲线突出部1h和1i的预定形状被凸胀延伸在压脚支承销钉4的前后侧。叉节1e的曲线突出部1h和1i分别地与压脚2的叉节2d和2e的平的内侧面相接触。更具体地说,曲线突出部1h和1i是穿过压脚夹持件1的通孔1d的轴线基本上纵向直线地延伸并且具有一个半柱面的横截面。每一曲线突出部1h和1i由其中部的通孔1d分成一前段和一后段。当压脚2安装在压脚夹持件1上时,压脚2的叉节2d和2e的平的内侧面分别地与曲线突出部1h和1i相接触,曲线突出部1h和1i可使叉节2d和2e在一个垂直平面上转动并且阻止压脚2的前部在水平面上的横向摆动。
这样,压脚2是通过把压脚支承销钉4固定在压脚夹持件1的槽1d内和用支承件10把压脚支承销钉4保持在槽1d内而支承在压脚夹持件1上的,其中销钉4所具有的相对端部固定地压紧在压脚2的叉节2d和2e的孔内。压簧3的螺旋部分3a绕在由压脚夹持件1的侧面突出的销1f上,压簧短臂的弯曲端3f放入在压脚夹持件1的第一开孔1b内,长臂3c的环形部分3e放入在压脚夹持件1的第二开孔1c,以致绕在突起部1g上,并且紧压第二开孔1c的下表面,长臂3c的弯曲端3d与压脚2前部的上表面弹性地相接触。这样,压脚夹持件1的一侧面的一侧上能够完全完成把压簧3安装到压脚夹持件1的工作。
压脚装置在缝纫操作期间,把一工件紧压于未图示的针板和送布牙上。由于压脚2的叉节2d和2e的内表面是与曲线突出部1h和1i滑动相接触,因此压脚2能够在垂直平面上绕压脚支承销钉4的轴转动,并且压脚2的前部可上下运动,这样在多层织物缝纫操作和分段织物缝纫操作期间,压脚2的前部可根据工件的厚度能上下运动。于是,压脚2的工作面的一宽的区域能够紧紧地与工作相接触,从而把工件可靠地紧压在针板或送布牙上。固定的紧装在压脚叉节2d和2e的孔中的压脚支承销钉4能够在压脚夹持件1的槽1d内相对于支承件10的端部转动。
类似于传统的压脚装置的压脚,尽管压脚2往往会与压脚支承销钉4一起横向摆动,妨碍针的缝纫操作,引起断针或不规则缝纫,但是压脚2通过压脚夹持件1的曲线突出部1h和1i和压脚2的叉节2d和2e的内表面的接合而限制了其横向摆动。例如,如果压脚2趋于左摆,如图1所示,曲线突出部1h(图5)的后部与叉节2d的内表面的后部相接合,而曲线突出部1i的前部与叉节2e的内表面的前部相接合,从而阻止压脚2在过大的角度范围摆动。
为了向下夹持具有横向变化厚度的工件,希望压脚2在垂直面上转动。曲线突出部1h和1i分别形成在压脚夹持件1的叉节1e的相对两侧面上,而且其所具有的一部分在压脚支承销钉的前侧延伸并且另一部分在压脚支承销钉4的后侧延伸使压脚2可令人满意的转动。如果压脚2在图8中由连线所示的位置2’与由长短划线所示的位置2”之间转动,压脚2的叉节2d和2e的内侧表面沿曲线突出部1h和1i滑动,而不受压脚夹持件1的叉节1e的妨碍。由于支承件10的端部是松动地安装在压脚夹持件1的通孔1j内,支承件10的端部随着压脚2转动相对于压脚夹持件1的叉节1e而上下运动。
当压脚2绕压脚支承销钉4的轴向上转动而提升其前部时,压簧3的长臂3c被弹性的向上弯,弹性紧压在压脚夹持件1的第二开孔1c的下表面上的压簧3的长臂3c的环形部分3e紧压在第二开孔1c的上表面。环形部分3e与第二开孔1c上表面的接合限制长臂3c的向上弯,并且环形部分3e与第二开孔1c的上表面之间的摩擦阻止了长臂3c的横向移动。因此,环形部分3e与第二开孔1c的上表面的接合防止压簧3的长臂3c从压脚夹持件1上滑落比长臂3c与上述传统或压脚装置中由压脚夹持件侧面突出的突出物58相接合产生的防滑能力更有效。由于环形部分3e是绕在形成于第二开孔1c的下表面的中间位置处的突出部1g上,因此,当长臂3c向上弯时,突出部1g进一步防止环形部分3e从第二开孔1c上滑落。
由于压簧3的短臂3b的弯曲端3f是被放入且隐藏在开设在压脚夹持件1的侧面上的第一开孔1b内,固定在第一开孔1b的边缘而不在压脚夹持件1的前面和另一侧面上延长,因此更换针的操作不受短臂3b的干扰,工件几乎不会被短臂3b钩住,而且短臂3b也几乎不能够从压脚夹持件1上滑脱。
顺便说一句,在该实施例中曲线突出部1h和1i是分别地形成在叉节1e的相对两侧面上,其结果是在压脚支承销钉4的前后侧上延伸,而可形成在压脚2的叉节2d和2e的内表面上的类似于曲线突出部1h和1i的曲线突出部,也具有相同效果。具有任何适合形状断面的曲线突出部均可用于替代具有半圆柱横截面的曲线突出部1h和1e,只要该曲线突出部使得有可能让压脚2绕压脚支承销钉4的轴摆动和压脚2的转动,并且能够防止压脚2在水平面上横向转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