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206359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8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384046.8

申请日:

2014.08.06

公开号:

CN104116509A

公开日:

2014.10.2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61B 5/055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中国香港力磁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江苏麦格思频仪器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15300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玉杨路299号9号房变更后权利人:215300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玉杨路299号9号房登记生效日:2015070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B 5/055申请日:20140806|||公开

IPC分类号:

A61B5/055

主分类号:

A61B5/055

申请人:

香港力磁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赵华炜; 王华

地址:

中国香港昆山玉山镇玉杨路299号9号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代理人:

郑玮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该系统包括底座、外壳、监护屏蔽罩、开放磁体、磁体座、工作平台以及保温箱,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外壳的顶部与监护屏蔽罩可翻转式连接;磁体座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开放磁体固定于磁体座上,所述开放磁体中设有一成像区域,工作平台固定于所述成像区域内,所述保温箱与所述工作平台活动连接,所述磁体座、开放磁体、工作平台及保温箱均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和监护屏蔽罩组成的空间内。本发明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能够让医生更精确、直观地调整和了解婴幼儿成像的位置和角度,同时利用保温箱使得婴幼儿所处的环境更加安全、舒适,给新生儿、婴幼儿核磁共振成像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外壳、监护屏蔽罩、开放磁体、磁体座、工作平台以及保温箱,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监护屏蔽罩可翻转式连接;所述磁体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开放磁体固定于所述磁体座上,所述开放磁体中设有一成像区域,所述工作平台固定于所述成像区域内,所述保温箱与所述工作平台活动连接,所述磁体座、开放磁体、工作平台及保温箱均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和监护屏蔽罩组成的空间内。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放和谱仪。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内设有射频接收线圈。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磁体周围设有梯度线圈和匀场线圈。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线圈采用静音梯度线圈。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屏蔽罩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7.
  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步骤包括:
S1:将婴幼儿放置于保温箱内;
S2:将监护屏蔽罩关闭;
S3:调节保温箱内的温度以及相对于开放磁体的位置,将婴幼儿待成像部位置于成像区域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

说明书

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MRI,英文全称: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系统常被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即利用人体组织中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出人体某一层面的图像的成像技术。
针对婴幼儿常见病症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已经在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而婴幼儿核磁共振成像普遍使用常规的核磁共振系统、CT、超声等手段,基于安全性和成像价值,核磁共振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婴幼儿专用的核磁共振系统,但是在开放性及适用性上存在局限性,比如,婴幼儿被完全嵌入专用的核磁共振系统,对医生的观察造成影响,带来了一定的使用安全隐患;此外,针对新生婴幼儿核磁共振成像,传统的核磁共振系统存在噪音过大,电磁辐射能量的剂量难控制,没有完备的保温措施等不适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以解决对婴幼儿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时保温措施不兼容、婴幼儿无法根据医生指令调节身体姿势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底座、外壳、监护屏蔽罩、开放磁体、磁体座、工作平台以及保温箱,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监护屏蔽罩可翻转式连接;所述磁体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开放磁体固定于所述磁体座上,所述开放磁体中设有一成像区域,所述工作平台固定于所述成像区域内,所述保温箱与所述工作平台 活动连接,所述磁体座、开放磁体、工作平台及保温箱均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和监护屏蔽罩组成的空间内。
较佳地,还包括功放和谱仪。
较佳地,所述保温箱内设有射频接收线圈。
较佳地,所述开放磁体周围设有梯度线圈和匀场线圈。
较佳地,所述梯度线圈采用静音梯度线圈。
较佳地,所述监护屏蔽罩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步骤包括:
S1:将婴幼儿放置于保温箱内;
S2:将监护屏蔽罩关闭;
S3:调节保温箱内的温度以及相对于开放磁体的位置,将婴幼儿待成像部位置于成像区域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特定的开放磁体布局以及专用保温箱和工作平台的设计,能够让放射科医生更精确、直观地调整和了解婴幼儿成像的位置、角度;
2.采用静音梯度线圈,降低噪音,恒定地维持婴幼儿所处环境的安静和舒适;
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监护屏蔽罩,使医生及父母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婴幼儿的检测全部过程,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4.通过使用开放磁体、优化的射频线圈设计及婴幼儿专用的序列设计,降低能量辐射的剂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监护屏蔽罩打开状态);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监护屏蔽罩关闭状态)。
图中:10-底座、20-外壳、30-监护屏蔽罩、31-密封边、40-开放磁体、50-磁体座、60-工作平台、70-保温箱、80-功放和谱仪。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底座10、外壳20、监护屏蔽罩30、开放磁体40、磁体座50、工作平台60以及保温箱70,当然,还包括核磁共振其他核心部件,此处不予赘述。具体地,所述外壳20的底部固定于底座10上,所述外壳20的顶部与所述监护屏蔽罩30可翻转式连接,使监护屏蔽罩30存在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具体参见图1和图4),取放婴幼儿时打开,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时关闭,具体地,所述外壳20中设有电磁屏蔽层(未图示),所述磁体座50中设有用于走线同时屏蔽电磁信号的传导板(未图示),当两侧的监护屏蔽罩30接触闭合时,在中间位置形成密封边31,所述监护屏蔽罩30与外壳20中的电磁屏蔽层、传导板接合,实现对核磁共振系统封闭的电磁屏蔽,为婴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所述磁体座50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开放磁体40固定于所述磁体座50上,所述开放磁体40中设有一成像区域,所述工作平台60固定于所述成像区域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开放磁体40的上部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半圆形磁体,两个半圆形磁体间隔的中间区域即为成像区域;所述保温箱70与所述工作平台60活动连接,也就是说,所述保温箱70可在成像区域内相对于开放磁体40任意移动,包括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以及绕垂直方向旋转,具体地运动方式可采取任意一种现有的运动方式,且运动方式并非本申请的重点,因此不予赘述;当然,所述保温箱70的温度可调;所述磁体座50、开放磁体40、工作平台60及保温箱70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0、外壳20和监护屏蔽罩30组成的空间内。本发明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特定的开放磁体40布局以及专用保温箱70和工作平台60的设计,能够让放射科医生更精确、直观地调整和了解婴幼儿成像的位置、角度,并使婴幼儿始终处于温暖舒适的环境 中。
较佳地,请重点参考图1,所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还包括功放和谱仪80,所述保温箱70内设有射频接收线圈;所述开放磁体40周围设有梯度线圈和匀场线圈(图中未示出),所述开放磁体40以及梯度线圈和匀场线圈共同设于封装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开放磁体40及所附的梯度线圈、匀场线圈、射频接收线圈、配套的功放和谱仪80(频谱分析仪)及成像工作站用于产生核磁共振,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磁共振原理,待成像物体内部的质子自旋在开放磁体40产生的主磁场环境下,通过梯度线圈的空间编码,由射频线圈激发及接收共振信号,并通过成像工作站完成图像重建。在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中,病人人体组织或目标物放在开放磁体40中央的成像区域中,当然,成像区域由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各部件的设计和位置布局决定;婴幼儿放进配备了嵌入式的射频接收线圈的保温箱70后,保温箱70的电源、信号及空气循环等接口与工作平台60接驳,与之配套的专用工作平台60通过与成像控制台相连,接受控制台命令,从而可以通过调整保温箱70的相对位置达到调整婴幼儿体位的效果,以将待成像部位精确、简便地放置到成像区域内,并恒定地维持婴幼儿所处环境的安全和舒适。
较佳地,所述梯度线圈采用静音梯度线圈设计,即在梯度线圈中设置真空隔绝层,从而降低成像过程中的噪音等级,保持整个成像过程中婴幼儿均处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
较佳地,所述监护屏蔽罩30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在不影响监护屏蔽罩30本身的屏蔽效果的同时,使医生及父母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婴幼儿的检测全部过程,以确定婴幼儿的状态,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另外,本发明还能通过使用开放磁体40、优化的射频线圈设计及婴幼儿专用的序列设计,降低能量辐射的剂量,使其更加适用于婴幼儿患者。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步骤包括:
S1:将婴幼儿放置于保温箱70内;
S2:将监护屏蔽罩30关闭;
S3:调节保温箱70内的温度以及相对于开放磁体40的位置,将婴幼儿待成像部位置于成像区域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该系统包括底座10、外壳20、监护屏蔽罩30、开放磁体40、磁体座50、工作平台60以及保温箱70,所述外壳20的底部固定于底座10上,所述外壳20的顶部与所述监护屏蔽罩30可翻转式连接,与底部外壳20中的电磁屏蔽层、传导板接合,形成对核磁共振系统封闭的电磁屏蔽;所述磁体座50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开放磁体40固定于所述磁体座50上,所述开放磁体40中设有一成像区域,所述工作平台60固定于所述成像区域内,所述保温箱70与所述工作平台60活动连接,所述磁体座50、开放磁体40、工作平台60及保温箱70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0、外壳20和监护屏蔽罩30组成的空间内。本发明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特定的开放磁体40布局以及专用保温箱70和工作平台60的设计,能够让放射科医生更精确、直观地调整和了解婴幼儿成像的位置、角度,并使婴幼儿始终处于温暖舒适的环境中。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16509A43申请公布日20141029CN104116509A21申请号201410384046822申请日20140806A61B5/05520060171申请人香港力磁科技有限公司地址中国香港昆山玉山镇玉杨路299号9号房72发明人赵华炜王华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37代理人郑玮54发明名称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该系统包括底座、外壳、监护屏蔽罩、开放磁体、磁体座、工作平台以及保温箱,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外壳的顶部与监护屏蔽罩可翻转式连接;磁体座固定。

2、于底座上,所述开放磁体固定于磁体座上,所述开放磁体中设有一成像区域,工作平台固定于所述成像区域内,所述保温箱与所述工作平台活动连接,所述磁体座、开放磁体、工作平台及保温箱均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和监护屏蔽罩组成的空间内。本发明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能够让医生更精确、直观地调整和了解婴幼儿成像的位置和角度,同时利用保温箱使得婴幼儿所处的环境更加安全、舒适,给新生儿、婴幼儿核磁共振成像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16509ACN104116509A1/1页21。

3、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外壳、监护屏蔽罩、开放磁体、磁体座、工作平台以及保温箱,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监护屏蔽罩可翻转式连接;所述磁体座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开放磁体固定于所述磁体座上,所述开放磁体中设有一成像区域,所述工作平台固定于所述成像区域内,所述保温箱与所述工作平台活动连接,所述磁体座、开放磁体、工作平台及保温箱均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和监护屏蔽罩组成的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放和谱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箱内设有射频接收线圈。4如权利要求。

4、1所述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放磁体周围设有梯度线圈和匀场线圈。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度线圈采用静音梯度线圈。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屏蔽罩采用透明材料制成。7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步骤包括S1将婴幼儿放置于保温箱内;S2将监护屏蔽罩关闭;S3调节保温箱内的温度以及相对于开放磁体的位置,将婴幼儿待成像部位置于成像区域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权利要求书CN104116509A1/4页3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

5、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背景技术0002核磁共振成像MRI,英文全称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系统常被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即利用人体组织中氢原子核质子在磁场中受到射频脉冲的激励而发生核磁共振现象,产生磁共振信号,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出人体某一层面的图像的成像技术。0003针对婴幼儿常见病症的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已经在医疗领域得到了越来越高的重视,而婴幼儿核磁共振成像普遍使用常规的核磁共振系统、CT、超声等手段,基于安全性和成像价值,核磁共振具有明显的优势。目前,市场上虽然出现了婴幼儿专用的核磁共振系统,但是在开放性及适用性上存在。

6、局限性,比如,婴幼儿被完全嵌入专用的核磁共振系统,对医生的观察造成影响,带来了一定的使用安全隐患;此外,针对新生婴幼儿核磁共振成像,传统的核磁共振系统存在噪音过大,电磁辐射能量的剂量难控制,没有完备的保温措施等不适用性。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以解决对婴幼儿实施核磁共振成像时保温措施不兼容、婴幼儿无法根据医生指令调节身体姿势等问题。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包括底座、外壳、监护屏蔽罩、开放磁体、磁体座、工作平台以及保温箱,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外壳的顶部与所述监护屏蔽罩可翻转式连接;所述磁体座固定于。

7、所述底座上,所述开放磁体固定于所述磁体座上,所述开放磁体中设有一成像区域,所述工作平台固定于所述成像区域内,所述保温箱与所述工作平台活动连接,所述磁体座、开放磁体、工作平台及保温箱均设置于所述底座、外壳和监护屏蔽罩组成的空间内。0006较佳地,还包括功放和谱仪。0007较佳地,所述保温箱内设有射频接收线圈。0008较佳地,所述开放磁体周围设有梯度线圈和匀场线圈。0009较佳地,所述梯度线圈采用静音梯度线圈。0010较佳地,所述监护屏蔽罩采用透明材料制成。001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步骤包括0012S1将婴幼儿放置于保温箱内;0013S。

8、2将监护屏蔽罩关闭;0014S3调节保温箱内的温度以及相对于开放磁体的位置,将婴幼儿待成像部位置于成像区域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说明书CN104116509A2/4页400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具有如下优点00161本发明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特定的开放磁体布局以及专用保温箱和工作平台的设计,能够让放射科医生更精确、直观地调整和了解婴幼儿成像的位置、角度;00172采用静音梯度线圈,降低噪音,恒定地维持婴幼儿所处环境的安静和舒适;00183采用透明材料制成监护屏蔽罩,使医生及父母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婴幼儿的检测全部过程,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00194。

9、通过使用开放磁体、优化的射频线圈设计及婴幼儿专用的序列设计,降低能量辐射的剂量。附图说明0020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监护屏蔽罩打开状态;0021图2为图1的主视图;0022图3为图1的俯视图;0023图4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监护屏蔽罩关闭状态。0024图中10底座、20外壳、30监护屏蔽罩、31密封边、40开放磁体、50磁体座、60工作平台、70保温箱、80功放和谱仪。具体实施方式0025为了更详尽的表述上述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列举出具体的实施例来证明技术效果;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

10、限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0026本发明提供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底座10、外壳20、监护屏蔽罩30、开放磁体40、磁体座50、工作平台60以及保温箱70,当然,还包括核磁共振其他核心部件,此处不予赘述。具体地,所述外壳20的底部固定于底座10上,所述外壳20的顶部与所述监护屏蔽罩30可翻转式连接,使监护屏蔽罩30存在打开和关闭两种状态具体参见图1和图4,取放婴幼儿时打开,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时关闭,具体地,所述外壳20中设有电磁屏蔽层未图示,所述磁体座50中设有用于走线同时屏蔽电磁信号的传导板未图示,当两侧的监护屏蔽罩30接触闭合时,在中间位置形成密封边31,所述监护屏蔽。

11、罩30与外壳20中的电磁屏蔽层、传导板接合,实现对核磁共振系统封闭的电磁屏蔽,为婴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所述磁体座50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开放磁体40固定于所述磁体座50上,所述开放磁体40中设有一成像区域,所述工作平台60固定于所述成像区域内,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开放磁体40的上部为间隔设置的两个半圆形磁体,两个半圆形磁体间隔的中间区域即为成像区域;所述保温箱70与所述工作平台60活动连接,也就是说,所述保温箱70可在成像区域内相对于开放磁体40任意移动,包括水平方向、垂直方向以及绕垂直方向旋转,具体地运动方式可采取任意一种现有的运动方式,且运动方式并非本申请的重点,因此不予赘述;当。

12、然,所述保温箱70的温度可调;所述磁体座50、开放磁体40、工作平台60及保温箱70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0、外壳20和监护屏蔽罩30组成的空说明书CN104116509A3/4页5间内。本发明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特定的开放磁体40布局以及专用保温箱70和工作平台60的设计,能够让放射科医生更精确、直观地调整和了解婴幼儿成像的位置、角度,并使婴幼儿始终处于温暖舒适的环境中。0027较佳地,请重点参考图1,所述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中还包括功放和谱仪80,所述保温箱70内设有射频接收线圈;所述开放磁体40周围设有梯度线圈和匀场线圈图中未示出,所述开放磁体40以及梯度线圈和匀场线圈共同设于封装内。具体地,本。

13、实施例中,开放磁体40及所附的梯度线圈、匀场线圈、射频接收线圈、配套的功放和谱仪80频谱分析仪及成像工作站用于产生核磁共振,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磁共振原理,待成像物体内部的质子自旋在开放磁体40产生的主磁场环境下,通过梯度线圈的空间编码,由射频线圈激发及接收共振信号,并通过成像工作站完成图像重建。在核磁共振成像的应用中,病人人体组织或目标物放在开放磁体40中央的成像区域中,当然,成像区域由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各部件的设计和位置布局决定;婴幼儿放进配备了嵌入式的射频接收线圈的保温箱70后,保温箱70的电源、信号及空气循环等接口与工作平台60接驳,与之配套的专用工作平台60通过与成像控制台相连,接受控制台。

14、命令,从而可以通过调整保温箱70的相对位置达到调整婴幼儿体位的效果,以将待成像部位精确、简便地放置到成像区域内,并恒定地维持婴幼儿所处环境的安全和舒适。0028较佳地,所述梯度线圈采用静音梯度线圈设计,即在梯度线圈中设置真空隔绝层,从而降低成像过程中的噪音等级,保持整个成像过程中婴幼儿均处于安静、舒适的环境中。0029较佳地,所述监护屏蔽罩30采用透明材料制成,在不影响监护屏蔽罩30本身的屏蔽效果的同时,使医生及父母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婴幼儿的检测全部过程,以确定婴幼儿的状态,从而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0030另外,本发明还能通过使用开放磁体40、优化的射频线圈设计及婴幼儿专用的序列设计,降低能量辐。

15、射的剂量,使其更加适用于婴幼儿患者。0031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方法,应用于如上所述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其步骤包括0032S1将婴幼儿放置于保温箱70内;0033S2将监护屏蔽罩30关闭;0034S3调节保温箱70内的温度以及相对于开放磁体40的位置,将婴幼儿待成像部位置于成像区域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0035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婴幼儿用核磁共振成像系统及其成像方法,该系统包括底座10、外壳20、监护屏蔽罩30、开放磁体40、磁体座50、工作平台60以及保温箱70,所述外壳20的底部固定于底座10上,所述外壳20的顶部与所述监护屏蔽罩30可翻转式连接,与底部外壳20。

16、中的电磁屏蔽层、传导板接合,形成对核磁共振系统封闭的电磁屏蔽;所述磁体座50固定于所述底座10上,所述开放磁体40固定于所述磁体座50上,所述开放磁体40中设有一成像区域,所述工作平台60固定于所述成像区域内,所述保温箱70与所述工作平台60活动连接,所述磁体座50、开放磁体40、工作平台60及保温箱70均设置于所述底座10、外壳20和监护屏蔽罩30组成的空间内。本发明通过优化的结构设计、特定的开放磁体40布局以及专用保温箱70和工作平台60的设计,能够让放射科医生更精确、直观地调整和了解婴幼儿成像的位置、角度,并使婴幼儿始终处于温暖舒适的环境中。说明书CN104116509A4/4页60036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说明书CN104116509A1/2页7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4116509A2/2页8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411650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