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50mm折径编织袋高效四梭圆织机 本发明涉及塑料编织袋的编织机械,特别是200-750折径编织袋高效四梭圆织机。
以往的四梭圆织机编织折径只能是450-750mm,折径小于450mm的编织袋就无法生产。但目前市场上很需要折径小于450mm的小包装塑料编织袋,用来包装大米、面粉及食品等,并且需要量最大的水泥、化肥、饲料、粮食、农药等包装编织袋折径全部是750mm以下的。已知技术编织袋四梭圆织机由主机、经线输送装置、筒子架、卷布装置构成,其主机上有滚柱底板、隔距环支架、扶手圈、门上圈、梭子、架、跳杆、门下圈、滑块、扩张架、隔距环、推力轴、推轴支座、鼓形凸轮、主轴、底圈、主轴座、轴承、皮带轮与链轮。由于原四梭圆织机无法生产折径为200-750mm的塑料编织袋,因此必须加以改进,以适应市场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对原有四梭圆织机进行改进,提供200-750mm折径编织袋高效四梭圆织机。
本发明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在原有塑料编织袋四梭圆织机结构基础上,为了能够编织小于450mm折径的编织袋,将主机整机直径缩小120-180mm,而为了保持原有的最大编织折径750mm则将隔距环支架从整体结构改为组装结构,同时把梭子在编织折径为550-750mm时,改为扩幅梭。
所说的主机整体直径缩小是指滚柱底板、扶手圈、门上圈、门下圈、鼓形凸轮、底圈的直径均缩小120-180mm。
所说的隔距环支架从整体结构改为组装结构,是隔距环支架由支架座与长臂支架、短臂支架构成,两者螺钉紧固连接。
所说的梭子在编织折径为550-750mm袋时,改为扩幅梭,是由夹架、镶入滚轮、筒管、梭架、纬线纱包、支杆、锁紧螺母、调节螺栓、支杆、付架构成,两支杆之间有调节螺栓连接,中间有锁紧螺母定位,支杆与夹架的顶端连接,镶入滚轮与夹架的折弯处活动连接,镶入滚轮的直径从Φ80mm变为Φ40-Φ60mm,纬线纱包的轴心线整体外移10mm,纬线穿过支杆上的孔后直接绕向隔距环,两支杆变短,其与夹架的夹角接近180度。
本发明与以往技术相比有如下优点:1、比原四梭圆织机加工塑料编织袋的折径范围大得多,从200-750mm折径都能生产,适应市场需要,且一机多用。2、由于主机整体直径缩小,使梭轮旋转圆周变小,可提高转速20%,等于产量可提高20%。3、成本低,效益高,适应性强。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主机的半剖视图。
图2是扩幅梭的主视图。
图3是隔距环支架中支架座的主观图。
图4是隔距环支架座的俯视图。
图5是长臂支架的主视图。
图6是长臂支架的俯视图。
图7是短臂支架的主视图。
衅8是短臂支架的俯视图。
参照图1,主机由滚柱底板(1)、隔距环支架(2)、扶手圈(3)、门上圈(4)、梭子(5)、架(6)、跳杆(7)、门下圈(8)、滑块(9)、扩张架(10)、隔距环(11)、推力轴(12)、推轴支座(13)、鼓形凸轮(14)、主轴(15)、底圈(16)、主轴座(17)、轴承(18)、皮带轮(19)、链轮(20)构成。主机传动是由主电动机经减速箱带动皮带轮(19),使主轴(15)逆时针转动,固定在主轴(15)上的鼓形凸轮(14)使滑块(9)作上下往复运动,装在滑块(9)上的棕带、棕丝带动经线交替上下运作,逐次形成经线开口,经线由经线输装置经过筒子架供给。梭子(5)装有纬线在推力轴(12)上推杆地推动下,穿过经线开口,形成编织效果。主机整体直径缩小120-180mm,才可以编织折径为200-550mm的编织袋,此时要把隔距环支架(2)上长臂支架(32)与支架座(31)紧固配合,用原四梭圆织机上的梭子就能编织完成。但编织折径为550-750mm的编织袋时,直径缩小120-180mm的门上圈(4)、门下圈(8)与隔距环(11)(编织袋折径规格大小尺寸的控制环,随着编织袋折径的增大,隔距环的直径也相应增大)直径的增大经线开口距离变短,会影响梭子(5)的通过,需要改进梭子(5),成为扩幅梭,安装在隔距环(11)与门上圈(4)、门下圈(8)之间,才可以编织折径从550-750mm的编织袋。所以隔距环支架(2)也从整体结构改为组装式结构。主机整体直径缩小150mm,是比较合适的。即主机上的滚柱底板(1)原来的直径是1200mm,扶上圈(3)的直径是1743mm,门上圈(4)的直径是1092mm,门下圈(8)的直径是1120mm,鼓形凸轮(14)的直径是1052mm,底圈(16)的直径是1114mm,以上部件直径均缩小120-180mm,而缩小150mm是比较合适的。而且当要编织550-750mm折径编织袋时,隔距环支架(2)上的短臂支架(33)与支架座(31)紧固连接,加上扩幅梭就能完成。
参照图2,是改进后的扩幅梭的结构图。扩幅梭由夹架(21)、镶入滚轮(22)、筒管(23)、梭架(24)、纬线纱包(25)、支杆(26)、锁紧螺母(27)、调节螺栓(28)、支杆(29)、付架(30)构成。支杆(26)与支杆(29)有调节螺栓(28)连接,中间有锁紧螺母(27)定位。梭架(24)象一只小船,两头尖,中间大。与已知技术中的梭子不同的地方就是门上圈(4)与门下圈(8)直径缩小了,梭架(24)底部圆弧相应改变,圆弧半径缩小75mm,夹架(21)与支杆(26)连接部位改变了,从原来的夹架(21)中部,变为支杆(26)与夹架(21)的顶端连接,镶入滚轮(22)由原来与夹架(21)的顶端改为折弯处活动连接。镶入滚轮(22)也比原来的小,从直径φ80mm改为φ40-φ60mm,以适应不同折径编织袋加工的需要。由于主机直径缩小,镶入滚轮(22)与梭架(24)之间的距离就减少,因此镶入滚轮(22)的直径也变小,同时纬线纱包(25)的轴心线也整体外移10mm,还改变纬线穿过支杆(26)的绕向,原来是绕向镶入滚轮(22)后再绕向隔距环(11),现在改变纬线穿过支杆(26)上的孔后直接绕向隔距环(11),纬线纱包(25)也相对比原来缩小,支杆(26)与(29)也相应变短,使其与夹架(21)的夹角更大,接近180度。
参照图3、图4,是组装式隔距环支架的结构图。图中支架座(31)是主视图,左侧两孔与图1中的架(6)紧固连接,右侧两螺孔与长臂支架(32)或短臂支架(33)紧固连接。当编织折径为200-550mm编织袋时,采用长臂支架(32)与其紧固连接;当编织折径为550-750编织袋时,采用短臂支架(33)与其紧固连接。
参照图5、图6、图7、图8分别是长臂支架(32)与短臂支架(33)的主视图与俯视图。
经过上述的改进,没有增加成本,而加工范围可扩大一倍,由原四梭圆织机编织折径450-750mm扩大到200-750mm,扩大了原四梭圆织机的功能,并且可提高转速20%,也就是提高产量达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