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206140 上传时间:2018-02-02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80000169.5

申请日:

2014.04.11

公开号:

CN104093388A

公开日:

2014.10.0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61F 13/539申请日:20140411|||公开

IPC分类号:

A61F13/539; A61F13/536; A61F13/535

主分类号:

A61F13/539

申请人: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野田祐树; 宇田匡志; 丸山贵史

地址:

日本爱媛县

优先权:

2013.06.11 JP 2013-122534; 2014.03.31 JP 2014-074557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张会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软且不容易扭曲的吸收体。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以下的结构。一种吸收体(3),其应用于吸收性物品,该吸收体(3)的特征在于,吸收体(3)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6)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7),热塑性树脂纤维(6)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吸收体(3)的透液层侧的表面(8)的第1部分(6’)、暴露于吸收体(3)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9)的第2部分(6”)、以及连结第1部分(6’)和第2部分(6”)的连结部分(6”’),而且,吸收体(3)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00Pa以上。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吸收体,其用于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的吸收体,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体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暴露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
而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00Pa以上。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上述吸收体的厚度的两倍以上的平均纤维长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6mm~70mm的平均纤维长度。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未与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接。

5.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吸收体具有通过将上述吸收体压花而形成且隔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压花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间隔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2.0倍以下。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多个压花部相对于上述吸收体的面积的面积率为1%~20%。

8.
  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在除上述压花部以外的部位未与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接。

9.
  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相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和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合计100质量份,上述吸收体以5质量份~5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以50质量份~95质量份的比例含有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

10.
  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该吸收体具有纤维密度从透液层侧的面朝向不透液层侧的面去而变高的纤维密度的梯度。

1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
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的、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体同与该吸收体的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之间具有用于连结上述吸收体和与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的粘接部,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第1部分借助上述粘接部连结于上述与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体同与该吸收体的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之间具有用于连结上述吸收体和与衣服侧相邻接的层的粘接部,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第2部分借助上述粘接部连结于上述与衣服侧相邻接的层。

14.
  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通过将至少上述透液层和吸收体压花而形成的压花部。

15.
  根据权利要求11~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体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具有无纺布层,而且,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体与上述无纺布层之间具有用于连结上述吸收体和无纺布层的粘接部。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通过将至少上述吸收体和无纺布层压花而形成的压花部。

17.
  一种吸收体,其用于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的吸收体,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体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6mm~70mm的平均纤维长度,
而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00Pa以上。

说明书

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公知有一种这样的吸收体:具有由短纤浆、高吸收性聚合物以及热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构成的吸收保持层和配置在吸收保持层的表面片侧的面且由热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收体中,为了防止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过程中吸收体走形,使吸收保持层所含有的热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相互间交织或者热熔接,并且,使吸收保持层所含有的热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和无纺布层所含有的热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热熔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0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体液吸收保持层走形,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使吸收保持层和无纺布层在它们的接触面热熔接,提高它们之间的接合强度,而且使吸收保持层内的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相互间热熔接,从而防止吸收性物品的扭曲。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中,通过增加热熔接的量,使得吸收性物品不容易扭曲,但存在吸收性物品变硬的倾向。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软且不容易扭曲的吸收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人等发现了一种吸收体,其用于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的吸收体,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上述吸收体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暴露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而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00Pa以上。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吸收体柔软且不容易扭曲。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遵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具体地讲是卫生巾的俯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卫生巾1的A部分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
图3是遵照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的A部分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卫生巾1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
图6是遵照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遵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制造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方法的图。
图8是用于说明拉伸强度的测量方法的图。
图9是表示实施例的结果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定义
·“暴露”
在本说明书中,与热塑性树脂纤维相关的“暴露”的意思是指,热塑性树脂纤维存在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或者不透液层侧的表面。
·“平均纤维长度”
在本公开中,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中的、除纸浆之外的材料、例如再生纤维素纤维和半合成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按照JIS L1015:2010的附属书A的“A7.1纤维长度的测量”的“A7.1.1A法(标准法)在带有刻度的玻璃板上测量各个纤维的长度的方法”来测量。
另外,上述方法是与1981年发行的ISO 6989相当的试验方法。
·“平均纤维长度”
在本公开中,纸浆的平均纤维长度是指重量加权平均纤维长度,是指利用美卓(metso automation)公司制的纤维尺寸分析仪[kajaaniFiberLab fiber properties(off-line)]测量的L(w)值。
·“熔点”
在本公开中,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的意思是指,在差示扫描热分析仪中以升温速度10℃/分测量时的、从固体形状变为液态时的吸热峰值的峰顶温度。作为上述差示扫描热分析仪,例如能够列举出岛津制作所公司制的DSC-60型DSC测量装置。
下面,说明本公开的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另外,本公开的吸收体根据需要以装入到吸收性物品中的状态进行说明。
吸收体
本公开的吸收体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此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具有暴露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暴露于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
图1是包含遵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具体地讲是卫生巾1的俯视图。面对图1所示的卫生巾1时,左侧是该卫生巾1的前方。 图1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作为透液层的顶层片2、吸收体3、以及作为不透液层的不透液性的底层片(未图示)。
另外,关于图1,在后述的吸收性物品的部分中予以详细地说明。
图2是图1所示的卫生巾1的区域A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在图2中,为了方便起见,仅表示了吸收体3,省略了透液层和不透液层。在图2中,吸收体3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6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7。在图2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具有暴露于吸收体3的透液层侧的表面8的第1部分6’a、暴露于吸收体3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9的第2部分6’b、以及连结第1部分6’a和第2部分6’b的连结部分6’c。
更具体地讲,热塑性树脂纤维6’具有在其一端部(面对图时位于左侧的端部)暴露于吸收体3的透液层侧的表面8的第1部分6’a、在其另一端部(面对图时位于右侧的端部)的暴露于吸收体3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9的第2部分6’b、以及连结第1部分6’a和第2部分6’b的连结部分6’c。此外,热塑性树脂纤维6”具有在其一端部(面对图时位于左侧的端部)的暴露于吸收体3的透液层侧的表面8的第1部分6”a、在其一端部(面对图时位于左侧的端部)与另一端部(面对图时位于右侧的端部)之间的暴露于不透液层侧的表面9的第2部分6”b、以及连结第1部分6”a和第2部分6”b的连结部分6”c。
另外,在图2中,为了进行说明,以使热塑性树脂纤维6又粗又长、使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7与热塑性树脂纤维6相比又细又短这样的方式进行表示,但这并不反映实际的纤维的粗细程度和长度。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通过使得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第1部分、暴露于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从而该热塑性树脂纤维作为用于保持吸收体的其他成分、例如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骨架发挥功能,吸收体的强度上升。其结果,在施加了身体压力等力时,在吸收体的内部不容易发生层内剥离,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与不包含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吸收体、例如仅包含纸浆的吸 收体相比不容易扭曲。
此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第1部分、暴露于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因而,在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粘接于与吸收体的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例如透液层)和/或与吸收体的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例如不透液层)时,在吸收体的内部不容易发生层内剥离,进而吸收体不容易扭曲。关于其理由,在吸收性物品的部分中进行说明。
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收体中是进行这样的设计:通过使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热熔接,从而防止吸收体的扭曲。但是,在热熔接的量增加时,吸收体虽不容易扭曲,但存在吸收体变硬的倾向。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由于是不依赖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热熔接地提高了吸收体的强度,因此,与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收体相比变柔软,进而穿着了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者不容易感觉到不适感。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的下限为100Pa以上,优选为150Pa以上,更优选为200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0Pa以上。在上述拉伸强度小于100Pa时,吸收体的强度变弱,存在吸收体易于扭曲的倾向。
此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的上限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从柔软的方面考虑,为3000Pa以下。
在本公开中,使用图8所示的设备如下地测量上述拉伸强度。
(1)准备丙烯酸制的一对夹具21(直径68mm,各夹具的质量:200g,抓取部21a的高度:50mm)。
(2)自吸收体准备直径68mm的样本22。
(3)准备两片切割为直径68mm的双面胶带23(3M公司制,粘接剂转印带950)。
(4)如图8所示,使用两片双面胶带23将样本22固定于一对夹具21。
(5)将具有样本22的一对夹具21放置在保持台25上,从其上方放置重 物24(10.5kg),静置3分钟。
(6)将一对夹具21以抓取间隔70mm设定于拉伸试验器(岛津制作所,AG-1kNI)。
(7)以100mm/分的速度对样本22实施拉伸试验直到样本22发生层内剥离为止,记录此时的最大拉伸力(N)。
(8)将测量重复共5次,求出最大拉伸力(N)的平均值,按照以下的算式:
拉伸强度(Pa)=最大拉伸力的平均值(N)/0.003632(m2)
计算出拉伸强度(Pa)。
另外,测量在20℃的条件下实施。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吸收体的厚度的、优选为约两倍以上、更优选为约3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约4倍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约5倍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约7倍以上的倍率的平均纤维长度。在上述倍率小于约两倍时,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难以暴露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和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这两者的倾向。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吸收体的厚度的、优选为约30倍以下、更优选为约2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约15倍以下的倍率的平均纤维长度。在上述倍率大于约30倍时,存在这样的情况: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开纤不充分,损害吸收体的均匀性。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优选为约6mm~约70mm,更优选为约10mm~约50mm,进一步优选为约15mm~约40mm的平均纤维长度。在上述平均纤维长度小于约6mm时,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难以暴露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和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这两者的倾向,而且,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难以与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和/或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互相缠绕的倾向。
此外,在上述平均纤维长度大于约70mm时,存在这样的倾向: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开纤性显著地降低,吸收体会包含未开纤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吸 收体的均匀性降低。
另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利用气流成网方式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例如纸浆混合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为上述平均纤维长度。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优选为约0.5dtex~约10dtex、更优选为约1.5dtex~约5dtex的纤度。在上述纤度小于约0.5dtex时,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开纤性降低的情况,而且,在上述纤度大于10dtex时,存在这样的倾向: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根数变少,与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和/或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互相缠绕的点的数量变少。
根据吸收体的用途等,本公开的吸收体的优选厚度有所不同,通常具有约0.1mm~约15mm、优选为约1mm~约10mm、更优选为约2mm~约5mm的厚度。
在本说明书中,如下地测量吸收体的厚度(mm)。
准备株式会社大荣科学精密仪器制作所制FS-60DS[测量面44mm(直径),测量压力3g/cm2],在标准状态(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对吸收体的不同的5个部位加压,测量各部位的加压10秒之后的厚度,将5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吸收体的厚度。
本公开的吸收体基于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合计100质量份分别优选为以约5质量份~约5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以约50质量份~约95质量份的比例含有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更优选为以约10质量份~约4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以约60质量份~约9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在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比例小于约5质量份时,存在吸收体的强度不充分、吸收体易于扭曲的倾向,而且,在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比例大于50质量份时,存在吸收体的吸液性不充分的倾向。
本公开的吸收体通常具有约20g/m2~约1000g/m2、优选为约50g/m2~约800g/m2、更优选为约100g/m2~约500g/m2的基重。这是从吸收体的强度和吸收性的方面考虑的。
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优选为约0.06g/cm3~约0.14g/cm3、更优选为约 0.07g/cm3~约0.12g/cm3、进一步优选为约0.08g/cm3~约0.1g/cm3的密度。通过吸收体具有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比例和上述密度,从而存在吸收体的吸液性优异的倾向。
根据吸收体的基重和厚度能够计算出上述密度。
另外,按照JIS L1913:2010的“6.2每单位面积的质量(ISO法)”测量上述基重。
此外,从吸收体同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例如不透液层等之间的连结强度的方面考虑,本公开的吸收体优选为在不透液层侧具有平坦的表面,例如优选为具有不具有垄沟等的表面。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优选的是,热塑性树脂纤维未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接。此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优选的是,热塑性树脂纤维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互相缠绕。其原因在于,在抑制吸收体其自身的刚性的同时,抑制这样的情况:吸收体发生某种程度变形(伸长)而在吸收体与透液层和/或不透液层之间发生界面剥离。
另外,后述的压花部没有这样的限定。
此外,对于遵照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强度,使其具有通过将吸收体压花而形成且隔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压花部。
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1个剖视图,是与图1所示的卫生巾1的区域A的II-II截面相当的剖视图。在图3中,为了方便起见,仅示出了吸收体3,而省略了透液层和不透液层。图3所示的卫生巾1除了具有通过将吸收体3压花而形成且隔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压花部(在图3中仅图示了1个压花部)以外,与图2所示的结构是相同的。
在图3所示的吸收体3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6’、6”以及6”’的一部分收纳在压花部5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6’、6”以及6”’借助压花部5相连结。因而,吸收体3实质上等同于具有更长的平均纤维长度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热塑性树脂纤维6、6’、6”以及6”’作为用于保持吸收体的其他成 分、例如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骨架而具有比连结之前更高的功能,吸收体的强度上升。
并且,由于压花部5局部地固定热塑性树脂纤维6、6’、6”以及6”’,因此,即使在施加了身体压力等的情况下,这些纤维也不容易运动,而且,由于热塑性树脂纤维6、6’、6”以及6”’被可靠地固定,因此吸收体的强度上升。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优选为在上述压花部中热塑性树脂纤维与其他的纤维熔接。通过使得热塑性树脂纤维与其他的纤维、特别是其他的热熔接性纤维熔接,从而易于获得上述的效果。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除上述压花部以外的部位,热塑性树脂纤维未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接。在除压花部以外的部位被熔接时,吸收体虽不容易扭曲,但存在变硬的倾向。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多个压花部的、相对于吸收体的面积的面积率优选为1%~20%、更优选为2%~15%、进一步优选为3%~10%。在上述面积率小于1%时,存在难以体现压花部的作用的倾向,而且,在上述面积率大于10%时,存在穿着者会感觉到吸收体的硬度的倾向。
另外,“吸收体的面积”和“压花部的面积”的意思是指俯视吸收体时的面积。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该压花部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压花部的形状,例如能够列举出点状的压花部和线状的压花部。作为上述点状的压花部,例如能够列举出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星形、心形等。
上述压花部的配置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以交错状、例如角交错状、60°交错状等的配置方式进行配置。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多个压花部的间隔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2.0倍以下,更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 均纤维长度的1.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0.7倍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0.5倍以下。在上述间隔长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2.0倍时,固定在不同的压花部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相互间并不互相缠绕,吸收体的强度难以上升。此外,在上述间隔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0.5倍以下时,存在1根热塑性树脂纤维被多个压花部固定的情况,因此吸收体的强度易于上升。
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各个压花部的面积具有优选为0.1mm2~20.0mm2,更优选为1.0mm2~15.0mm2,进一步优选为2.0mm2~10.0mm2的面积。在上述面积小于0.1mm2时,存在轧纹辊的突起成为锐角、吸收体破损的情况,而且,在上述面积大于20.0mm2时,存在吸收体变硬的倾向。
并且,本公开的吸收体优选具有从透液层侧的表面朝向不透液层侧的表面去而变高的纤维密度的梯度。利用上述梯度,在透液层侧柔软性优异,而且,在不透液层侧液体的引入性升高。
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能够列举出含有单一成分的材料例如单一纤维、或者含有多个成分的材料例如复合纤维。作为上述成分,能够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离子键树脂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乳酸等聚脂;尼龙等聚酰胺等。
作为上述复合纤维的例子,例如能够列举出芯鞘型纤维、共轭构造型纤维、岛/海型纤维等复合纤维;中空型纤维;扁平、Y型、C型等异型纤维;潜在卷缩或者显在卷缩的立体卷缩纤维;利用水流、热、压花加工等物理负荷分割的裂片纤维等,而且,优选为在工业上能够廉价地获得且安全性较高的芯鞘型纤维、特别是PET/PE、PP/PE(芯/鞘)等。
芯成分/鞘成分的质量比优选为约10/90~约90/10,更优选为约30/70~约70/30。在鞘成分的比例较少时,熔接性降低,而且在鞘成分的比例 增加时,存在可纺性降低的倾向。
作为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能够列举出:纸浆,例如能够以针叶树或者阔叶树为原料获得的木材纸浆、蔗渣、洋麻、竹子、大麻、棉花(例如棉籽绒)等非木材纸浆;人造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等。作为上述纸浆,优选为在工业上能够廉价地获得且安全性较高的牛皮纸浆。
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并没有特别的限制。此外,在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是再生纤维素纤维、半合成纤维等的情况下,能够具有约3mm~约70mm、约5mm~约50mm、约10mm~约40mm等的平均纤维长度。根据纤维长度的不同,上述再生纤维素纤维、半合成纤维等在干燥时具有与热塑性树脂纤维同样的功能,能够赋予吸收体以不易扭曲性。
本公开的吸收体优选还含有高吸收性材料。本公开的吸收体所含有的上述高吸收性材料在该吸收体的总质量中的比例优选为约5质量%~约80质量%、更优选为约10质量%~约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约20质量%~约40质量%的范围内。
作为上述高吸水性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淀粉系、纤维素类、合成聚合物系的高吸水性材料。
吸收性物品
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不透液层之间的吸收体。
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如上所述。
另外,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所含有的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关系到吸收体的吸液性和液体保持性,而且,吸收体所含有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关系到与透液层和/或不透液性之间的连结、特别是与不透液层之间的连结,防止吸收性物品的走形,而且赋予吸收体乃至吸收性物品以柔软性。
图1是包含遵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具体地讲是卫生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面对图1所示的 卫生巾1时,左侧是该卫生巾1的前方。图1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作为透液层的顶层片2、吸收体3、以及作为不透液层的底层片(未图示)。此外,图1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侧部片4a、用于密封卫生巾1的端部的密封部4b、以及通过将顶层片2和吸收体3压花而形成的压花部5。
另外,遵照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不具有侧部片、密封部和/或压花部。遵照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在顶层片和吸收体之间具有辅助片。
图4所示的卫生巾1在顶层片2与吸收体3之间具有用于连结顶层片2和吸收体3的粘接部11’,而且,在吸收体3与底层片10之间具有用于连结吸收体3和底层片10的粘接部11”。
在图4所示的卫生巾1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和6”的暴露于透液层侧的表面8的各自的第1部分6’a和6”a借助粘接部11’连结于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即顶层片2。
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如图4所示,通过使得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暴露于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借助粘接部连结于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例如透液层),从而吸收体同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例如透液层)之间的连结变得更加牢固,穿着时,在吸收体同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之间不容易产生剥离,而且,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难以扭曲。
此外,在图4所示的卫生巾1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和6”的暴露于不透液层侧的表面9的各自的第2部分6’b和6”b借助粘接部11”连结于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即底层片10。
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如图4所示,通过使得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暴露于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借助粘接部连结于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例如不透液层),从而吸收体同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例如不透液层)之间的连结变得更加牢固,穿着时,在吸收体同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之间不容易产生剥离,而且,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不容易扭曲。
此外,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与吸收体的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 (例如透液层)和与吸收体的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例如不透液层)借助两个粘接部牢固地连结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连结部分,因此,吸收体和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例如透液层)不容易产生层间剥离,而且,在吸收体的内部不容易产生层内剥离,其结果,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不容易扭曲。
能够利用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粘接剂而没有特别的限制地形成上述粘接部。
例如能够利用螺旋涂布、涂布机涂布、幕涂机涂布、热剂涂布等涂抹方法形成上述粘接剂。
图5是图1所示的卫生巾1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图5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作为透液层的顶层片2、吸收体3、作为不透液层的底层片10、侧部片4a、以及密封部4b。此外,图5所示的卫生巾1在底层片10的衣服侧的表面具有用于将卫生巾1固定在衣服上的粘合部12。
图5所示的卫生巾1包括设于吸收体3与作为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的顶层片2之间且用于连结吸收体3和顶层片2的粘接部11’。此外,图5所示的卫生巾1包括设于吸收体3与作为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的底层片10之间且用于连结吸收体3和底层片10的粘接部11”。并且,图5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通过将顶层片2和吸收体3以在它们之间夹着粘接部11’的方式压花而形成的多个压花部5。
另外,在图5所示的吸收体3中,没有将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区别表示。
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能够利用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粘合剂形成上述粘合部。
如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具有通过将至少透液层和吸收体压花而形成的压花部的情况下,透液层与吸收体之间的连结变得更加牢固,即使施加身体压力也不容易扭曲。
图6是遵照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图6与图1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相当。
图6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作为透液层的顶层片2、吸收体3、作为不透液层的底层片10、吸收体3与底层片10之间的无纺布层13、侧部片4a、以及密封部4b。此外,图6所示的卫生巾1在底层片10的衣服侧的表面具有用于将卫生巾1固定在衣服上的粘合部12。
图6所示的卫生巾1包括设于吸收体3与作为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的顶层片2之间且用于连结吸收体3和顶层片2的粘接部11’。此外,图6所示的卫生巾1包括设于吸收体3与作为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的无纺布层13之间且用于连结吸收体3和底层片10的粘接部11”。并且,图6所示的卫生巾1包括设于无纺布层13和底层片10之间且用于将它们连结起来的粘接部11”’。
并且,图6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通过将吸收体3和无纺布层13以在它们之间夹着粘接部11”的方式压花而形成的多个压花部5。
另外,在图6中,在吸收体3中,没有将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区别表示。
如图6所示,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体和不透液层之间具有无纺布层的情况且上述无纺布层是在不透液层侧具有平坦的表面的无纺布层时,能够在它们之间夹着表面平坦的无纺布层地将吸收体与不透液层牢固地连结。此外,通过在吸收体与无纺布层之间设置用于将它们连结起来的粘接部,能够使吸收体与不透液层之间的连结更加牢固。
并且,通过使得上述吸收体具有通过将吸收体和不透液层以在它们之间夹着无纺布层的方式压花而形成的压花部,从而吸收体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与无纺布的纤维互相缠绕,它们牢固地连结,吸收性物品不容易扭曲。
另外,遵照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体与不透液层之间具有无纺布层,而且,上述吸收体借助粘接部连结于上述无纺布层。
作为上述透液层,例如能够列举出无纺布、纺布、形成有透液孔的合成树脂薄膜、具有网眼的网状片材等,优选为无纺布。
不透液层是使用者的液态状排泄物无法透过的片材,其出于防止被吸收体吸收的液态状排泄物泄漏的目的而设于与穿着者的衣服(内衣)接触的面。 不透液层为了降低穿着时的蒸透,优选除了具有不透液性之外还具有透湿性。
作为上述不透液层,例如能够列举出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合成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薄膜、无纺布和合成树脂薄膜的复合片(例如在纺粘型、射流喷网法等无纺布上接合透气性的合成树脂薄膜而成的复合薄膜)、用强度较强的纺粘型无纺布夹着耐水性较高的熔喷法无纺布而成的SMS无纺布等。
制造方法
对于本公开的吸收体,只要是能够制造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而且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和暴露于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的吸收体的方法,则制造方法就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够利用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此外,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除了包含上述吸收体以外,能够利用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来制造。
下面,说明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例。
图7是用于说明遵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制造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方法的图。图7所示的方法包含第1工序(I)和第2工序(II)。
另外,在图7中,没有将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区别表示。
第1工序(I)
在沿机械方向MD旋转的吸引鼓151的周面151a上,作为填装吸收体材料的模具,以预定的节距形成有从周面151a朝向吸引鼓的中心延伸的多个凹部153。在吸引鼓151旋转而凹部153进入到材料供给部152时,利用吸引部156的吸引,将从材料供给部152供给来的吸收体材料堆积于凹部153。
带有遮板152a的材料供给部152以覆盖吸引鼓151的方式形成,材料供给部152利用空气输送将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混合物21供给到凹部153。此外,材料供给部152包括用于供给高吸水性聚合物颗粒22的 颗粒供给部158,向凹部153供给高吸水性聚合物颗粒22。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混合物21以及高吸水性聚合物颗粒22(以下称作“吸收体原料”)以混合状态堆积于凹部153,在凹部153中形成吸收体226。
为了使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暴露于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以下有时称作“指定的取向”),材料供给部152的遮板152a在机械方向MD的下游侧(吸收体原料的堆积的上游侧)具有比在该技术领域中通常使用的遮板大的堆积空间152b。
通过这样做,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向凹部153的深度方向、换言之是从吸引鼓151的周面151a朝向其中心的方向进行堆积的倾向。
着眼于吸收体原料和凹部153,由于吸收体原料存在从凹部的吸引鼓的旋转下游侧的凹部部分153a朝向旋转上游侧的凹部部分153b按顺序堆积的倾向,因此,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上述指定的取向的倾向。
此外,在将吸收体原料堆积于凹部153时,通过使吸收体原料的堆积上游侧的吸引鼓的吸引力高于吸收体原料的堆积下游侧的吸引鼓的吸引力,也能够使得热塑性树脂纤维易于具有上述指定的取向。
并且,通过使吸引鼓的旋转速度慢于吸收体原料的流动速度等,热塑性树脂纤维易于具有上述指定的取向。
接着,形成在凹部153中的吸收体226移动到载片150上,该载片150在其上具有自涂布机159涂布的粘接剂。
载片150后来形成吸收体与不透液层之间的无纺布层,但在吸收性物品不具有无纺布层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将透液层、不透液层、期望的辅助片等用作载片。
第2工序(II)
第2工序(II)与制造通常的卫生巾的工序是同样的。是一对辊300、301将在第1工序中得到的吸收体226切割成预定形状的工序。从辊302供给透液层,利用具有高压缩部和低压缩部的压花303、304进行密封,使透液层与吸 收体226一体化。之后,供给不透液层305,经过吸收体226以被透液层和不透液层夹着的状态下被压花密封产品周缘部且形成密封部的工序306、307,最后利用工序308、309切成产品形状。
作为上述压花工序,例如能够列举出使透液层与不透液层对合地通过具有形成为图案的凸部的压花辊与平辊之间而进行压花加工的方法(称作所谓的圆形密封的方法)等。在该方法中,通过加热压花辊和/或平辊,各片材软化,因此密封部易于变得清晰。作为压花图案,例如能够列举出格子状图案、交叉状图案、波状图案等。为了使得吸收性物品不容易在密封部的边界处弯折,压花图案优选为间断且细长状。
上述压花工序中的压花辊的温度优选与构成吸收体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以上处于预定的关系。具体地讲,上述温度只要是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部分融解的温度即可,例如在热塑性树脂纤维是鞘芯型复合纤维的情况下,上述温度只要在鞘成分的一部分开始熔融的温度以上即可。
压花工序中的压花辊的温度通常为约80℃~约160℃、优选为约120℃~约160℃,压力通常为约10N/mm~约3000N/mm、优选为约50N/mm~约500N/mm,处理时间通常为约0.0001秒~约5秒、优选为约0.005秒~约2秒。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实施例。
制造例1
利用图7所示的装置,得到了以85:15的质量比含有纸浆和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250g/m2的基重和长度50mm×宽度25mm的尺寸的吸收体。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是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聚乙烯的芯鞘纤维,平均纤维长度为30mm,纤度为2.2dtex。
接着,使上述吸收体通过一对压花辊,在吸收体上形成压花部。上述压花辊具有平面轧辊和直径1mm的压花针部在MD方向上以角交错状配置、而 且压花针部之间的中心间距为10mm×10mm(MD方向×CD方向)的压花针辊。
将聚乙烯制片材(基重:23g/m2)切割成长度50mm×宽度25mm的尺寸,得到了底层片。接着,在上述底层片上以5g/m2的基重呈螺旋状地涂布热熔型粘接剂,在其上以使上述吸收体的与平面轧辊接触的面朝向底层片侧的方式层叠上述吸收体,得到了剥离试验用样本No.1。
制造例2~4
除了如表1所示地变更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和热塑性树脂纤维以及纸浆的比例以外,按照制造例1的过程制造剥离试验用样本No.2~4。
制造例5
作为无纺布层,准备SMS无纺布(基重:13g/m2),将吸收体和SMS无纺布以在它们之间夹着呈螺旋状地涂布的热熔型粘接剂(基重:5g/m2)的方式层叠,使吸收体和SMS无纺布的层叠物通过一对压花辊,然后将吸收体和底面片以在它们之间夹着SMS无纺布的方式层叠,除此之外,按照制造例1的过程制造剥离试验用样本No.5。
制造例6
除了将纸浆和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混合物变更为仅纸浆(基重:250g/m2)以外,按照制造例1制造剥离试验用样本No.6。
实施例1~5和比较例1
评价了剥离试验用样本No.1~No.6的吸收体与底层片(No.6是SMS无纺布)之间的界面剥离性。试验过程如下。
在恒温恒湿室(温度:20℃,湿度:60%)中准备拉伸试验机(岛津制作所,AG-1kNI),将上侧夹具和下侧夹具的初始夹具间隔设定为20mm。
使剥离试验用样本(长度50mm×宽度25mm)的长度方向端部在长度25mm的范围内在吸收体与底层片之间预先剥离,将吸收体部分固定在上侧夹具,将底层片部分固定在下侧夹具。接着,对剥离试验用样本以100mm/分的拉伸速度施加负荷,直到剥离试验用样本完全分离为止,评价了最大负 荷时的位移(mm)。另外,上述位移的意思是指从最大负荷时的夹具间隔(mm)中减去作为初始夹具间隔的20mm后所得到的值。
将结果表示在表1中。此外,各吸收体的厚度也表示在表1中。
表1

1)纸浆: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质量比
根据表1可知,与不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层叠物No.6相比较,剥离试验用样本No.1~No.5的最大负荷时的位移较大,吸收体和底层片不容易产生层间剥离。
此外,剥离试验用样本No.1~No.5与不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剥离试验用样本No.6相比较具有较大的位移可能是由这样的原因引起的:在剥离试验用样本No.1~No.5中,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暴露于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
制造例7
利用图7所示的装置,得到了以80:20的质量比含有纸浆和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250g/m2的基重和长度50mm×宽度25mm的尺寸的吸收体。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是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鞘为熔点130℃的聚乙烯的芯鞘纤维,平均纤维长度为30mm,纤度为2.2dtex。
接着,使上述吸收体通过一对压花辊,得到了具有压花部的吸收体No.1。上述压花辊具有平面轧辊和直径:3.0mm的压花针部在MD方向上角交错状 地配置、而且压花针部之间的中心间距为11mm×11mm(MD方向×CD方向)的压花针辊。
另外,压花辊的温度为110℃,压力为1.73kPa/mm2,压花的时间为20秒。
在吸收体No.1中,每个压花部具有约7.1mm2的面积,压花部的面积率为11.7%,压花部的间隔为8mm。
制造例8
除了将一对压花辊变更为一对平面轧辊(室温),未形成压花部以外,按照制造例7形成了吸收体No.2。
制造例9~12
除了如表2所述那样地变更组成以外,按照制造例7得到了吸收体No.3~6。
实施例6~10和比较例2
将吸收体No.1~6的厚度和拉伸强度表示在表2中,而且将比例(压花部的间隔相对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之比)和拉伸强度表示在图9中。
表2

1)压花部的间隔/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
根据表2和图9可知,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纤维长度越长,而且吸收体具有 压花时,拉伸强度越高。
本公开涉及以下的J1~J17。
J1
一种吸收体,该吸收体用于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的吸收体,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体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暴露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
而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00Pa以上。
J2
根据J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上述吸收体的厚度的两倍以上的平均纤维长度。
J3
根据J1或J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6mm~70mm的平均纤维长度。
J4
根据J1~J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未与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接。
J5
根据J1~J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吸收体具有通过将上述吸收体压花而形成且隔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压花部。
J6
根据J5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间隔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2.0倍以下。
J7
根据J5或J6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多个压花部相对于上述吸收体的面积的面积率为1%~20%。
J8
根据J5~J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在除上述压花部以外的部位未与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接。
J9
根据J1~J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相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和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合计100质量份,上述吸收体以5质量份~5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以50质量份~95质量份的比例含有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
J10
根据J1~J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该吸收体具有纤维密度从透液层侧的面朝向不透液层侧的面去而变高的纤维密度的梯度。
J11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
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的J1~J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
J12
根据J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体同与该吸收体的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之间包括用于连结上述吸收体和与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的粘接部,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第1部分借助上述粘接部连结于上述与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
J13
根据J11或J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体同与该吸收体的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之间包括用于连结上述吸收体和与衣服侧相邻接的层的粘接部,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第2部分借助上述粘接部连结于上述与衣服侧相邻接的层。
J14
根据J11~J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通过将至少上述透液层和吸收体压花而形成的压花部。
J15
根据J11~J1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体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具有无纺布层,而且,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体与上述无纺布层之间具有用于连结上述吸收体和无纺布层的粘接部。
J16
根据J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
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通过将至少上述吸收体和无纺布层压花而形成的压花部。
J17
一种吸收体,其用于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的吸收体,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体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6mm~70mm的平均纤维长度,
而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00Pa以上。
本公开还涉及以下的K1~K5。
K1
一种吸收体,其用于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 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的吸收体,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
上述吸收体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6mm~70mm的平均纤维长度,
而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00Pa以上。
K2
根据K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上述吸收体的厚度的两倍以上的平均纤维长度。
K3
根据K1或K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6mm~70mm的平均纤维长度。
K4
根据K1~K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未与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接。
K5
根据K1~K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吸收体具有通过将上述吸收体压花而形成且隔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压花部。
K6
根据K5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间隔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2.0倍以下。
K7
根据K5或K6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多个压花部相对于上述吸收体的面积的面积率为1%~20%。
K8
根据K5~K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在除上述压花部之外的部位未与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接。
K9
根据K1~K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
相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和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合计100质量份,上述吸收体以5质量份~5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以50质量份~95质量份的比例含有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
K10
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
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的K1~K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
附图标记说明
1、卫生巾;2、顶层片;3、吸收体;4a、侧部片;4b、密封部;5、压花部;6、热塑性树脂纤维;6a、第1部分;6b、第2部分;6c、连结部分;7、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8、透液层侧的表面;9、不透液层侧的表面;10、底层片;11’、11”、粘接部;12、粘合部;13、无纺布层;21、夹具;22、样本;23、双面胶带;24、重物;25、保持台。

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pdf(2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093388A43申请公布日20141008CN104093388A21申请号201480000169522申请日20140411201312253420130611JP201407455720140331JPA61F13/539200601A61F13/536200601A61F13/53520060171申请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地址日本爱媛县72发明人野田祐树宇田匡志丸山贵史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代理人刘新宇张会华54发明名称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57摘要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软且不容易扭曲的吸收体。本公开的吸收。

2、体具有以下的结构。一种吸收体3,其应用于吸收性物品,该吸收体3的特征在于,吸收体3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6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7,热塑性树脂纤维6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吸收体3的透液层侧的表面8的第1部分6、暴露于吸收体3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9的第2部分6”、以及连结第1部分6和第2部分6”的连结部分6”,而且,吸收体3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00PA以上。30优先权数据85PCT国际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4050586PCT国际申请的申请数据PCT/JP2014/06050620140411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16页附图6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

3、2页说明书16页附图6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093388ACN104093388A1/2页21一种吸收体,其用于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的吸收体,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上述吸收体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暴露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而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00PA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上述吸收体的厚度的两倍以上的平均纤维长度。

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6MM70MM的平均纤维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未与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接。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吸收体具有通过将上述吸收体压花而形成且隔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压花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间隔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20倍以下。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多个压花部相对于上述吸收体的面积的面积率为120。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在除上述压花部以外。

5、的部位未与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接。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相对于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和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合计100质量份,上述吸收体以5质量份5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以50质量份95质量份的比例含有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其中,该吸收体具有纤维密度从透液层侧的面朝向不透液层侧的面去而变高的纤维密度的梯度。11一种吸收性物品,其中,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的、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体。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

6、品在上述吸收体同与该吸收体的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之间具有用于连结上述吸收体和与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的粘接部,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第1部分借助上述粘接部连结于上述与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体同与该吸收体的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之间具有用于连结权利要求书CN104093388A2/2页3上述吸收体和与衣服侧相邻接的层的粘接部,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第2部分借助上述粘接部连结于上述与衣服侧相邻接的层。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通过将至少上述透液层和吸收体压花而形成的压花部。15根据权利要求111。

7、4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体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具有无纺布层,而且,上述吸收性物品在上述吸收体与上述无纺布层之间具有用于连结上述吸收体和无纺布层的粘接部。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吸收性物品具有通过将至少上述吸收体和无纺布层压花而形成的压花部。17一种吸收体,其用于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述不透液层之间的吸收体,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上述吸收体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6MM70MM的平均纤维长度,而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00PA以上。权利要求书CN1040。

8、93388A1/16页4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背景技术0002作为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公知有一种这样的吸收体具有由短纤浆、高吸收性聚合物以及热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构成的吸收保持层和配置在吸收保持层的表面片侧的面且由热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构成的无纺布层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收体中,为了防止在吸收性物品的使用过程中吸收体走形,使吸收保持层所含有的热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相互间交织或者热熔接,并且,使吸收保持层所含有的热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和无纺布层所含有的热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热熔接。0003现有技术文献0004专利文献0005专。

9、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1047号公报发明内容000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0007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体液吸收保持层走形,进行了这样的设计使吸收保持层和无纺布层在它们的接触面热熔接,提高它们之间的接合强度,而且使吸收保持层内的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相互间热熔接,从而防止吸收性物品的扭曲。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中,通过增加热熔接的量,使得吸收性物品不容易扭曲,但存在吸收性物品变硬的倾向。0008因而,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软且不容易扭曲的吸收体。0009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0010本公开人等发现了一种吸收体,其用于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上。

10、述不透液层之间的吸收体,该吸收体的特征在于,上述吸收体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暴露于上述吸收体的上述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而且,上述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为100PA以上。0011发明的效果0012本发明的吸收体柔软且不容易扭曲。附图说明0013图1是包含遵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具体地讲是卫生巾的俯视图。0014图2是图1所示的卫生巾1的A部分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说明书CN104093388A2/16页50015图3是遵照。

11、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卫生巾1的A部分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0016图4是图1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0017图5是图1所示的卫生巾1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0018图6是遵照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0019图7是用于说明遵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制造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方法的图。0020图8是用于说明拉伸强度的测量方法的图。0021图9是表示实施例的结果的图。具体实施方式0022定义0023“暴露”0024在本说明书中,与热塑性树脂纤维相关的“暴露”的意思是指,热塑性树脂纤维存在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或者不透液层侧的表面。0025“平均纤维长度”0026在本公开中。

12、,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中的、除纸浆之外的材料、例如再生纤维素纤维和半合成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按照JISL10152010的附属书A的“A71纤维长度的测量”的“A711A法标准法在带有刻度的玻璃板上测量各个纤维的长度的方法”来测量。0027另外,上述方法是与1981年发行的ISO6989相当的试验方法。0028“平均纤维长度”0029在本公开中,纸浆的平均纤维长度是指重量加权平均纤维长度,是指利用美卓METSOAUTOMATION公司制的纤维尺寸分析仪KAJAANIFIBERLABBERPROPERTIESOFFLINE测量的LW值。0030“熔点”0031在本公开中,热塑性树脂纤。

13、维的“熔点”的意思是指,在差示扫描热分析仪中以升温速度10/分测量时的、从固体形状变为液态时的吸热峰值的峰顶温度。作为上述差示扫描热分析仪,例如能够列举出岛津制作所公司制的DSC60型DSC测量装置。0032下面,说明本公开的吸收体和包含该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另外,本公开的吸收体根据需要以装入到吸收性物品中的状态进行说明。0033吸收体0034本公开的吸收体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此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或者全部具有暴露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暴露于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0035图1是包。

14、含遵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具体地讲是卫生巾1的俯视图。面对图1所示的卫生巾1时,左侧是该卫生巾1的前方。图1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作为透液层的顶层片2、吸收体3、以及作为不透液层的不透液性的底层片未图说明书CN104093388A3/16页6示。0036另外,关于图1,在后述的吸收性物品的部分中予以详细地说明。0037图2是图1所示的卫生巾1的区域A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在图2中,为了方便起见,仅表示了吸收体3,省略了透液层和不透液层。在图2中,吸收体3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6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7。在图2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具有暴露于吸收体3的透液层侧的表面8的第1部分6A。

15、、暴露于吸收体3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9的第2部分6B、以及连结第1部分6A和第2部分6B的连结部分6C。0038更具体地讲,热塑性树脂纤维6具有在其一端部面对图时位于左侧的端部暴露于吸收体3的透液层侧的表面8的第1部分6A、在其另一端部面对图时位于右侧的端部的暴露于吸收体3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9的第2部分6B、以及连结第1部分6A和第2部分6B的连结部分6C。此外,热塑性树脂纤维6”具有在其一端部面对图时位于左侧的端部的暴露于吸收体3的透液层侧的表面8的第1部分6”A、在其一端部面对图时位于左侧的端部与另一端部面对图时位于右侧的端部之间的暴露于不透液层侧的表面9的第2部分6”B、以及连结第1部分6。

16、”A和第2部分6”B的连结部分6”C。0039另外,在图2中,为了进行说明,以使热塑性树脂纤维6又粗又长、使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7与热塑性树脂纤维6相比又细又短这样的方式进行表示,但这并不反映实际的纤维的粗细程度和长度。0040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通过使得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第1部分、暴露于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从而该热塑性树脂纤维作为用于保持吸收体的其他成分、例如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骨架发挥功能,吸收体的强度上升。其结果,在施加了身体压力等力时,在吸收体的内部不容易发生层内剥离,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与不包含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吸收体、。

17、例如仅包含纸浆的吸收体相比不容易扭曲。0041此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第1部分、暴露于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因而,在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粘接于与吸收体的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例如透液层和/或与吸收体的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例如不透液层时,在吸收体的内部不容易发生层内剥离,进而吸收体不容易扭曲。关于其理由,在吸收性物品的部分中进行说明。0042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收体中是进行这样的设计通过使熔接性合成树脂纤维热熔接,从而防止吸收体的扭曲。但是,在热熔接的量增加时,吸收体虽不容易扭曲,但存在吸收体变硬的倾向。0043在。

18、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由于是不依赖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热熔接地提高了吸收体的强度,因此,与专利文献1所述的吸收体相比变柔软,进而穿着了吸收性物品的穿着者不容易感觉到不适感。0044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的下限为100PA以上,优选为150PA以上,更优选为200PA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0PA以上。在上述拉伸强度小于100PA时,吸收体的强度变弱,存在吸收体易于扭曲的倾向。0045此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吸收体的厚度方向的拉伸强度的上限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从柔软的方面考虑,为3000PA以下。说明书CN104093388A4/16页70046在本公开中,使用图8所示的设备如。

19、下地测量上述拉伸强度。00471准备丙烯酸制的一对夹具21直径68MM,各夹具的质量200G,抓取部21A的高度50MM。00482自吸收体准备直径68MM的样本22。00493准备两片切割为直径68MM的双面胶带233M公司制,粘接剂转印带950。00504如图8所示,使用两片双面胶带23将样本22固定于一对夹具21。00515将具有样本22的一对夹具21放置在保持台25上,从其上方放置重物24105KG,静置3分钟。00526将一对夹具21以抓取间隔70MM设定于拉伸试验器岛津制作所,AG1KNI。00537以100MM/分的速度对样本22实施拉伸试验直到样本22发生层内剥离为止,记录此时。

20、的最大拉伸力N。00548将测量重复共5次,求出最大拉伸力N的平均值,按照以下的算式0055拉伸强度PA最大拉伸力的平均值N/0003632M20056计算出拉伸强度PA。0057另外,测量在20的条件下实施。0058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吸收体的厚度的、优选为约两倍以上、更优选为约3倍以上、进一步优选为约4倍以上、更进一步优选为约5倍以上、再进一步优选为约7倍以上的倍率的平均纤维长度。在上述倍率小于约两倍时,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难以暴露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和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这两者的倾向。0059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吸收体的厚度的、优选为约3。

21、0倍以下、更优选为约2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约15倍以下的倍率的平均纤维长度。在上述倍率大于约30倍时,存在这样的情况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开纤不充分,损害吸收体的均匀性。0060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优选为约6MM约70MM,更优选为约10MM约50MM,进一步优选为约15MM约40MM的平均纤维长度。在上述平均纤维长度小于约6MM时,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难以暴露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和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这两者的倾向,而且,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难以与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和/或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互相缠绕的倾向。0061此外,在上述平均纤维长度大于约70MM时,存在这样的倾向热塑性。

22、树脂纤维的开纤性显著地降低,吸收体会包含未开纤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吸收体的均匀性降低。0062另外,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利用气流成网方式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例如纸浆混合的情况下,特别优选为上述平均纤维长度。0063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优选为约05DTEX约10DTEX、更优选为约15DTEX约5DTEX的纤度。在上述纤度小于约05DTEX时,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开纤性降低的情况,而且,在上述纤度大于10DTEX时,存在这样的倾向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根数变少,与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和/或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互相缠绕的点的数量变少。0064根据吸收体的用途等,本公开的吸收体的优选厚度有。

23、所不同,通常具有约01MM约15MM、优选为约1MM约10MM、更优选为约2MM约5MM的厚度。0065在本说明书中,如下地测量吸收体的厚度MM。说明书CN104093388A5/16页80066准备株式会社大荣科学精密仪器制作所制FS60DS测量面44MM直径,测量压力3G/CM2,在标准状态温度232,相对湿度505的条件下对吸收体的不同的5个部位加压,测量各部位的加压10秒之后的厚度,将5个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吸收体的厚度。0067本公开的吸收体基于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合计100质量份分别优选为以约5质量份约5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以约50质量份约95质量份的比。

24、例含有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更优选为以约10质量份约4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热塑性树脂纤维和以约60质量份约90质量份的比例含有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在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比例小于约5质量份时,存在吸收体的强度不充分、吸收体易于扭曲的倾向,而且,在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比例大于50质量份时,存在吸收体的吸液性不充分的倾向。0068本公开的吸收体通常具有约20G/M2约1000G/M2、优选为约50G/M2约800G/M2、更优选为约100G/M2约500G/M2的基重。这是从吸收体的强度和吸收性的方面考虑的。0069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优选为约006G/CM3约014G/CM3、更优选为约007G/CM3约012。

25、G/CM3、进一步优选为约008G/CM3约01G/CM3的密度。通过吸收体具有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比例和上述密度,从而存在吸收体的吸液性优异的倾向。0070根据吸收体的基重和厚度能够计算出上述密度。0071另外,按照JISL19132010的“62每单位面积的质量ISO法”测量上述基重。0072此外,从吸收体同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例如不透液层等之间的连结强度的方面考虑,本公开的吸收体优选为在不透液层侧具有平坦的表面,例如优选为具有不具有垄沟等的表面。0073在本公开的吸收体中,优选的是,热塑性树脂纤维未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接。此外,在本公开的。

26、吸收体中,优选的是,热塑性树脂纤维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互相缠绕。其原因在于,在抑制吸收体其自身的刚性的同时,抑制这样的情况吸收体发生某种程度变形伸长而在吸收体与透液层和/或不透液层之间发生界面剥离。0074另外,后述的压花部没有这样的限定。0075此外,对于遵照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体,为了进一步提高其强度,使其具有通过将吸收体压花而形成且隔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压花部。0076图3是上述实施方式的1个剖视图,是与图1所示的卫生巾1的区域A的IIII截面相当的剖视图。在图3中,为了方便起见,仅示出了吸收体3,而省略了透液层和不透液层。图3所示的卫生巾1除了具有通过将吸。

27、收体3压花而形成且隔有间隔地配置的多个压花部在图3中仅图示了1个压花部以外,与图2所示的结构是相同的。0077在图3所示的吸收体3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6、6”以及6”的一部分收纳在压花部5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6、6”以及6”借助压花部5相连结。因而,吸收体3实质上等同于具有更长的平均纤维长度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热塑性树脂纤维6、6、6”以及6”作为用于保持吸收体的其他成分、例如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骨架而具有比连结之前更高的功能,吸收体的强度上升。说明书CN104093388A6/16页90078并且,由于压花部5局部地固定热塑性树脂纤维6、6、6”以及6”,因此,即使在施加了身体压力等的情况。

28、下,这些纤维也不容易运动,而且,由于热塑性树脂纤维6、6、6”以及6”被可靠地固定,因此吸收体的强度上升。0079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优选为在上述压花部中热塑性树脂纤维与其他的纤维熔接。通过使得热塑性树脂纤维与其他的纤维、特别是其他的热熔接性纤维熔接,从而易于获得上述的效果。0080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除上述压花部以外的部位,热塑性树脂纤维未与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或其他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熔接。在除压花部以外的部位被熔接时,吸收体虽不容易扭曲,但存在变硬的倾向。0081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多个压花部的、相对于吸收体的面积的面。

29、积率优选为120、更优选为215、进一步优选为310。在上述面积率小于1时,存在难以体现压花部的作用的倾向,而且,在上述面积率大于10时,存在穿着者会感觉到吸收体的硬度的倾向。0082另外,“吸收体的面积”和“压花部的面积”的意思是指俯视吸收体时的面积。0083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该压花部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作为压花部的形状,例如能够列举出点状的压花部和线状的压花部。作为上述点状的压花部,例如能够列举出圆形、椭圆形、矩形、三角形、星形、心形等。0084上述压花部的配置并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以交错状、例如角交错状、60交错状等的配置方式进行配置。0085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

30、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多个压花部的间隔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20倍以下,更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10倍以下,进一步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07倍以下,更进一步优选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05倍以下。在上述间隔长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20倍时,固定在不同的压花部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相互间并不互相缠绕,吸收体的强度难以上升。此外,在上述间隔为热塑性树脂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的05倍以下时,存在1根热塑性树脂纤维被多个压花部固定的情况,因此吸收体的强度易于上升。0086在本公开的吸收体具有多个压花部的情况下,各个压花部的面积具有优选为01MM2200。

31、MM2,更优选为10MM2150MM2,进一步优选为20MM2100MM2的面积。在上述面积小于01MM2时,存在轧纹辊的突起成为锐角、吸收体破损的情况,而且,在上述面积大于200MM2时,存在吸收体变硬的倾向。0087并且,本公开的吸收体优选具有从透液层侧的表面朝向不透液层侧的表面去而变高的纤维密度的梯度。利用上述梯度,在透液层侧柔软性优异,而且,在不透液层侧液体的引入性升高。0088作为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能够列举出含有单一成分的材料例如单一纤维、或者含有多个成分的材料例如复合纤维。作为上述成分,能够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

32、离子键树脂等聚烯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乳酸等聚脂;尼龙等聚酰胺等。0089作为上述复合纤维的例子,例如能够列举出芯鞘型纤维、共轭构造型纤维、岛/海说明书CN104093388A7/16页10型纤维等复合纤维;中空型纤维;扁平、Y型、C型等异型纤维;潜在卷缩或者显在卷缩的立体卷缩纤维;利用水流、热、压花加工等物理负荷分割的裂片纤维等,而且,优选为在工业上能够廉价地获得且安全性较高的芯鞘型纤维、特别是PET/PE、PP/PE芯/鞘等。0090芯成分/鞘成分的质量比优选为约10/90约90/10,更优选为约30/70约70/30。在。

33、鞘成分的比例较少时,熔接性降低,而且在鞘成分的比例增加时,存在可纺性降低的倾向。0091作为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能够列举出纸浆,例如能够以针叶树或者阔叶树为原料获得的木材纸浆、蔗渣、洋麻、竹子、大麻、棉花例如棉籽绒等非木材纸浆;人造纤维等再生纤维素纤维;醋酸纤维等半合成纤维等。作为上述纸浆,优选为在工业上能够廉价地获得且安全性较高的牛皮纸浆。0092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的平均纤维长度并没有特别的限制。此外,在上述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是再生纤维素纤维、半合成纤维等的情况下,能够具有约3MM约70MM、约5MM约50MM、约10MM约40MM等的平均纤维长度。根据纤维长度的不同,上述再生纤维素。

34、纤维、半合成纤维等在干燥时具有与热塑性树脂纤维同样的功能,能够赋予吸收体以不易扭曲性。0093本公开的吸收体优选还含有高吸收性材料。本公开的吸收体所含有的上述高吸收性材料在该吸收体的总质量中的比例优选为约5质量约80质量、更优选为约10质量约6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约20质量约40质量的范围内。0094作为上述高吸水性材料,例如能够列举出淀粉系、纤维素类、合成聚合物系的高吸水性材料。0095吸收性物品0096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包括透液层、不透液层、以及设于上述透液层与不透液层之间的吸收体。0097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如上所述。0098另外,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吸收体所含有的纤维素类。

35、吸水性纤维关系到吸收体的吸液性和液体保持性,而且,吸收体所含有的热塑性树脂纤维关系到与透液层和/或不透液性之间的连结、特别是与不透液层之间的连结,防止吸收性物品的走形,而且赋予吸收体乃至吸收性物品以柔软性。0099图1是包含遵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吸收体的吸收性物品、具体地讲是卫生巾1的俯视图,图4是图1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面对图1所示的卫生巾1时,左侧是该卫生巾1的前方。图1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作为透液层的顶层片2、吸收体3、以及作为不透液层的底层片未图示。此外,图1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侧部片4A、用于密封卫生巾1的端部的密封部4B、以及通过将顶层片2和吸收体3压花而形成的压花部5。01。

36、00另外,遵照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不具有侧部片、密封部和/或压花部。遵照本公开的又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在顶层片和吸收体之间具有辅助片。0101图4所示的卫生巾1在顶层片2与吸收体3之间具有用于连结顶层片2和吸收体3的粘接部11,而且,在吸收体3与底层片10之间具有用于连结吸收体3和底层片10的粘接部11”。0102在图4所示的卫生巾1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和6”的暴露于透液层侧的表面8说明书CN104093388A108/16页11的各自的第1部分6A和6”A借助粘接部11连结于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即顶层片2。0103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如图4所示,通过使得热塑性树脂纤维的。

37、暴露于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借助粘接部连结于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例如透液层,从而吸收体同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例如透液层之间的连结变得更加牢固,穿着时,在吸收体同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之间不容易产生剥离,而且,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难以扭曲。0104此外,在图4所示的卫生巾1中,热塑性树脂纤维6和6”的暴露于不透液层侧的表面9的各自的第2部分6B和6”B借助粘接部11”连结于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即底层片10。0105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如图4所示,通过使得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暴露于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借助粘接部连结于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例如不透液层,从而吸收体同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例如。

38、不透液层之间的连结变得更加牢固,穿着时,在吸收体同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之间不容易产生剥离,而且,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不容易扭曲。0106此外,在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由于与吸收体的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例如透液层和与吸收体的衣服侧相邻接的层例如不透液层借助两个粘接部牢固地连结于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连结部分,因此,吸收体和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例如透液层不容易产生层间剥离,而且,在吸收体的内部不容易产生层内剥离,其结果,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不容易扭曲。0107能够利用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粘接剂而没有特别的限制地形成上述粘接部。0108例如能够利用螺旋涂布、涂布机涂布、幕涂机涂布、热剂涂布等涂抹方法形成上述粘。

39、接剂。0109图5是图1所示的卫生巾1的沿IIII截面的剖视图。图5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作为透液层的顶层片2、吸收体3、作为不透液层的底层片10、侧部片4A、以及密封部4B。此外,图5所示的卫生巾1在底层片10的衣服侧的表面具有用于将卫生巾1固定在衣服上的粘合部12。0110图5所示的卫生巾1包括设于吸收体3与作为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的顶层片2之间且用于连结吸收体3和顶层片2的粘接部11。此外,图5所示的卫生巾1包括设于吸收体3与作为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的底层片10之间且用于连结吸收体3和底层片10的粘接部11”。并且,图5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通过将顶层片2和吸收体3以在它们之间夹着粘接部11的。

40、方式压花而形成的多个压花部5。0111另外,在图5所示的吸收体3中,没有将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区别表示。0112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中,能够利用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粘合剂形成上述粘合部。0113如图5所示,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具有通过将至少透液层和吸收体压花而形成的压花部的情况下,透液层与吸收体之间的连结变得更加牢固,即使施加身体压力也不容易扭曲。0114图6是遵照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剖视图。图6与图1的沿II说明书CN104093388A119/16页12II截面的剖视图相当。0115图6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作为透液层的顶层片2、吸收体3、作为不透液层的底层片10、。

41、吸收体3与底层片10之间的无纺布层13、侧部片4A、以及密封部4B。此外,图6所示的卫生巾1在底层片10的衣服侧的表面具有用于将卫生巾1固定在衣服上的粘合部12。0116图6所示的卫生巾1包括设于吸收体3与作为与其穿着者侧相邻接的层的顶层片2之间且用于连结吸收体3和顶层片2的粘接部11。此外,图6所示的卫生巾1包括设于吸收体3与作为与其衣服侧相邻接的层的无纺布层13之间且用于连结吸收体3和底层片10的粘接部11”。并且,图6所示的卫生巾1包括设于无纺布层13和底层片10之间且用于将它们连结起来的粘接部11”。0117并且,图6所示的卫生巾1具有通过将吸收体3和无纺布层13以在它们之间夹着粘接部。

42、11”的方式压花而形成的多个压花部5。0118另外,在图6中,在吸收体3中,没有将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区别表示。0119如图6所示,在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体和不透液层之间具有无纺布层的情况且上述无纺布层是在不透液层侧具有平坦的表面的无纺布层时,能够在它们之间夹着表面平坦的无纺布层地将吸收体与不透液层牢固地连结。此外,通过在吸收体与无纺布层之间设置用于将它们连结起来的粘接部,能够使吸收体与不透液层之间的连结更加牢固。0120并且,通过使得上述吸收体具有通过将吸收体和不透液层以在它们之间夹着无纺布层的方式压花而形成的压花部,从而吸收体的热塑性树脂纤维与无纺布的纤维互相缠绕,它们牢。

43、固地连结,吸收性物品不容易扭曲。0121另外,遵照本公开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在吸收体与不透液层之间具有无纺布层,而且,上述吸收体借助粘接部连结于上述无纺布层。0122作为上述透液层,例如能够列举出无纺布、纺布、形成有透液孔的合成树脂薄膜、具有网眼的网状片材等,优选为无纺布。0123不透液层是使用者的液态状排泄物无法透过的片材,其出于防止被吸收体吸收的液态状排泄物泄漏的目的而设于与穿着者的衣服内衣接触的面。不透液层为了降低穿着时的蒸透,优选除了具有不透液性之外还具有透湿性。0124作为上述不透液层,例如能够列举出实施了防水处理的无纺布、合成树脂例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薄膜。

44、、无纺布和合成树脂薄膜的复合片例如在纺粘型、射流喷网法等无纺布上接合透气性的合成树脂薄膜而成的复合薄膜、用强度较强的纺粘型无纺布夹着耐水性较高的熔喷法无纺布而成的SMS无纺布等。0125制造方法0126对于本公开的吸收体,只要是能够制造包含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而且上述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和暴露于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的吸收体的方法,则制造方法就没有特别的限制,能够利用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此外,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除了包含上述吸收体以外,能够利用在该技术领域中公知的方法来制造。0127下面,说明本公开的吸收性物品的制。

45、造例。0128图7是用于说明遵照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之一的制造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的方法说明书CN104093388A1210/16页13的图。图7所示的方法包含第1工序I和第2工序II。0129另外,在图7中,没有将热塑性树脂纤维和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区别表示。0130第1工序I0131在沿机械方向MD旋转的吸引鼓151的周面151A上,作为填装吸收体材料的模具,以预定的节距形成有从周面151A朝向吸引鼓的中心延伸的多个凹部153。在吸引鼓151旋转而凹部153进入到材料供给部152时,利用吸引部156的吸引,将从材料供给部152供给来的吸收体材料堆积于凹部153。0132带有遮板152A的材料供给。

46、部152以覆盖吸引鼓151的方式形成,材料供给部152利用空气输送将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混合物21供给到凹部153。此外,材料供给部152包括用于供给高吸水性聚合物颗粒22的颗粒供给部158,向凹部153供给高吸水性聚合物颗粒22。纤维素类吸水性纤维和热塑性树脂纤维的混合物21以及高吸水性聚合物颗粒22以下称作“吸收体原料”以混合状态堆积于凹部153,在凹部153中形成吸收体226。0133为了使热塑性树脂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具有暴露于吸收体的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1部分、暴露于吸收体的不透液层侧的表面的第2部分、以及连结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连结部分以下有时称作“指定的取向”,材料供给。

47、部152的遮板152A在机械方向MD的下游侧吸收体原料的堆积的上游侧具有比在该技术领域中通常使用的遮板大的堆积空间152B。0134通过这样做,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向凹部153的深度方向、换言之是从吸引鼓151的周面151A朝向其中心的方向进行堆积的倾向。0135着眼于吸收体原料和凹部153,由于吸收体原料存在从凹部的吸引鼓的旋转下游侧的凹部部分153A朝向旋转上游侧的凹部部分153B按顺序堆积的倾向,因此,存在热塑性树脂纤维具有上述指定的取向的倾向。0136此外,在将吸收体原料堆积于凹部153时,通过使吸收体原料的堆积上游侧的吸引鼓的吸引力高于吸收体原料的堆积下游侧的吸引鼓的吸引力,也能够使得。

48、热塑性树脂纤维易于具有上述指定的取向。0137并且,通过使吸引鼓的旋转速度慢于吸收体原料的流动速度等,热塑性树脂纤维易于具有上述指定的取向。0138接着,形成在凹部153中的吸收体226移动到载片150上,该载片150在其上具有自涂布机159涂布的粘接剂。0139载片150后来形成吸收体与不透液层之间的无纺布层,但在吸收性物品不具有无纺布层的实施方式中,能够将透液层、不透液层、期望的辅助片等用作载片。0140第2工序II0141第2工序II与制造通常的卫生巾的工序是同样的。是一对辊300、301将在第1工序中得到的吸收体226切割成预定形状的工序。从辊302供给透液层,利用具有高压缩部和低压缩。

49、部的压花303、304进行密封,使透液层与吸收体226一体化。之后,供给不透液层305,经过吸收体226以被透液层和不透液层夹着的状态下被压花密封产品周缘部且形成密封部的工序306、307,最后利用工序308、309切成产品形状。0142作为上述压花工序,例如能够列举出使透液层与不透液层对合地通过具有形成为说明书CN104093388A1311/16页14图案的凸部的压花辊与平辊之间而进行压花加工的方法称作所谓的圆形密封的方法等。在该方法中,通过加热压花辊和/或平辊,各片材软化,因此密封部易于变得清晰。作为压花图案,例如能够列举出格子状图案、交叉状图案、波状图案等。为了使得吸收性物品不容易在密封部的边界处弯折,压花图案优选为间断且细长状。0143上述压花工序中的压花辊的温度优选与构成吸收体的热塑性树脂纤维的熔点以上处于预定的关系。具体地讲,上述温度只要是热塑性树脂纤维的一部分融解的温度即可,例如在热塑性树脂纤维是鞘芯型复合纤维的情况下,上述温度只要在鞘成分的一部分开始熔融的温度以上即可。0144压花工序中的压花辊的温度通常为约80约1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