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pdf

上传人:Y0****01 文档编号:20908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007825.6

申请日:

2014.01.08

公开号:

CN104761599A

公开日:

2015.07.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7H 17/07申请日:20140108|||公开

IPC分类号:

C07H17/07; C07H1/00

主分类号:

C07H17/07

申请人:

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鹏辉; 张志朋; 张伟; 杨兆祥

地址:

650106云南省昆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医路16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代理人:

赵青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式II所示结构化合物,碱性条件下经酰化,制得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取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与α-溴代三乙酰氧基葡醛酸甲酯,经糖苷化反应,制得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取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酸性条件下水解制得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取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碱性条件下水解,即得。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起始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步骤少,工艺简单易操作,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经检测,所得产物纯度可达98%以上,总收率高达56%。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式II所示结构化合物,碱性条件下经酰化,制得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
步骤2、取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与α-溴代三乙酰氧基葡醛酸甲酯,经糖苷化反应,制得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
步骤3、取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酸性条件下水解制得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
步骤4、取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碱性条件下水解,即得;

其中,式III或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中,R为甲基、苯基或特戊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糖苷化反应中,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与α-溴代三乙酰氧基葡醛酸甲酯的摩尔比为1:(1~10)。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糖苷化反应的催化剂为无机碱催化剂和/或相转移催化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碱催化剂为碘化钾、溴化钾、碳酸钾、碳酸银或氧化银。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氟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三(3,6- 二氧杂庚基)胺、苄基三乙基溴化铵或三辛基甲基氯化铵。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糖苷化反应的溶剂为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喹啉、丁酮、甲醇、乙醇、丙酮、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或二氯甲烷。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糖苷化反应的温度为0℃~200℃,时间为3小时~24小时。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水解的催化剂为硫酸、盐酸、磷酸、甲酸或乙酸。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水解的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锂、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中任一种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水解之后还包括中和的步骤。

说明书

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又名灯盏花甲素(apigenin-7-O-β-D-glucuronide),是从菊科植物短葶飞蓬(又名灯盏细辛)[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and-Mazz]中提取而得的一种黄酮苷类化合物,其具有如式I所示结构,分布于多种天然药用植物体中(如:灯盏细辛、苦碟子、地钱草、桑叶、臭梧桐叶、雏菊等)。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与灯盏花乙素的总酮成为灯盏花素,具有降低脑血管阻力、改善脑循环、缓解动脉痉挛、提高脑血屏障、延缓衰老等作用。

目前,关于灯盏花甲素的生物活性的报道较少,2008年姜瑞芝等人用雄性Wistar大鼠做了用灯盏花甲素对海人藻酸损伤迈内特基底核导致的老年痴呆、β-淀粉样蛋白导致的老年痴呆以及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拟血管性痴呆的治疗作用实验。病理结果显示,灯盏花甲素对海人藻酸所致大鼠痴呆引起的脑组织病理改变菌有一定改善作用,灯盏花甲素可减轻β-淀粉样蛋白所致大鼠脑皮层及海马的病理损害,对β-淀粉样蛋白致大鼠痴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2005年,Lee,Keyong Ho等人在菊花中提出了灯盏花甲素并证明了其具有明显的抗溃疡的作用。2005年,Min等用芹菜素、奥美拉唑以及从臭梧桐叶中提取了灯盏花甲素在小鼠体内做抗反流性食道炎以及抗胃炎实验,实验结果发现灯盏花甲素比芹菜素和奥美拉啤更能有效的减小胃损伤范围,并且它还能减少由诱导反流性食管炎而产生的MOA的含量,清除急性食管炎产生的谷胱甘肽(GSH)。实验结果表明灯盏花甲素有抗氧化活性,并且在抗反流 性食道炎以及抗胃炎方面灯盏花甲素比芹菜素和奥美拉唑更有效,因此,灯盏花甲素将非常有希望用于治疗抗急性食管炎以及胃炎。综上所述,灯盏花甲素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溃疡、抗老年痴呆、抗回流性食管炎等,有望开发成为一个很好的先导化合物。
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合成方面的报道还很少。市售的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都是来源于植物提取,但由于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在植物中含量极低,提取困难,因此,价格非常高昂。而现有的合成工艺合成路线较长,且糖苷化一步中用到了耗量较大且比较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因此,开发一种合成路线短,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的的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化学合成方法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合成路线短,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的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化学合成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取式II所示结构化合物,碱性条件下经酰基化,制得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
步骤2、取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与α-溴代三乙酰氧基葡醛酸甲酯,经糖苷化反应,制得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
步骤3、取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酸性条件下水解制得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
步骤4、取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碱性条件下水解,即得;


其中,式III或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中,R为甲基、苯基或特戊基。
本发明提供的合成方法,以来源广泛的芹菜素(5,7,4,-三羟基黄酮,即式II所示结构化合物)作为起始原料,通过酰化反应,将芹菜素5、7和4’位上的-OH酰化,经结晶、过滤和洗涤,得到白色絮状固体,即为式II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收率可达90.8%。
作为优选,酰化反应的酰化试剂为醋酐、苯甲酰氯、特戊酰氯、醋酸或乙酰氯。
优选的,酰化试剂为醋酐。
作为优选,酰化试剂与式I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5~50):1。
优选的,酰化试剂与式I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0~25):1。
作为优选,酰化反应的温度为50℃~300℃。
优选的,酰化反应的温度为80℃~200℃。
作为优选,酰化反应的时间为6h~12h。
作为优选,酰化反应的催化剂为吡啶、吡啶盐酸盐、三乙胺或碳酸钾。
作为优选,酰化反应的溶剂为吡啶、二氯甲烷、甲苯、四氢呋喃、1,4-二氧六环或乙酸乙酯。
优选的,酰化反应的溶剂为吡啶。
作为优选,步骤1中酰化反应之后还包括结晶、第一过滤、第一洗涤、第一干燥的步骤。
优选的,结晶溶剂为乙酸乙酯。
优选的,结晶的温度为50℃~70℃。
优选的,第一过滤采用抽滤,回收滤饼。
优选的,第一洗涤的溶剂为乙酸乙酯,具体为洗涤滤饼,回收滤饼。
优选的,第一干燥为干燥滤饼。
传统认为,四乙酰氧基黄酮直接进行糖苷化选择性和活性都较差,产率较低,且之后的水解过程也会较为困难,因此,通常会在乙酰化后进行苄基取代并催化氢化后,再进行糖苷化反应,此过程中用到了价格昂贵的贵金属催化剂。本发明而步骤2中采用α-溴代三乙酰氧基葡醛酸甲酯与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直接进行反应,在相转移催化剂和/或无机碱催化剂的作用下,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与反应时间,使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在7位上选择性的发生糖苷化,从而形成式IV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其化学命名为5,4’-二乙酰氧基黄酮-7-0-D-三乙酰氧基葡萄糖醛酸甲酯。该方法大大节约了成本和时间,检测结果表明收率可达79%。
作为优选,糖苷化反应中,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与α-溴代三乙酰氧基葡醛酸甲酯的摩尔比为1:(1~10)。
作为优选,糖苷化反应的催化剂为无机碱催化剂和相转移催化剂。
优选的,无机碱催化剂为碘化钾、溴化钾、碳酸钾、碳酸银或氧化银。
更优选的,无机碱催化剂为碘化钾或溴化钾。
相转移催化剂的使用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并增加收率。
优选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四丁基氟化铵、四丁基氢氧化铵、四丁基硫酸氢铵、三(3,6-二氧杂庚基)胺、苄基三乙基溴化铵(缩写为TBAB)或三辛基甲基氯化铵。
更优选的,相转移催化剂为四丁基溴化铵。
最优选的,糖苷化反应的催化剂为碳酸钾和苄基三乙基溴化铵。
作为优选,糖苷化反应的溶剂为丙酮、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喹啉、丁酮、甲醇、乙醇、丙酮、二甲基乙酰胺、二甲基亚砜、四氢呋喃或二氯甲烷。
优选的,糖苷化反应的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
作为优选,糖苷化反应的温度为0℃~200℃,时间为3小时~24小时。
优选的,糖苷化反应的温度为20℃~50℃,时间为9小时~20小时。
作为优选,步骤2中糖苷化反应之后,还包括:第二过滤、第二洗涤、萃取、第二干燥、重结晶的步骤。
第二洗涤具体为,用二氯甲烷洗涤滤饼,收集滤液。
萃取具体为,取滤液与水混合,以二氯甲烷萃取,获得萃取液。
第二干燥具体为,无水硫酸钠去除萃取液中的水分后,蒸干去除萃取液中的二氯甲烷。
重结晶采用乙醇。
通过酸性条件下水解,将式IV化合物中4’位和5位上,以及糖环上的乙酰基水解为-OH,从而生成式V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其收率可达86%。
作为优选,步骤3中水解的催化剂为硫酸、盐酸、磷酸、甲酸或乙酸。
优选的,步骤3中水解的催化剂为硫酸。
作为优选,步骤3中水解的溶剂为甲醇、乙醇、异丙醇、乙二醇或丙酮。
作为优选,步骤3水解的催化剂与溶剂的体积比为(0.5~50):1000。
作为优选,步骤3中水解的温度为30℃~250℃,时间为6小时~15小时。
优选的,步骤3中水解的温度为60℃~90℃
作为优选,步骤3中水解之后,还包括第三过滤、第三洗涤、第三干燥的步骤。
优选的,第三过滤采用抽滤,回收滤饼。
优选的,第三洗涤采用甲醇,具体为洗涤滤饼,回收滤饼。
优选的,第三干燥为干燥滤饼。
本发明通过碱性条件下水解,使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中糖环上的甲酯基发生水解称为羧基,从而形成式I所示结构的化合物,即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经检测收率可达91.1%。
作为优选,步骤4中水解的溶剂为甲醇、乙醇、丙酮、水、四氢呋喃、二氯甲烷、二甲基亚砜或二氧六环中的一种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步骤4中水解的催化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锂、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钠、碳酸氢钠或碳酸氢钾中任一种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
作为优选,步骤4中水解的催化剂与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0.1~50):1。
作为优选,步骤4中水解的温度为-10℃~40℃,时间为1~10小时。
作为优选,步骤4中水解之后还包括中和的步骤。
优选的,中和采用稀盐酸、稀硫酸、乙酸或甲酸中的一种或两者以上的混合物。
优选的,中和的温度为-10℃~40℃。
优选的,中和之后还包括第四过滤、第四洗涤、第四干燥的步骤。
更优选的,第四过滤采用抽滤,回收滤饼
更优选的,第四洗涤具体为:依次采用丙酮和乙醇洗涤滤饼,回收滤饼。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式II所示结构化合物,碱性条件下经乙酰化,制得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取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与α-溴代三乙酰氧基葡醛酸甲酯,经糖苷化反应,制得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取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酸性条件下水解制得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取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碱性条件下水解,即得。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起始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步骤少,工艺简单易操作,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经检测,所得产物纯度可达98%以上,总收率高达56%。
附图说明
图1示本发明制备的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2示本发明制备的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的核磁共振碳谱图;
图3示本发明制备的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的HPLC检测的色谱图;
图4示植物提取所得的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的HPLC检测的色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发明。本发明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发明技术。
本发明采用的试剂皆为普通市售品,皆可于市场购得。
所合成化合物收率计算公式为:实际反应生成量/理论反应生成量×100%。实施例各步骤中反应物的量不影响其他步骤的使用,如果反应产物的量不能满足其他步骤使用时,可以多次制备以满足其他步骤所需的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1)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式III化合物中,R为甲基。
在干燥洁净的配有冷凝管的150mL三口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芹菜素5.4g(20mmol),醋酐22mL(d=1.08g/ml,233mmol),吡啶27mL,加热到140℃左右,使之回流反应约8小时,TLC检测原料已经反应完全。停止加热,待温度降到50℃~70℃左右,加入乙酸乙酯60mL,使之搅拌析晶,抽滤,滤饼用乙酸乙酯洗涤,得到白色絮状固体5,7,4’-三乙酰氧基黄酮即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干燥得到6.7g,收率90.8%。
1HNMR(500MHz,DMSO),δ(ppm):8.10(2H,d,J=8.5Hz),7.59(1H,s),7.34(2H,d,J=8.5Hz),7.06(1H,s),6.89(1H,s),2.32(6H,s),2.30(3H,s).
2)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其中,式III和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中,R为甲基。
在干燥洁净的250mL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5,7,4’-三乙酰氧基黄酮 3.96g(0.01mol),丙酮120mL,碳酸钾10g,50℃下回流1~2小时,待温度降至30℃左右,加入相转移催化剂TBAB3.2g,搅拌10分钟左右加入α-溴代三乙酰氧基葡醛酸甲酯8g,TLC监测反应,约6~15小时完全。抽滤,滤饼用二氯甲烷洗至滤液无色,取滤液加入二氯甲烷360mL,水500mL萃取,
分离出二氯甲烷层及水层,水层再分别用240mL,120mL二氯甲烷各萃取一次,合并三次萃取的二氯甲烷液加水洗涤,洗涤2~3次,二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二氯甲烷,得到紫黑色的胶状物,再用乙醇重结晶,抽滤,取滤饼干燥,得到灰白色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即5,4’-二乙酰氧基黄酮-7-0-D-三乙酰氧基葡萄糖醛酸甲酯5.3g,收率79%。
1HNMR(500MHz,DMSO),δ(ppm):8.11(2H,d,J=8.5HZ),7.36(2H,s),7.34(1H,s),6.87(1H,d,J=2.25Hz),6.84(1H,s),5.93(1H,d,J=7.69Hz),5.44(1H,t,J=9.53Hz),5.16(1H,m),5.11(1H,t,J=9.69Hz),4.78(1H,d,J=9.83Hz),3.63(3H,s),2.31(3H,s),2.30(3H,s),2.02(3H,s),2.00(6H,s).
3)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在干燥洁净的配有冷凝管的100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4’-二乙酰氧基黄酮-7-0-D-三乙酰氧基葡萄糖醛酸甲酯1.34g(2mmoL),加入甲醇40mL,浓硫酸0.4mL,80℃回流8~10小时,TLC监测无原料停止反应,抽滤,滤饼用甲醇洗涤,干燥,得黄绿色固体即为式V所示结构的化合物0.79g,收率86%。
1HNMR(500MHz,DMSO),δ(ppm):12.95(1H,s),10.34(1H,s),7.93(2H,d,J=8.8Hz),6.93(2H,d,J=8.8Hz),6.84(1H,s),6.83(1H,s),6.46(1H,d,J=2.1Hz),5.31(1H,s),5.27(1H,s),4.18(1H,d,J=9.55Hz),3.67(3H,s),3.59-3.16(6H,m),2.04(1H,s).
4)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在干燥洁净的25mL的圆底烧瓶中加入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0.46g(0.001moL),丙酮1.5mL,纯水1.5mL,0℃以下搅拌30分钟,待温度在0℃以下时,慢慢滴加2mol/L的氢氧化钠的水溶液0.5ml,此步反应比较敏感,故采用HPLC监测反应,2~3小时反应完全,此时搅拌下滴加10mol/L盐酸水溶液中和至pH值为2~3左右,继续搅拌1~2小时,抽滤,滤饼用丙酮,乙醇洗,干燥,得到黄绿色固体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0.41g,收率91.1%。
1HNMR(500MHz,DMSO),δ(ppm):12.97(1H,s),10.49(1H,s),7.94(2H,d,J=8.6Hz),6.95(2H,d,J=8.6Hz),6.85(2H,m),6.45(1H,d,J=1.70Hz),5.55(1H,d,J=4.40Hz),5.31(1H,s),5.25(1H,d,J=7.30Hz),4.02(1H,d,J=9.50Hz).
实施例2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1)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式III化合物中,R为苯基。
5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80g吡啶盐酸盐,待加热至约140℃溶解后,加入10g(37mmol)芹菜素,并搅拌下缓慢加入70mL苯甲酰氯(d=1.212,600mmol),加热至200℃回流反应约9小时,TLC检测反应已完全,将反应液冷至约70℃时,加入90mL乙酸乙酯,渐渐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继续搅拌1小时并冷却至室温,于冰箱中静置过夜。过滤,得到5,7,4’-三苯甲酰氧基黄酮,为类白色固体。干燥后用乙醇重结晶得到5,7,4’-三苯甲酰氧基黄酮(即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纯品19.2g,类白色产品,色谱纯度98.0%以上,收率为89%。
1H-NMR(400MHz,DMSO),δ(ppm):8.54(2H,d,J=8.9Hz),8.53(2H,d,J=8.9Hz),8.52(2H,d,J=8.9Hz),8.21(2H,d,J=8.5Hz),8.08-7.99(3H,m),7.98(1H,m),7.87(2H,d,J=8.6Hz),7.82(2H,d,J=8.7Hz),7.79(2H,d,J=8.7Hz),7.41(2H,d,J=8.5Hz),7.14(1H,s),6.93(1H,s).
2)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其中,式III和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中,R为甲基。
在洁净的1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7,4’-三苯甲酰氧基黄酮5.82g(10mmol),加入碳酸银2.4g,无水硫酸钠12g,吡啶80ml,28℃搅拌10分钟,加入α-溴代三乙酰氧基葡醛酸甲酯13g,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约12小时完全。抽滤,滤液中加入二氯甲烷240mL,水250mL萃取,分离出二氯甲烷层及水层,水层再用160m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三次萃取的二氯甲烷液加水洗涤,洗涤2~3次,二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二氯甲烷,再用乙醇重结晶,抽滤,干燥滤饼,得到黄白色式IV所示结构的化合物5,4’-二苯甲酰氧基黄酮-7-O-D-三乙酰氧基葡萄糖醛酸甲酯6g,收率75%。
1HNMR(500MHz,DMSO),δ(ppm):8.54(2H,d,J=8.9Hz),8.52(2H,d,J=8.9Hz),8.32(2H,d,J=8.5HZ),7.98(2H,d,J=8.6Hz),7.92(2H,d,J=8.7Hz),7.81-7.84(2H,m),7.53(2H,d,J=8.5HZ),7.32(1H,s),7.25(1H,s),6.96(1H,s),6.12(1H,d,J=7.5Hz),5.65(1H,t,J=9.5Hz),5.34(1H,t,J=7.8Hz),5.29(1H,t,J=9.7Hz),4.88(1H,d,J=9.8Hz),3.83(3H,s),2.21(3H,s),2.20(6H,s).
3)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在干燥洁净的配有冷凝管的100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4’-二苯甲酰氧基黄酮-7-O-D-三乙酰氧基葡萄糖醛酸甲酯1.6g(2mmoL),加入甲醇40mL,浓硫酸0.4mL,80℃回流8~10小时,TLC监测无原料停止反应,抽滤,滤饼用甲醇洗涤,干燥,得黄绿色固体即为式V所示结构的化合物0.79g,收率86%,
1HNMR(500MHz,DMSO),δ(ppm):12.95(1H,s),10.34(1H,s),7.93(2H,d,J=8.8HZ),6.93(2H,d,J=8.8HZ),6.84(1H,s),6.83(1H,s),6.46(1H,d,J=2.05Hz),5.31(1H,s),5.27(1H,s),4.18(1H,d,J=9.55Hz),3.67(3H,s),3.59-3.16(6H,m),2.04(1H,s).
4)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在干净洁净的50ml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4.6g(10mmoL),丙酮20ml和纯化水20ml,在0℃搅拌下慢慢滴加2mol/L的氢氧化钾溶液4.5ml,HPLC监测反应进程,约2~3小时左右反应完全。此时滴加10mol/L盐酸溶液至pH为2~3,有黄绿色的晶体析出,继续搅拌1~2小时,待析晶完全时抽滤,滤饼用乙醇,丙酮洗,收集滤饼,干燥,得式Ⅰ所示结构化合物(即,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3.9g,收率88%。
1HNMR(500MHz,DMSO),δ(ppm):12.97(1H,s),10.49(1H,s),7.94(2H,d,J=8.6Hz),6.95(2H,d,J=8.6Hz),6.85(2H,m),6.45(1H,d,J=1.70Hz),5.55(1H,d,J=4.40Hz),5.31(1H,s),5.25(1H,d,J=7.30Hz),4.02(1H,d,J=9.50Hz).
实施例3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1)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式III化合物中,R为甲基。
5.4g(20mmol)芹菜素溶解于30ml吡啶中,室温搅拌下缓慢加入25mL醋酸(d=1.049g/ml,437mmol),加热至180℃回流反应约8小时,TLC检测反应已完全,将反应液冷至约70℃时,加入90mL乙酸乙酯,渐渐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继续搅拌1小时并冷却至室温,于冰箱中静置过夜。过滤,得到5,7,4’-三乙酰氧基黄酮,为类白色固体。干燥后用乙醇重结晶得到5,7,4’-三乙酰氧基黄酮(即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纯品6.4g,为类白色产品,色谱纯度98.0%以上,收率为87%。
1HNMR(500MHz,DMSO),δ(ppm):8.10(2H,d,J=8.5Hz),7.59(1H,s),7.34(2H,d,J=8.5Hz),7.06(1H,s),6.89(1H,s),2.32(6H,s),2.30(3H,s).
2)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其中,式III和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中,R为甲基。
在洁净的1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7,4’-三乙酰氧基黄酮3.96g(10mmol), 无水碳酸钾3g,无水硫酸钠12g和丙酮80mL,20℃搅拌10分钟,加入α-溴代三乙酰氧基葡醛酸甲酯10g,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约20小时完全。抽滤,滤液中加入二氯甲烷240mL,水250mL萃取,分离出二氯甲烷层及水层,水层再用160m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三次萃取的二氯甲烷液加水洗涤,洗涤2~3次,二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二氯甲烷,再用乙醇重结晶,抽滤,干燥滤饼,得到黄白色式IV所示结构的化合物5,4'-二乙酰氧基黄酮-7-O-D-三乙酰氧基葡萄糖醛酸甲酯3.7g,收率55%。
1HNMR(500MHz,DMSO),δ(ppm):8.11(2H,d,J=8.5HZ),7.36(2H,s),7.34(1H,s),6.87(1H,d,J=2.25Hz),6.84(1H,s),5.93(1H,d,J=7.69Hz),5.44(1H,t,J=9.53Hz),5.16(1H,m),5.11(1H,t,J=9.69Hz),4.78(1H,d,J=9.83Hz),3.63(3H,s),2.31(3H,s),2.30(3H,s),2.02(3H,s),2.00(6H,s).
3)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在干燥洁净的配有冷凝管的100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4’-二乙酰氧基黄酮-7-O-D-三乙酰氧基葡萄糖醛酸甲酯1.34g(2mmoL),加入乙醇40mL,磷酸0.9mL,90℃回流13小时,TLC监测无原料停止反应,抽滤,滤饼用甲醇洗涤,干燥,得黄绿色固体即为式V所示结构的化合物0.77g,收率84%。
1HNMR(500MHz,DMSO),δ(ppm):12.95(1H,s),10.34(1H,s),7.93(2H,d,J=8.8HZ),6.93(2H,d,J=8.8HZ),6.84(1H,s),6.83(1H,s),6.46(1H,d,J=2.05Hz),5.31(1H,s),5.27(1H,s),4.18(1H,d,J=9.55Hz),3.67(3H,s),3.59-3.16(6H,m),2.04(1H,s).
4)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在干净洁净的50ml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4.6g(10mmoL),纯化水20ml和甲醇20ml,在-10℃搅拌下慢慢滴加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4.5ml,HPLC监测反应进程,约4小时左右反应完全。此时滴加10mol/L磷酸溶液至pH为2~3,有黄绿色的晶体析出,继续搅拌1~2小时,待析晶完全时抽滤,滤饼依次用乙醇,丙酮洗,收集滤饼,干燥,得式Ⅰ所示结构化合物(即,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4g,收率89%。
1HNMR(500MHz,DMSO),δ(ppm):12.97(1H,s),10.49(1H,s),7.94(2H,d,J=8.6Hz),6.95(2H,d,J=8.6Hz),6.85(2H,m),6.45(1H,d,J=1.70Hz),5.55(1H,d,J=4.40Hz),5.31(1H,s),5.25(1H,d,J=7.30Hz),4.02(1H,d,J=9.50Hz).
实施例4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1)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反应方程式如下:

其中,式III化合物中,R为特戊基。
10g(37mmol)芹菜素溶解于60mL二氯甲烷和20mL三乙胺的混合溶剂中,室温搅拌下缓慢加入69mL特戊酰氯(d=0.979g/ml,555mmol),加热至90℃回流反应约12小时,TLC检测反应已完全。50℃减压蒸干低沸点溶剂的体系中加入90mL乙酸乙酯,渐渐有大量白色固体析出。继续搅拌1小时并冷却至室温,于冰箱中静置过夜。过滤,得到5,7,4’-三特戊酰氧基黄酮,为类白色固体。干燥后用乙醇重结晶得到5,7,4’-三特戊酰氧基黄酮(即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纯品11.7g,类白色产品,色谱纯度98.0%以上,收率为72%。1H-NMR(400MHz,DMSO),δ(ppm):8.31(2H,d,J=8.6Hz),8.13(1H,s),7.52(2H,d,J=8.9Hz),7.26(1H,s),7.12(1H,s),1.48(9H,s),1.46(9H,s),1.44(9H,s).
2)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其中,式III和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中,R为特戊基。
在洁净的1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5,7,4’-三特戊酰氧基黄酮5.38g(10mmol),三(3,6-二氧杂庚基)胺3.2g,无水碳酸钾12g,丙酮120mL,30℃搅拌10分钟,加入α-溴代三乙酰氧基葡醛酸甲酯10g,TLC监测反应进程,反应约10小时完全。抽滤,滤液中加入二氯甲烷240mL,水250mL萃取,分离出二氯甲烷层及水层,水层再用160mL二氯甲烷萃取两次,合并 三次萃取的二氯甲烷液加水洗涤,洗涤2~3次,二氯甲烷液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蒸干二氯甲烷,再用乙醇重结晶,抽滤,干燥滤饼,得到黄白色式IV所示结构的化合物5,4’-二特戊酰氧基黄酮-7-O-D-三乙酰氧基葡萄糖醛酸甲酯5.6g,收率76%。
1HNMR(500MHz,DMSO),δ(ppm):8.11(2H,d,J=8.6Hz),7.45(1H,s),7.37(2H,d,J=8.7Hz),6.56(1H,s),6.45(1H,s),5.68(1H,d,J=7.8Hz),5.25(1H,m),5.13(1H,m),5.11(1H,m),4.84(1H,d,J=10Hz),3.74(3H,s),2.53(3H,s),2.47(3H,s),2.32(3H,s),1.69(9H,s),1.67(9H,s).
3)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在干燥洁净的配有冷凝管的100L三口圆底烧瓶中加入5,4’-二特戊酰氧基黄酮-7-O-D-三特戊酰氧基葡萄糖醛酸甲酯1.5g(2mmoL),加入异丙醇40mL,浓盐酸0.6mL,80℃回流15小时,TLC监测无原料停止反应,抽滤,滤饼用甲醇洗涤,干燥,得黄绿色固体即为式V所示结构的化合物0.8g,收率85%。
1HNMR(500MHz,DMSO),δ(ppm):12.95(1H,s),10.34(1H,s),7.93(2H,d,J=8.8HZ),6.93(2H,d,J=8.8HZ),6.84(1H,s),6.83(1H,s),6.46(1H,d,J=2.05Hz),5.31(1H,s),5.27(1H,s),4.18(1H,d,J=9.55Hz),3.67(3H,s),3.59-3.16(6H,m),2.04(1H,s).
4)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制备
在干净洁净的50ml的圆底烧瓶中依次加入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4.6g(10mmoL),纯化水20ml和四氢呋喃20ml,在20℃搅拌下慢慢滴加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4.5ml,HPLC监测反应进程,约1小时左右反应完全。此时滴加10mol/L乙酸溶液至pH为2~3,有黄绿色的晶体析出,继续搅拌1~2小时,待析晶完全时抽滤,滤饼依次用乙醇,丙酮洗,收集滤饼,干燥,得式Ⅰ所示结构化合物(即,5,4’-二羟基黄酮-7-0-D-葡萄糖醛酸)4.1g,收率92%。
1HNMR(500MHz,DMSO),δ(ppm):12.97(1H,s),10.49(1H,s),7.94(2H,d,J=8.6Hz),6.95(2H,d,J=8.6Hz),6.85(2H,m),6.45(1H,d,J=1.70Hz),5.55(1H,d,J=4.40Hz),5.31(1H,s),5.25(1H,d,J=7.30Hz),4.02(1H,d,J=9.50Hz).
实施例5本发明提供方法制备的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鉴定
对本发明实施例1或2制备的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即5,4’-二羟基黄酮 -7-O-D-葡萄糖醛酸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结果如图1所示。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而得的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结构与实际一致。
对本发明实施例1或2制备的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即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进行核磁共振碳谱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而得的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的结构与实际一致。
对本发明实施例1或2制备的式I所示结构化合物,即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进行HPLC色谱检测,并以植物中提取而得的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作为标准品。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与标准品的出峰时间一致,且杂峰少。
其中,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式I所示结构化合的定量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对标准品定量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1对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式I所示结构化合的定量检测结果

峰#名称保留时间面积面积%高度理论塔板#分离度拖尾因子1DZHS02111.51306494299.0216325588430.001.122 17.09115420.37206518270117.180.003 18.01144630.4727072145475.811.264 19.6043880.147292037519.671.26总计  3095335100.00168756   

表2对标准品定量检测结果
峰#名称保留时间面积面积%高度理论塔板#分离度拖尾因子1 3.7551970.8880763890.001.252 6.4919250.33213974412.141.043DZHS02111.5556260895.6030215899813.491.044 12.4185071.45198109591.800.005 13.0175901.2936075971.110.006 14.6515810.27122279243.481.107 17.0710770.182021846339.501.26   588485100.0032417   

定量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备的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纯度达98.00%以上。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药物合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5,4-二羟基黄酮-7-O-D-葡萄糖醛酸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取式II所示结构化合物,碱性条件下经酰化,制得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取式III所示结构化合物与-溴代三乙酰氧基葡醛酸甲酯,经糖苷化反应,制得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取式IV所示结构化合物,酸性条件下水解制得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取式V所示结构化合物,碱性条件下水解,即得。本发明提供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有机化学〔2〕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