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pdf

上传人:62****3 文档编号:206201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7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10436500.X

申请日:

2014.08.29

公开号:

CN104147447A

公开日:

2014.11.1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K 36/8994申请日:20140829|||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8994; A61P11/00

主分类号:

A61K36/8994

申请人:

于芳

发明人:

于芳

地址:

541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金鸡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5107

代理人:

周兆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半夏10~20、陈皮8~16、茯苓7~14、炒苡仁12~20、防风8~14、桔梗10~20、太子参10~20、知母5~12、白芥子20~30、莱菔子20~30、牛蒡子5~10。本发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以白芥子和莱菔子为主药,搭配其它辅药,它们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益气养阴、化痰平喘、疏风清热的作用,对肺气肿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其原料简单、服用方便。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半夏10~20、陈皮8~16、茯苓7~14、炒苡仁12~20、防风8~14、桔梗10~20、太子参10~20、知母5~12、白芥子20~30、莱菔子20~30、牛蒡子5~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肺气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半夏12~18、陈皮10~14、茯苓8~12、炒苡仁14~18、防风9~13、桔梗12~18、太子参12~18、知母6~10、白芥子22~28、莱菔子22~28、牛蒡子6~9。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肺气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
半夏15、陈皮12、茯苓10、炒苡仁16、防风11、桔梗15、太子参15、知母8、白芥子25、莱菔子25、牛蒡子8。

说明书

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
背景技术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有如下几种类型: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目前治疗肺气肿的药物众多,例如公开号为:CN103638286A、名称为《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组合物》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莱菔子10-12、葶苈子7-8、月季花3-5、制半夏2-4、陈皮5-7、百合3-5、蛇床子2-4、桑白皮4-6、徐长卿2-4、腊梅花6-8、苍耳子3-5、侧柏叶2-3、炙麻黄1-3、穿心莲4-6、肉桂10-12、椿芽2-4、湖广草3-5和枳椇皮8-10;本发明的中药具有扶正培本,散寒宣肺,补气化湿、润肺解毒的作用,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制备易、毒副作用小、易吸收、疗效显着的特点。但其配伍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伍较为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好的治疗肺气肿的中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
半夏10~20、陈皮8~16、茯苓7~14、炒苡仁12~20、防风8~14、桔梗10~20、太子参10~20、知母5~12、白芥子20~30、莱菔子20~30、牛蒡子5~10。
各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为:
半夏12~18、陈皮10~14、茯苓8~12、炒苡仁14~18、防风9~13、桔梗12~18、太子参12~18、知母6~10、白芥子22~28、莱菔子22~28、牛蒡子6~9。
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
半夏15、陈皮12、茯苓10、炒苡仁16、防风11、桔梗15、太子参15、知母8、白芥子25、莱菔子25、牛蒡子8。
本发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半夏、 陈皮、茯苓、炒苡仁、防风、桔梗、太子参、知母、白芥子、莱菔子、牛蒡子,加入5~8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0~4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
本发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的服用方法为:口服,每日两次,每次服200~250克。
本发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以白芥子和莱菔子为主药,搭配其它辅药,它们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益气养阴、化痰平喘、疏风清热的作用,对肺气肿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其原料简单、服用方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以下各实施例中所述份数为重量份。
实施例1
药物重量配比:
半夏10份、陈皮8份、茯苓7份、炒苡仁12份、防风8份、桔梗10份、太子参10份、知母5份、白芥子20份、莱菔子20份、牛蒡子5份。
制备方法:
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加入5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
实施例2
药物重量配比:
半夏20份、陈皮16份、茯苓14份、炒苡仁20份、防风14份、桔梗20份、太子参20份、知母12份、白芥子30份、莱菔子30份、牛蒡子10份。
制备方法:
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加入8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4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
实施例3
药物重量配比:
半夏15份、陈皮12份、茯苓10份、炒苡仁16份、防风11份、桔梗15份、太子参15份、知母8份、白芥子25份、莱菔子25份、牛蒡子8份。
制备方法:
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加入6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5分钟,滤出药液,即得。
实验例:
以下通过实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的有益效果。
1、实验人群:
分为A、B两个实验组:
A组:女性患者120例;年龄40~60岁。
B组:男性患者140例;年龄40~70岁。
2、药物服用方法:
口服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治疗肺气肿的中药每天2次,每次服250克,连服7天。
3、疗效评定:
(1)无效:与服药前相比,治疗效果不明显。
(2)显效:治疗效果明显。
4、治疗效果:

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47447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47447A21申请号201410436500X22申请日20140829A61K36/8994200601A61P11/0020060171申请人于芳地址541004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七星区金鸡路1号72发明人于芳74专利代理机构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代理人周兆阳54发明名称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57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半夏1020、陈皮816、茯苓714、炒苡仁1220、防风814、桔梗1020、太子参1020、知母512、白芥子2030、莱菔子2。

2、030、牛蒡子510。本发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以白芥子和莱菔子为主药,搭配其它辅药,它们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益气养阴、化痰平喘、疏风清热的作用,对肺气肿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其原料简单、服用方便。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47447ACN104147447A1/1页21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半夏1020、陈皮816、茯苓714、炒苡仁1220、防风814、桔梗1020、太子参1020、知母512、白芥子2030、莱菔子2030、牛蒡子510。。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肺气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半夏1218、陈皮1014、茯苓812、炒苡仁1418、防风913、桔梗1218、太子参1218、知母610、白芥子2228、莱菔子2228、牛蒡子6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治疗肺气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各原料的重量配比为半夏15、陈皮12、茯苓10、炒苡仁16、防风11、桔梗15、太子参15、知母8、白芥子25、莱菔子25、牛蒡子8。权利要求书CN104147447A1/3页3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背景技术0002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

4、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有如下几种类型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目前治疗肺气肿的药物众多,例如公开号为CN103638286A、名称为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组合物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治疗肺气肿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莱菔子1012、葶苈子78、月季花35、制半夏24、陈皮57、百合35、蛇床子24、桑白皮46、徐长卿24、腊梅花68、苍耳子35、侧柏叶23、炙麻黄13、穿心莲46、肉桂1012、椿芽24、湖广草35和枳椇皮810;本发明。

5、的中药具有扶正培本,散寒宣肺,补气化湿、润肺解毒的作用,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制备易、毒副作用小、易吸收、疗效显着的特点。但其配伍较为复杂。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配伍较为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疗效好的治疗肺气肿的中药。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0005本发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0006半夏1020、陈皮816、茯苓714、炒苡仁1220、防风814、桔梗1020、太子参1020、知母512、白芥子2030、莱菔子2030、牛蒡子510。0007各原料的优选重量配比为0008半夏1218、陈皮1014、茯苓812、炒苡仁141。

6、8、防风913、桔梗1218、太子参1218、知母610、白芥子2228、莱菔子2228、牛蒡子69。0009各原料的最佳重量配比为0010半夏15、陈皮12、茯苓10、炒苡仁16、防风11、桔梗15、太子参15、知母8、白芥子25、莱菔子25、牛蒡子8。0011本发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的制备方法为按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半夏、陈皮、茯苓、炒苡仁、防风、桔梗、太子参、知母、白芥子、莱菔子、牛蒡子,加入58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04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0012本发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的服用方法为口服,每日两次,每次服200250克。0013本发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以白芥子和莱菔子为主药,搭配。

7、其它辅药,它们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从而起到很好的益气养阴、化痰平喘、疏风清热的作用,对肺气肿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其原料简单、服用方便。说明书CN104147447A2/3页4具体实施方式0014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0015以下各实施例中所述份数为重量份。0016实施例10017药物重量配比0018半夏10份、陈皮8份、茯苓7份、炒苡仁12份、防风8份、桔梗10份、太子参10份、知母5份、白芥子20份、莱菔子20份、牛蒡子5份。0019制备方法0020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加入5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0021实施例2。

8、0022药物重量配比0023半夏20份、陈皮16份、茯苓14份、炒苡仁20份、防风14份、桔梗20份、太子参20份、知母12份、白芥子30份、莱菔子30份、牛蒡子10份。0024制备方法0025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加入8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40分钟,滤出药液,即得。0026实施例30027药物重量配比0028半夏15份、陈皮12份、茯苓10份、炒苡仁16份、防风11份、桔梗15份、太子参15份、知母8份、白芥子25份、莱菔子25份、牛蒡子8份。0029制备方法0030按上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加入6倍原料重量的水煎煮,水沸后文火煮35分钟,滤出药液,即得。0031实验例0032以下通过实验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治疗肺气肿的中药的有益效果。00331、实验人群0034分为A、B两个实验组0035A组女性患者120例;年龄4060岁。0036B组男性患者140例;年龄4070岁。00372、药物服用方法0038口服本发明实施例3制得的治疗肺气肿的中药每天2次,每次服250克,连服7天。00393、疗效评定00401无效与服药前相比,治疗效果不明显。00412显效治疗效果明显。00424、治疗效果0043说明书CN104147447A3/3页5说明书CN104147447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