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具自粘胶之上胶装置及贴合方法 本发明系提供一种物料具自粘胶之上胶装置及贴合方法,使纸类于贴合后之成品,能撕开底纸后即可粘贴于物品上,其上胶装置大体为:两置料台、一胶糊轮、一加热轮、一电热管组、一加热贴合轮组、一收料台等相关机件所组装而构成;而其贴合方法:系将欲上自粘胶之第一物料,先经由加热轮预热,再经由胶糊轮以滚粘方式将自粘胶粘起,再经过加热轮,先行第一次加热,而使所粘附之自粘胶得以受热,而可先将水气蒸发,并由于在加热时,会使自粘胶增加粘稠度,再经由电热管组将自粘胶二次加热烘烤,而呈半胶著状态,再传输至加热贴合轮组,而与另一端在置料台上的第二物料于加热贴合轮组上做平整贴合,并借助加热贴合轮将成品予以烘干,最后由收料台将贴合后的成品卷取收置,而达物料具有自粘胶于撕开底纸即可粘贴于物品上之功效。
传统式物料上自粘胶之上胶装置,请参阅图1,系传统式物料上自粘胶之贴合流程平面示意图,如图面所示,系在机台两侧,一边置第一物料P1,另一边置放成品P12,于机台之中央处则置放第二物料P2,而系将第一物料P1经由机台上之滚轮而直接传输至上压轮6与下压轮7之间,而第二物料P2则先到胶糊槽3,并经由胶轮4之滚动,而使第二物料P2得以粘附自粘胶,再经由电热管组5之烘烤,而增加自粘胶之粘稠度,便直接传输至上压轮6与下压轮7之间,并与第一物料P1滚压贴合,再将成品P12卷取收料。
藉由上述,传统式物料上自粘胶贴合流程平面示意图,可由其物料之贴合经过流程,归纳出其缺点,兹详细一一分析说明于后:
第二物料P2乃先经由胶槽3的胶轮4沾粘自粘胶之后,就先行加热烘烤自粘胶,然后直接由机台上之滚轮传输至上压轮6与下压轮7之间,并与第一物料P1滚压贴合,可知、自粘胶在胶糊槽3内是呈粘稠状,所以会有许多气泡在自粘胶内,而当第二物料P2沾粘自粘胶后虽经由电热管组5先行加热烘烤,藉以增加其粘稠度,然、却不能将其烘干,因此当第一物料及第二物料在做滚压贴时,自粘胶将溢于成品之两侧,而使成品卷取发生困难,同时又因胶轮4与第一物料P2为同一方向之转动与传输,所以在沾粘自粘胶时,会有厚度不均匀的问题,因此粘附在第二物料P2上的自粘胶在经由电热管组5烘烤时,若电热管组5之烘烤温度太高时,将造成第二物料P2粘附自粘胶较薄处形成干涸,而产生硬块问题,若电热管组5之烘烤温度太低时,则造成第二物料P2粘附自粘胶较厚处尚未胶著,而使溢糊状况更为严重,因此将造成滚压贴合后的成品P12难以平整及卷收;另、由于上压轮6与下压轮7仅以两切线点间作滚压的动作,其压合之时间与行程都很短,所以滚压贴合的效果也不佳,再者,于滚压贴合后之成品P12,由于未再经烘烤干燥,而系让自粘胶的水份自然烘干挥发掉,因此将因收缩率不同,而会产生贴合后之成品略有分离的状难以平整之状态。
综上所陈,传统式物料上自粘胶之上胶装置及其贴合方法,于上胶时,虽可达贴合之作用,但是于制成后之效果及贴合时之流程实有其不佳之处而须加以改良。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传统式物料上自粘胶上胶装置及贴合方法之缺点,依发明人从事相关行业之制造经验,不断研究与改进,终开发出一种确实有效解决上述缺点之物料具目粘胶之上胶装置及贴合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物料具自粘胶之上胶装置及贴合方法,其中尤指一种使物料具有自粘胶之上胶装置及其贴合方法,而使物料于贴合后之成品,能撕开底纸后即可粘贴于物品上之功效者,其上胶装置大体为:两置料台、一胶糊轮、一加热轮、一电热管组、一加热贴合轮组、一收料台等相关机件所组装而构成;而其贴合方法:系将欲上自粘胶之第一物料,先经由加热轮预热,再经由胶糊轮以滚粘方式将自粘胶粘起,再经过加热轮,先行第一次加热,而使所粘附之自粘胶得以受热,而可先将水气蒸发,并由于在加热时,会使自粘胶增加粘稠度,再经由电热管组装自粘胶二次加热烘烤,而呈半胶著状态,再传输至加热贴合轮组,而与另一端在置料台上的第二物料于加热贴合轮组上做平整贴合,并藉由加热贴合轮将成品予以烘干,最后由收料台将贴合后的成品卷取收置,而达物料具有自粘胶于撕开底纸即可粘贴于物品上之功效。
为合审查员及习于此技艺之人士,能确实明了本发明之上胶装置及贴合方法,兹配合图示及图号,将本发明详述于后:
图1:系传统式之贴合流程平面示意图。
图2:系本发明机械之整体立体图。
图3:系本发明之机械平面示意图。
图4:系本发明之贴合方法方块示意图。
图5:系本发明之贴合流程平面示意图。
图号部份:
P1第一物料 4胶轮
P2第二物料 40加热轮
P12成品 5电热管组
C控制台 50电热管组
1、2置料台 6上压轮
10、20置料台 60加热贴合轮
3胶糊槽 7下压轮
31刮糊刀 70收料台
30胶糊轮
请参阅图2及图3,系本发明之机械整体立体图与机械平面示意图,如图3所示,其大体为:两置料台10、20、一胶糊轮30、一加热轮40、一电热管组50、一加热贴合轮60、一收料台70及一控制台C;请续参阅图3,系本发明之机械平面示意图,如图所示:置料台10置于机台之一侧,而于机台之相对侧置设置料台20,于机台之一侧中端处置设胶糊轮30及刮糊刀31,而胶糊轮30相对上方设置加热轮40,于机台上端置装电热管组50,而加热贴合轮60则设置于电热管组50之另一侧,而收料台70则置设于机台之中央下端处。
请参阅图4及图5,系本发明之贴合方法方块示意图与贴合流程平面示意图,承前述本发明之机件组成及所置设之相关位置,如图4所示:第一物料先经预热步骤,再经上糊步骤,而予以前段烘烤、中段烘烤,再与第二物料利用平整贴合,再将成品予以烘干,最后再将成品予以卷收。而为求能更明确了解其制程,请再参阅图5:第一物料P1先经由加热轮40预热,再经由胶糊轮30将自粘胶滚辗粘附(上糊),再经过加热轮40将自粘胶稍微加热使水气蒸发,使上浆面的自粘胶能够平整,且使自粘胶增加粘稠度(前段烘烤),再经由电热管组50将自粘胶预热烘烤,使自粘胶成胶著之状态(中段烘烤),再传输至加热贴合轮60处,并与第二物料P2会合,同时进入加热贴合轮60贴合(平整贴合),并将贴合后之成品P12,藉由加热贴合轮60之烘烤,而予以烘干(烘干),再由收料台70卷取收置(成品卷收);请再参阅图5,由图面可知,第一物料P1于经由加热轮40预热后,再传输至胶糊轮30时,其胶糊轮30上的刮糊刀31系保持在固定之间隙,而能令自粘胶的厚度平均分配在胶糊轮30上,且胶糊轮30与第一物料P1系呈反轴向的相互贴置,而可使第一物料P1在传输时,反向粘附自粘胶,则使第一物料P1上之自粘胶的厚度得以平均粘附于第一物料P1上,并使沾浆的面积均匀,而至加热轮40时,自粘胶在加热轮40上作前段烘烤后而预热蒸发水气,以及在电热管组50上作中段烘烤,可使自粘胶先行烘烤而成胶着状态,再至加热贴合轮60之前与第二物料P2会合,并进入加热贴合轮60与其贴合,再将贴合后之成品P12,藉由加热贴合轮60予以烘干,再利用收料台70将贴合后之成品P12予以卷取收置,而使贴合后之成品更为平整稳定,且撕开底纸后即可粘贴于物品上之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物料具自粘胶之上胶装置及贴合方法,其机件之组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可归其优点,兹详细分析于后:
当第一物料经由加热轮预热,而再传输至胶糊轮时,胶糊轮上的刮刀会先整平自粘胶,且第一物料一胶糊轮呈反向刮起,可使自粘胶能均匀的粘附于物料上,再经过加热轮的前段烘烤,可使自粘胶内地水气蒸发而增加粘稠度,而电热管组的中段烘烤可让自胶再次预热烘烤,而使自粘胶成胶著状态,并于贴合后,再次的加热烘干,可使贴合后之成品更为平整稳定,且撕开底纸后即可粘贴于物上之功效。
本发明确有实际改良传统物料具自粘胶之上胶装置及贴合方法之功效,而使贴合后之成品更形平整稳定、且撕开底纸后即可粘贴于物品上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