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pdf

上传人:大师****2 文档编号:206820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18126.2

申请日:

2011.08.01

公开号:

CN102305095A

公开日:

2012.01.04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IPC(主分类):E21F 1/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变更后: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北路二段158号变更后: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北路二段158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21F 1/00申请日:20110801|||公开

IPC分类号:

E21F1/00; E21D9/14

主分类号:

E21F1/00

申请人:

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发明人:

易震宇; 刘永胜; 王建华; 傅立新; 蒋胜波; 陈骅伟; 刘正刚; 李箐; 史晓琼

地址:

410008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北路二段15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代理人:

赵洪;杨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该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隧道主洞,位于两个隧道主洞中间且靠近隧道拱顶的位置设有与隧道主洞平行的平行导洞,平行导洞贯通整个隧道本体;平行导洞通过多个横向通风道与其两侧的隧道主洞相连通;平行导洞的两端分别与隧道进、出口处的洞外风机房连通,横向通风道处设置有洞内风机房。本发明的平导通风运营系统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有效解决特长、深埋公路隧道运营阶段的通风防灾问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平导通风运营系统 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隧道主洞, 位于两个隧道主洞中间且靠近隧道拱顶的位置设有与 隧道主洞平行的平行导洞, 所述平行导洞贯通整个隧道本体 ; 所述平行导洞通过多个横向 通风道与其两侧的隧道主洞相连通 ; 所述平行导洞的两端分别与隧道进、 出口处的洞外风 机房连通, 所述的横向通风道处设置有洞内风机房。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平 行导洞包括位于上层的排风道和位于下层的送风道, 所述排风道和送风道之间通过中隔墙 分隔开 ; 所述排风道和送风道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横向通风道与两侧的隧道主洞相连通。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横 向通风道包括送风横通道和排风横通道。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 其特征在 于: 位于所述平行导洞同一侧的多个横向通风道并排平行布置, 且所述横向通风道在水平 面上的投影与所述隧道主洞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
5: 根据权利要求 4 所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位于所 述平行导洞两侧的横向通风道沿平行导洞相互错开呈非对称布置。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2 或 3 所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 其特征在 于: 所述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以所述洞内风机房的位置为界被划分为多个通风段, 所述多个 通风段包括靠近隧道两端洞口处的边界通风段和位于隧道内部的中间通风段 ; 所述边界通 风段是指由所述洞外风机房、 平行导洞、 横向通风道和两个隧道主洞组成的边界风流循环 通道, 所述中间通风段是指由洞内风机房、 平行导洞、 横向通风道和两个隧道主洞组成的中 间风流循环通道。
7: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平 导通风运营系统以所述洞内风机房的位置为界被划分为多个通风段, 所述多个通风段包括 靠近隧道两端洞口处的边界通风段和位于隧道内部的中间通风段 ; 所述边界通风段是指由 所述洞外风机房、 平行导洞、 横向通风道和两个隧道主洞组成的边界风流循环通道, 所述中 间通风段是指由洞内风机房、 平行导洞、 横向通风道和两个隧道主洞组成的中间风流循环 通道。
8: 根据权利要求 7 所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各 通风段的长度控制在 4km ~ 5km。

说明书


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通风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 背景技术 在公路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 对修建跨区域的大型公路通道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但由于一些自然条件的影响, 如大型山脉的天然阻隔, 给这些通道的修建带来了很大的困 难。比如, 新疆受天山山脉的阻隔, 南北疆之间的公路通道就一直没有实施。制约这些大型 公路通道实施的关键就是穿越大型山脉隧道的修建。大型山脉海拔较高, 穿越这些大型山 脉的隧道往往具有特长、 深埋 (埋深达 1000m 以上) 的特征。特长、 深埋的隧道 (以下简称长 深隧道) 有三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 一是隧道的地质勘查问题 ; 二是隧道的快速施工问题 ; 三 是运营阶段的通风防灾问题。
     当隧道埋深达 1000m 以上时, 一般不能打竖向探孔, 因而对隧址范围内的围岩、 地 下水等地质情况不能做有效地探明。 同理, 由于埋深太大, 长深隧道修建竖斜井几乎也不可 能 (目前世界上最深的竖井为 661m) , 施工过程中就无法开拓多掌子面, 实现 “长隧短打” ; 同 理, 由于地质勘查问题和快速施工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这也就大大制约了长深隧道运营 通风防灾问题的有效解决。 为此, 我们有必要结合隧道的施工工法, 对长深隧道的通风系统 设置进行改进, 以解决隧道运营期的通风防灾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施工方便、 能有效解决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运营阶段的通风防灾问题的平导通风运营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 风运营系统, 所述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隧道主洞, 位于两个隧道主 洞中间且靠近隧道拱顶的位置设有与隧道主洞平行的平行导洞, 所述平行导洞贯通整个隧 道本体 ; 所述平行导洞通过多个横向通风道与其两侧的隧道主洞相连通 ; 所述平行导洞的 两端分别与隧道进、 出口处的洞外风机房连通, 所述的横向通风道处设置有洞内风机房。
     上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中, 所述平行导洞优选包括位于上 层的排风道和位于下层的送风道, 所述排风道和送风道之间通过中隔墙分隔开 ; 所述排风 道和送风道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横向通风道与两侧的隧道主洞相连通。更优选的, 所述横 向通风道包括送风横通道和排风横通道。
     上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中, 位于所述平行导洞同一侧的多 个横向通风道优选并排平行布置, 且所述横向通风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隧道主洞在 水平面上的投影优选为相互垂直。
     上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中, 位于所述平行导洞两侧的横向 通风道沿平行导洞相互错开 (优选为等距离错开) 呈非对称布置, 即位于平行导洞一侧的横向通风道与位于平行导洞另一侧的横向通风道不设置在同一横截面上。
     上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中, 所述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优选以 所述洞内风机房的位置为界被划分为多个通风段。 所述多个通风段包括靠近隧道两端洞口 处的边界通风段和位于隧道内部的中间通风段。 所述边界通风段主要是指由所述洞外风机 房、 平行导洞、 横向通风道和两个隧道主洞组成的边界风流循环通道, 所述中间通风段优选 是指由洞内风机房、 平行导洞、 横向通风道和两个隧道主洞组成的中间风流循环通道。 上述 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中, 所述各通风段的长度优选控制在 4km ~ 5km。
     上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主要是通过以下步骤施工完成 : (1) 施工平行导洞 : 在所述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设计的两个主洞进口端的中间位置, 利 用小直径隧道掘进机 (掘进半径优选为 3.5m ~ 5m) 掘进出一与所述主洞平行布置的平行导 洞; (2) 钻爆掘进 : 在所述两个主洞的进口端、 出口端以及所述平行导洞的掘进端, 同时采 用钻爆法进行掘进 ; (3) 开辟掌子面 : 利用不断掘进的平行导洞, 在所述平行导洞掘进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 开挖横向通风道, 使左右两侧横向通风道的末端达到两侧主洞所在区域, 然后在所述横向 通风道的末端使用钻爆法开辟掌子面 ; 随着平行导洞的不断深入, 每隔一定间距便在其掘 进端的左右两侧重复开挖横向通风道和掌子面, 直至掌子面的数量满足两个主洞开挖长度 的要求 ; (4) 开挖主洞 : 采用钻爆法向已经开挖好的掌子面前、 后两端分别进行掘进, 直至两侧 的主洞全部贯通, 最后布设安装好洞外风机房和洞内风机房, 施工完成。 上述施工方法中, 所述平行导洞的掘进速度应快于所述两个主洞的掘进速度, 并 通过超前的平行导洞进行前方的超前地质勘探和地质预报, 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预报探明 前方隧址范围内的围岩情况及地下水富存情况, 根据探明的情况指导所述两个主洞的掘进 施工。 具体的地质勘探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地质条件及长中短程预报的需要灵活组 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 本发明是采用 TBM 法加钻爆法进行联合施 工, 利用小直径 TBM 快速掘进, 在左右两个主洞中间开辟一个平行导洞, 利用平行导洞解决 了因不能打竖向探孔而导致的无法进行地质勘探的问题, 而平行导洞形成后结合钻爆法开 辟多个掌子面解决了快速施工的技术难题, 最后利用平行导洞、 横向通风道以及左右主洞 组成的通道网络, 解决了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在施工阶段由于不能打竖斜井导致的运营阶段 的通风防灾难题, 使得最小埋深达千米以上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的修建成为可能。
     本发明的平导通风运营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通风结构和通风方式, 其通过在与隧道 主洞平行的中间位置设置平行导洞, 将平行导洞设置成通风道进行运营通风, 从而避免了 设置竖斜井的工程技术难题。 而且, 本发明平导通风运营系统的施工简便快速, 对山体外植 被及山体内自流水系统破坏少, 特别适合应用于环境脆弱、 气候恶劣的特长、 深埋、 高海拔 高寒隧道。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拉开, 跨区域的特长、 深埋隧道的修建将越来越多,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今后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的施工建造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图 1 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简化, 细部 结构未示出) 。
     图 2 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对洞内风机 房处的结构做了局部放大。
     图 3 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在人行横通道处的横截面示意 图。
     图 4 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施工步骤 1 和步骤 2 阶段的施工 状态示意图。
     图 5 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施工步骤 3 阶段的施工状态示意 图。
     图 6 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施工步骤 4 和步骤 5 阶段的施工 状态示意图。
     图 7 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施工完成后的施工状态示意图。
     图例说明 : 1、 隧道主洞 ; 2、 平行导洞 ; 21、 排风道 ; 22、 送风道 ; 23、 中隔墙 ; 3、 小直径隧道 掘进机 ; 4、 横向通风道 ; 41、 人行横通道 ; 42、 送风横通道 ; 43、 排风横通道 ; 44、 车 行横通道 ; 6、 洞外风机房 ; 7、 洞内风机房 ; 71、 送风机房 ; 72、 排风机房 ; 8、 通风段 ; 81、 边界通风段 ;82、 中间通风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某拟设计施工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 长 14km, 其穿越天山主脉, 属高山与冰川侵 蚀堆积地貌, 隧道沿线崇山峻岭, 山顶冰川发育, 山体岩性主要为白云质大理岩、 结晶灰岩 夹绿泥绢云石英片岩等。隧道路线拟采用高速公路方案, 按照展线需要并为了避开山顶 常年冻土及冰川, 隧道进出口标高分别为 2840m 和 2760m, 最小埋深达 1700m, 最大埋深达 2400m。该隧道由于路线长、 埋深大, 且山顶覆盖冰川, 竖斜井施工风险很大, 因此采用本发 明的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作为隧道运营阶段的通风方式。
     如图 1 ~图 3 所示, 上述的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包括并排平行设 置的两个隧道主洞 1, 位于两个隧道主洞 1 中间且靠近隧道拱顶的位置设有与隧道主洞 1 平 行的平行导洞 2, 平行导洞 2 贯通整个隧道本体 ; 平行导洞 2 通过多个横向通风道 4 与其两 侧的隧道主洞 1 相连通 ; 平行导洞 2 的两端分别与隧道进、 出口处的洞外风机房 6 连通, 横 向通风道 4 处设有洞内风机房 7, 洞内风机房 7 内设置送风机房 71 以及排风机房 72。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平行导洞 2 包括位于上层的排风道 21 和位于下层的送风道 22, 下层的送风道 22 通过风机房提供动力往隧道内送入新鲜风, 上层的排风道 21 则排出隧 道内的污浊风, 排风道 21 和送风道 22 之间通过中隔墙 23 分隔开 ; 排风道 21 和送风道 22 分别通过多个横向通风道 4 与两侧的隧道主洞 1 相连通。
     如图 2 所示, 横向通风道 4 包括送风横通道 42 和排风横通道 43, 其中, 平行导洞 2、 内置有送风机房 71 的送风横通道 42、 隧道主洞 1 和内置有排风机房 72 的排风横通道 43 依次组成了洞内的空气循环通道。两个隧道主洞 1 之间还通过多个间隔布置的人行横通道 41 和车行横通道 44 连 通, 平行导洞 2 设置于隧道的人行横通道 41 和车行横通道 44 的上部。
     位于平行导洞 2 同一侧的多个横向通风道 4 并排平行布置, 且横向通风道 4 在水 平面上的投影与隧道主洞 1 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平行导洞 2 两侧的横向通风道 4 沿平行导洞 2 相互等距离错开呈非对称布置 (即位于平行导洞一侧的横向通风道与位于平 行导洞另一侧的横向通风道不设置在同一横截面上) 。另外, 考虑到平行导洞 2 下方还设有 人行横通道 41 和车行横通道 44, 因此, 各个横向通风道 4 还应与人行横通道 41 和车行横通 道 44 错开布置, 即各横向通风道 4 与各人行横通道 41 和车行横通道 44 不设置在同一横截 面上。
     本实施例中的平导通风运营系统采用分段式平导纵向通风方式, 其是以洞内风机 房 7 的位置为界被划分为五个通风段 8。通风段 8 包括靠近隧道两端洞口处的边界通风段 81 和位于隧道内部的中间通风段 82。边界通风段 81 主要是指由洞外风机房 6、 平行导洞 2、 横向通风道 4 和两个隧道主洞 1 组成的边界风流循环通道, 靠近边界通风段 81 的洞口处 设有射流风机 ; 中间通风段 82 则是指由平行导洞 2、 洞内风机房 7、 横向通风道 4 和两个隧 道主洞 1 组成的中间风流循环通道。各通风段的长度控制在 4km ~ 5km。 如图 1 所示, 上述边界风流循环通道的第一循环路径为 : 射流风机洞口进风 (右洞 口)——隧道主洞 1(右侧)——排风横通道 43(右侧)——排风道 21——洞外风机房 6 (左端) ; 上述边界风流循环通道的第二循环路径为 : 洞外风机房 6 (左端) ——送风道 22—— 送风横通道 42(左侧)——隧道主洞 1(左侧)——射流风机洞口排风 (左洞口) 。
     如图 1 所示, 上述中间风流循环通道的第一循环路径为 : 洞外风机房 6 (左端) —— 送风道 22——送风横通道 42——隧道主洞 1(左侧)——排风横通道 43(左侧)——排风 道 21 ; 上述中间风流循环通道的第二循环路径为 : 洞外风机房 6 (右端) ——送风道 22—— 送风横通道 42(右侧)——隧道主洞 1(右侧)——排风横通道 43(右侧)——排风道 21。
     上述平导通风运营系统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 (1) 施工平行导洞 : 首先, 根据具体实践的要求, 在结合地形、 地势条件、 技术手段以及 成本控制等因素下, 确定出上述待施工的长 14km 的公路隧道采用带平行导洞的双洞单向 的断面结构形式 (参见图 3) ; 如图 4 和图 7 所示, 在本实施例公路隧道的两个隧道主洞 1 进 口端 (即图 1 中的 A 端) 的中间位置的拱顶, 先利用 4m ~ 5m 的敞开式小直径隧道掘进机 3 (TBM) 从隧址进口端快速掘进, 以形成一与隧道主洞 1 平行布置的平行导洞 2 ; (2) 钻爆掘进 : 如图 1 所示, 在两个隧道主洞 1 的进口端 (即图 4 中的 A 端) 、 出口端 (即 图 4 中的 B 端) 以及平行导洞 2 的出口端, 同时采用钻爆法进行掘进并开挖至设计断面 ; 小 直径隧道掘进机在平行导洞 2 中的掘进速度 (小直径隧道掘进机的掘进速度可根据施工要 求进行调整, 一般月掘进速度控制在 800m/ 月) 快于两个主洞的掘进速度 (左右两个隧道主 洞的掘进速度可按 400m/ 月施工) , 并通过超前的平行导洞 2 进行前方的超前地质勘探和地 质预报, 超前地质勘探和地质预报的主要手段有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 (TST 测试、 TSP 测 试等) 、 地质雷达、 瞬变电磁法、 红外探测技术等 (这些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 , 地应 力测试将综合使用 Kaiser 效应测试、 硐壁应力测试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技术, 这些技术手 段将根据地质条件及长中短程预报的需要组合使用 ; 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预报探明前方隧 址范围内的围岩情况及地下水富存情况, 根据探明的情况可更好地指导两个隧道主洞 1 的
     掘进施工 ; 在钻爆掘进过程中, 出渣、 用电、 供水及新鲜风均从已开挖的平行导洞 2 引入, 渣 土运输中空车入洞路线与新鲜风流向一致, 渣土外运车辆则与污浊空气流向一致 ; (3) 开辟掌子面 : 如图 5 所示, 当平行导洞 2 掘进到一定长度后 (具体长度可根据实践 中的施工要求确定, 例如可选择 1km 左右) , 在平行导洞 2 掘进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开挖横 向通风道 4, 使左、 右两侧的横向通风道 4 的末端达到两侧隧道主洞 1 所在区域, 然后在横向 通风道 4 的末端使用钻爆法开辟掌子面 ; 随着平行导洞 2 的不断掘进, 每隔一定间距便在其 掘进端的左右两侧重复开挖横向通风道 4 和掌子面, 直至掌子面的数量满足两个主洞开挖 长度的要求 ; 一般开辟八个左右的掌子面即可对左右主洞进行快速掘进 ; (4) 开辟人行及车行横通道 : 如图 5、 图 6 所示, 在两隧道主洞 1 的掘进过程中, 适时开 辟连通两隧道主洞 1 的人行横通道 41 及车行横通道 44 ; 各个人行横通道 41 及车行横通道 44 的间隔距离控制在 250m ~ 500m ; 人行横通道 41 及车行横通道 44 不仅可用作施工通风 通道, 更重要的是还可作为渣土运输通道 ; (5) 开挖隧道主洞 : 如图 6 所示, 待中间的平行导洞 2 贯通后, 利用其与左右隧道主洞 1 已开挖部分组成施工通风通道和渣土运输通道 ; 继续采用钻爆法在已经开挖好的掌子面 前、 后两端进行双向掘进, 在两个隧道主洞 1 的进出口端及平行导洞 2 的出口端已开挖部分 同样继续用钻爆法掘进, 直至如图 7 所示两侧的隧道主洞 1 全部贯通, 隧道主洞 1 全部贯通 后, 对平行导洞 2 进行扩挖形成设计断面, 施工完成。 隧道施工完成后继续布置安装隧道运营所需的辅助设施, 例如施工风机房, 在隧 道两端的洞外布设两个洞外风机房 6, 并装设好室外风机, 在洞内以每隔 4km ~ 5km 的横向 通风道 4 处分别布设四个洞内风机房 7, 并装设好室内风机, 完成上述整个平导通风运营系 统的施工。
     上述公路隧道的施工工期可以按以下进度确定 : 首先, 在第一阶段掘进平行导洞 12.5 km, 同时左、 右线主洞各掘进 5.2 km, 第一阶段工期共计约 15 个月 ; 在第二阶段, 余下 平行导洞钻爆法扩挖及左右线 7.3km 隧道掘进, 安排 8 个 (6 ~ 8 个均可) 工作面, 按月掘进 速度 800 米 / 月的速度掘进, 在第 26 个月平行导洞贯通, 到第 36 个月基本完成隧道施工, 最后进行洞内装饰并到达验收程度。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小直径 TBM 结合钻爆法的施工方法, 即先用小直径掘 进机先行快速掘进形成平行导洞, 再利用钻爆法拓展掌子面进行主洞的快速施工。该施工 方法灵活高效地结合了小直径 TBM 施工快速、 安全的特点以及钻爆法灵活、 技术成熟的优 势, 具有相当大的技术优势。更重要的是, 上述的施工方法能利用小直径 TBM(月掘进隧道 达 800 ~ 1000 m/ 月) 快速形成平行导洞, 解决特长、 深埋公路隧道修建过程中的技术难题, 使得穿越大型山脉修建跨区域大型公路通道成为了可能。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阐述, 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 发明的方法及核心思想。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应用本发明的过程中在具体实施方式及 细节 (如采用半横向式通风、 横向通风道的位置) 上的非实质性改变, 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内。
    

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305095A43申请公布日20120104CN102305095ACN102305095A21申请号201110218126222申请日20110801E21F1/00200601E21D9/1420060171申请人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地址410008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北路二段158号72发明人易震宇刘永胜王建华傅立新蒋胜波陈骅伟刘正刚李箐史晓琼74专利代理机构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43008代理人赵洪杨斌54发明名称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该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隧道主洞,位于两个。

2、隧道主洞中间且靠近隧道拱顶的位置设有与隧道主洞平行的平行导洞,平行导洞贯通整个隧道本体;平行导洞通过多个横向通风道与其两侧的隧道主洞相连通;平行导洞的两端分别与隧道进、出口处的洞外风机房连通,横向通风道处设置有洞内风机房。本发明的平导通风运营系统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有效解决特长、深埋公路隧道运营阶段的通风防灾问题。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7页CN102305101A1/1页21一种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隧道主洞,位于两个隧道主洞中间且靠近隧道拱顶的位置设有与隧道。

3、主洞平行的平行导洞,所述平行导洞贯通整个隧道本体;所述平行导洞通过多个横向通风道与其两侧的隧道主洞相连通;所述平行导洞的两端分别与隧道进、出口处的洞外风机房连通,所述的横向通风道处设置有洞内风机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导洞包括位于上层的排风道和位于下层的送风道,所述排风道和送风道之间通过中隔墙分隔开;所述排风道和送风道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横向通风道与两侧的隧道主洞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通风道包括送风横通道和排风横通道。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

4、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平行导洞同一侧的多个横向通风道并排平行布置,且所述横向通风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隧道主洞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平行导洞两侧的横向通风道沿平行导洞相互错开呈非对称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以所述洞内风机房的位置为界被划分为多个通风段,所述多个通风段包括靠近隧道两端洞口处的边界通风段和位于隧道内部的中间通风段;所述边界通风段是指由所述洞外风机房、平行导洞、横向通风道和两个隧道主洞组成的边界风流循环通道,所述中间通风段是指。

5、由洞内风机房、平行导洞、横向通风道和两个隧道主洞组成的中间风流循环通道。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以所述洞内风机房的位置为界被划分为多个通风段,所述多个通风段包括靠近隧道两端洞口处的边界通风段和位于隧道内部的中间通风段;所述边界通风段是指由所述洞外风机房、平行导洞、横向通风道和两个隧道主洞组成的边界风流循环通道,所述中间通风段是指由洞内风机房、平行导洞、横向通风道和两个隧道主洞组成的中间风流循环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通风段的长度控制在4KM5KM。权利要求书CN1023050。

6、95ACN102305101A1/5页3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隧道通风系统,尤其涉及一种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背景技术0002在公路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修建跨区域的大型公路通道提出了强烈的需求,但由于一些自然条件的影响,如大型山脉的天然阻隔,给这些通道的修建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比如,新疆受天山山脉的阻隔,南北疆之间的公路通道就一直没有实施。制约这些大型公路通道实施的关键就是穿越大型山脉隧道的修建。大型山脉海拔较高,穿越这些大型山脉的隧道往往具有特长、深埋(埋深达1000M以上)的特征。特长、深埋的隧道(以下简称长深隧道)有三个需要解决的问。

7、题一是隧道的地质勘查问题;二是隧道的快速施工问题;三是运营阶段的通风防灾问题。0003当隧道埋深达1000M以上时,一般不能打竖向探孔,因而对隧址范围内的围岩、地下水等地质情况不能做有效地探明。同理,由于埋深太大,长深隧道修建竖斜井几乎也不可能(目前世界上最深的竖井为661M),施工过程中就无法开拓多掌子面,实现“长隧短打”;同理,由于地质勘查问题和快速施工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这也就大大制约了长深隧道运营通风防灾问题的有效解决。为此,我们有必要结合隧道的施工工法,对长深隧道的通风系统设置进行改进,以解决隧道运营期的通风防灾问题。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

8、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能有效解决特长、深埋公路隧道运营阶段的通风防灾问题的平导通风运营系统。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所述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隧道主洞,位于两个隧道主洞中间且靠近隧道拱顶的位置设有与隧道主洞平行的平行导洞,所述平行导洞贯通整个隧道本体;所述平行导洞通过多个横向通风道与其两侧的隧道主洞相连通;所述平行导洞的两端分别与隧道进、出口处的洞外风机房连通,所述的横向通风道处设置有洞内风机房。0006上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中,所述平行导洞优选包括位于上层的排风道和位于下层的送风道,所述排风道。

9、和送风道之间通过中隔墙分隔开;所述排风道和送风道分别通过所述的多个横向通风道与两侧的隧道主洞相连通。更优选的,所述横向通风道包括送风横通道和排风横通道。0007上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中,位于所述平行导洞同一侧的多个横向通风道优选并排平行布置,且所述横向通风道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所述隧道主洞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优选为相互垂直。0008上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中,位于所述平行导洞两侧的横向通风道沿平行导洞相互错开(优选为等距离错开)呈非对称布置,即位于平行导洞一侧的横说明书CN102305095ACN102305101A2/5页4向通风道与位于平行导洞另一侧的横向通风道。

10、不设置在同一横截面上。0009上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中,所述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优选以所述洞内风机房的位置为界被划分为多个通风段。所述多个通风段包括靠近隧道两端洞口处的边界通风段和位于隧道内部的中间通风段。所述边界通风段主要是指由所述洞外风机房、平行导洞、横向通风道和两个隧道主洞组成的边界风流循环通道,所述中间通风段优选是指由洞内风机房、平行导洞、横向通风道和两个隧道主洞组成的中间风流循环通道。上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中,所述各通风段的长度优选控制在4KM5KM。0010上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主要是通过以下步骤施工完成(1)施工平行导洞在所述特长。

11、、深埋公路隧道设计的两个主洞进口端的中间位置,利用小直径隧道掘进机(掘进半径优选为35M5M)掘进出一与所述主洞平行布置的平行导洞;(2)钻爆掘进在所述两个主洞的进口端、出口端以及所述平行导洞的掘进端,同时采用钻爆法进行掘进;(3)开辟掌子面利用不断掘进的平行导洞,在所述平行导洞掘进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开挖横向通风道,使左右两侧横向通风道的末端达到两侧主洞所在区域,然后在所述横向通风道的末端使用钻爆法开辟掌子面;随着平行导洞的不断深入,每隔一定间距便在其掘进端的左右两侧重复开挖横向通风道和掌子面,直至掌子面的数量满足两个主洞开挖长度的要求;(4)开挖主洞采用钻爆法向已经开挖好的掌子面前、后两端分。

12、别进行掘进,直至两侧的主洞全部贯通,最后布设安装好洞外风机房和洞内风机房,施工完成。0011上述施工方法中,所述平行导洞的掘进速度应快于所述两个主洞的掘进速度,并通过超前的平行导洞进行前方的超前地质勘探和地质预报,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预报探明前方隧址范围内的围岩情况及地下水富存情况,根据探明的情况指导所述两个主洞的掘进施工。具体的地质勘探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地质条件及长中短程预报的需要灵活组合。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是采用TBM法加钻爆法进行联合施工,利用小直径TBM快速掘进,在左右两个主洞中间开辟一个平行导洞,利用平行导洞解决了因不能打竖向探孔而导致的无法进行地质勘。

13、探的问题,而平行导洞形成后结合钻爆法开辟多个掌子面解决了快速施工的技术难题,最后利用平行导洞、横向通风道以及左右主洞组成的通道网络,解决了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在施工阶段由于不能打竖斜井导致的运营阶段的通风防灾难题,使得最小埋深达千米以上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的修建成为可能。0013本发明的平导通风运营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通风结构和通风方式,其通过在与隧道主洞平行的中间位置设置平行导洞,将平行导洞设置成通风道进行运营通风,从而避免了设置竖斜井的工程技术难题。而且,本发明平导通风运营系统的施工简便快速,对山体外植被及山体内自流水系统破坏少,特别适合应用于环境脆弱、气候恶劣的特长、深埋、高海拔高寒隧道。随着我。

14、国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拉开,跨区域的特长、深埋隧道的修建将越来越多,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今后特长、深埋公路隧道的施工建造开辟了广阔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说明书CN102305095ACN102305101A3/5页50014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简化,细部结构未示出)。0015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对洞内风机房处的结构做了局部放大。0016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在人行横通道处的横截面示意图。0017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施工步骤1和步骤2阶段的施工状态示意图。0018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

15、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施工步骤3阶段的施工状态示意图。0019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施工步骤4和步骤5阶段的施工状态示意图。0020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中平导通风运营系统施工完成后的施工状态示意图。0021图例说明1、隧道主洞;2、平行导洞;21、排风道;22、送风道;23、中隔墙;3、小直径隧道掘进机;4、横向通风道;41、人行横通道;42、送风横通道;43、排风横通道;44、车行横通道;6、洞外风机房;7、洞内风机房;71、送风机房;72、排风机房;8、通风段;81、边界通风段;82、中间通风段。具体实施方式00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16、。0023某拟设计施工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长14KM,其穿越天山主脉,属高山与冰川侵蚀堆积地貌,隧道沿线崇山峻岭,山顶冰川发育,山体岩性主要为白云质大理岩、结晶灰岩夹绿泥绢云石英片岩等。隧道路线拟采用高速公路方案,按照展线需要并为了避开山顶常年冻土及冰川,隧道进出口标高分别为2840M和2760M,最小埋深达1700M,最大埋深达2400M。该隧道由于路线长、埋深大,且山顶覆盖冰川,竖斜井施工风险很大,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平导通风运营系统作为隧道运营阶段的通风方式。0024如图1图3所示,上述的特长、深埋公路隧道平导通风运营系统包括并排平行设置的两个隧道主洞1,位于两个隧道主洞1中间且靠近隧道拱。

17、顶的位置设有与隧道主洞1平行的平行导洞2,平行导洞2贯通整个隧道本体;平行导洞2通过多个横向通风道4与其两侧的隧道主洞1相连通;平行导洞2的两端分别与隧道进、出口处的洞外风机房6连通,横向通风道4处设有洞内风机房7,洞内风机房7内设置送风机房71以及排风机房72。0025本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平行导洞2包括位于上层的排风道21和位于下层的送风道22,下层的送风道22通过风机房提供动力往隧道内送入新鲜风,上层的排风道21则排出隧道内的污浊风,排风道21和送风道22之间通过中隔墙23分隔开;排风道21和送风道22分别通过多个横向通风道4与两侧的隧道主洞1相连通。0026如图2所示,横向通风道4包括送风。

18、横通道42和排风横通道43,其中,平行导洞2、内置有送风机房71的送风横通道42、隧道主洞1和内置有排风机房72的排风横通道43依次组成了洞内的空气循环通道。说明书CN102305095ACN102305101A4/5页60027两个隧道主洞1之间还通过多个间隔布置的人行横通道41和车行横通道44连通,平行导洞2设置于隧道的人行横通道41和车行横通道44的上部。0028位于平行导洞2同一侧的多个横向通风道4并排平行布置,且横向通风道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隧道主洞1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相互垂直。平行导洞2两侧的横向通风道4沿平行导洞2相互等距离错开呈非对称布置(即位于平行导洞一侧的横向通风道与位于平行。

19、导洞另一侧的横向通风道不设置在同一横截面上)。另外,考虑到平行导洞2下方还设有人行横通道41和车行横通道44,因此,各个横向通风道4还应与人行横通道41和车行横通道44错开布置,即各横向通风道4与各人行横通道41和车行横通道44不设置在同一横截面上。0029本实施例中的平导通风运营系统采用分段式平导纵向通风方式,其是以洞内风机房7的位置为界被划分为五个通风段8。通风段8包括靠近隧道两端洞口处的边界通风段81和位于隧道内部的中间通风段82。边界通风段81主要是指由洞外风机房6、平行导洞2、横向通风道4和两个隧道主洞1组成的边界风流循环通道,靠近边界通风段81的洞口处设有射流风机;中间通风段82则。

20、是指由平行导洞2、洞内风机房7、横向通风道4和两个隧道主洞1组成的中间风流循环通道。各通风段的长度控制在4KM5KM。0030如图1所示,上述边界风流循环通道的第一循环路径为射流风机洞口进风(右洞口)隧道主洞1(右侧)排风横通道43(右侧)排风道21洞外风机房6(左端);上述边界风流循环通道的第二循环路径为洞外风机房6(左端)送风道22送风横通道42(左侧)隧道主洞1(左侧)射流风机洞口排风(左洞口)。0031如图1所示,上述中间风流循环通道的第一循环路径为洞外风机房6(左端)送风道22送风横通道42隧道主洞1(左侧)排风横通道43(左侧)排风道21;上述中间风流循环通道的第二循环路径为洞外风。

21、机房6(右端)送风道22送风横通道42(右侧)隧道主洞1(右侧)排风横通道43(右侧)排风道21。0032上述平导通风运营系统的施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施工平行导洞首先,根据具体实践的要求,在结合地形、地势条件、技术手段以及成本控制等因素下,确定出上述待施工的长14KM的公路隧道采用带平行导洞的双洞单向的断面结构形式(参见图3);如图4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公路隧道的两个隧道主洞1进口端(即图1中的A端)的中间位置的拱顶,先利用4M5M的敞开式小直径隧道掘进机3(TBM)从隧址进口端快速掘进,以形成一与隧道主洞1平行布置的平行导洞2;(2)钻爆掘进如图1所示,在两个隧道主洞1的进口端(即。

22、图4中的A端)、出口端(即图4中的B端)以及平行导洞2的出口端,同时采用钻爆法进行掘进并开挖至设计断面;小直径隧道掘进机在平行导洞2中的掘进速度(小直径隧道掘进机的掘进速度可根据施工要求进行调整,一般月掘进速度控制在800M/月)快于两个主洞的掘进速度(左右两个隧道主洞的掘进速度可按400M/月施工),并通过超前的平行导洞2进行前方的超前地质勘探和地质预报,超前地质勘探和地质预报的主要手段有隧道地质超前预报系统(TST测试、TSP测试等)、地质雷达、瞬变电磁法、红外探测技术等(这些技术手段均为本领域常规技术),地应力测试将综合使用KAISER效应测试、硐壁应力测试及有限元数值模拟等技术,这些技。

23、术手段将根据地质条件及长中短程预报的需要组合使用;通过地质勘探和地质预报探明前方隧址范围内的围岩情况及地下水富存情况,根据探明的情况可更好地指导两个隧道主洞1的说明书CN102305095ACN102305101A5/5页7掘进施工;在钻爆掘进过程中,出渣、用电、供水及新鲜风均从已开挖的平行导洞2引入,渣土运输中空车入洞路线与新鲜风流向一致,渣土外运车辆则与污浊空气流向一致;(3)开辟掌子面如图5所示,当平行导洞2掘进到一定长度后(具体长度可根据实践中的施工要求确定,例如可选择1KM左右),在平行导洞2掘进端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开挖横向通风道4,使左、右两侧的横向通风道4的末端达到两侧隧道主洞1所。

24、在区域,然后在横向通风道4的末端使用钻爆法开辟掌子面;随着平行导洞2的不断掘进,每隔一定间距便在其掘进端的左右两侧重复开挖横向通风道4和掌子面,直至掌子面的数量满足两个主洞开挖长度的要求;一般开辟八个左右的掌子面即可对左右主洞进行快速掘进;(4)开辟人行及车行横通道如图5、图6所示,在两隧道主洞1的掘进过程中,适时开辟连通两隧道主洞1的人行横通道41及车行横通道44;各个人行横通道41及车行横通道44的间隔距离控制在250M500M;人行横通道41及车行横通道44不仅可用作施工通风通道,更重要的是还可作为渣土运输通道;(5)开挖隧道主洞如图6所示,待中间的平行导洞2贯通后,利用其与左右隧道主洞。

25、1已开挖部分组成施工通风通道和渣土运输通道;继续采用钻爆法在已经开挖好的掌子面前、后两端进行双向掘进,在两个隧道主洞1的进出口端及平行导洞2的出口端已开挖部分同样继续用钻爆法掘进,直至如图7所示两侧的隧道主洞1全部贯通,隧道主洞1全部贯通后,对平行导洞2进行扩挖形成设计断面,施工完成。0033隧道施工完成后继续布置安装隧道运营所需的辅助设施,例如施工风机房,在隧道两端的洞外布设两个洞外风机房6,并装设好室外风机,在洞内以每隔4KM5KM的横向通风道4处分别布设四个洞内风机房7,并装设好室内风机,完成上述整个平导通风运营系统的施工。0034上述公路隧道的施工工期可以按以下进度确定首先,在第一阶段。

26、掘进平行导洞125KM,同时左、右线主洞各掘进52KM,第一阶段工期共计约15个月;在第二阶段,余下平行导洞钻爆法扩挖及左右线73KM隧道掘进,安排8个(68个均可)工作面,按月掘进速度800米/月的速度掘进,在第26个月平行导洞贯通,到第36个月基本完成隧道施工,最后进行洞内装饰并到达验收程度。0035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小直径TBM结合钻爆法的施工方法,即先用小直径掘进机先行快速掘进形成平行导洞,再利用钻爆法拓展掌子面进行主洞的快速施工。该施工方法灵活高效地结合了小直径TBM施工快速、安全的特点以及钻爆法灵活、技术成熟的优势,具有相当大的技术优势。更重要的是,上述的施工方法能利用小直径。

27、TBM(月掘进隧道达8001000M/月)快速形成平行导洞,解决特长、深埋公路隧道修建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使得穿越大型山脉修建跨区域大型公路通道成为了可能。0036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阐述,以上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发明的方法及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应用本发明的过程中在具体实施方式及细节(如采用半横向式通风、横向通风道的位置)上的非实质性改变,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2305095ACN102305101A1/7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305095ACN102305101A2/7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2305095ACN102305101A3/7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2305095ACN102305101A4/7页11图4说明书附图CN102305095ACN102305101A5/7页12图5说明书附图CN102305095ACN102305101A6/7页13图6说明书附图CN102305095ACN102305101A7/7页14图7说明书附图CN102305095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