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20808 上传时间:2018-01-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15094.9

申请日:

2014.08.21

公开号:

CN104179242A

公开日:

2014.12.0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3F 5/04申请日:20140821|||公开

IPC分类号:

E03F5/04; E03F1/00; E03F5/00

主分类号:

E03F5/04

申请人:

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大勇

地址: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凉水河路6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8

代理人:

杨帆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本发明的复合型雨水沟包括上部沟体、下部沟体和挡板,其中:在所述上部沟体的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孔洞,所述上部沟体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出的平台结构,在所述平台结构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透水孔;所述下部沟体为U型厚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与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之间有第一织物连接;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两端的端部;所述上部沟体与所述下部沟体为一体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可以充分利用雨水、优化排水效果、提高绿地率、改善景观效果、优化道路铺装结构。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沟体、下部沟体和挡板,其中:
在所述上部沟体的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孔洞,所述上部沟体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出的平台结构,在所述平台结构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透水孔;
所述下部沟体为U型厚壁结构;
所述上部沟体的所述U型薄壁结构与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之间有第一织物连接;
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两端的端部;
所述上部沟体与所述下部沟体为一体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的尺寸从所述上部沟体侧壁的外侧向所述上部沟体侧壁的内侧逐渐地扩大。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沟体的侧壁和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的材质为均匀透水的无砂细石混凝土。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织物;当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的材质不同时,所述第一织物的吸水性强于所述第二织物的吸水性,且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相连接;当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的材质相同时,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为一体。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和所述第二织物为包括锦纶、涤纶、丙纶、乙纶的化纤材质的长丝仿粘非织造土工布。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沟体的所述U型薄壁结构内部填充种植材料,所述种植材料为河砂和腐殖土、 陶粒、膨胀蛭石组成的混合物。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活动型挡板,所述挡板的材质为热塑性塑料;所述上部沟体的U型薄壁结构的材质为热塑性塑料。

8.
  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雨水井、排水支管和排水管道;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在对应于所述雨水井的位置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侧壁与所述雨水井之间安装排水支管,每段所述排水管道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水井。

9.
  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排水支管和雨水储存设施;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隔离一定区域,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所述雨水存储设施,在对应于所述雨水存储设施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侧壁与所述雨水存储设施之间安装排水支管。

10.
  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排水支管和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隔离一定区域,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在对应于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侧壁与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之间安装排水支管。

说明书

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排水及雨水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致使硬化铺装面积也随之大幅度增加,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普遍都采用硬质铺装做法,这些硬质铺装材料大部分都是不透水的,为了排除下雨时形成的地面雨水径流,需要配套建设雨水排放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通常的雨水排放系统包括路侧的雨水口、路中间的雨水井、埋地的排水管道、连接雨水口和雨水井的排水支管等。这些雨水排放系统大多数是点式排水系统,即每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安装一处雨水口,其周围的雨水沿地面流入雨水口,再通过连接雨水口和雨水井的排水支管最终流入埋地的排水管道系统中去。为了保证流水速度和排水效果,需要以雨水口处表面为最低点,路面表面形成朝向雨水口的坡度,此坡度如果过小,流水速度不大、排水效果不好,如果过大,又会影响道路通行的舒适性。因此在排水效果和路面铺装效果之间存在矛盾。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从而可以将点式排水系统改进优化为线性排水系统,进而显著提升排水效果并改善路面铺装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地利用雨水,节约了绿化用水和冲洗路面用水。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包括上部沟体、下部沟体和挡板,其中:
在所述上部沟体的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孔洞,所述上部沟体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出的平台结构,在所述平台结构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透水孔;
所述下部沟体为U型厚壁结构;
所述上部沟体的所述U型薄壁结构与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之间有第一织物连接;
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两端的端部;
所述上部沟体与所述下部沟体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尺寸从所述上部沟体侧壁的外侧向所述上部沟体侧壁的内侧逐渐地扩大。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沟体的侧壁和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的材质为均匀透水的无砂细石混凝土。
进一步地,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织物;当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的材质不同时,所述第一织物的吸水性强于所述第二织物的吸水性,且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相连接;当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的材质相同时,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织物和所述第二织物为包括锦纶、涤纶、丙纶、乙纶的化纤材质的长丝仿粘非织造土工布。
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沟体的所述U型薄壁结构内部填充种植材料,所述种植材料为河砂和腐殖土、陶粒、膨胀蛭石组成的混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为活动型挡板,所述挡板的材质为热塑性塑料;所述上部沟体的U型薄壁结构的材质为热塑性塑料。
一种使用上述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雨水井、排水支管和排水管道;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在对应于所述雨水井的位置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侧壁与所述雨水井之间安装排水支管,每段所述排水管道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水井。
一种使用上述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排水支管和雨水储存设施;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隔离一定区域,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所述雨水存储设施,在对应于所述雨水存储设施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侧壁与所述雨水存储设施之间安装排水支管。
一种使用上述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排水支管和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隔离一定区域,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在对应于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侧壁与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之间安装排水支管。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上部沟体的U型薄壁结构可做种植区域使用,种植花草等作物以提高观赏和绿地,并且土壤和植物根系具有多重净化作用,可改善渗透入土壤的水质;下部沟体区域存储较多数量的雨水,促使其缓慢而均匀地渗透到土壤里,提高了雨水渗透利用率,并且利用织物浸润上部沟体种植区域中的种植作物;雨水沟内部雨水过多时,可以引入雨水储存系统或雨水排放系统:采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具有充分利用雨水、优化原来的排水效果、提高绿地率、改善景观效果、提升近地区域的湿度和舒适度和优化道路铺装结构等优点,并节约了绿化用水和冲洗路面用水。
附图说明
图1是道路及雨水排放系统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2是道路及雨水排放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复合型雨水沟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横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1,如图3所示,包括上部沟体2、下部沟体3和挡板4。在上部沟体2的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一排孔洞5,孔洞5在上部沟体2的侧壁上的高度实质上相同并且孔洞5优选采用等间距设置的方式。孔洞5穿透上部沟体2的侧壁且为圆形,孔洞5的直径从上部沟体2侧壁的外侧向上部沟体2侧壁的内侧逐渐地扩大,呈喇叭型扩展,孔洞5也可以为方形或其它形状,总体上是孔洞5的尺寸从上部沟体2侧壁的外侧向上部沟体2侧壁的内侧逐渐地扩大。复合型雨水沟1设置有孔洞5的侧壁朝向道路的车行道14,孔洞5的孔底高于地面,防止垃圾杂物等进入孔洞5而造成堵塞。当地面水位较低时,水可渗透入复合型雨水沟1内,水量增大,水位升高后,水可通过孔洞5进入复合型雨水沟1内。
上部沟体2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出的平台结构6,在平台结构6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7。U型薄壁结构7的材质可以为聚丙稀、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也可以采用不锈钢等其它承重抗压的材料。U型薄壁结构7采用一体注塑成型。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均匀地设置有透水孔(未示出),U型薄壁结构7的两侧侧壁也可以均匀地设置有透水孔。在U型薄壁结构7内部可以填充种植材料,种植材料可以为河砂和腐殖土、陶粒、膨胀蛭石等组成的混合物,也可以采用其它适当的具有过滤净化作用且不易随水流失的种植材料。在U型薄壁结构7内部填充的种植材料里可以铺设草坪或种观赏型的花等绿色植物,以提高绿地率、改善景观并替代盆栽景观植物。
此外,U型薄壁结构7中的种植材料和植物根系对于流经的雨水具有 很好的多重净化作用,能积存泥沙、吸附重金属,还可以有效降低氨氮、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等的值,改善渗透入土壤的水质。同时路面雨水中含有的污染物例如氮磷等成分对于种植的植物来说是一种营养成分,用这种雨水去浇灌绿色植物,不仅能节省浇灌用水量,还能减少绿色植物所需的肥料用量。
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设置有疏松的第二织物8,第二织物8布满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可以对流经U型薄壁结构7内部的种植材料和植物根系的雨水进一步地过滤和净化,避免了泥沙杂物混入雨水,提升了水质。第二织物8可以采用锦纶、涤纶、丙纶、乙纶等化纤材质的长丝仿粘非织造土工布,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过滤作用的耐腐蚀材料。
下部沟体3为U型厚壁结构,U型厚壁结构的材质为可以均匀透水的无砂细石混凝土,从而可以使下部沟体3周围土壤中的水分渗透到下部沟体3的内部,也可以使下部沟体3内部的雨水渗透到周围土壤中。
上部沟体2的U型薄壁结构7与下部沟体3的U型厚壁结构之间有疏松的第一织物9连接,采用的疏松的第一织物9也可以为锦纶、涤纶、丙纶、乙纶等化纤材质的长丝仿粘非织造土工布。第一织物9的材质可以与第二织物8的材质不同,第一织物9的吸水性强于第二织物8的吸水性,此时第一织物9可以与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的疏松的第二织物8相连接。第一织物9的材质也可以与第二织物8的材质相同,此时第一织物9与第二织物8为一体。第一织物9可以将复合型雨水沟1的下部沟体3内部储存的雨水通过毛细作用吸上去,从而通过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的疏松的第二织物8浸润上部沟体2的U型薄壁结构7内部的种植材料,进而供种植材料里的绿色植物吸收和使用,从而延长了绿色植物的灌溉周期,节约水资源。
挡板4设置在复合型雨水沟1纵向两端的端部,挡板4为活动型挡板,挡板4的材质为聚丙稀、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挡板4的高度为复合型雨水沟1深度的一半或高于复合型雨水沟1深度的一半,但是低于上部沟体2的U型薄壁结构7。挡板4的安装方式灵活,可沿复合型雨 水沟1的沟体凹型插槽插入或拔出来。
上部沟体2的侧壁的材质也可以为均匀透水的无砂细石混凝土,水可以渗透上部沟体2进入上部沟体2中进而流入下部沟体3,水也可以从上部沟体2向外渗透到土壤中。上部沟体2的侧壁的厚度可以与下部沟体3的侧壁的厚度一致并且上部沟体2与下部沟体3为一体结构,上部沟体2的侧壁的厚度也可以比下部沟体的侧壁厚度薄并且上部沟体2与下部沟体3为一体结构。上部沟体2的无砂细石混凝土各组分的比例与下部沟体3的无砂细石混凝土各组分的比例可以不同,从而上部沟体2和下部沟体3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水分渗透作用不同,优选上部沟体2与周围土壤间的水分渗透作用较强。
本发明的复合型雨水沟1的未设置有孔洞5的一侧可以作为路缘石使用,替代道路中原来普通的长方体实心型路缘石,进而减少了普通路缘石和地面砖的使用量。复合型雨水沟1的上部沟体2不选用传统的沟箅子,而是采用U型薄壁结构7这样的配套凹形结构,用凹形结构形成种植带,进一步增加了绿化面积并改善了景观,并替代了盆栽景观植物,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处理雨水,提高水质。
本发明的复合型雨水沟1的使用,可以将原来路面的点式排水系统优化改进为线性排水系统,不仅提高了排水和雨水收集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优化路面坡度设置方法,提升舒适度。并且本发明的复合型雨水沟1可以与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不同的工程做法有机结合起来,适用性强。
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一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复合型雨水沟1、雨水井10、排水支管11和排水管道12。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纵向连接起来,位于道路的人行道13和车行道14之间。相连的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的未设置有孔洞5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17的位置。在对应于雨水井10的位置的复合型雨水沟1的另一侧侧壁与雨水井10之间安装排水支管11,每段排水管道12连接相邻的两个排水井10。单段复合雨水沟1两端端部设置的挡板4在多段复 合型雨水沟1纵向连接起来以后可以省去一端的挡板4。相邻两个复合型雨水沟1的挡板4与上部沟体2的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之间形成纵向通道,当进入复合型雨水沟1内部的雨水的量较多时,该纵向通道可以作为排水通道,超出挡板4的雨水通过该纵向通道流动,从而通过排水支管11流入排水井10,进而流入排水管道12。当进入复合型雨水沟1中的雨水的量较少时,每一段复合型雨水沟1内部的雨水被两端的挡板4拦蓄起来,缓慢渗入土壤15中。图4和图5中所示的箭头代表了水流动的方向。
本实施例主要是在充分利用雨水的基础上,将多余的雨水排走,以保护复合型雨水沟1的U型薄壁结构7中种植的花草等植物不被过度浸泡导致烂根等。本实施例是在普通的雨水排放系统原安装雨水口16的位置,纵向安装一排具有进水功能的复合型雨水沟1,从而将点式排水系统优化改进为线性排水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普通的雨水排放系统包括雨水口16、雨水井10、排水支管11和排水管道12,为点式排水系统,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安装一雨水口16。雨水口16紧邻人行道13的路缘石17,其表面基本上与车行道14齐平。排水支管11连接雨水口16和雨水井10,排水管道12将雨水井10连接起来。如图1和2的箭头所示的雨水流动方向,雨水口16周围的雨水沿着道路表面流入雨水口16,再通过排水支管11流入雨水井10,然后流入排水管道12。普通的雨水排放系统在排水效果和路面铺装效果之间存在矛盾。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可以大幅度增加进水面积,而且,仅需要设置从道路中线坡向路侧的横向坡度,不必设置原来的雨水口16之间的纵向坡度,因此显著改善了路面铺装效果且排水效果好。
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包括复合型雨水沟1、排水支管11和雨水储存设施(未示出)。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的未设置有孔洞5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17的位置。隔离两个区域,或者根据当地降雨情况,隔离一个或多个区域,在相连的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雨水存储设施,雨水存储设施可以为雨水储罐,也可以为其它储存型的装置。在对应于雨水存储设施的复合型雨水沟1的侧壁与雨水 存储设施之间安装排水支管11。本实施例可以将超出挡板4高度的雨水引导到雨水储存设施内储存备用,在充分利用雨水的基础上,将多余的雨水储存起来,当需要用水时可以将储存的雨水提取出来使用。
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又一实施例,包括复合型雨水沟1、排水支管11和雨水深层渗透产品(未示出)。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的未设置有孔洞5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17的位置,隔离两个区域,或者根据当地降雨情况,隔离一个或多个区域,在相连的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雨水深层渗透产品,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可以为雨水渗井。在对应于雨水深层渗透产品的复合型雨水沟1的侧壁与雨水深层渗透产品之间安装排水支管11。本实施例可以将超出挡板4高度的雨水引导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内,从而向更深区域的土层中渗透补充地下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79242A43申请公布日20141203CN104179242A21申请号201410415094922申请日20140821E03F5/04200601E03F1/00200601E03F5/0020060171申请人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地址102200北京市昌平区凉水河路6号72发明人徐大勇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连和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8代理人杨帆54发明名称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57摘要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本发明的复合型雨水沟包括上部沟体、下部沟体和挡板,其中在所述上部沟体的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孔洞,所述上。

2、部沟体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出的平台结构,在所述平台结构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透水孔;所述下部沟体为U型厚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与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之间有第一织物连接;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两端的端部;所述上部沟体与所述下部沟体为一体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可以充分利用雨水、优化排水效果、提高绿地率、改善景观效果、优化道路铺装结构。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4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4页10申请公布号CN10。

3、4179242ACN104179242A1/1页21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部沟体、下部沟体和挡板,其中在所述上部沟体的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孔洞,所述上部沟体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出的平台结构,在所述平台结构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透水孔;所述下部沟体为U型厚壁结构;所述上部沟体的所述U型薄壁结构与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之间有第一织物连接;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两端的端部;所述上部沟体与所述下部沟体为一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的尺寸从所述上部沟体侧壁的外侧向所述上部沟体侧壁的内侧逐渐地扩大。。

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沟体的侧壁和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的材质为均匀透水的无砂细石混凝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织物;当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的材质不同时,所述第一织物的吸水性强于所述第二织物的吸水性,且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相连接;当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的材质相同时,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为一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织物和所述第二织物为包括锦纶、涤纶、丙纶、乙纶的化纤材质的长丝仿粘非织造土工布。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沟体的所述。

5、U型薄壁结构内部填充种植材料,所述种植材料为河砂和腐殖土、陶粒、膨胀蛭石组成的混合物。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为活动型挡板,所述挡板的材质为热塑性塑料;所述上部沟体的U型薄壁结构的材质为热塑性塑料。8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雨水井、排水支管和排水管道;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在对应于所述雨水井的位置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侧壁与所述雨水井之间安装排水支管,每段所述排水管道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水井。9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任。

6、一项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排水支管和雨水储存设施;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隔离一定区域,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所述雨水存储设施,在对应于所述雨水存储设施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侧壁与所述雨水存储设施之间安装排水支管。10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排水支管和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隔离一定区域,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

7、另一侧的地下埋设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在对应于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侧壁与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之间安装排水支管。权利要求书CN104179242A1/5页3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道路排水及雨水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雨水综合利用系统。背景技术0002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致使硬化铺装面积也随之大幅度增加,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普遍都采用硬质铺装做法,这些硬质铺装材料大部分都是不透水的,为了排除下雨时形成的地面雨水径流,需要配套建设雨水排放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通常的雨水排放系统包括路侧的雨水口、路中间的雨水井、埋地的排。

8、水管道、连接雨水口和雨水井的排水支管等。这些雨水排放系统大多数是点式排水系统,即每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安装一处雨水口,其周围的雨水沿地面流入雨水口,再通过连接雨水口和雨水井的排水支管最终流入埋地的排水管道系统中去。为了保证流水速度和排水效果,需要以雨水口处表面为最低点,路面表面形成朝向雨水口的坡度,此坡度如果过小,流水速度不大、排水效果不好,如果过大,又会影响道路通行的舒适性。因此在排水效果和路面铺装效果之间存在矛盾。发明内容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和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从而可以将点式排水系统改进优化为线性排水系统,进而显著提升排。

9、水效果并改善路面铺装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地利用雨水,节约了绿化用水和冲洗路面用水。000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0005一种复合型雨水沟,包括上部沟体、下部沟体和挡板,其中0006在所述上部沟体的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孔洞,所述上部沟体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出的平台结构,在所述平台结构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透水孔;0007所述下部沟体为U型厚壁结构;0008所述上部沟体的所述U型薄壁结构与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之间有第一织物连接;0009所述挡板设置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两端的端部;0010所述上部沟体与所述下部沟体为一体结构。00。

10、11进一步地,所述孔洞的尺寸从所述上部沟体侧壁的外侧向所述上部沟体侧壁的内侧逐渐地扩大。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沟体的侧壁和所述下部沟体的U型厚壁结构的材质为均匀透水的无砂细石混凝土。0013进一步地,所述U型薄壁结构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织物;当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的材质不同时,所述第一织物的吸水性强于所述第二织物的吸水性,且所述第一织物和说明书CN104179242A2/5页4第二织物相连接;当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的材质相同时,所述第一织物和第二织物为一体。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织物和所述第二织物为包括锦纶、涤纶、丙纶、乙纶的化纤材质的长丝仿粘非织造土工布。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部沟。

11、体的所述U型薄壁结构内部填充种植材料,所述种植材料为河砂和腐殖土、陶粒、膨胀蛭石组成的混合物。0016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为活动型挡板,所述挡板的材质为热塑性塑料;所述上部沟体的U型薄壁结构的材质为热塑性塑料。0017一种使用上述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雨水井、排水支管和排水管道;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在对应于所述雨水井的位置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侧壁与所述雨水井之间安装排水支管,每段所述排水管道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排水井。0018一种使用上述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

12、、排水支管和雨水储存设施;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隔离一定区域,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所述雨水存储设施,在对应于所述雨水存储设施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侧壁与所述雨水存储设施之间安装排水支管。0019一种使用上述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包括所述复合型雨水沟、排水支管和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的位置,隔离一定区域,在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在对应于所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的所述复合型雨水沟的侧壁与所述雨水深。

13、层渗透产品之间安装排水支管。0020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结构合理、设计巧妙上部沟体的U型薄壁结构可做种植区域使用,种植花草等作物以提高观赏和绿地,并且土壤和植物根系具有多重净化作用,可改善渗透入土壤的水质;下部沟体区域存储较多数量的雨水,促使其缓慢而均匀地渗透到土壤里,提高了雨水渗透利用率,并且利用织物浸润上部沟体种植区域中的种植作物;雨水沟内部雨水过多时,可以引入雨水储存系统或雨水排放系统采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具有充分利用雨水、优化原来的排水效果、提高绿地率、改善景观效果、提升近地区域的湿度和舒适度和优化道路铺装结构等优点,并节约了绿化用水和冲洗路面用水。附图说明0021图1。

14、是道路及雨水排放系统的横剖面示意图。0022图2是道路及雨水排放系统的平面示意图。0023图3是本发明的复合型雨水沟的侧视示意图。0024图4是本发明的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横剖面示意图。0025图5是本发明的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平面示意图。说明书CN104179242A3/5页5具体实施方式0026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0027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1,如图3所示,包括上部沟体2、下部沟体3和挡板4。在上部沟体2的。

15、一侧侧壁上纵向地设置有一排孔洞5,孔洞5在上部沟体2的侧壁上的高度实质上相同并且孔洞5优选采用等间距设置的方式。孔洞5穿透上部沟体2的侧壁且为圆形,孔洞5的直径从上部沟体2侧壁的外侧向上部沟体2侧壁的内侧逐渐地扩大,呈喇叭型扩展,孔洞5也可以为方形或其它形状,总体上是孔洞5的尺寸从上部沟体2侧壁的外侧向上部沟体2侧壁的内侧逐渐地扩大。复合型雨水沟1设置有孔洞5的侧壁朝向道路的车行道14,孔洞5的孔底高于地面,防止垃圾杂物等进入孔洞5而造成堵塞。当地面水位较低时,水可渗透入复合型雨水沟1内,水量增大,水位升高后,水可通过孔洞5进入复合型雨水沟1内。0028上部沟体2的两侧侧壁的上部的内侧纵向有凸。

16、出的平台结构6,在平台结构6上搁置有U型薄壁结构7。U型薄壁结构7的材质可以为聚丙稀、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也可以采用不锈钢等其它承重抗压的材料。U型薄壁结构7采用一体注塑成型。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均匀地设置有透水孔未示出,U型薄壁结构7的两侧侧壁也可以均匀地设置有透水孔。在U型薄壁结构7内部可以填充种植材料,种植材料可以为河砂和腐殖土、陶粒、膨胀蛭石等组成的混合物,也可以采用其它适当的具有过滤净化作用且不易随水流失的种植材料。在U型薄壁结构7内部填充的种植材料里可以铺设草坪或种观赏型的花等绿色植物,以提高绿地率、改善景观并替代盆栽景观植物。0029此外,U型薄壁结构7中的种植材料和植。

17、物根系对于流经的雨水具有很好的多重净化作用,能积存泥沙、吸附重金属,还可以有效降低氨氮、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等的值,改善渗透入土壤的水质。同时路面雨水中含有的污染物例如氮磷等成分对于种植的植物来说是一种营养成分,用这种雨水去浇灌绿色植物,不仅能节省浇灌用水量,还能减少绿色植物所需的肥料用量。0030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设置有疏松的第二织物8,第二织物8布满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可以对流经U型薄壁结构7内部的种植材料和植物根系的雨水进一步地过滤和净化,避免了泥沙杂物混入雨水,提升了水质。第二织物8可以采用锦纶、涤纶、丙纶、乙纶等化纤材质的长丝仿粘非织造土工布,也可以采用其它具有过滤。

18、作用的耐腐蚀材料。0031下部沟体3为U型厚壁结构,U型厚壁结构的材质为可以均匀透水的无砂细石混凝土,从而可以使下部沟体3周围土壤中的水分渗透到下部沟体3的内部,也可以使下部沟体3内部的雨水渗透到周围土壤中。0032上部沟体2的U型薄壁结构7与下部沟体3的U型厚壁结构之间有疏松的第一织物9连接,采用的疏松的第一织物9也可以为锦纶、涤纶、丙纶、乙纶等化纤材质的长丝仿粘非织造土工布。第一织物9的材质可以与第二织物8的材质不同,第一织物9的吸水性强于第二织物8的吸水性,此时第一织物9可以与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的疏松的第二织物8相连接。第一织物9的材质也可以与第二织物8的材质相同,此时第一织物9与第二。

19、织物8为一体。第一织物9可以将复合型雨水沟1的下部沟体3内部储存的雨水通过毛细作用吸说明书CN104179242A4/5页6上去,从而通过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的疏松的第二织物8浸润上部沟体2的U型薄壁结构7内部的种植材料,进而供种植材料里的绿色植物吸收和使用,从而延长了绿色植物的灌溉周期,节约水资源。0033挡板4设置在复合型雨水沟1纵向两端的端部,挡板4为活动型挡板,挡板4的材质为聚丙稀、聚乙烯、聚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挡板4的高度为复合型雨水沟1深度的一半或高于复合型雨水沟1深度的一半,但是低于上部沟体2的U型薄壁结构7。挡板4的安装方式灵活,可沿复合型雨水沟1的沟体凹型插槽插入或拔出来。0。

20、034上部沟体2的侧壁的材质也可以为均匀透水的无砂细石混凝土,水可以渗透上部沟体2进入上部沟体2中进而流入下部沟体3,水也可以从上部沟体2向外渗透到土壤中。上部沟体2的侧壁的厚度可以与下部沟体3的侧壁的厚度一致并且上部沟体2与下部沟体3为一体结构,上部沟体2的侧壁的厚度也可以比下部沟体的侧壁厚度薄并且上部沟体2与下部沟体3为一体结构。上部沟体2的无砂细石混凝土各组分的比例与下部沟体3的无砂细石混凝土各组分的比例可以不同,从而上部沟体2和下部沟体3与周围土壤之间的水分渗透作用不同,优选上部沟体2与周围土壤间的水分渗透作用较强。0035本发明的复合型雨水沟1的未设置有孔洞5的一侧可以作为路缘石使用。

21、,替代道路中原来普通的长方体实心型路缘石,进而减少了普通路缘石和地面砖的使用量。复合型雨水沟1的上部沟体2不选用传统的沟箅子,而是采用U型薄壁结构7这样的配套凹形结构,用凹形结构形成种植带,进一步增加了绿化面积并改善了景观,并替代了盆栽景观植物,同时还可以进一步地处理雨水,提高水质。0036本发明的复合型雨水沟1的使用,可以将原来路面的点式排水系统优化改进为线性排水系统,不仅提高了排水和雨水收集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可以优化路面坡度设置方法,提升舒适度。并且本发明的复合型雨水沟1可以与排水系统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不同的工程做法有机结合起来,适用性强。0037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

22、合利用系统的一实施例,如图4和图5所示,包括复合型雨水沟1、雨水井10、排水支管11和排水管道12。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纵向连接起来,位于道路的人行道13和车行道14之间。相连的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的未设置有孔洞5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17的位置。在对应于雨水井10的位置的复合型雨水沟1的另一侧侧壁与雨水井10之间安装排水支管11,每段排水管道12连接相邻的两个排水井10。单段复合雨水沟1两端端部设置的挡板4在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纵向连接起来以后可以省去一端的挡板4。相邻两个复合型雨水沟1的挡板4与上部沟体2的U型薄壁结构7的底部之间形成纵向通道,当进入复合型雨水沟1内部的雨水的量较多时,该纵向通。

23、道可以作为排水通道,超出挡板4的雨水通过该纵向通道流动,从而通过排水支管11流入排水井10,进而流入排水管道12。当进入复合型雨水沟1中的雨水的量较少时,每一段复合型雨水沟1内部的雨水被两端的挡板4拦蓄起来,缓慢渗入土壤15中。图4和图5中所示的箭头代表了水流动的方向。0038本实施例主要是在充分利用雨水的基础上,将多余的雨水排走,以保护复合型雨水沟1的U型薄壁结构7中种植的花草等植物不被过度浸泡导致烂根等。本实施例是在普通的雨水排放系统原安装雨水口16的位置,纵向安装一排具有进水功能的复合型雨水沟1,从而将点式排水系统优化改进为线性排水系统。如图1和图2所示,普通的雨水排放系说明书CN104。

24、179242A5/5页7统包括雨水口16、雨水井10、排水支管11和排水管道12,为点式排水系统,每间隔一定的距离安装一雨水口16。雨水口16紧邻人行道13的路缘石17,其表面基本上与车行道14齐平。排水支管11连接雨水口16和雨水井10,排水管道12将雨水井10连接起来。如图1和2的箭头所示的雨水流动方向,雨水口16周围的雨水沿着道路表面流入雨水口16,再通过排水支管11流入雨水井10,然后流入排水管道12。普通的雨水排放系统在排水效果和路面铺装效果之间存在矛盾。本实施例提供的使用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可以大幅度增加进水面积,而且,仅需要设置从道路中线坡向路侧的横向坡度,不必设置原来。

25、的雨水口16之间的纵向坡度,因此显著改善了路面铺装效果且排水效果好。0039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另一实施例,包括复合型雨水沟1、排水支管11和雨水储存设施未示出。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的未设置有孔洞5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17的位置。隔离两个区域,或者根据当地降雨情况,隔离一个或多个区域,在相连的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雨水存储设施,雨水存储设施可以为雨水储罐,也可以为其它储存型的装置。在对应于雨水存储设施的复合型雨水沟1的侧壁与雨水存储设施之间安装排水支管11。本实施例可以将超出挡板4高度的雨水引导到雨水储存设施内。

26、储存备用,在充分利用雨水的基础上,将多余的雨水储存起来,当需要用水时可以将储存的雨水提取出来使用。0040使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复合型雨水沟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的又一实施例,包括复合型雨水沟1、排水支管11和雨水深层渗透产品未示出。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纵向连接起来,相连的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的未设置有孔洞5的一侧占据原来普通路缘石17的位置,隔离两个区域,或者根据当地降雨情况,隔离一个或多个区域,在相连的多段复合型雨水沟1的另一侧的地下埋设雨水深层渗透产品,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可以为雨水渗井。在对应于雨水深层渗透产品的复合型雨水沟1的侧壁与雨水深层渗透产品之间安装排水支管11。本实施例可以将超出挡板4高度的雨水引导到雨水深层渗透产品内,从而向更深区域的土层中渗透补充地下水。004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说明书CN104179242A1/4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4179242A2/4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79242A3/4页10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79242A104/4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4179242A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