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145587A43申请公布日20141119CN104145587A21申请号201410427408722申请日20140827A01C21/0020060171申请人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地址410125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马坡岭远大二路730号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72发明人唐海明逄焕成肖小平李玉义汤文光汪柯杨光立74专利代理机构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43114代理人袁靖54发明名称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对早、晚稻进行合理的氮肥施肥,不仅能使氮肥得到。
2、有效合理的利用、减少氮肥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大大减少了由于氮肥浪费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能够明显提高双季水稻的产量。因此,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0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10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145587ACN104145587A1/1页21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5017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0200KG/HM2;在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575170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
3、为17252000KG/HM2;施用量均以纯氮量计,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量的比例为532;在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73;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量的比例为5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6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90KG/HM2;在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6。
4、5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5KG/HM2;施用量均以纯氮量计。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早稻季氮肥分配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其中基肥采用深施的方法,在移栽前整地时施入,采用旋耕机或小型拖拉机进行耕翻,耕翻深度达到1520厘米,耕翻后进行田面的耙平,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保持浅水待移栽水稻;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施肥,结合稻田杂草防除将肥料和除草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稻田表面;晚稻季氮肥分配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其中基肥采用深施的方法,在移栽前整地时施入,采用旋耕机或小型拖拉机进行耕翻,耕翻深度达到1520厘米,耕翻后进行田。
5、面的耙平,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保持浅水待移栽水稻;分蘖肥在晚稻分蘖前期进行施肥,结合稻田杂草防除将肥料和除草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稻田表面;穗肥在晚稻幼穗分化发育期结合灌溉进行施肥,将肥料均匀撒施于稻田。权利要求书CN104145587A1/10页3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氮肥的施肥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南方洞庭湖平原区域早稻、晚稻两熟产区的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背景技术0002水稻是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的粮食作物,湖南是我国双季稻主产区。洞庭湖平原区是湖南省的双季稻主产区,是湖南省也是我国商品粮主要的生产基地。特别是早稻晚稻一年两熟轮作制这种典。
6、型的种植制度是洞庭湖平原区主要的粮食种植方式,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周年总产水平,这种轮作制下生产出来的粮食产品极大程度保证了我国的粮食安全。该地区早稻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4月中下旬移栽,7月上、中旬收获;晚稻在6月中、下旬播种,7月中、下旬移栽,于10中、下旬收获,两季作物为一个轮作周期,其生育期占了一周年的2/3。其中肥料养分在粮食产量提高的过程中占有50以上的贡献,因而早稻和晚稻这一轮作周期的施肥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0003其中,氮素养分与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密切相关,是水稻等禾谷类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数量最多的营养元素;氮肥也是水稻生产中最主要的外部投入,其投入通常占到外部总投入的35。
7、以上。随着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压力增大,氮素化肥的生产和使用量急剧增加,水稻田的施氮量也越来越大。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农田氮肥施用量逐年增加。然而,我国的粮食生产并未与化肥用量同步增长,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1年,中国化学氮肥用量从7639万吨增至23814万吨,增加了21倍,而粮食产量仅增加87。据彭少兵等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氮肥用量是全球氮肥用量的37,是世界氮肥第一消费大国,水稻平均氮肥施用量为180KG/HM2,比世界水平高出约60。张福锁等研究表明,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稻施氮量普遍较高,氮肥投入量在150400KG/HM2水平,其中江浙、上海、广东和湖南等省市。
8、的化学氮肥用量为250350KG/HM2;而我国水稻氮肥吸收利用率仅为3035,比发达国家低1520个百分点。由于氮肥的大量投放及不合理施用,不仅导致边际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持续下降,而且严重威胁土体、水体的安全,带来了土壤酸化、温室气体排放和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等问题,而成为全球集约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威胁。因此,研究开发一种能使氮肥得到有效合理利用、同时能提高双季水稻产量的施肥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目前氮肥不能得到合理有效利用、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等弊端,提供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对早、晚稻进行合理的氮肥施肥,不仅能使。
9、氮肥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减少氮肥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大大减少了由于氮肥浪费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能够明显提高双季水稻的产量。因此,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说明书CN104145587A2/10页40006一种南方双季水稻高效利用氮肥的施肥方法,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5017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02000KG/HM2;在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575170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7252000KG/HM2;施用量均以纯氮量计,0007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
10、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量的比例为532;0008在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73;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量的比例为541。0009本发明优选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6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90KG/HM2;在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65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5KG/HM2;施用量均以纯氮量计。0010上述方法中早稻季氮肥分配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
11、施肥,其中基肥采用深施的方法,在移栽前整地时施入,采用旋耕机或小型拖拉机进行耕翻,耕翻深度达到1520厘米,耕翻后进行田面的耙平,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保持浅水待移栽水稻;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施肥,结合稻田杂草防除将肥料和除草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稻田表面;晚稻季氮肥分配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其中基肥采用深施的方法,在移栽前整地时施入,采用旋耕机或小型拖拉机进行耕翻,耕翻深度达到1520厘米,耕翻后进行田面的耙平,使肥料与土壤混合均匀,保持浅水待移栽水稻;分蘖肥在晚稻分蘖前期进行施肥,结合稻田杂草防除将肥料和除草剂混合均匀后撒施于稻田表面;穗肥在晚稻幼穗分化发育期结合灌溉进行施肥,。
12、将肥料均匀撒施于稻田。0011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00121、通过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对早稻、晚稻进行合理的氮肥施肥,不仅能使氮肥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使其氮肥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减少氮肥的浪费、节约生产成本,同时大大减少了由于氮肥浪费造成的环境污染,并且能够明显提高早稻和晚稻产量及周年水稻产量。00132、与当地常规施肥方法相比其它肥料养分的施肥同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根据土壤质地不同对氮肥进行有效分配施用,不同土壤质地即紫潮泥田和红黄泥田施用量不同,使其氮肥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由此,本发明技术方案不仅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降低当季水稻的肥料氮损失率,还可以提高早稻和晚稻产。
13、量及周年水稻产量。00141早稻、晚稻不同施肥量和施肥比例水稻周年产量0015A对早稻氮肥不同施用量的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以当地农民传统施肥模式为对照,在紫潮泥田的条件下,施氮量以1600KG/HM2为最高,早稻产量分别为达49915、51714、50514KG/HM2;在基肥和分蘖肥不同施肥比例施肥模式下,早稻产量均以比例为64的施肥模式为最高,分别为46000、51714、47571KG/HM2。其中,以施氮量为1600KG/HM2、基肥和分蘖肥施肥比例为64处理的早稻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7639KG/HM2。0016晚稻产量均以施氮量为1900KG/HM2为最高,分别为78583、7933。
14、3、80833KG/HM2;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比例为532施肥模式水稻产量为最高,分别为78583、说明书CN104145587A3/10页579333、80833KG/HM2。其中,以施氮量为1900KG/HM2、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肥比例为532处理的晚稻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5826KG/HM2。0017水稻周年产量以早稻施氮量1600KG/HM2、晚稻施氮量1900KG/HM2最高,水稻周年产量分别为128498、131047、131347KG/HM2表1。其中,早稻以施氮量为1600KG/HM2、基肥和分蘖肥施肥比例为64处理,晚稻施氮量为1900KG/HM2、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
15、肥比例为532处理的水稻周年产量最高,比对照水稻周年产量增加13465KG/HM2。0018表1紫潮泥田条件下早、晚稻不同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分析001900200021B对早稻氮肥不同施用量的水稻产量结果表明,以当地农民传统施肥模式为对照,在红黄泥田的条件下,施氮量以1650KG/HM2为最高,早稻产量分别达50805、52604、51405KG/HM2;在基肥和分蘖肥不同施肥比例施肥模式下,早稻产量均以比例为73的施肥模式为最高,分别为46900、52604、48491KG/HM2。其中,以施氮量为1650KG/HM2、基肥和分蘖肥施肥比例为73处理的早稻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7549KG/HM。
16、2。0022晚稻产量均以施氮量为1850KG/HM2为最高,分别为77833、78607、80053KG/HM2;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用比例为541施肥模式水稻产量为最高,分别为77005、80053、79555KG/HM2。其中,以施氮量为1850KG/HM2、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肥比例为541处理的晚稻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5901KG/HM2。0023水稻周年产量以早稻施氮量1650KG/HM2、晚稻施氮量1850KG/HM2最高,水稻周年产量分别为128638、131458、131211KG/HM2表2。其中,早稻以施氮量为1650KG/HM2、基肥和分蘖肥施肥比例为73处理,晚稻施氮量。
17、为1850KG/HM2、基肥、分蘖肥和穗肥施说明书CN104145587A4/10页6肥比例为541处理的水稻周年产量最高,比对照水稻周年产量增加13450KG/HM2。0024表2红黄泥田条件下早、晚稻不同施肥比例水稻产量分析0025002600272最佳施肥比例早稻、晚稻不同施肥量的氮肥相关指标0028从表1和表2中可知,在紫潮泥田的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能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量的比例为532能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
18、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73能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量的比例为541能获得最高的水稻产量。0029采取以下的计算公式对在紫潮泥田和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晚稻不同施肥量进行氮肥相关指标的计算0030氮肥利用率植株中原子百分超植株吸氮量/施氮量100;0031氮肥残留率土壤中原子百分超土壤全氮量土壤质量/施氮量100;0032氮肥回收率氮肥利用率氮肥残留率0033氮肥损失率100氮肥回收率0034在紫潮泥田条件下采用最佳施肥比例,对其不同施氮量相关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早稻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其。
19、中,施氮量为1500KG/HM2和1600KG/HM2的氮肥利用率较施氮量为1700KG/HM2分别增加2409和677。研究证说明书CN104145587A5/10页7实,各施氮处理的肥料氮残留率在25282694之间,但各施氮处理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为1500KG/HM2的肥料氮回收率显著高于施氮量为1700KG/HM2,较施氮量为1700KG/HM2增加1126,肥料氮损失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1700KG/HM2,较施氮量为1700KG/HM2降低1289表3。在晚稻生长季,随着晚稻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氮肥利用率和肥料氮回收率略微的降低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晚稻季肥料氮残留率和氮。
20、肥损失率也随之增加。0035与当地农民传统的施肥模式早稻施氮量1800KG/HM2,晚稻施氮量2250KG/HM2相比,双季稻总产量最高的施肥模式早稻施氮量1600KG/HM2,晚稻施氮量1900KG/HM2,两季作物对早、晚稻季施入氮肥的利用率周年平均提高315,肥料氮残留率周年降低175,氮肥回收率周年增加233,氮肥损失率周年降低271。所以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要兼顾氮肥的利用率、残留率、回收率、损失率等因素综合考虑,本发明紫潮泥田双季稻总产量最高的施肥模式早稻施氮量1600KG/HM2,晚稻施氮量1900KG/HM2是最优方式。0036表3紫潮泥田最佳施肥比例早稻、晚稻不同氮肥施肥量相。
21、关指标分析南县三仙湖镇,2012年00370038在红黄泥田条件下采用最佳施肥比例,对其不同施氮量相关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早稻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施氮量为1575KG/HM2和1650KG/HM2的氮肥利用率较施氮量为1700KG/HM2分别增加1997和690。研究结果表明,各施氮处理的肥料氮残留率在25912825之间,但各施氮处理之间比较,差异不显著。施氮量为1575KG/HM2的肥料氮回收率显著高于施氮量为1700KG/HM2,较施氮量为1700KG/HM2增加975,肥料氮损失率显著低于施氮量为1700KG/HM2,较施氮量为1700KG/HM2降低13。
22、45表4。在晚稻生长季,随着晚稻施氮量的增加,各处理氮肥利用率和肥料氮回收率略微的降低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晚稻季肥料氮残留率和氮肥损失率也随之增加。0039与当地农民传统的施肥模式早稻施氮量1800KG/HM2,晚稻施氮量2250KG/HM2相比,双季稻总产量最高的施肥模式早稻施氮量1650KG/HM2,晚稻施氮量1850KG/HM2,两季作物对早、晚稻季施入氮肥的利用率周年平均提高301,肥料氮残留率周年降说明书CN104145587A6/10页8低155,氮肥回收率周年增加249,氮肥损失率周年降低286。所以在保证产量的同时,还要兼顾氮肥利用率、残留率、回收率、损失率等因素综合考虑,。
23、本发明红黄泥田双季稻总产量最高的施肥模式早稻施氮量1650KG/HM2,晚稻施氮量1850KG/HM2是最优方式。0040表4红黄泥田最佳施肥比例早稻、晚稻不同氮肥施肥量相关指标分析长沙市,2012年004100423、本发明针对早、晚稻在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施用方法是根据洞庭湖双季稻田不同的土壤状况、以及双季稻区种植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影响下摸索出来的氮肥施用方式,特别适合于双季稻主产区的早稻和晚稻栽培,能最大限度的增加早稻和晚稻产量及水稻周年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施用量、氮肥在稻田中的损失。00434、利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可对早、晚稻两季水稻进行有效的氮肥施肥,从而可以达到高产高效、。
24、节约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态污染等效果。因此,本发明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实施方式0044以下结合实施例旨在进一步说明本发明,而非限制本发明。0045本发明实施例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于2012年3月11月在湖南省南县和长沙市境内紫潮泥田和红黄泥田两种土壤质地上同时进行,南县试验地属亚热带过渡到季风气候,年降雨量12001700MM,年平均温度1618,10的活动积温50005800,年日照时数12959H,无霜期260310D,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气候;长沙市试验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降雨量12001700MM,年平均气温1618,10的活动积温50005800,全年。
25、日照时数12959H,无霜期260310D。两种质地土壤其他肥料施用量除氮肥施用量外同现有常规施用方法;供试早稻品种均为陵两优211,晚稻品种均为丰源优299,早、晚稻水稻品种均为当地主推高产品种。以下实施例主要从氮肥施用量有效分配的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其中所采用氮肥为尿素尿素中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6。0046早稻于2012年3月24日播种,4月21日移栽,7月11日收获;晚稻于2012年6月15日播种,7月13日移栽,10月17日收获。说明书CN104145587A7/10页90047实施例10048本发明双季水稻两熟均衡高产的氮肥周年施用方法,该施用方法的详细步骤如下0049A、以纯氮量计,。
26、早稻、晚稻两季周年氮肥总用量为3300KG/HM2;氮肥在两季间的分配量因土壤质地不同进行运筹;其中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50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00KG/HM2;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575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725KG/HM2;0050所采用氮肥为尿素尿素中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6;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时,除了施入氮肥外,其他肥料的施用量同现有常规技术,其他肥料养分同作为基肥的氮肥在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0051B、步骤A中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
27、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900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600KG/HM2,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时前一次性深层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量的比例为532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900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540KG/HM2,氮肥作为穗肥的施用量为360KG/HM2;0052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90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90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0053C、步骤A中。
28、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73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1025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4725KG/HM2,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时前一次性深层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量的比例为541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8625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690KG/HM2,氮肥作为穗肥的施用量为1725KG/HM2;0054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1025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晚稻季作为。
29、基肥的氮肥8625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0055分别在早、晚稻成熟期,在试验田中对各试验小区进行测定水稻产量。按照实施例1的施肥方法进行操作,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46000KG/HM2,晚稻产量为77750KG/HM2;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46900KG/HM2,晚稻产量为77005KG/HM2。0056实施例20057本发明双季水稻两熟均衡高产的氮肥周年施用方法,该施用方法的详细步骤如下0058A、以纯氮量计,早稻、晚稻两季周年氮肥总用量为3500KG/HM2;氮肥在两季间的分配量因土壤质地不同进行运筹;其中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
30、为160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900KG/HM2;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65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50KG/HM2;0059所采用氮肥为尿素尿素中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6;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说明书CN104145587A8/10页10前时,除了施入氮肥外,其他肥料的施用量同现有常规技术,其他肥料养分同作为基肥的氮肥在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0060B、步骤A中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960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640KG/HM2,。
31、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时前一次性深层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量的比例为532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950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570KG/HM2,氮肥作为穗肥的施用量为380KG/HM2;0061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96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95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0062C、步骤A中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73即。
32、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155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495KG/HM2,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时前一次性深层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量的比例为541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925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740KG/HM2,氮肥作为穗肥的施用量为185KG/HM2;0063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155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925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0064分别在早、晚。
33、稻成熟期,在试验田中对各试验小区进行测定水稻产量。按照实施例1的施肥方法进行操作,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51714KG/HM2,晚稻产量为80833KG/HM2;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52604KG/HM2,晚稻产量为80053KG/HM2。0065实施例30066A、以纯氮量计,早稻、晚稻两季周年氮肥总用量为3700KG/HM2;氮肥在两季间的分配量因土壤质地不同进行运筹;其中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70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2000KG/HM2;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70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2000KG/HM2;0067所采用氮肥为。
34、尿素尿素中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6;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时,除了施入氮肥外,其他肥料的施用量同现有常规技术,其他肥料养分同作为基肥的氮肥在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0068B、步骤A中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020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680KG/HM2,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时前一次性深层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量的比例为532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000KG/HM2,氮肥作为分。
35、蘖肥的施用量为600KG/HM2,氮肥作为穗肥的施用量为400KG/HM2;0069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02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00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说明书CN104145587A109/10页11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0070C、步骤A中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73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190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510KG/HM2,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时前一次性深层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
36、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肥,基肥、分蘖肥和穗肥三次施用量的比例为541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000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800KG/HM2,氮肥作为穗肥的施用量为200KG/HM2;0071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19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00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深层施入。0072分别在早、晚稻成熟期,在试验田中对各试验小区进行测定水稻产量。按照实施例1的施肥方法进行操作,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47571KG/HM2,晚稻产量为80283KG/HM2;。
37、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48491KG/HM2,晚稻产量为79555KG/HM2。0073对照例10074A、以当地农民传统施肥为对照,对纯氮量进行计算,早稻、晚稻两季周年氮肥总用量为4050KG/HM2;氮肥在两季间的分配量因土壤质地不同进行运筹;其中在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0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2250KG/HM2;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为1800KG/HM2,晚稻季氮肥施用量为2250KG/HM2;0075所采用氮肥为尿素尿素中氮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6;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时,除了施入氮肥外,其他肥料的施用量同现有常规技术,其他肥料养分同作为基肥。
38、的氮肥在两季作物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0076B、步骤A中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080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720KG/HM2,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二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350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900KG/HM2;0077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08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
39、;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35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0078C、步骤A中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两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080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720KG/HM2,基肥在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分蘖肥是在早稻分蘖前期进行表层施肥;晚稻季氮肥施用量分基肥和分蘖肥二次施肥,基肥和分蘖肥二次施用量的比例为64即氮肥作为基肥的施用量为1350KG/HM2,氮肥作为分蘖肥的施用量为900KG/HM2;0079其中,早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08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早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晚稻季作为基肥的氮肥1350KG/HM2和其他肥料养分在晚稻大田翻耕、移栽前一次性结合耙田施入。说明书CN104145587A1110/10页120080分别在早、晚稻成熟期,在试验田中对各试验小区进行测定水稻产量。按照实施例4的施肥方法进行操作,紫潮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44075KG/HM2,晚稻产量为75007KG/HM2;红黄泥田条件下早稻产量为45055KG/HM2,晚稻产量为74152KG/HM2。说明书CN104145587A12。